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谁在为中国添堵:大国崛起之痛》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章 “金融危机”:中国崛起路上最大的机会(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谁在为中国添堵:大国崛起之痛》 作者:隋鹏达

第2章 “金融危机”:中国崛起路上最大的机会(2)

  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表示:我认为,其实格林斯潘创下了一个历任央行行长绝无仅有的记录:在他的任期内,美国市场上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资产泡沫,先是股市泡沫,后是房地产泡沫。

  格林斯潘制造了泡沫,而他过去所享受的尊重中又有多少泡沫呢?股市泡沫崩溃了,房地产泡沫崩溃了,最后崩溃的,则是格林斯潘自己的泡沫。一位经济学家曾用格林斯潘的“语法”,为他设计了一则墓志铭:我对我将去的那个世界相当乐观,但是我仍然认为那里存在风险。世界上还有什么危机是这位睿智的老人没有预言过的?就像美国前财政部长奥尼尔说的那样,格林斯潘“运用英语所有微妙细腻的表达方式,确保只有他和上帝才能明白”。

  我一直觉得,中国是幸运的。幸运就幸运在:每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总有人会犯更大的错误,让我们猛地醒悟,原来这条路是不该走的。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开放刚刚步入深水区,隔岸观火,美国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这不是头脑发热凯歌突进的时候,而是辗转反侧冷静思索的关节。  田野上升起的希望——中国

  当人们还在讨论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的优越性,鼓吹其为“完美的经济制度”时,骤然而至的经济危机,使这一完美的经济制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世上的事总是充满了矛盾,有利就必定有弊,金融资本主义给美国造成的祸害可能大于给它带来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民主制度变质,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谁掌握着货币发行权,谁就是权力至上的王者。美国的货币发行权掌握在一小撮金融寡头的手中,他们当然是美国社会的真正统治者。他们放松银根,工商企业就活;他们收紧银根,工商企业就死。在金融寡头面前,经济民主早已烟消云散。

  二、国民经济虚拟化,美国人民是有巨大创造力的,他们创造了世界头号工业国,创造了雄厚的农业基础,创造了发达的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但是,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实体经济虚拟化,真正创造物质财富的实体经济受到了冷落,从社会的高层到底层,都热衷于玩弄债券、股票和各种金融衍生品。以金融业为核心的服务业占据了国民经济70%以上的份额,实体经济降到30%以下,而且竞争力越来越弱。对于一个世界经济大国来说,国民经济虚拟化是非常危险的。

  三、虚拟经济泡沫化,最近30年来,国际银行家们比赛着进行“金融创新”,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品像雪片一样从华尔街撒向全世界,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金融泡沫。2008年,美国市场上流通的金融衍生品价值超过300万亿美元!如此巨大的金融泡沫一旦破裂,美国人民就要面临一场罕见的经济灾难。

  四、公私债务高如山,1830年以后,国债就一直伴随着美国的历史。南北战争时期,联邦债务占GDP的27%,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占3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占122%。到2007年10月1日,据美国审计署计算,美国政府长期债务达到52.7万亿美元。其构成是财政负债11万亿美元,社会保障给付缺口7万亿美元,已经承诺而未到位的医疗保险34万亿美元,外加其他项目1万多亿美元。审计署还把这个庞大的债务分解如下:美国居民每个人负担17.5万美元,每个职工负担41万美元,每个家庭负担45.5万美元。一个每天不从海外借到25亿美元就没法活下去的国家,金融情况真是够糟糕的。

  五、投机诈骗成时尚,在实行金融资本主义的社会中,投机诈骗成了一种时尚,甚至政府的政策也为之推波助澜。所谓“次贷”,就是一种合法的投机诈骗活动。美国政府明明知道,流动在次贷中的房产,其价值是被高估的;次贷者的申贷报表是虚假的,被打包的次贷债券被评为AAA级是骗人的……但是美国政府仍然提倡它,并且大力支持,直至引发金融海啸。这真是一个悲剧,是世界性的悲剧。

  当西方的那套经济制度在金融危机面前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他们又重新翻开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裴多菲的话直到今天依然是真理。否定绝望产生希望,希望意味着开拓,意味着光明。这些话讲得十分沉重,但于沉重处却发出积极的意向。2009年的2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欧洲进行了“信心之旅”的访问,这让国人看到了希望,也让世界看到了希望。从瑞士达沃斯到英国剑桥,温家宝总理始终在强调着“责任”。那时对寄希望于中国的欧洲国家来说不外乎喜从天降。“只有中国才能救资本主义”的调子一时比“中国威胁论”还唱得高。

  此次危机说明80年代以后形成的全球新自由主义发展政策和模式陷入了困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中国的经济模式则经受住了考验,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和力量。特别是被新自由主义者极力批判的所谓中国体制的“落后性”,如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强有力的政府调控、对资本自由化的控制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等因素,正是中国抵制金融危机并走出困境的重要保障。

  事实上,自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一直都展现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大大提升了“中国模式”的影响力。除了及时出台扩内需、调结构的一揽子计划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比如:通过与周边经济体开展货币互换等双边和多边货币合作,促进区域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等。应对经济危机,中国要找准自身在世界经济中的定位,既要承担作为经济大国应有的责任义务,又要客观意识到作为新兴国家发展的实际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在增强自身抵抗危机能力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增添强劲暖流。

  中国经济模式的成功,让世界惊讶和困惑,也让世界充满好奇。当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和欧洲的福利资本主义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时,中国模式的优势便凸显出来。其优势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中国模式的核心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中国非常重视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是其他西方国家所没有的,而且中国政府在集中和分配全国性财力、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和优势;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危机中进一步展现。中国模式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中国政府在政治动员、力量整合、政策推进等方面所具有的强大力量,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三是充满活力的混合经济模式。中国经济是“国”与“民”相互支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对银行的有效控制和核心资产的拥有,对迅速救市和促使经济复苏有着较强的应对能力,并在主导国民经济发展大方向、集中有限资源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解决社会需求和提供公共品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多的是发展经验问题,那么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来说则更多的是一种价值问题。对很多西方人来说,中国模式就是对西方的价值的挑战和竞争。在金融危机后,那些对美国和西方模式不再感兴趣的西方人也开始看重中国模式了。

  现在全世界的媒体都在评议“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到底是指什么?说法也相当不一致,甚至有的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这个词原本不是中国人提出的,如果是指三十年来或六十年来,特别是三十年来我们改革开放的理念、思想、实践和实践结果的总括,那我认为叫做“中国案例”更正确,因为“模式”一词有示范或样本的含义。实际上,“中国模式”或“中国案例”是处于“现在进行时”,还在发展中。中国存在着许多需要继续改革的问题,诸如,东西发展不平衡,南北发展不平衡,贫富不均,教育体制、医疗体制、社会保障不够全面和公正,腐败现象的存在等等。但不是中国人自己没有看到这些问题,而是改进需要过程。看到了,怎么去改革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中国模式”这一概念是相对的文化趋同,将长治久安和维持社会和谐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价值体系,为经济自由优先于政治自由的社会契约提供了支撑。它掩盖了中国经济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把握机会。中国不是沿着预设的路线发展经济的,而是走一步看一步,在实践中学习,对于非预期结果和无法预见的事件灵活应对并注重实效,符合邓小平所推崇的“摸着石头过河”。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中国模式”及其实践后果给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中国模式”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二、“中国模式”所导致的“中国崛起”,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一些有远见的国外政治家和思想家已经看到,它深刻地改变了国际政治的格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三、“中国模式”影响着全球治理。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和平发展这些都是“中国模式”的重要内容,遵循着这些战略策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社会,更多地承担国际责任,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更多的力量,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全球治理的现状和未来。例如,中国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反恐的积极态度和有效合作,明显地增强了在这些领域内的全球治理效果。

  各国如何借鉴中国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最重要的不是看中国怎么做,而是破除世界发展单一道路的迷信,积极依照独特的国情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是一个处在转型时期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与此相对应,中国模式是快速发展的模式,是有效转型的模式,是大国崛起的模式,是社会主义的模式。中国模式作为一个多方面的集合体,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借鉴意义。

  一些发展中国家看重中国高速发展的经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举措,都对一些发展中国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当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消除贫困。中国模式解除和回应了发展中国家有没有能力消除贫困的疑问。现在对中国模式感兴趣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那些发展水平低于或接近于中国的国家,那些与中国保持良好政治经济关系的国家。近些年,中国模式在非洲就有较大的影响,包括埃及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在使用中国模式的概念。历经动荡和经济落后的非洲,希望走上一条稳定发展的道路,如何处理稳定与发展,如何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中国模式无疑值得参考和借鉴。

  一些转型国家看重中国有效转型的经验。在20世纪末期的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之中,不少国家经历了经济体制等方面的转轨。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国家经历了磨难甚至失败。比如俄罗斯,转轨中采用理论上“看上去很美”的“休克式激进疗法”。然而这导致一段时期俄罗斯经济连续多年的严重衰退,社会失业和人民贫困现象严重,私有化导致了社会财产和收入的两极分化,国民收入和工业生产已下降了一半。冷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拉美经济危机、东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经济危机。这些危机有诸多原因,但或多或少都是由于在转轨中采取新自由主义政策、休克疗法等。中国的市场经济和渐进改革则提供了另一条成功转型经验,引起了一些国家的反思。

  一些大国看重中国和平崛起的经验。以前的“亚洲四小龙”曾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典范,这引起很多类似国家的学习和模仿。但它们毕竟是小国或地区,对大国的影响有限。在冷战后世界格局分化重组之时,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地区大国都在寻求提升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以求在新的国际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以素有“金砖四国”之称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来说,中国和俄罗斯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和巴西寻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四小龙”相比,这些大国的崛起影响更加广泛、深远。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发展,而且是一个饱经灾难的大国的复兴。俄罗斯、印度、巴西以及埃及等具有远大志向的发展中国家,都对中国模式给予了赞许,对中国崛起之路倍加关注。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受到中国模式的启发。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社会主义各国在艰难中探索。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巨大提升,为这些国家坚持社会主义提供了力量支持。而中国模式的兴起,对这些国家既是鼓舞,也提供了一些经验。越南在很多方面就借鉴了中国的做法。古巴和朝鲜开始的一些改革,也借鉴到中国的经验。不少古巴经济专家认为,古巴与改革前的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古巴和中国在国情、人口、经济力量等诸多方面也有许多差别,古巴不能完全照搬中国模式,而是应该在积极学习的基础之上,根据国情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

  中国模式对世界各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这是客观的,也是积极的,是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中国模式还在发展。一方面,中国模式自身还不成熟,还在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模式的精髓是依照国情走自己的路。当今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在发展模式上应当百花齐放,并且互相学习和借鉴。

  从国际金融危机看世界责任危机

  自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世界的经济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走出危机、推动复苏的艰巨任务,发达国家应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正视自身责任,与发展中国家一道,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

  造成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不力是重要原因之一。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偏离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目标,过度金融创新导致不断膨胀的资产泡沫,最终引发了百年一遇的全球危机。

  从深层次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也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美元既是一种国家货币,又长期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和主要储备外汇。但是美国在享有美元特权的同时,却没有充分考虑其维持美元和全球经济稳定的应有责任,常常为了一己之利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隋鹏达作品集
谁在为中国添堵:大国崛起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