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3章 健全孩子的人格(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作者:李轶君

第23章 健全孩子的人格(2)

  父母的教育有时正是开出这种恶花、结出这种苦果的种子。我们有些父母在宽容的问题上存在一些误解,比如,他们片面地以为宽容就意味着软弱,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挥,会使孩子变得畏首畏尾,也会纵容对方的“嚣张”气焰,因此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孩子:“有人打你,你就要还手打他。”如此教育出来的孩子,处处不让人,时时不吃亏,稍有不满,便和别人大动干戈,又怎能不犯下冲动的错误?

  事实上,宽容决不是纵容,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宽大,必须遵循“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宽容也不是软弱的象征,而是能以博大的胸怀理解、宽恕别人,是有肚量、有能力的表现。

  妈妈要教会孩子,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当孩子和同伴发生不愉快时,引导孩子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对方,此时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孩子体会他人的心情和感受,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会训练孩子凡事多替他人着想,处理人际问题的水平也会提高,遇到矛盾便能迎刃而解了。

  娜娜借了一本《小学生》杂志,她一下课就翻出杂志高兴地翻阅起来。不巧,同桌起身时不小心把墨水瓶碰翻,墨水洒到了杂志上,把一本精美的杂志涂得脏兮兮的。娜娜很生气,不但让同桌赔她新的杂志,还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主任老师。结果,娜娜的同桌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回家后,娜娜得意地跟妈妈说了这件事情。妈妈听完严肃地对她说:“谁都有不小心犯错误的时候,如果你犯了同样的错误,你的同桌大喊大叫,让你赔,还告诉老师批评你,你舒服吗?”

  娜娜毫不犹豫回答:“我会很难受的。”

  妈妈告诉娜娜:“那你今天这么对同学,她也会很伤心的啊。所以你要和气待人,尤其是对待同学,更要宽容,就像今天这样,应该说没关系。这样,同学才会喜欢你。”

  在妈妈的启发下,娜娜渐渐理解宽容的含义,也开始学着去宽容他人了。

  妈妈是孩子的心灵引导者,有指引孩子心灵成长的责任,所以妈妈要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宽容的种子,让它长出善解人意的叶子,开出至美的花朵,结出真诚的果实。

  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父母。孩子最初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好善、乐于与人相处。同时,家庭成员间要友爱宽容,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形成宽容忍让的良好品质。

  一位母亲带孩子去外国旅游,结果由于随团的孩子较多,导游小姐一疏忽将孩子丢在了网球场。等找到孩子时,孩子因为一个人在空旷的场地受到惊吓,哭得非常伤心。不久,孩子的妈妈来了,看到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孩子。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的女儿,并且很理性地告诉她:“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也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应该亲亲那个姐姐的脸,安慰她一下。”只见那个小女孩踮起脚尖,轻轻地亲吻蹲在地上的导游,并柔声告诉她:“别担心了,已经没事了。”

  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

  宽容的种子往往需要父母去播种。宽容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更能体味幸福。做父母的,既可以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胸怀广阔的人,同样也可以将孩子培养成心胸狭窄的人。成为前者还是后者,这就要取决于你了。独立——寻找自我的途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很爱缠着大人。大人到哪里他们也要跟着去,寸步离不开大人。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孝顺父母,殊不知这正是孩子依附心理的表现。如此缺乏独立能力的孩子,长大以后又会怎样呢?!

  可以说,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今天,孩子依附的心理更加严重了。这已经成了许多孩子都具有的缺陷,他们的性格变得胆怯退缩,习惯躲在成人的背后求得安全。他们害怕一个人独处,而且不相信自己能独立做好一件事,几乎事事都要大人帮助他们来完成。等上了小学,他们的课堂作业也习惯让父母或别人来代替完成。毫无疑问,依附心理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

  这一类孩子往往以弱者的姿态出现,仿佛正处于遭受痛苦的苦恼之中。这个时候,他们几乎对任何东西都无法满意,老是显得无精打采和心不在焉,他们喜欢抱怨所有的东西,喜欢哀求大人顺从他们的心意。他们依恋大人,似乎整个的生命都与大人捆绑在一起。他们经常让大人帮助自己,而自己却很少尝试着去做。他们喜欢哀求大人跟他们一起玩,给他们讲故事,唱歌给他们听,而大人不得不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就会哭闹。

  有时候,这类孩子的依附心理会以一种假象出现。他们每逢问题就爱问大人“为什么”,给人一种假象,似乎他们正求知若渴,感觉他们好奇心旺盛,正是开发智力的关键时刻。然而事实正是如此吗?如果你能够进行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并没有认真倾听大人的回答,他们只是一味地重复自己的问题,从来没有学会解决这问题的答案,他们对大人一丝不苟的耐心解说并不十分感兴趣。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需要利用这种简单的手段,来维持大人在他们的身边。

  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依附状态对孩子的危害,有的甚至对这种状态十分满意,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很容易就能控制孩子的思想和意志,在管理孩子方面省下了不少心。孩子不会跟自己顶着干,不会让自己愤怒得要爆炸,也就是说这种孩子并没有让父母烦恼。就因如此,父母就觉得这类孩子是乖的、可爱的,然而他们都看不见这种状态对孩子的致命影响。

  孩子将在父母的控制之下,放弃自己思维和行动的能力,这无疑会影响到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孩子的这种依赖心理也很容易演化为冷漠、懒散。孩子天生所具有的活生生的创造潜能就这样夭折和被扼杀了!责任心——健全人格的基础

  责任心,是一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每个孩子在幼儿阶段就都曾表现出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如自己要求独立吃饭、试穿衣服、手脏了自己洗等,这正是一种责任心的萌芽。

  一名中学生每天只知道做自己喜欢的事,家里的什么事都不关心,也不懂得爱护体贴爸爸妈妈,这一点让他的妈妈觉得很伤心。有一天,他的爸爸——一位在中央机关担任多年领导职务的干部,被组织派到另外一个城市当市长。上任离家那天,爸爸十分郑重地对儿子说:“你妈身体不好,我走后就全靠你照顾了!每天晚上睡觉前请你关好门、关好窗、关好煤气……拜托了!”爸爸郑重其事的“拜托”让儿子十分诧异,但孩子还是认真地点了点头。一年后,当爸爸从外地回到家时,妻子激动地告诉他:“你走后儿子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对我十分关心,尽职尽责,每天晚上按时关门、关窗、关煤气……”

  那些幸运的妈妈常常会听到孩子的关心:“妈妈你怎么了?怎么不高兴了?”这是孩子关心父母的一种表现,是我们应当积极鼓励的一种倾向。但很多妈妈却这样回答:“没有不高兴”或“大人的事,你不懂”。

  这些妈妈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该关心家里的其他事,他们只要照顾好自己就可以了。久而久之,给孩子留下的印象就是:“家里的事与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只要不惹麻烦,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可妈妈们不知道,对孩子的这种忽视只能让孩子失去本来可以培养起来的责任感。

  有的妈妈会认为:“这怎么会影响责任感呢?再说这本来就是属于大人的事,该是属于大人的责任才是。”其实不然,孩子的理解力是很强的,而且对外界的观察很敏锐,他们渴望为他人分忧解愁,尤其是自己的亲人,可惜他们的心理活动常常被成年人忽略。

  有一次,一位16岁的少年找到卡尔·威特,向他倾诉了他内心的苦恼。他说他的父亲酗酒,经常打他的母亲和妹妹们。有一天,他实在无法忍受了,就去问父亲为什么这样。可父亲说:“你还有脸问我?你早该去挣钱养活自己和妹妹们了!”当时他很难过,因为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小时候父母没有教育他应该怎样做。这位少年告诉卡尔·威特,在这之前,他只知道和别的孩子到处去玩,只是吃饭的时候才回家,也从没有考虑过父母和妹妹们的事。那天,他父亲对他说的话令他吃惊。他说,如果早有人教他应该怎么做的话,他可能现在会把母亲和妹妹照顾得非常好。少年告诉卡尔·威特,他现在觉得自己是个罪人。

  听了他的话,卡尔·威特感到很难过,多么好的孩子啊!他的天性是多么的纯良,只不过是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早期教育,而白白地浪费了大好时光。后来,这个少年经常去找卡尔·威特先生,诉说他的内心世界,而卡尔·威特也尽力帮助他学习知识,教他做人的道理。后来,这个少年成了一个很棒的小伙子——他娶了妻子,用自己的勤奋劳动拯救了一个快要破败的家庭。他的努力促使父亲改掉了酗酒的习惯,让他的母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并把两个妹妹送进了学校。

  孩子也属于家庭的一分子,和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当家里遇到事情尤其是和孩子密切相关的事情时,父母应不忘征求孩子的意见,并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认为孩子太小,根本没有思考问题的能力。其实孩子的观察很细致,而且也有独到的思考。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仅是因为孩子有作为一名家庭成员的知情权,更是因为这种尊重同时也是对孩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肯定与赏识,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信任,相信孩子有能力分析和决定家庭中的事务。

  当遇到诸如选择特长班、升学等与孩子密切相关的事情时,应该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孩子,有件事和你密切相关,我们想听听你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当遇到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大事时,比如搬家、买房子等,应该让孩子知道,并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件事非常重要,你有什么想法吗?”

  尊重孩子的意愿,允许孩子实施自己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对家庭的责任感,培养他的主人翁意识和大局观。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轶君作品集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