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处世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章 第三计左右逢源(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处世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6章 第三计左右逢源(1)

  宋朝的时候,贾玄陪宋太宗下围棋,很是为难,赢也不是,输也不是。开棋时,太宗让贾玄3子,结局时,贾玄输了19子。

  宋太宗知道贾玄有意让自己,就有点不高兴,说:“再下一局,你再输了,就该杖罚了。”

  这一局,贾玄用尽了全身的功夫,下了个不输不赢,下围棋要做到不输不赢是很难的,甚至比赢棋还难。

  贾玄未输,自然不能杖责。

  宋太宗看贾玄仍然不用真本事,就说:“你这一局,仍有假,再下一局,你胜的话,就赏你官做,要是输了,就把你扔到水里。”待到下完了,又是不输不赢,太宗说:“我让你先走一子,可是仍下成平局,就是你输了!”说完,下令把贾玄扔到水里。

  贾玄要被扔到水里时,他大叫:“我手中还有一枚棋子啊?”说完,他伸开手让太宗看,这样贾玄就赢了一子。

  宋太宗很为贾玄的机智而开心,哈哈大笑,就封了贾玄官职。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抓住重点,左右逢源,才是真正懂得处世之道的人。

  替人着想

  朋友可以选择,而在生活中与之发生联系的人是由生活环境和社会联系决定的,范围和对象要大得多,也复杂得多。如邻里、同事、领导、下属,以及社会公共活动中遇到的人,不管当事双方是否愿意,都要互相发生联系。一个人只要不是离群索居、与世隔绝,就必然要和各式各样的人发生交往关系。能否正确处理这种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情绪、生活和工作。

  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会有身心的健康愉快和事业的成功。

  小时候的孙叔敖就是一个好孩子,他勤奋好学,尊敬长辈,孝敬母亲,很受邻里的喜爱。

  有一次,孙叔敖外出玩耍,忽然看到路上爬着一条双头蛇。他以前听别人说,谁要是看见双头蛇,谁就会死去。孙叔敖乍一见这条蛇,心中不免一惊。他决定马上把这条双头蛇打死,不能再让别人看见。于是他拾起路边的大石块,打死了双头蛇,并把它深深地埋了起来。

  回到家里,孙叔敖闷闷不乐,饭也不吃,一个人坐在油灯前看书发呆。母亲看到这孩子的情绪有些不对头,便问道:“孩子,你今天是怎么啦?”

  孙叔敖抬头看了看母亲,摇摇头说:“没什么。”然后低下头去,依然无精打采。

  母亲伸出手,摸了摸他的额头说:“莫不是生病了?”孙叔敖再也憋不住了,一下扯住母亲的衣袖伤心地哭起来。妈妈感到十分诧异,问道:“孩子,你到底出了什么事啊,哭得这么伤心?”

  孙叔敖边哭边说:“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了一条双头蛇。听人说,看见这种蛇的人会死去的,要是我死了,我就再也见不到您了……”

  母亲边安慰他边问道:“那条蛇现在在哪里呢?”孙叔敖边擦眼泪边回答说:“我怕再有人看见它也会死去,就把它打死了,然后埋起来了。”

  听了孙叔敖的话,母亲很感动,她高兴地摸着孙叔敖的头说:“好孩子,你做得对。你的心眼这么好,你一定不会死的。好人总是有好报的。”

  孙叔敖半信半疑地看着母亲,点了点头。

  后来,孙叔敖长大成人,由于他学识、品德好,做了楚国的令尹。他还没正式上任,老百姓就已经很信赖他了。

  孙叔敖在面对死亡的时刻,还能为别人着想,所以老百姓信赖他。这说明:能为群众着想的人,群众也会拥护和信任他。

  刺史处案

  调节矛盾,使社会达到适当、适度的平和状态,是处世的一种理想境界;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强调人和,反对纷争。因为“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

  叶南岩作蒲州刺史时,一伙打群架的人到州里告状,其中有一个人,血流满面,受了重伤,头上几处开裂,生命危在旦夕。叶南岩立即起身进入府内,亲自捣药,命令手下人赶快将那人抬进州府。

  治疗之后,将他委托给一个谨慎忠厚的看门人和一个州府的官员,并对两人说:“你们要好好照顾他,不要让他伤了风。这个人如果死了,由你俩负责。”而且不准这个伤员的家人靠近他。

  叶南岩对案情略加审核后,将打人凶手关进监狱,将其余人全部放走。别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叶南岩说:“凡是打架斗殴都没有好气,这个人若不立即抢救,就会死去。这个人死了,必然要有一个人偿命,使他的妻子守寡,使他的孩子成为孤儿。而且还可能牵连旁人,那就不止一户人家家破人亡。如果这个人好了,就只是一桩斗殴案而已。加之当时人的心情,只想打赢官司,虽然牺牲了自家的骨肉,也心甘情愿。所以我不准他的家人靠近他。”不久,受伤者康复,诉讼也就停止了。

  叶南岩如果不设身处地、不从斗殴者的角度出发,后果不堪设想,数十家、数百人将被牵连,多少人家将家破人亡。叶南岩所用的处理问题、说服别人的方法,就叫做设身处理法。

  使用这种方法,关键是对对方要有同情心。没有同情心,不同情别人,怎么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话呢?

  舍己救人

  一个机关、一个团体、一个企业,要以“和为贵”的原则处理同事关系、部门关系、上下级关系以及领导者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使大家感情相通,目标一致,同心同德。在这种团结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才能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把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联合起来,形成克服困难的强大合力。

  明成祖时期,广东布政使徐奇进京觐见皇上,带了些岭南的藤席准备馈赠朝廷中的官员。巡逻官截获送礼的名单,交给皇上。皇上看了,见礼单中没有大臣杨士奇的名字,就单独召见他,询问其中的原因。

  杨士奇说:“当初,徐奇从给事中受命赴任广东时,众官员都作了赠别的诗为他送行,所以他才用藤席来回赠。当时臣有病没有做诗文,不然的话,我也在馈赠之列。今天虽然众官员的名字都在礼单上,他们是否都接受礼物,还不知道,再说东西很小,恐怕也没有其他目的。”

  经杨士奇一解释,皇上的疑惑打消了,就将名单交给宦官,让他烧毁了。从此再未过问此事。

  这名单一烧,朝中的官员们免了许多祸乱,而且使皇帝对大臣们不再疑心。杨士奇所保全的太重大了。

  宋真宗时,有人上书对皇宫里的事发表意见。皇上大怒,命令将上书人的家产全部没收。抄家时,获得许多朝中官员与此人往来占问吉凶的书信,皇上就想将这些书信都交给御史台去清查审理。

  宰相王旦立即把自己向上书人占问吉凶的书信取来,交与皇上,请求连他一起下狱。真宗的怒气渐渐消了。

  王旦随即到中书省,将所查获的书信全部烧毁。

  不久皇上又后悔了,派使者骑马去要那些信。王旦说:“已经全部烧毁了。”

  此事只好作罢。

  互惠互利

  古人说:“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好。”因为有同样的爱憎,就能互相帮助扶持;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就能同甘共苦,同生同死。这种因“众志成城”而产生的巨大力量,是工作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一个团体、企业或工作部门,如果人心涣散,关系紧张,情绪对立,个人的聪明才智就会因内部矛盾互相抵消,工作和事业就很难有起色。

  战国时期,秦国王族中有一位名叫公孙消的将军,曾屡次带兵打仗,也建有功勋,然而官职却难以升迁。原来,他被秦王的生母皇太后所嫌恶。公孙消记不起自己是如何得罪了皇太后,于是就千方百计地托人去打听,可就是找不出个道道来。有时急了,他甚至瞅准机会公开会献殷勤,也仍然摆脱不了皇太后厌恶他的阴影。公孙消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名叫献则的策士早已发觉了公孙消与皇太后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他对公孙消说:“将军,我有一计可免你忧虑,不知您愿不愿听。”

  “先生有话尽管讲出,别跟我绕圈子了。”公孙消是个武将,加之近来窝了一肚子火,也就直着嗓子回答献则的话。

  献则说:“现在,皇太后的亲弟弟华阳君正在周天子身边做个小官,很不得志,太后为此十分忧虑不安。碍于华阳君是自己的亲弟弟,又难以启齿向周提起此事。现在,你以秦王族的身份向周施加压力,迫使他们任华阳君为相,这样,皇太后就会十分感激你,消除对你的偏见,你的官职升迁问题,也就会自然解决了。将军何不去试一试呢?”

  公孙消听了献则的话,就开始依计行事,向周施加压力,果然使华阳君在周得到了重用。皇太后对公孙消顿时刮目相看,常在秦王面前说公孙消的好话。公孙消自此官运亨通,步步高升起来。

  还有个类似的故事。

  战国时期,策士张仪可算得上是一个周游列国、左右时局的人物。在他客居楚国期间,开始楚怀王对他十分信任,但过了不久,他发现怀王的态度有所冷漠、疏远,甚至从侍从的口中也可以听到对他的不满之声。张仪为此十分苦恼。

  一天,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要求立即进见楚怀王。

  “先生找我,不知又有何高见啊?请赐教。”楚怀王见张仪又来噜苏,心里老大不快地说。

  “我在楚国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请求北见晋君。”张仪说。

  “好,好,先生愿意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寡人是无权干涉的。”楚王巴不得张仪快点离开楚国哩,嫌他难缠。

  “附带问一句,”张仪刚要转身,“大王您还需要魏国的什么东西吗?如果需要,我将从那里带些回来敬奉大王。”“宝石、黄金以及象牙等等,都是我楚国所产。寡人无求于魏国。”

  “那么,大王你又不好色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请先生明讲。”

  “大王,您忘啦,郑、周、魏等中原之地的女子,容貌姣好,常使人误以为天女下凡哪!”张仪说得有声有色,两眼放光。

  楚怀王也听得坐不住了,但还是强忍着不紧不慢地说:“我荆楚之地,乃僻陋之国也。中原女子如此之美,我也只是听说过而已,但却从来没有亲眼目睹呀。”说着,又故意停顿了一下,说:“张先生既然路过魏国,那就请先生费心……”

  张仪一听,连忙接过话茬:“大王您尽管放心好了。“于是,楚怀王就给了许多珠玉作为资金,让张仪为他到魏国选美。张仪怀揣珠宝,离开楚王,但没有立马离开楚国,而是有意在宫廷内外放风,把楚怀王让他到魏国选美的事给兜了出去。

  王后南后和宠姬郑袖听到这一消息后,都十分惊恐,预感到未来形势将对她们大大不利。于是,两人都派人向张仪赠送大量黄金,名义上是给张仪作行旅之用,实际上是作为阻止魏美人入楚的酬报。张仪两边受益,囊中鼓胀,好不惬意!

  为了不负南后、郑袖重托,张仪在向怀王辞行时,请求怀王能赐以酒宴,为他饯行。他对怀王说:“大王,当今之世,战火不断,来往艰难,我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见到您,望大王能不吝赐酒。“那还不容易。只是希望先生能帮我把事情办好。”怀王十分爽气地答应了张仪的要求。

  席间,酒至半酣,张仪再拜而请曰:“这里再没有其他人了,愿大王召所爱之女侍酒。”

  楚怀王同意了张仪的请求,传令南后、郑袖前来佐酒。

  南后和郑袖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早已静候在后厅,盼着这一刻的到来。她们早已同张仪约定好了。

  张仪一见南后和郑袖款款走来,故作惊讶地大赞一声:“如此佳人!”说着,急忙离席,俯身拜倒在怀王面前,说:“仪有死罪于大王。”

  楚王也被张仪的失常举动吓了一跳,忙问:“先生莫非饮酒过量了?此番讲话是何意思?”

  张仪直起腰来对楚王说:“我走南闯北,周游列国,还从未见过像大王身边如此貌美的佳丽。小人前番所言到赵魏一带为大王选美人,实有欺王之罪也。”

  听到张仪对自己的后妃宠姬的如此夸赞,怀王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哩,哪里还会生气?忙安慰张仪:“先生不必介意。我本来就认为天下再没有像她俩这般貌美了。”说着说着,又多情地把南后和郑袖看了一眼。

  南后和郑袖站在一旁,更是欣悦不已。她们都在心里感谢张仪,觉得张仪太了不起了。当下,四人一同欣然饮酒。

  自此后,南后和郑袖更是轮番在楚怀王面前大讲张仪的好话,在宫廷中更不允许别人对张仪有半点微词。而南后和郑袖也越发受到怀王的宠幸了。

  胡雪岩结交左宗棠

  和谐团结的人际关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衰。和则治,治则兴;争则乱,乱则衰。中国历史展示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璇玑图包青天管人三十六计说话三十六计斧声烛影宋江山用人三十六计明宫奇案处世三十六计大唐游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