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2002年大学生最佳散文》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6章 未名湖听潮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2002年大学生最佳散文》 作者:谭五昌,肖飞 主编

第36章 未名湖听潮

  北京大学 张洁宇。

  几年前,北大校园里曾传唱过一首歌,歌名叫做《未名湖是个海洋》。如今,它算不上深刻动人的歌词和旋律早已被人淡忘了,但不知怎么,“未名湖是个海洋”这句话却时常在我的脑际闪过,勾起我许多漫无边际的联想。

  宋代诗人辛弃疾曾把杭州西湖水视为“一勺”,相比之下,燕园中的未名湖实在只能说是“一滴”了。但是,北大人却自豪地把未名湖比做海洋,我常想,这其中深蕴着的情感大概只有亲历燕园生活并把这段经历真正化入自己生命的人才能领会。

  我最爱夜色中的未名湖,信步湖畔,心中有说不出的清澈和宁静。即便是无风的夜晚,湖水也会有轻轻的涟漪,均匀得如同熟睡中的呼吸,令我相信这湖水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凝视粼粼的水波,我时常会想起那个关于“海洋”的譬喻,面前的湖水于是愈加辽阔深邃,天际仿佛也真切地传来抚岸的潮声。

  未名湖真的是一片海洋,她包蕴着北大一个世纪的动人故事和精神传统,这一切就如同一座取之不竭且不断丰富着的宝藏。这宝藏中不仅有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民主”、“科学”、“严谨”、“求实”、“创新”……更有每一个北大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珍爱。

  在北大的文化历史和精神矿藏中,我特别珍爱老北大人的“参与意识”。

  北大人的“参与意识”全国闻名,无论是对学校内部的事务,还是对社会上的其他事件。这是北大人的传统和个性,也是北大在现代中国历史上能取得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参与意识”决不是没头脑的瞎起哄和赶时髦,也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乱插嘴,它的内核实在是一种力推学校、社会、国家以至人类世界改革和前进的意识,更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参与意识”如一枝点燃北大人精神的巨大火把,已被代代学子高擎了近百年。

  坐落在未名湖畔的北大图书馆的旧馆,是我心爱的一个所在。每当指间翻动着历史的卷页,我的心中就会涌起如澜的情感。未名湖的潮声带我在这里一次次穿越百年的时空。

  翻开1917年6月的那一本《新青年》,一则《北京大学同学俭学会启》在我的眼前一亮。就是这则启事,让我最早体会到北大学生“参与”的热情--那份改善学风、参与学校管理、改良社会的热情。时间过去了80多年,刊物的纸张已经发黄变脆,但是,那些铿锵有力的字句中跳动着的情感仍令我感到灼热滚烫。

  “俭学会”名义上提倡“勤学”、“俭财”,管理学生的生活小事,但其更大的理想在于“发展自治之能力”,追求思想的自主与独立。一则短短的启事透出的精神是丰富的--理想的真挚热烈与性情的温和诚恳,让人不由得对那个遥远的时代心仪不已。“俭学会”的青年们不满现实,但他们决无盲目粗鄙的战斗姿态,也没有对校方对师长动辄“推翻”、“砸烂”的暴戾用心。他们善于合作、入情入理,成为校方与学生间一架友好互益的桥梁。

  更可钦敬的是,他们看似微弱的呼声中,还有参与社会改良的意义在。他们说:“近日势之杌陧,政治之泯棼,民德之堕落,生计之恐慌,学风之不振,环于我身之外者,其弊不可擢发。数要皆以奢为最大病恨,吾曹讵容熟识而无睹耶?”寥寥数语,而拳拳之心可见。“俭学”也许是小事,但谁会否认他们振学风、振民德、图政兴、图国强的目标是中国知识者追求了多年的最高理想呢?他们自认有“改良社会”的“义务”,希望以自己的参与来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虽然他们的宣言并不怎样壮丽辉煌,但其壮志胸襟昭然可鉴。

  潮声阵阵,未名湖的水潮也是北大人的心潮,更是世界的大潮。

  当时被北大人引为“知己”和“兄弟”的英国牛津大学的学子说过:“我们就是牛津大学,牛津大学就是我们。牛津大学同牛津大学生两个名词,是可以交换用的。”北大人也是这样把个人的理想和生命融入到学校的集体脉动当中的。而且,似乎比牛津人想得更为高远的是:他们看到“世界上的新运动,都发生在大学,即不发生于大学,也是大学首先遵应这种潮流。……大学能常动不息,常常提着最新的文化,在大众前面走,把人类带向前走,才是真正的大学!才真有大学的价值!”(《新潮》第2卷第l期《欢迎我们的兄弟<牛津大学的新潮>》)这已不仅是参与社会、参与世界的热情了,这分明是把改革社会、改造历史、创造最新的文化作为己任的一种“担当”精神。

  在五月的鲜花刚刚开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刚刚结束之际,北大人有这样的言论是势所必然的,而且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北大人才会在揭开中国现代史新篇章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为先锋和主力。从历史的角度看,当时的北大人就有这样的想法,实在已是相当的“先进”和“现代”了。无怪乎,北大人的精神也自然而然地汇入了中华民族思想现代化的进程。

  翻检北大百年的历史,我被一种宏阔的气概和坚定的自信所感染。北大人主宰着自己的命运,也推动着国家民族的振兴。

  老北大的青年们从中国旧式的伦常中突围而出,不仅做得了自己的主,而且还要参与小至校园,大至社会、世界的事务,其雄心壮矣,其胸襟阔矣!这种精神,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值得大书一笔。更为难能的是,这种精神在旧中国,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承传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尽管在不同时期,对于北大人这种“参与意识”,就“有人运动军阀来摧残,有人利用官僚来干涉,有人提出议案来弹劾,有人压迫教育当局写信来劝告……有人说是‘人首畜鸣’,有人说是‘洪水猛兽’,有人说是‘世有祖龙,一坑之内当不免此辈,一炬之内当不免此书’……”但是,北大人掷地有声的回答是:“我们还是这样做。”

  为了坚持自己的“参与意识”,北大人付出的代价乃至牺牲是可想而知的。但即便如此,这种精神还是保存下来并顽强地成长起来了。对于近百年后今天的北大人来说,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光荣和幸运呢。

  从早到晚,春到秋,美丽的未名湖畔来往着无数的莘莘学子。晨曦和夕照下,潮水的潮声伴着读书声,真可谓“声声入耳”。每年仲夏,毕业生们更会来到湖边与她作最后的亲昵,水的波潮和人的心潮交响在一起,北大人的精神也由此传向了社会的每个角落。

  原载《美文》2002年第1期。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谭五昌,肖飞 主编作品集
2002年大学生最佳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