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用人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4章 第十九计不怕鸟多(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用人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34章 第十九计不怕鸟多(2)

  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唱歌了,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孟尝君问了一下,知道冯谖家里有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这一来,冯谖果然不再唱歌了。

  孟尝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来维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费。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城去收债。冯谖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问:“回来的时候,要买点什么东西?”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冯谖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都召集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老百姓正在发愁还不出这些债,冯谖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出债的,一概免了。

  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谖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烧掉。

  冯谖赶回临淄,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3000人吃什么!”冯谖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算了吧!”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齐湣王听信这些话,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威胁他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

  这时候,3000多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谖跟着他,替他驾车上薛城。当他的车马离开薛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只见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迎接。

  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十分感触。对冯谖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看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能容忍人的短处,大胆使用,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

  曹操揽人之术

  东汉末年的三国,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家,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生死搏斗。“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三国的创立者,都知道人才对他们功业的极端重要。他们在争夺人才中争天下,在争夺天下中争人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三国的纵横捭阖、军事较量,是一场争夺人才的大战。“盛衰之理,虽;天命,岂非人事哉!”“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在革新吏制中选贤任能,使用得当,才为后代打下了江山。

  曹操在收编了30万青州军后,有了一只具有战斗力的强大部队。有了部队还不行,还需要能够调度管理这些士兵的将领,这时曹操便在兖州招闲纳士,进行了交谈之后,对子良赞道:“这是我的子房啊。”

  子房便是张良,此人便是日后汉高祖的主要谋士之一,列位于“汉初三杰”之首位,可见人们对他的评价有多么高。子良又把很多人才推荐给了曹操,这些人于是组成了曹操军营的骨干,为曹操东征西伐,平定中原,出谋划策。每每在战争的关键时刻,这些人给曹操以有力的支持,使曹操坚持了下来,并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些谋士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自然享受的待遇不低。但曹操也搜罗了大量并不算出众的人才,比如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蒋干。

  尽管如此,曹操对于人才没有感到过剩的时候,多多益善。知道司马懿有才干,便让他出来做官。可司马懿称病不出,曹操便吓他说不出来就收监,司马也只好出来了。

  齐桓公广纳贤才

  管仲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治国贤才,齐桓公不避前嫌重用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强盛起来,管仲还辅佐齐桓公成就了一代霸业。这一切,使得齐桓公十分关注有才干的人,他深知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国君来说是多么重要。他想,光有一个管仲还不行,还需要有更多的像管仲这样的人才行。于是齐桓公决心广纳贤才,他命人在宫廷外面燃起火炬,照得宫廷内外一片红红火火,一方面造成声势,一方面也便于日夜接待前来晋见的八方英才。然而,火炬燃了整整一年,人们经过这里时,除了发些议论或看看热闹外,并无人进宫求见。大臣们只是面面相觑,也不知是什么原因。

  有一天,竟然来了一个乡下人在宫门口请求觐见齐桓公。

  门官问乡下人:“你有何才干要求见大王?”乡下人回答说:“我能熟练地背诵算术口诀,我希望大王接见我。”

  门官报告了齐桓公。齐桓公觉得十分好笑,背诵算术口诀算什么才能?于是让门官回复乡下人说:“念算术口诀的才能太浅陋了,怎么可以接受国君的召见呢?回去吧。”

  乡下人不卑不亢地说:“听人们说,这里的火炬燃烧了整整一年了,却一直没有人前来求见,我想,这是因为大王雄才大略名扬天下,各地贤才敬重大王,希望为大王出力,又深恐自己的才干远不及大王而不被接纳,因此不敢前来求见。今天我以念算术口诀的才能来求见大王,我这点本事的确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大王能对我以礼相待,天下人知道了大王真心求才、礼贤下士的一片诚意,何愁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能人不来呢?泰山就是因为不排斥一石一土,才有它的高大;江海也因为不拒绝涓涓细流、广纳百川,才有它的深邃。古代那些圣明的君王,也要经常去向农夫樵夫请教,集思广益,才会使自己更加英明起来啊!”

  齐桓公听了乡下人的这一番话,被深深打动,认为乡下人说得太有道理了,于是马上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了他。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各地贤才纷纷前来,络绎不绝。齐桓公大为高兴。

  一个统治者若真心求贤,就必须有诚意、礼贤下士,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各种各样的人才。

  一流与二流之才

  英国一家老牌企业CEO提出了一个忠告,企业内千万别请太多的智者,名校中的一流脑袋不一定适合企业的环境,很多时候二流脑袋更好用,企业内有一二个智者足矣。

  想想智者的特征,便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们大多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满口的方法论,观念抽象,难于落实;对人对事经常表现出冷眼旁观的态度,对企业的事务缺乏感性认识;这些人还经常内心不平,表现出嫉恶如仇的个性;处理问题上总是将事情想得复杂,容易离题万里。

  当然,智者长于分析、言之有物,有一系列过人之处。但作为CEO,要管一大堆学术头脑一流的智者,岂不头痛?以智降智的办法不是不可,只是太辛苦,不值得。

  以三国为例,曹操以智降智,司马懿终世不敢异动。孔明以智降反骨,魏延此类有反心的人也是终身服务。孙权用人也是一次用一个,由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不会百花齐放。

  反面的例子则是袁绍用人贪多误得,多谋少决,智囊提供的建议太多,结果次次用错,一败涂地。袁绍反董卓联盟,智者不少,却人人各怀鬼胎、各自保留实力,结果众议纷纭,莫衷一是,开会也不欢而散。

  学术头脑不等于必然成功,企业用人之道,有卧龙、凤雏足矣,甚至连凤雏都可以死,之后才有卧龙的成功,其他只要二流好手便行了。对于企业,更多地要用务实主义的鸟儿,而且不怕林大鸟多。

  美国有些大公司已经扬弃了“尽可能用最好的人员”的原则,奉行“找到那些素质低的人,发掘他们的能力即可”的原则。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璇玑图斧声烛影管人三十六计宋江山说话三十六计用人三十六计大唐游侠处世三十六计包青天明宫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