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世界开始转向》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1章 由重视物质发展转向重视精神文化发展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世界开始转向》 作者:岳川博

第31章 由重视物质发展转向重视精神文化发展

  “资源会枯竭,唯有文化才生生不息。”

  人们可利用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相反,精神文化资源是无限的,而且是可以分享的。由重视物质发展转向重视精神文化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经历的转折。

  §§§第一节生存与发展的哲学思考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先有生存,再有发展;先有生存论,再有发展论。当前的一个极大误区就是只谈发展,而不论生存,仿佛生存没有任何问题。恰恰相反的是,人类的生存已经开始受到严重的挑战,而中国的问题尤其严峻。

  人类和国家发展的根本目标,不是经济发展,更不是GDP,而是实现人的幸福,首先就是人的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守护与保全。

  中国的发展,必须以宏大的战略眼光来谋划,而不能以当下短期的财富攫取为出发点;必须以子孙万代的生存为基本前提,而不能以少数权贵的私利满足为前提。否则,就不仅是经济上的错误,而是对中华民族的反动和犯罪。

  形势已非常危急,中国需要以最大的决心保护中华民族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山川、每一条河流,保护我们的自然家园。同样的,国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中国政治的改良和革新以创造一个国内的和谐局面,都是我们异常紧迫的任务。

  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当前中国最热议的话题,而谈清楚“发展观”,首先还得认清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一个历史概念。有学者考证,“在古代西方,没有发展这个词——即便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发展也是被作为运动、变化理解。在中世纪,发展基本上是在神学的框架下理解和体现的。例如按照基督教,所谓发展不过是人自觉地反省自身的原罪,进而忍耐、节欲,以求上帝救赎,以达到来世彼岸的过程。到了近代,随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兴起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社会学家开始用生物进化论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社会,此时对发展的理解基本上是自然进化的含义”。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西方又赋予发展以财富增长的主体内涵。

  从上述发展概念的演变来看,早期的发展是一种广义的发展概念。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概念,更多的是倾向于人自身的发展以及作为社会整体的进步。但到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内涵有收窄于财富增长的趋向。因为内涵的收窄,发展就演变成了一种畸形的发展,就造成了近现代社会,尤其是西方发展中重经济增长,忽视人类文明整体全面进步的局面,人与自然世界的矛盾也由此而来。

  生存与发展的哲学思考

  人类诞生在伟大的自然怀抱中,人类的发展是以自然为母体的,人类与自然在生命意义上发生着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紧密联系;人类自身的生命是自然生成的,自然是一个生命的系统,对自然的破坏就是对生命系统的破坏。

  从和谐性出发,目前人类与自然世界的整体的和谐性构建,是宇宙自然在漫长的历史时间里演化生成的结果。一旦这种人与自然的原生和谐性被打破,重新建构这种和谐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后果也是不可想象的。

  重建生存与发展的哲学,就是将本民族的长期生存放在第一位,就是建立一种以生命为核心的宇宙观和以价值为核心的生命观,就是将生命取向、健康取向、自然生态文明取向放在比单纯经济发展更为优先的位置。任何以牺牲民众生命健康为代价的发展都是反生命的、反人类的,因而也必然是反动的。

  §§§第二节有限的物质与无限的精神

  物质主义是人类的大敌。一个由物质主义与个人主义共同编织的巨网,正在扩张着人们的自由意志,形成了一个无比贪婪的世界景象,照此下去,这个世界是没有出路的。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人与自然世界的尖锐矛盾,这与人类发展的方式有关,也与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关。工业革命以来,各个国家开足马力,围绕着生产和消费大做文章,加速了自然世界的损耗和破坏。要改变这种状态,人类还需要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生产方式,从物质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财富价值的局限性

  在老子的哲学中,“自然”不仅指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更指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存态度。要做到自然而然,就必须尊重客观、自然的规律本身;要尊重规律,就必须做人做事有个度,不能“过”,不能“不及”。

  比如,有了钱,你可以买到房子,但未必买得到一个家;可以买到床,但未必买得到充足的睡眠;可以买到医疗服务,但未必买得到健康;可以买到血液,但未必买得到生命;可以买到赤裸裸的性,但未必买得到地久天长的爱;可以买到时钟,但未必买得到时间;可以买到一本书,但未必买得到知识;可以买到地位,但未必买得到别人对你的尊重……

  有限的物质与无限的生活

  人类身处的是一个有限的自然世界,人类可能利用的有效物质是有限的。有限的物质与无限的需求之间,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矛盾。有句话说得好,“比大海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是的,人类的理想、追求和欲望永无止境,但需要分辨其追求的方向。

  如果用于精神的探索和崇高的目的,人性就表现出辉煌灿烂的一面,而一旦用于孜孜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人性的贪婪就暴露无遗,那“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就会想,“全部的自然和世界都属于我也还不够”。

  正是对物质的一味追求,贪污盛行,物质主义的精神烙印让本应具有高尚精神的教授也放下自己的责任经商谋利,整个国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追求经济的成长,媒体上充斥的都是“GDP增长”这样的词语,整体的导向也是全力以赴向着物质追求的方向迈进。

  但是,人是一种特殊的动物,需要精神的成长。物质有限但生活可以无限。在能够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后,精神生活应当成为人类生活的主要方式。只有将精神生活视为主要的生活方式,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才能化解,而人们才可以有真正无限的生活乐趣和享受。整个存在界是无边无际的,这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拓提供了无限潜在的可能性。

  节约型世界的形成

  地球是迄今所知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家园。自然资源是地球母亲给予人类的宝贵财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地球上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生命—人类系统的平衡以及物质的生产和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在地球资源与环境容量允许范围内去谋求人类文明的目标。因此,善待地球就是关爱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持续发展。

  要在全世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全球的每一位公民,都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提高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自觉性。要将自然生态保护意识和行为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志。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对紧缺资源应当实行最严格的总量控制。

  最重要的是国家要转变发展理念。如果总是将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作为政府的优先目标,而不是将自然生态保护作为一个不可动摇的目标,则自然生态的保护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期生存与发展也必将面临挑战。

  就中国来说,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禀赋不支持追求高物质、高消费的经济方式。尤其是在过去的一个发展阶段,中国担当了“世界加工厂”的角色,实行“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生产与市场模式,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及资源消耗造成了现实的巨大压力,物质资源及自然生态环境已经迫切需要休养生息,物质方向的发展已经不是一个合理的取向。

  同时,中国参与全球资源争夺的能力严重不足,全球资源争夺的能力本质上不是经济能力,而是政治、军事能力。在参与全球资源争夺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更需要有意识地、自觉地收缩物质取向的发展模式。

  §§§第三节物质上艰苦奋斗,精神上自强不息

  全球经济危机已经不期而至,中国作为全球一体化中的一员,不可能不受影响,独善其身。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

  毛泽东致中共“七大”闭幕词时,用了“愚公移山”这个典故。他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从此,“愚公移山”成为表现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精神的典型用语和口号。新中国成立之后,它又发展成“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鼓舞全国人民改变中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的动员口号。

  现在,“愚公移山”这个伟大的理念历久弥新,我们仍然需要“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精神,也就是“物质上艰苦奋斗,精神上自强不息”。

  物质上艰苦奋斗,是中国国家禀赋决定的

  中国的基本特点,在自然条件方面,是人多地少,人均占有的资源相对匮乏;在科技教育方面,是科技教育总体上比较落后,尚不能够通过科技和政治、军事的优势向全球获得“免费的午餐”。

  因此,自然条件、科教水平和全球政治军事地位,决定了当前中国人必须在整体上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不是提倡高度的物质文明、高度的物质消耗以及高度的物质追求。

  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国民在物质追求上超越了国家自身的现实,导致了当前中国发展中的许多重大矛盾的累积。比如,大量粗放型工业的发展,大量的能源消耗,以及大量的工业污染,都是“要钱不要命”的集中表现,也是急功近利、祸及子孙的表现。

  物质上艰苦奋斗,是经济危机时期的要求

  在经济危机时期,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是一种自然的结果,国家和全体民众应当顺应这一必然进程。物质上艰苦奋斗,需要领导干部带起头来,需要那些拿着百万甚至千万元年薪的国资背景的企业高管带起头来,把自己的薪酬降到适当的水平,让利于民。国家应当制定一些高收入行业和群体的减薪减奖政策,制定限制铺张浪费的相关政策。只有这样,才能让有限的社会财富在分配上做到尽可能的公平,让社会底层民众有生存的底线和空间。

  在经济危机时期,国家不宜倡导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比如,汽车消费、第二套住房消费,无论从中国国情还是从长远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基础看,中国都不宜提倡。

  自强不息是国家强大、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精神上不息,是中国国家强盛、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依赖外国,寄希望于外国,不可能让一个国家强盛起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在重大技术上就从来没有得到过外国的直接转移。

  在经济危机时期,倡导精神上自强不息有着特殊的意义。精神上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念,也是一种文明的人类发展理念。虽然经济暂时困难了,物质占有暂时减少了,但精神上的丰盈仍然可以创造幸福快乐的人生。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岳川博作品集
世界开始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