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用人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7章 第九计扬长避短(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用人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17章 第九计扬长避短(1)

  不同工作职位有不同要求,不同的人才适合从事不同的工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的才华也是一样的。用人要做到用人所长,扬长避短。这就是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道理。

  某人既能统观全局,又善于协调指挥,善于识人用人,组织才干出众,雄才大略,是一个帅才,就应放在决策中心做领导工作。

  某人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知识面宽,既有综合分析能力,又敢议事直言不讳,有求实精神,无利俗杂念,这是优秀的反馈人才,应选为智囊。

  有的人忠实坚定,耿直公正,身正行端,平易近人。这样的人从事监督工作,定能做出第一流的成绩。

  还有的人对领导意图可心领神会,对领导的指示能忠实执行,既埋头苦干,又任劳任怨,实在是难得的执行人才,如果让这样的人担任办公室主任、秘书,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各种人才应该各得其位。现代领导者必须善于区别不同人的不同才能,让他们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如果让优秀的反馈人才去当执行人员,必然“犯上多事”。反之,如果让执行人才当智囊,岂不“自欺欺人”?世上无无用之人,贵在所用恰当。

  有些企业经常肯花大力气去寻找高素质候选人,甚至不惜抛出重金挖墙脚。但在引进人才后,又没做到人尽其才,给予适当的位置和机会来发挥人才的能力,从而导致人才的极大浪费。

  建筑师不会修床腿

  清代思想家魏源指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以前有一位建筑师,远近的人都听说过他的大名。于是有一天,有一个人问他:“先生您究竟有些什么特长呢?”建筑师颇为自豪地回答这个人道:“我呀,最擅长于衡量木材,按照要建造的房屋的情况,根据木材的具体特性来选择恰当的木料。我对整幢要建的房子的细节都了然于心,懂得什么地方应该分派什么人去做。只有在我的指挥下,工匠们才能有条有理地劳动,如果没有我,房子就建不成了。所以,官府请我去,付给我的工钱是普通工匠的3倍;在私人那里,工钱的一大半也归我。”

  有一天,这个人到建筑师家里去拜访他,见他家里的床正好坏了一条腿,建筑师吩咐仆人说:“一会儿去请个工匠来修理一下吧。”

  这个人吃惊地问他说:“您天天都和木料打交道,难道您连区区一个床腿都不会修吗?”

  建筑师回答:“这是工匠做的事,我怎么会呢。”这个人当着建筑师的面不好再说什么了,心里却暗暗想道:原来这个建筑师什么本领都没有,只会到处吹牛、骗人钱财呀!

  后来,京兆尹要修官衙,请的就是这位建筑师,这个人就赶去看热闹。

  到了工地上,他看到地上放着成堆的木料,工匠们把建筑师围在中间。建筑师根据房子的需要,在木料上敲打了几下,就知道了木材的承受能力。他挥舞着手杖指着右边说道:“砍!”那些拿斧头的工匠就都跑到右边的木料旁砍起来;他又用手杖指着左边命令:“锯!”那些拿锯子的工匠都到左边锯开了。在他的指挥下,不一会儿大家全都各司其职,按照建筑师的吩咐忙活起来,没有一个人敢自作主张、不听命令。对于那些不称职的人,建筑师就将其撤下以保证工程的进度,大家也没有一句埋怨的话。就这样,整个工程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建筑师将要建造的房子图纸挂在墙上,才一尺见方大小的图,详尽地标出了房子的规格和要求,小到连一分一毫的地方都算出来了,用它来修建高大的房子,竟然一点出入都没有。

  这个人这才明白了建筑师的能耐。

  建筑师的特长,不在于对建筑工程中不起眼的细节进行雕琢,而在于对整体作宏观的把握。对于一个人只能要求他擅长于某个单项,硬要提出些苛刻的要求,对他求全责备是不对的。

  这个故事说明,若先看到一个人的长处,就能使其充分施展才能,实现他的价值;若先看到一个人的短处,长处和优势就容易被掩盖和忽视。因此,知人应该首先看他能胜任什么工作,而不是千方百计挑其毛病。

  唐朝大臣韩滉有一次在家中接待一位年轻人。年轻人在韩大人面前表现得不擅言辞,不懂世故,而且脾气古怪,言语中对韩滉也很没有礼貌。中间引荐的人在旁边很着急,认为肯定是没有希望录取。不料韩滉却留下了这位年轻人。因为韩滉从年轻人不通人情世故的一面中,看到了他铁面无私、耿直不阿的长处,于是任命他为“监库门”。年轻人上任后,恪尽职守,库亏之事极少发生。

  人才搭配术

  唐朝开国的初期,百废待兴。唐太宗李世民把一个从战乱中平定下来的国家,发展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同他善于用人是分不开的。

  当时,因开国不久,许多规章法典需要重新制定。李世民在与房玄龄研究安邦定国时,发现他能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具体的办法,但他却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不善于整理,因此他的许多见解,很难让人采纳。而杜如晦,虽不善于想事,却善于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做周密的分析,精于决断,什么事情经他一审视,很快就能变成一项决策、律令提到唐太宗面前。

  于是,李世民就重用了他二人,把他们俩搭配起来,密切合作,组成合力,辅佐自己,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基业。

  《幼学琼林》里有名句:“求士莫求全,用人如用木”。人无完人,人才也是人,肯定也有长有短,即便是近乎妖人的诸葛亮也有错用马谡的过错,也有过分谨慎贻误战机的毛病,所以在任人问题上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学会合理地将人才搭配使用。

  人才的知识化、专业化在中国是大势所趋。然而对此问题的理解不可过于简单和机械。“知识”是必要的,“专业”如何理解?化工厂的厂长精通化工,可谓知识化专业化了,但是否能够成为该厂有效的管理者仍在怀疑之列,因为他是否懂得管理知识?作为大学校长更是如此,一个人不可能精通大学里各个专业的业务,只具备某专业知识的人,即使是世界知名的专家,其知识对管理该大学究竟有何种程度的作用还是值得研究的,何况许多名教授大都是只知埋头研究学问的人,与其让他做并不内行的行政工作,倒不如让他们专心于研究工作,而让那些虽不一定有巨大学术成就,但精于管理的人去掌管学校更为有效。一个人在不适合的岗位上是不可能有积极性的。

  所以,要做到扬长避短,首先要根据人才的特点安排合适的岗位。

  用人不要求全责备

  陈平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家在“负廓穷巷,以弊席为门”,且“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到了可娶妻的年纪,“富人人莫肯与”。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刘邦初次与他相见,一交谈便发现陈平是个非同凡响的人,十分喜欢他,当日就拜陈平为都尉。不久,又升陈平为亚将。

  周勃、灌婴等人妒忌,谗言说陈平虽然表面上是个美丈夫,但可能是虚有其表:“居家时,盗其嫂”,意思是与嫂子乱搞男女关系,是个好色之徒;“事魏不容,亡归楚、楚又不中,又亡归汉”,三易其主,是个反复乱臣;当都尉时,“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是个贪财之人。

  刘邦开始有点疑惑,但在推荐人魏无知的规劝和陈平的辩白之后,恍然大悟,明白品行无益于胜负之数。意思是,即便陈平有这些缺点,但却不妨碍用他的长处。于是,刘邦不仅不处分陈平,反而向陈平道歉,并厚赐,拜陈平为护军中尉。

  从陈平的连升3级,很明显看出刘邦的用人标准,既不看出身、地位、职业、也不重视个人品德、小节;唯一是看这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有益于自己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胜负之数。《吕氏春秋.求人》中说:“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正是刘邦能任人以才,才使得“天下之士归于汉王”,“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从而为他日后建立帝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hTtp://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管人三十六计明宫奇案包青天宋江山处世三十六计说话三十六计用人三十六计斧声烛影璇玑图大唐游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