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7章 记忆与思维(5)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心理学》 作者:陈传万,李立新

第17章 记忆与思维(5)

  再次,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物件或事实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太少可能遗漏事实,太多则会产生干扰。

  问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客观情境的内容性质、复杂程度、结构特点和呈现形式,而且取决于问题解决者个人的特点。同样一个问题,对于一个知识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只要稍经思考即能解决;而对于一个缺少经验的人可能几经努力也难得解决。

  (2)个人的因素

  个人的许多因素,如知识经验、智慧水平、解题策略的掌握、解题过程中的心理定势、尝试性动作、动机状态和个性特点等对解题的效率和成败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①知识经验

  解决问题是一个应用知识的过程。一个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对于解决这一领域的问题至关重要,经验贫乏常常成为问题解决的障碍;一个人的知识经验是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的。但如果知识结构性差,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可辨别性、可利用性和稳定性,既有利于学习新知识,也有利于解决问题。

  ②动机

  动机是一种由需要所引起,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解决问题时,必然受动机强度影响。动机是激励人去解决问题的内部原因。人们对活动的态度、社会责任感、认识兴趣等,都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果。心理学实验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

  ③情绪

  个体在问题解决活动中的情绪状态对活动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高度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状态会抑制思维活动,阻碍问题的解决;而愉快、兴奋的情绪状态则会使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情绪过于兴奋和激动,也会抑制人的思维活动,使人的思路狭窄,妨碍问题的解决。

  ④定势

  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破除定势消极影响的办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旦发现自己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发生困难时,不要执意固守,应换一种思路,寻求新方法。

  ⑤功能

  人们倾向于将某种功能固定地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这种功能的固定性为解决问题设置了障碍。功能固着实际上是思维活动的一种惰性,如盒子是装东西的,笔是写字的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克服功能固着需要人们灵活机智地使用已有的工具或材料,使之服务于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称为功能变通。功能变通与功能固着的作用相反。要具有功能变通能力,一方面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要熟悉物体的不同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具有思维的灵活性。

  ⑥尝试性动作

  尝试性动作对于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技术性问题是很重要的。在很多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为了找到它们,往往要做一些尝试性的动作。例如,儿童用零件装配某种玩具、成人装配某种不熟悉的仪器等都要尝试着按不同方式把零件进行配合,直到符合要求。

  有时限于条件,尝试性动作只能借助于模型或图形来进行。例如,设计师研究一个新工厂、新学校的建筑布局、展览会工作人员研究展览品的摆设等,就常常要用模型试着去安排,或尝试着按不同设想画成各种图形,直到满意为止。

  ⑦个性特征

  个性是指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的总和,它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是与他的灵活性、创造性、意志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系的。缺乏进取心、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懒惰、骄傲等消极的个性心理品质,都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良好个性品质可概括为:具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好动脑筋进行改革的习惯,有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的进取心、上进心;具有坚持到底的意志力。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积极的进取心。他们善于独立思考,勤于钻研,富于自信,勇于创新,有胆有识,有坚持力等。此外,人的能力、气质类型也影响着对问题的解决。

  四、思维品质的培养

  1.思维品质的主要内容

  (1)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它是人们在短时间内当机立断地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迅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如善于迅速地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思维敏捷的人对问题较快的反应,是经过深思熟虑,有事实作依据,能付诸实现的。

  (2)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深度。它集中地表现在是否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和进程。这一品质要求人们具有精深的知识。一个知识浅薄的人,其思维的深刻性较差。

  (3)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全面地考察问题,从事物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善于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常说“要全面地看问题”,就是要求思维必须具有广阔性,要全面地掌握有关材料,做到既抓住问题的关键,又不忽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个别细节。

  (4)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随机应变程度。思维灵活性的具体表现是,当问题的情况与条件发生变化时,思维能够打破旧框框,提出新办法。这一品质与思维的敏捷性联系密切,可以说,没有敏捷性,就没有灵活性。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的人遇事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而有的人脑筋僵化,惯于墨守成规。

  (5)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凡是在科学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的人,往往都是思维具有独立性的人。而缺乏思维独立性的人,不是人云亦云、盲目从众,就是自以为是、故步自封。

  (6)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批判地评价他人的思想和成果,也善于批判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和成果。批判性的思维能够吸取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吸取别人的思想的精华,而摒弃别人的短处和缺点,摒弃别人思想的糟粕。思维的批判性还能够严格地检查自己思想的进程及其结果,缜密地验证自己所提出的种种设想或假说,在没有确证其真实性之前,决不轻易相信这就是真理。

  (7)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能严格遵循逻辑规律。无论是从事学习、工作和科研还是处理日常生活问题,都要求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思维缺乏逻辑性的人,往往思维跳跃、混乱或矛盾,思考无层次、不连贯,判断无确凿证据,推理有逻辑错误,表述语无伦次。

  2.思维品质的培养

  培养思维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所有的教育、学习活动都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关。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着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发展。

  (1)拓展知识经验

  思维总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新事物,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一个人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与思维能力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但也不是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有助于思维的提高。知识要有助于思维必须很好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结构严密的系统,这种知识具有更加概括的性质、更科学的表达形式,因而能够使人在更大范围内加以运用,促进思维的发展。

  广泛阅读、大量涉猎人类知识,对于增长才智、修养品性、发展思维能力等都是大有益处的。相反,知识贫乏、头脑僵化,即使知道了思维的规则与方法,也不能全面、深刻、批判地对待问题,难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要尝试自己提出各种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打破定势促成迁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品质;对疑难问题进行尝试性学习,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习逻辑学,在解决问题时能实事求是,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

  (3)培养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指遵循思维的规则,对事实材料进行逐步分析,或者依据一定的命题进行推理,得出新概念、新判断的思维过程。在创造活动中,人们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分析其原因、规律,提出新的设想,进行论证,都需要逻辑思维。

  培养逻辑思维,首先要熟练地运用思维的三种形式。首先要通过对大量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进而进行判断和推理,解决问题。其次,要遵循思维活动的规律。如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此外,通过各种具体的学习与实践,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归纳和演绎等思维方法。

  (4)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本质特征是不依赖他人而自主地组织自己的思维过程,且常常会出现一些新颖的、独到的、富有意义的观点和方法。思维的独立性是以批判性为前提的,思维的批判性是指能客观地评价事物,实事求是地审视自己的思维。这种批判是辩证地否定,即否定先前思维中的不合理因素,汲取精华。

  (5)掌握各种思维方法

  学习时,不能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不重视掌握知识时所必需的各种思维方法的运用;不能只注意某种结论的记忆,而忽视产生这种结论的推理过程。这些思想方法和逻辑推理规律的掌握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6)提高言语表达水平

  思维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人头脑中进行的一种心理过程。内部言语不像外部言语那样要求很强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它通常是以简化、压缩、跳跃的形式出现。正是由于这种特点,一方面使思维有可能快速地进行;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思维变得不连贯、不符合逻辑或模糊不清。

  语言训练时要达到以下目的:清晰性,就是要清楚地表达思想,使别人容易理解;简洁性,就是运用简明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有根据,有条有理,简洁明了;准确性,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要准确无误,词义顺达;生动性,就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时要能感人肺腑,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

  【本章思考题】

  1.记忆的涵义是什么?记忆的种类有哪些?

  2.记忆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3.如何培养自己的记忆能力?

  4.思维有哪些具体形式?如何培养思维的品质?

w w w. xiao shuotxt. 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传万,李立新作品集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