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7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6)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作者:魏福明

第37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6)

  (7)民主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淡薄,这与中国社会几千年的人治历史息息相关,在改革开放前,人们的人治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法制观念有所提高,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历史时期,我们要建立和巩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的生产环境和社会秩序,都必须依靠法治机制正常运作,这一切都离不开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提高。此外,整个社会的诚信观念还比较淡薄。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财务造假、商业欺诈、偷税漏税、走私骗汇不胜枚举,制假售劣、逃债赖账、伪装上市、合同诈骗层出不穷,已经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大大增加了经济活动的成本,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效率,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诚信道德缺失也将从根本上制约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总之,正是基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向更高水平、更全面、更平衡的小康迈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伟大战略,科学认识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对于完成这一战略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小康。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第一次使用了“小康之家”一词。1984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800美元。”通俗一些来说,当初对小康的理解就是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枠,对小康的内涵作了更加详细的描述: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富,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无疑又为小康赋予了更深的内涵,使小康概念得到不断地延续和发展。随着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的内涵会不断丰富和发展。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更高水平的小康。目前我们虽然在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我们必须要将低水平的小康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所谓低水平是指我们刚刚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人均水平还不高,而且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未进入小康。此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更高水平又体现在更高标准上。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十一五”

  计划基本思路研究课题组枟在详细解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16项指标枠中,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的16项指标。它对我们的全面小康提出了更高标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更高水平。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更全面的小康。目前,我们虽然在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水平是不全面的小康。这里的不全面是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生活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阶段,以教育、体育、文化、卫生为核心的发展性消费达标尚未得到有效的满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环境质量有待提高。所以,我们亟须将这些不全面小康向更全面推进。也就是说到2020年,我国居民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更为充分满足,获得政治、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充分满足,获得优美生态环境和个性自由更为充分满足等等。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达到的全面小康,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党和全国人民所努力追求的更全面的小康。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更平衡的小康。目前,我们虽然在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水平是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所谓发展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工农之间和城乡之间以及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以及小康建设各个领域,进展状况和达到水平也是不平衡的。在当今信息时代,贫富差距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就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这种不平衡小康迫切需要向更为平衡的小康推进,这里更平衡是指到2020年,使我国目前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社会阶层差别等不断扩大趋势得到扭转并逐步缩小,使中层收入者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不论从哪种方式或角度来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应着重突出全面,应该统一到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概括的六个“更加”上来,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加”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佳概括,也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目标。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主要特征

  (1)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完善和巩固。突出表现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所有制结构合理,公有制经济以多种有效的实现形式发挥着主导作用,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充分发展,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调控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国有资产运营监管体系、地方金融管理体系等社会服务体系都较为完整。

  (2)工业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合理。国家按照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生产要素得到合理流动,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产力布局得到优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水平优势和经济优势;产品丰富,产品质量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强;主导产业的优势明显,集约化程度高,其相关带动作用强;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信息产业以及一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新兴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要达到或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处于高级化状态;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并达到较高水平。

  (3)城乡差距小,城市化水平高。表现为: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二元结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缓解,城镇化进程得到加快发展,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区域中心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增强,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各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显示出强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4)社会保障有力,民主与法制健全。社会保障充分发挥了作用,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民主制度健全,民主形式丰富多样,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得到有机统一。

  (5)经济科学发展,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充分实施,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已基本接近富裕型的生活水平或达到比较富裕的程度;人民的精神生活得到大的改善,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处于相对合理的状态,社会阶层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等级结构;同时,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治安等各项社会事业与经济同步、协调发展。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这是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着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增长方式变为发展方式,能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简单地把增长当作发展,把增长作为第一位的追求。增长方式只回答了在要素投入方面用什么办法做大“蛋糕”的问题,而“发展方式”不仅在要素投入上回答怎样做大“蛋糕”的问题,而且在发展道路上回答了用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什么样的环境代价做大“蛋糕”

  的问题。所以,用“发展方式”替代“增长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量目标修改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人均目标,GDP指标从追求总量变为关注人均,考虑了人口因素,实现标准更高;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前提条件,实现难度更大。这既表明了全党全国人民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现实基础上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定信心,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理念。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着增强。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和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并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强调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方略上的与时俱进,也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发展的同时,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等等。这些重要思想和生动实践,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的重要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魏福明作品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