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经典社会点评文章》在线阅读 > 正文 钱瑾:中国逻辑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经典社会点评文章》 作者:合集

钱瑾:中国逻辑

T,xt,小;说,天'堂

世界上的逻辑有两种,逻辑和中国逻辑。易中天先生曾将中国逻辑归为三点:问态度,不问事实;问动机,不问是非;问亲疏,不问道理。一事当前,秉承中国逻辑者打起太极,总能赢得八面玲珑。且就此试举一二:

 

  杀人还是诛心最厉

 

  “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后断是非,再说利害”本是客观的评价标准,可惜在媒体负面报道泥潭中泡大的民众显然已经锻炼出了自己的一套审视方法,深谙“杀人诛心”之理。真假、是非、利害之争一句“什么动机”一击即破。问得多了,注意点都转移到澄清动机上。陈光标卖空气、带领大家吃剩饭、改名陈光盘,少有鼓掌声,多的是一片斥其作秀的质疑声;闾丘露薇暗讽柴静作为记者不专业、会表演,又被揣度为嫉妒柴比她美、书卖得比她好;有时评员反对“自主考驾照”就被斥为与驾校有利益关系;秦某路上掉钱遭哄抢收到社会捐款,被质疑是为碰瓷……总之一句话:真相总是掩藏在动机里的,动机总是难以澄清的,要我们相信是不容易的。袁厉害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柴静把她的善举捧到天上去,她却被《人物》周刊爆出“20多套房子”。尽管这篇曝光性报道备受指摘,“牟利、与官勾结、没有那么诚实”还是符合民众对好人做好事的真相的所有设想。最终的结果不过是,袁厉害之流深陷各种“门”里引火上身,失职的有关部门又避得清闲。

  

  道德法治见招拆招

 

  你跟他说社会道德滑坡,他跟你说体制局限;你跟他说这是法治的胜利,他跟你扯这是道德的沦丧。道德和法治本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偏还被颠来倒去的用。这种和稀泥的方式还能这样使用:西方制度的确民主值得借鉴,可是中国也有自己的国情必须得尊重啊。

 

  有一种更有趣的倾向是:评论事件跟法治搭点边,举些眼花缭乱的“为权利而斗争”等法谚法理,就绝对没错。这就跟某些时评员写多了只会扯一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政府的权力运行更透明些一样。此招虽然好用,可说多了一则惹人嫌以为江郎才尽,二则绕来绕去还容易自相矛盾。比如香港特首梁振英因《信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有诽谤他的嫌疑而给报社发了封律师信。就有专家说梁振英告上法庭也几乎不可能胜诉,其发律师函的行为有损香港言论自由。这种明知行为无效还扯着嗓子说自己被影响了的逻辑实在让人费解。

 

  刀尔登说:一,事不宜以是非论者,十居七八;人不可以善恶论者,十居八九。二,倘一定要论,那么,当论其果,莫论其心,盖心之为心,即在于不可究问。三,对私权,当宽容,重其善而轻其恶;对公权,当严苛,重其恶而轻其善。私以为是破除中国逻辑的良药。

 

  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太过于经典以至于这个时代人人都会引用一下作为言论自由的开场白。不过现在怀疑的是大多数,怀疑才是生活的常态。假的我们不信,真的我们也不信。那么就像那个积极辩驳甲和乙的观点的人,到底你相信什么?

 

  其实说到底,中国逻辑的出现是用现成答案盘点时下生活罢了。高速公路免卡了还是堵,景点依旧人山人海,“黄金周”得取消;燃放烟花爆竹又吵又污染空气,得禁止……只要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总能找出千百种理由来。可是必要不充分理由再多,得出的结论也站不住脚。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选择有利的事实信息去论证自己,得出的结论不过是我们想要的“真相”罢了。

 

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合集作品集
经典短篇小说集(国内篇)中外童话故事大全温馨感人小故事经典社会点评文章经典短篇文章精选经典短篇小说集经典短篇小说集(港台篇)经典短篇小说集(国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