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谁在为中国添堵:大国崛起之痛》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章 “金融危机”:中国崛起路上最大的机会(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谁在为中国添堵:大国崛起之痛》 作者:隋鹏达

第1章 “金融危机”:中国崛起路上最大的机会(1)

  仅仅在昨天,在国内和国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所谓的精英人士在鼓吹美国的经济体制,认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经济体制”,并积极地致力于将其复制给全球的各个国家。而今天,他们的云中圣殿却轰然倒塌,那种倾倒的阵势令人瞠目结舌。面对这些断壁残垣,那些自以为是的精英们的信心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原本虔诚的信仰也被彻底地否定。未来将何去何从,他们不知道,他们只是茫然地将目光转向遥远的东方。此时正在崛起中的中国成为他们唯一看得见的“上帝”。

  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格林斯潘

  2008年夏季,全球都被金融危机的阴云所笼罩。从纽约到伦敦,从巴黎到东京,面露狰狞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华尔街乱了,美国慌了,伦敦急了,欧洲疯了。一时间指责、愤怒、辱骂,甚至是恐惧充斥着全球。可是一切虚妄的口诛笔伐并未能使混乱不堪的局面得到丝毫的好转。

  当人们逐渐习惯了破产、失业、变卖以及兼并的新闻报道时,那些所谓的华尔街金融骄子也成了人们恨不得得而诛之、煮而食之的过街老鼠。实际上在这次百年未遇的全球灾难面前,对任何人的指责都无济于事,没有谁能在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危机中充当起上帝的角色。然而,正当狂妄的资本主义国家愁眉苦脸,江河日下时,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却成了他们蚕食的目标。于是,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在走下政坛之际,还不忘炮制一出“中国责任论”的闹剧。他指责“中国的储蓄过高导致美国的实际利率下降,因此才出现经济泡沫,并将风险扩散到全世界”。这显然是一种妄断和侮辱。全世界的人都清楚,上述观点是经过了颜色处理的政治化观点。而真正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失败的经济政策导致了全球的金融灾难,而美国严重的浪费和过度消费使得此次金融危机来得更加迅捷而又突然。

  谈及美国的经济政策就不能不提一个人,他就是曾经被称为“拯救世界的人”——艾伦·格林斯潘。

  艾伦·格林斯潘当了18年的美联储主席,他的政治生涯跨越了六任美国总统,直到79岁时才由于法律规定的任期已满而不得不放弃职位。2000年,克林顿总统问他是否愿意激流勇退,74岁的格林斯潘回答说:“哦,不。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作。就像是吃花生,你停不下来,永远不会感到厌倦。”随着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各种质疑更是层出不穷。人们开始追问格氏主政期间的种种失策,赠予他一连串新的“头衔”:机会主义者、谄媚者、两面派……

  尤其重要的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的日子里,美联储应对危机的种种举措,依然带有格林斯潘的色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重新审视格林斯潘,此及其时也。

  格林斯潘的权力,来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ed,美联储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由美国国会于1913年成立的)。由于美国经济的全球权重,美联储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超过了其他机构。美联储拥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杠杆,就是调节官方利率水平。当美联储判定经济增长过快时,就提高利率,从而提高货币借贷成本,放慢流通速度,减缓经济增速;反之,美联储则通过降息加速货币自由流通,加快经济活动的速度。人们自然可以理解低利率的重要性,它常常是繁荣的别名。而关于美联储的一个着名概括,来自于格林斯潘的前任马丁,他说美联储的工作就是“在宴会的适当时候拿走酒壶”。当“车速”飙升时,美联储必须要遏制狂热状态,避免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平稳有序的发展。

  美联储的领袖必须对经济发展的各个变量有全局性的把握,格林斯潘的全局观无疑是超群的。5岁时他就学会了心算3位数的加减法,时常在店堂里帮母亲计算账目,对数字有一种天赋的敏感和亲近。许多人认为格林斯潘几乎是了解美国经济数据最详尽的人。克林顿一次笑着回忆说,1996年的一次白宫招待晚宴上,格林斯潘在存衣间交了1美元小费后,马上对周围的人说:“去年的价格是75美分。”前美国众议员弗兰克·阿尔卡德也曾用夸张的语言描述格林斯潘:“他是这样一种人,他知道一辆雪佛莱汽车上一共有几千个平头螺栓,他还知道如果拔去其中3个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的18年时间里,美国经济出现了创纪录的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期,中间只发生过两次温和的衰退。格林斯潘领导美联储应对了纽约股市大崩盘、亚洲金融危机、科技股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袭击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危机。他运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国股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这也使他的个人成就达到了巅峰。

  谁不喜欢牛市?谁又会讨厌泡沫?在泡沫最终破灭之前,危机时刻大幅而持续的降息无可厚非,但如果违背自己的判断一味迎合,无视泡沫堆积所潜伏的巨大风险,就难逃“谄媚者”之责。巴特拉讽刺说,只要白宫的主人立场一变,格林斯潘就会跟着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格林斯潘的政策左摇右摆,对美国及全球经济带来了危害。格林斯潘具有两副面孔,一副能够准确反映其真正天才的一面,而另一副则反映了他机会主义的一面。

  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灭,7.8万亿美元的股票市值灰飞烟灭。为了缓解经济衰退,美联储在两年半内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到1%,这其实是用一个新的泡沫来挽救已经破灭的泡沫所带来的影响。“泡沫先生”的大手笔,终于又诱发了次贷危机的大爆发。

  巴特拉说,2005年《格林斯潘的骗局》这本书刚刚出版时,很少有人赞同他的观点,但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目前,美国有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在过去10年所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国出现了家庭储蓄负增长和经常项目赤字创纪录这两大严重的经济问题,将使美国经济在未来的长期发展中付出痛苦的代价。从2000年前后发生的经济大起大落,到后来的由于利率过低而催发的房地产泡沫,主要是格林斯潘的决策失误造成的。

  威廉·弗莱肯施泰因和弗雷德里克·希恩所写的《格林斯潘的泡沫:美联储的无知年代》指责格林斯潘要对网络泡沫和房地产泡沫负责,在两位作者看来,美联储在过去19年里最关键的时候犯下了一系列错误:1987年股市崩溃、80年代的储蓄与贷款协会危机、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倒闭危机、2000年科技股泡沫、对千年虫的盲目恐惧、2007年以来的次贷和信贷危机等。令人吃惊的是,格林斯潘在每一次危机中所犯的错误都是一样的,就是降息的幅度过大,而且维持过低利率的时间太长。

  利率太低,使得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格林斯潘成功地使美国婴儿潮一代疯狂地将自己的储蓄取出来,投向股票市场,以弥补因降息而缩水的收益。他还不断地为“新经济”摇旗呐喊,他认为通货膨胀率被高估,而生产率被低估,因此美国要担心的不是通货膨胀,而且股票市场并没有什么泡沫。调低通货膨胀的结果是,类似社会保障这样的与通货膨胀挂钩的财政支出项目将被削减,而政客们会把这笔钱挪作他用。至少在格林斯潘对“新经济”大加赞赏的时候,经济学家根本找不到生产率提高的证据。后来,学者们才领悟到,从新技术问世到生产率的提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适应期。而格林斯潘所津津乐道的生产率奇迹仅仅是一个统计上的幻觉。

  经常被人们提起的“格林斯潘对策”说,资产价格下跌的时候,格林斯潘就会立即出手,但当资产价格上涨的时候,他却坐视不管。比如,1998年LTCM危机之后,美联储在9月份已经降了一次息,而市场也较为稳定,但到10月15日,格林斯潘就又匆忙召开临时会议,再次降低利率。这是美联储历史上最不负责任的举动之一。当市场形成预期,相信只要市场低迷政府一定会救市之后,投机行为就成了全民娱乐,这直接触发了1999年之后网络股的疯狂上涨,并最终导致了网络泡沫的破灭。

  是泡沫总会破灭的。当网络泡沫崩溃之后,格林斯潘故伎重施,仍然希望通过降低利息刺激美国经济。而且,在降低利息的同时,美国的住房贷款机构不断放宽房贷标准,尤其是针对收入较低、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开发出各种新型贷款,比如可调整利率。这种贷款在最初2~3年利率非常优惠,但到2~3年之后就会重新设定利率,大部分借款者到时候其实是很难偿还贷款的。这种所谓的创新使得没有足够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的贷款人盲目贷款,但这些借款就成了隐蔽的定时炸弹,到期就会爆炸,让借款人无力还款,陷入困境。

  格林斯潘当时对这种非固定利率贷款非常支持,他认为在降息的背景下,这种贷款方式能够让贷款人省很多钱。但房地产价格从2006年之后开始下跌,很多贷款买房者才震惊地发现,其所要偿还的贷款,已经远远超过了房产的价值。这种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极度浪费导致不得不大肆印制美钞。长此以往,因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当世界其他国家实在难以供奉美国人的消费方式时,美国的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了经济危机接着传遍了世界其他国家。

  经济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它削弱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样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索罗斯认为经济危机是二战以来60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时代的终结。他的观点可能过于极端了。经济危机依然难以撼动美国经济和美元的霸权地位,这是因为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或集团能够取代美国的角色。经济危机同样会对欧元区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日本经济尚未彻底摆脱衰退,金砖四国还不是发达国家。没有任何国家有魄力能够像美国那样,敢于对全球产品全面开放市场,敢于让自己的居民长期赤字消费,敢于接受持续的经济账户逆差。全球经济格局和全球货币体系的更迭注定是缓慢和渐进的。

  然而,美国政府应对次贷危机的举措,与美国致力于在发展中国家中推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意识形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发展中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后,美国总是建议这些国家不要直接干预资本市场,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稳定本币汇率和物价水平,否则就不能获得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援助。然而当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连续向货币市场注资、连续下调基准利率,美国政府也迅速推出了减税政策。美国在自己国内所做的和在国际社会中所推广的东西之间是矛盾的。这对美国的国际形象,以及美国在发展中国家所推行的“华盛顿共识”构成了辛辣的讽刺。可以说,次贷危机对美国的打击,在意识形态方面远甚于实体经济方面。

  金融学的相关理论认为,一国受金融危机传染的程度,往往与一国的经济实力、市场开放程度、金融体系稳健程度、汇率制度灵活性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就中国经济而言,这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随着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加深,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通过贸易、金融、预期和产业联动等多种传染机制影响我国,对经济增长、三大需求、工业生产、行业和企业效益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并不断加重。可以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外部经济冲击。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充裕的居民储蓄、巨大的内需市场、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等有利因素,这次金融危机不仅未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还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8年10月23日,格林斯潘,这位过去被视为美国乃至全球市场“定海神针”的财神爷,今天也跌落凡间,要面对质问。82岁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否认美国金融危机缘于他的政策失误,但坦承危机的发生证明他某些经济观念有误。他破天荒地承认缺乏监管的自由市场存在缺陷。

  格林斯潘在听证会上辩解说:我们不能期望完美,尤其是那些需要预测的领域。美联储对于经济运行规律的预期本身就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如果我们的预测有60%准确,那意味着我们还有40%的概率犯错误。

  被称为格林斯潘对手的弗莱肯·施泰因在接受财经媒体采访时也说道:格林斯潘的错误有三点:一是一直把利率降得太低,制造大量的流动性;二是让大家认为只要生产率高,股票市场就会涨,在房地产泡沫时代,一直告诉投资者和政府,房地产是没有泡沫的,等于是在鼓励大家积极地投资这个市场;三是监管方面没有做好,最大的错误是没有监管好华尔街的投资银行。

  知名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当然,格林斯潘有两大错误:一个是2002~2003年货币政策过度宽松;一个是长期忽视或完全不监管金融创新、不监管对冲基金、不监管信用违约掉期(CDS),结果惹了大祸。”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胡永泰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道: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再看经济的全面情况,而主要看CPI(消费价格指数),CPI中不包括金融产品和房产的价格。CPI涨的时候,他们加息,CPI跌的时候,他们就降息。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思潮变迁的直接后果。当时,自由放任的观点开始成为主流,人们相信,金融市场是所有市场中最好、最有效率的市场,它吸引足够多的参与者,通过充分竞争实现资源配置,进行自我校正和自我管理。诺贝尔经济学奖曾在同一年授予了三位研究金融市场的经济学家,他们基本认为,金融市场上的价格上升不是泡沫,而是效率的体现。

  既然金融市场可以自我管理,资本管制要最小化,那么美联储就不必管金融产品的价格,盯住CPI就可以了。艾伦·格林斯潘就是这么做的。20世纪90年代,当美国的物价水平由于效率的提高而降低时,他连续降息,大量的钱流入市场,这些新涌入的钱不是被用来消费,而主要用来购买金融产品或房产,这就使泡沫开始出现。2000年互联网破灭时,虽然格林斯潘使用了“非理性繁荣”的定义,但为了避免危机扩散到传统领域,他反而进一步增加货币供应。

wWw。xiaoshuotxt。netT-x-t_小_说天/堂
返回列表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隋鹏达作品集
谁在为中国添堵:大国崛起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