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说话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2章 第二十五计巧言善辩(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说话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42章 第二十五计巧言善辩(2)

  慈禧在左右的搀扶下来到大雄宝殿,她抬头见大殿门上方高悬着一块匾额,上面镶嵌着“古汴名蓝”四个金粉大字,眼睛一亮,便问:“智清方丈何在?”智清忙上前答话:“贫僧在此,老佛爷有何吩咐?”慈禧沉下脸来,指着匾上的四个大字问道:“智清你知罪吗?”智清一看匾额,马上明白慈禧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故装不知,说道:“贫僧学识浅薄,请老佛爷明示。”没等慈禧开口,李莲英早知太后之意,立即上前喝道:“你这秃驴好大胆子,竟敢犯讳!

  来人,将这秃驴拿下,请老佛爷发落!”

  原来,匾额上的“古汴名蓝”四个字,就是“古城汴梁名寺”之意,佛经上把众僧居住的地方叫“伽蓝”,简称“蓝”。殊不知,慈禧的乳名叫蓝儿,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凡是帝王的名字,不准民间擅自使用,如果与名字相同,必须用其他的字代替,这叫避讳。可巧,大雄宝殿匾额上的蓝字正犯了慈禧的名讳。

  这时,慈禧走到智清面前,假惺惺地说道:“弟子本是佛门中人,我本不愿加罪于你,可惜国法难容。因此地是佛门圣地,本宫不开杀戒,赐你自裁,现大殿前有一放生池,你就投池吧!”智清也不答话,整整袈裟,对天。拜之后,走到放生池边,纵身跳进池内。慈禧看智清自裁,微微一笑,正待起身,忽见放生池内爬出一个人来,慈禧以为是什么怪物,仔细一看,原来是智清,她不禁大怒,喝道:“大胆智清,竟敢违抗懿旨,来人……”没等慈禧说完,智清早已水淋淋地走到慈禧面前,说道:“贫僧岂敢违旨,贫僧刚刚走到奈何桥上,被一个人拦了回来,无奈,贫道只好又回到阳间。”慈禧哪里相信,她冷笑一声问道:“何人如此大胆。竟敢违抗本宫之命!”智清答道:“禀太后,此人乃是先帝乾隆皇帝!先帝亲口所言,此匾是他亲笔所题,与贫僧无关,故叫贫僧返回阳间!”智清说得头头是道,慈禧心里也疑惑起来,她忙问道:“既是先帝所题,为何无有先帝落款?”智清答道:“想当年乾隆盛世,天下太平,黎民安乐,朝臣皆服。

  先帝为体察民情,多次南巡路过开封,来本寺降香。他看本寺香火旺盛,众僧皆安心诵经念佛,一时兴致,故御笔亲题匾额。只因先帝是微服出访,故不便留名。”慈禧听智清说得有根有据,不由半信半疑,又问道:“先帝既是微服出访,你寺又怎知是他御笔呢?”智清答道:“本寺原先不知,后来先帝在太和殿召见河南巡抚时提及此事,巡抚告知本寺,并嘱咐本寺将此匾高悬于大雄宝殿上方,以光耀千秋。”慈禧听了,转头问开封知府:“此话当真?”知府战战兢兢地答道:“此匾确系先帝所题,开封府志上有记载,臣去取府志请老佛爷览阅。”慈禧自觉没趣,挥一挥手说:“不必啦,退下!”李莲英见主子进退两难,忙解围说:“方丈不要介意,刚才不过是老佛爷给你开个玩笑。”智清又接着说:“刚才在奈何桥头,先帝还说,不知哪个不肖子孙竟和老祖宗开起玩笑来了,连寡人的御笔也不认识!”慈禧明知是智清借先人之口辱骂自己,可又无言答对,一时搞得狼狈不堪。

  智清心想:今日当着朝臣和众人之面,狠狠撕了慈禧的脸,也算是为开封百姓出一口气,平了心头之恨。如再继续折腾下去,一旦弓弦崩断,就不好收场了,不如给她个台阶下来。想到这里,就对慈禧说道:“刚才先帝又嘱咐小僧,让贫僧告之老佛爷,列宗列祖创业不易,他把‘蓝’字赐予太后,要你上应天命,下顺民心,一统江山。”慈禧明知智清话中有话,也只好顺着台阶下,说道:“本宫决不负先帝之望,今将御匾给贵寺留下,‘蓝’字本宫带走,永远留在身边,铭记先嘱。”慈禧嘴里这么说,可心里却像吃了苍蝇一样,七上八下直翻腾,她万万没有想到堂堂皇太后竟被一个小小僧人戏弄,早知如此,何苦来汴京一游?

  就这样,因慈禧拿走了相国寺大雄宝殿匾额上的“蓝”字,至今匾额上只剩下“古汴名”三个字了。

  鲍童智辩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姓田的大臣,他拥有良田千顷,房屋百间,广有资产,单是收养的食客就有数千人,随时可供他使唤、为他服务。

  一天,他在家里的大庭:里举行隆重的祭祖典礼。参加盛典的客人纷纷献送各种礼物。有一位客人送上一条罕见的大鱼和一只珍奇的大雁。田氏看了十分高兴,不由得感慨地说:“苍天对于人类可算是太优待了啊!它不但命令土地生长出五谷,供我们食用,还命令世间出产这些大鱼、鸟类供我们尝鲜。啊,苍天多么仁慈和伟大啊!”客人们听了,异口同声地奉承道:“田大人妙言妙语,真是不同凡响!”这时,有个姓鲍的食客带着一个12岁的儿子赴宴会。那孩子这时忍不住站起来说道:“田大人,您的说法我不敢苟同。依我看,世界各种物类同我们是一起产生的,人也是一种物类。凡是物类,都没有什么高低和贵贱,只是因为智力大小的不同,因而产生相互制约、互相食用的现象,并不是苍天有意安排的。我们人类无非是索取可吃的物类来享用,难道这些东西是苍天有心为我们生产出来的吗?”鲍家孩子说完这番话,他爸爸的面色白得像张纸,哆嗦着,硬拉儿子的衣襟,叫他落座,不要再说话。

  客人们听了反响不一:有暗暗赞成的,有不以为然的,有笑小孩口出狂言的,也有一个劲儿看着主人脸色的。

  田氏倒也气度不凡,宽容地对着小孩道:“你说得有点道理,可是我要请教一点:如果这大鱼和大雁不是苍天有意为人类制造的,为什么它们的味道这么鲜美呢?”鲍家小孩“霍”地站起,从容地答道:“田大人,蚊子叮人吸血,吃得津津有味,虎狼撕咬人肉,也吃得津津有味。难道也是苍天有意为它们享用美味而安排的吗?按照您的逻辑,苍天生出我们这些人类,原来都是给蚊子和虎狼做美食的啊!”客人们不禁哄然大笑。

  田氏满面笑容,走下主桌,向鲍家小孩敬了一杯酒,欣慰地说:“想不到我家食客门下有此聪颖过人的孩子。哎,要做到不埋没天下任何一个人才,是很不容易的啊!”

  鲁连妙语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个雄辩的演说家,名字叫田巴。此人生就一张铁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在徂丘、稷下一带发表演说,同人辩论,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他可以把历史上的春秋五霸统统贬斥得一钱不值,把完全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那张擅长诡辩术的如簧巧舌,简直是一把所向无敌的宝剑。

  有个名叫徐劫的人,有个能言善辩的学生鲁连,只有12岁,听说田巴的赫赫声名,心里很是不服气。一天,他对徐劫说:“老师,我想去同田巴辩论一番,好让他不要再摇唇鼓舌,瞎吹牛皮,好不好?”徐劫看了看鲁连,摇摇头说:“你这小小年纪,行吗?”鲁连昂起头,拍拍胸说:“行,一定行!”徐劫见到田巴便说:“我有个学生,才12岁,却是一匹千里驹,后生可畏,能不能向您请教一番啊?”田巴微微撇了一下嘴巴,露出一丝轻蔑的神情说:“可以。”鲁连见了田巴,就单刀直入地说道:“我曾听人说过,厅堂上的垃圾没有清除,哪还顾得上铲除郊“的杂草呢?在短兵相接进行搏斗的时候,怎能防备远处射来的冷箭呢?这是什么道理呀?这叫事情有个轻重缓急,如若急事不办,次要的事却先办,岂非乱套?现在,我国形势非常危急,南阳地方有楚国大军屯驻,高唐一带遭受赵国军队攻打,聊城被十万燕军团团围困。田先生,您可有什么救急的妙计吗?”田巴一时张口结舌,红着脸说:“没有办法。”鲁连笑道:“国家紧急不能想出拯救之法,人民危亡不能提出安抚之计,哪还算什么擅长演说的学者呢?目前,我倒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赵军,解除聊城的包围。真正有价值、有本事的辩才必须能解决实际问题啊!可您的滔滔演说,只像猫头鹰喋喋不休的空叫声,让人讨厌死了。希望您今后还是少开尊口吧!”田巴越发无地自容,羞惭地说:“说得对,说得对。”第二天,田巴专程前去拜访徐劫,赞不绝口地说:“您教出来的那个学生鲁连,何止是小马驹啊,而是追万里风的骏马啊。”从此,田巴不再夸夸其谈了。

  解缙吟诗

  明朝初年的大才子解缙,幼年时就聪明过人。据说他14岁居家读书时,门前正对着一位财主的成片竹林,他便在自家门口贴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受到很多人的称赞,说这对联写得有意境、有豪气。

  那位财主听了不大高兴,心想:我的竹子倒替他长了才气,真是岂有此理,便派人把竹子都砍了,料想这回对联不对头了,他该撕去了。谁知解缙看了满坡的竹碴子,反倒又把对联加长了,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这一改,不仅仍符合实景,而且下联的意思更好了。

  四乡的人都跑来看对联,笑话财主小肚鸡肠。财主一气之下,干脆派人把竹子连根挖起,狠狠地说:“我叫你们对竹长、对竹短,这回连竹根子也没了,非把对联撕了不可。”解缙看到财主满头大汗地指挥人挖竹根,知道又是冲着对联来的,没等他们挖完,回家又写了两个字,加在对联的下面,这回成了“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财主看了,哭笑不得。

  一位告老还乡的曹尚书听说了解缙三写对联的故事,便邀他到家里,要他当面吟诗,想看看他的才华。曹尚书出了题目《鸡冠花》,解缙随口就吟出:“冠花本是胭脂染。”首句刚出,曹尚书忽然从衣袖中取出白鸡冠花,说:“不是红的,是白的。”解缙不慌不忙吟出下面的句子:“今日为何浅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晚,至今戴却满头霜。”曹尚书听了,连连叫好。

  永乐年间,解缙科举高中,明成祖朱棣钦授翰林学士,命他主编《永乐大典》,解缙经常随侍皇帝左右。朱棣见他学识渊博,吟诗联句对答如流,便经常出些难题考他。一次,朱棣对解缙说:“爱卿,寡人有位后妃夜里生了个孩子,你为朕做首诗吧。”解缙立即吟诗恭贺道:“吾皇昨夜降金龙,”朱棣说:“是个公主,不是太子。”解缙马上改吟:“化作嫦娥下九重。”朱棣又说:“可借已经死了。”解缙接口道:“料是人间留不住,”朱棣道:“已命太监抛入金水河里去了。”解缙续吟道:“翻身跳入水晶宫。”朱棣听了哈哈大笑道:“爱卿真会随机应变啊!”

  巧言救父

  春秋战国的时候,齐景公平时十分喜爱一棵大槐树,常常在树下吟诗观赏,流连徘徊。一天,他指派下属日夜守护大槐树,还在树旁竖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告示:“碰撞槐树者受刑,损坏槐树者处死。”从此,齐国京城的人都只敢远远地朝大槐树观望,生怕不小心触犯了景公颁布的刑法,遭受刑罚。

  一次,有个叫衍的人喝醉了酒,摇摇晃晃走过大槐树,恰巧看树人坐在树下打瞌睡,一时疏忽了,衍蹒跚地撞到树干上,碰伤了一小块树皮。齐景公听说此事后,大发雷霆,立即传令将衍逮捕。

  衍突遭大难,女儿婧十分焦急,便急匆匆来到相国的府里,拜见晏子。

  晏子见她面色灰暗,神情憔悴,觉得很奇怪,心想:小女孩年纪轻轻,怎么会有满腹心事啊?便问道:“婧啊,你有什么事?”婧女缓慢而沉痛地回答道:“我爸爸叫衍,是个平民。这两年,他觉得我们国家风雨失调、粮食歉收,心里很是痛苦,便在昨天私自向山神祭祀,祈祷连年丰收,国富民安。不料多喝了一些酒,神智失控,不小心损伤了大槐树,触犯了刑法。现在大王要处死我爸爸,这样我就会成为孤儿。我个人受点委屈倒是小事,主要是大王这样做,是有损于国家法制的尊严,也会降低君王的威信的。别国的人听了,不就会嗤笑我们齐国制订法律看重树而看轻人、爱树而害人吗?”晏子听了,连声道:“有道理,有道理。”不等送走婧,就驱车直往王宫,拜见齐王,谏道:“您宣布‘触犯槐树者受刑,损害槐树者处死’。这个刑罚是不够恰当的,它伤害了人民,会被天下人嗤笑的呀。”齐王恍然大悟,当即下令赦免衍,撤销护树人员,取下告示木牌。

  齐国京城的百姓纷纷跷起大拇指,赞扬婧说:“小小年纪了不起。她既拯救了父亲的生命,又帮助国家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确实,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什么样的怪问题都可能碰到,而对付这些怪问的最佳方案,就是利用语言的多义性做出迅速巧妙的变通,切不可被问题难住而陷于被动。自然,这种灵活的变通也将会使你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管人三十六计用人三十六计斧声烛影处世三十六计宋江山说话三十六计大唐游侠明宫奇案包青天璇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