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用人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4章 第三十二计宽人大度(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用人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54章 第三十二计宽人大度(2)

  景祖为人宽厚,胸怀豁达,性格温和,很少见他有大喜大怒的时候。他不重视钱财,经常将财物送于他人,毫不吝借。有人顶撞他,他也不见怪,不记恨。有一个早先背叛逃离完颜部落的人,想要策划景祖手下的人背叛景祖。他对景祖手下的人说:“你们的主人,是个名副其实的活罗。我一定能够活捉活罗,你们为什么还要死心蹋地为他送命呢?”

  活罗,是北方的一种飞禽,形状像鸡,喜欢用嘴啄食,遇见牛马的背上有伤疮,就死命地啄其伤口,吸血吃肉,直至牛马倒毙才停止。有时活罗饥饿难忍,觅不到食物,就吃沙石土坷。因为景祖平素嗜酒如命,贪恋女色,所以人们背地里给他起了“活罗”这个外号。

  手下的人将叛逃者诱降的话告诉了景祖,景祖听了也不介意。

  有人当面讥笑他为活罗,他也毫无动怒之容。后来,那个叛逃者在外混不下去,来向景祖投降,望景祖宽恕他的罪过。景祖答应了,又送了他许多财物帮助他返回故乡。叛逃者感动得痛哭流涕,发誓要忠于景祖。

  当时,景祖的威望很高,许多其他部落的人来投降于他。他都接受,但只是记录下了投降者的姓名和日期,然后,送他们复归故里,仍和以往一样生活。所以,景祖手下的人和周围其他部落的人都很敬佩景祖的为人,愿意为他效劳。

  景祖看上去对一些事马马虎虎,其实他正是那种大智若愚的人。

  齐桓公不报一箭之仇

  管仲,名夷吾,东周时期齐国人。生得相貌魁梧,精神俊爽,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最初,他怀才不遇,只好与鲍叔牙合伙做买卖。赚了,他常常多拿一倍。不少人认为他太贪、太黑,议论纷纷。鲍叔牙却说:“管仲并不是看上了这一点点钱,而是他家太清贫了。且其有老母要奉养。”

  后来管仲一连3次当小官,又都3次被免职。好多人笑他无能,鲍叔牙又为之辩解:“管仲是治天下之奇才,曲高和寡,这只能怪上司太笨拙,不会用他。”管仲知悉后,无限感慨,便与鲍叔牙结为生死之交。

  数年后,管仲、鲍叔牙分别做了齐国国王的儿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各为其主,尽心尽力。国王死后,二公子为争夺王位发生了激烈的争斗。管仲为保公子纠上台执政,箭射小白,差点要了他的命。但不久还是小白做了齐国的国君,即齐桓公。而管仲陪着公子纠流亡鲁国。鲁国为了鲁齐关系,杀了公子纠,并把管仲押送回齐国。

  时受重用的鲍叔牙闻知,亲自迎接囚车,释放管仲,并把他安排到自己家中去住,又面谏桓公饶恕管仲且委以重任。

  桓公想起那恶狠狠的一箭,不禁怒火中烧。

  鲍叔牙连忙劝解:“为人臣者,各侍其主。当初管仲射箭时,主子是纠,当然为纠尽忠;若您能让他做您的臣下,他必然心中只有您,也同样会为您尽忠的!”他见桓公有所松动,又进一步建议管仲为相。

  桓公连连摇头,坦诚地表示:“我早已想好,在我的大臣中,您最忠诚、最能干,我要请您永远为相,帮我富国强兵。”鲍叔牙一边感谢一边说:“我与管仲相比,简直望尘莫及。我不过是个小心谨慎、奉公守法的臣子而已;而管仲,是位大智大勇、治国图霸的奇才!”并强调说:“如果您想称霸诸侯,那就非用管仲不可!”

  经鲍叔牙一再请求、反复劝解、极力推荐,齐桓公终于彻底原谅了管仲,又择吉日迎管仲入朝,与之推心置腹地谈了三天三夜。

  桓公这时才知道:管仲的确是位难得的人才!于是,沐!更衣,拜管仲为相,尊其号;仲父;并通令:“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之寡人。

  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还禁国人语言:不许犯夷吾之名;不问贵贱,皆称其字为尊敬。

  管仲拜相之后,首先整顿内政,实行“按田而税”,增加政府税收;士农工商分居,职业世袭,保证社会稳定;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盐铁生产,并销往邻国,获取厚利;军事上,“作内政而寄军令”,把居民组织与军队编制结合起来,加强了军事力量。

  5年后,桓公见国力雄厚,便问管仲:“现在我们兵强马壮,可以会合诸侯了吗?”

  管仲说:“如今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和晋国,都还比我们强。可他们都没当上诸侯的首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周王室不够尊崇,不知道用天王的名义号召诸侯停止混战,因此名不正、言不顺,诸侯也就不听他们的。您若是举起‘尊王攘夷’的旗帜,号召诸侯,您的声望就会越高。”

  桓公很高兴,便采纳了管仲的建议,针对当时东北和西方的戎、狄游牧部落屡犯中原,各诸侯国又无力抵抗的现状,实行了“尊王攘夷”的外交政策,号召诸侯在他的领导下抵御游牧部落的进攻,并帮燕国夺回失地500里;帮被灭掉的卫国另立新君、重建家园;还先后消灭30多个诸侯国。终于在公元前651年,各国正式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应该以大局为重,不应该因为前嫌而嫉恨,而应该好好使用人才。

  刘秀不计前怨

  汉光武帝刘秀之所以得天下,也与其谨慎宽厚有关。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光武帝名秀,是汉高祖九世孙,他九岁便成孤儿,由叔父刘良供养。年轻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他性格谨慎宽厚,安分守己,勤于耕种,他的哥刘縯经常讥笑他,说他没有什么大作为。刘縯则好侠养士,伺机举事。

  当反对新朝的农民大起义爆发时,刘縯便会众起兵。起初,诸家子弟恐惊,怕参加造反有灭族之祸,及见刘秀也穿戴起武服武冠,觉得惊奇说:“这么谨慎的人也造反了,想必造反是对的。”于是,心里才安定下来,纷纷参加起义队伍,不久便召集得七、八千人。这说明刘秀的谨慎宽厚得到人们的充分信任,当他参加造反时便起了号召的作用,他一造反众人便纷纷起来造反了。

  刘縯领导的这支造反队伍,后来与新市、平林农民军会合,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建立奇功。公元23年,新市、平林诸将立汉字室刘玄为帝,年号更始。由于刘縯战功显赫,刘玄怕威胁其帝位便借故将之杀掉,在外巡视的刘秀急回来请罪,表面谈笑如常,对哥哥被害如无其事。更始入长安,推翻新朝。

  刘玄任刘秀为大司马,并派其至河北。这时,在新朝末年称帝的王郎盘踞河北。公元24年,刘秀攻破邯郸,王郎逃亡,死于途中。

  消灭王郎势力以后,缴获大量文件,其中有数千件是刘秀手下的官吏与王郎集团暗中交往和诽谤刘秀的书信。刘秀看也不看,便会集诸将当众将之焚烧,说:“让那些怀有二心的人安心。”刘秀如此宽恕那些背叛自己的人,显示他有容人的海量,但也是他善于攻心的妙术。刘秀这时力量不够强大,而他要图天下,仍需争取人心以扩大其势力,在招降纳叛的同时要稳定自己内部的军心,如果惩治那些背叛自己的人,而且其人数又不少,处理不好将牵连扩大,将使自己部队分崩离析,必将严重削弱自己的势力。

  故他连看也不着那些叛书便一烧了之,那些要背叛的人便可安心了,刘秀对他们如此宽恕,必然深为感激而为之效命。刘秀宽恕别人是一贯的,部属有小过失从不计较,即使是大仇人只要他悔悟投城也既往不咎。

  刘秀招降朱鲔便是其化仇敌为臣属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公元25年,刘秀占据河北后在鄗(今河北高邑)南即帝位,改元建武,与更始决裂,向洛阳进军。《资治通鉴.汉纪》记载:刘秀诸将围攻洛阳数月,朱鲔坚守不下。

  刘秀因廷尉岑彭曾在朱鲔手下任校尉,便派他去说朱鲔投降。

  鲔在城上,彭在城下向鲔陈述胜败之势。鲔说:“大司马(刘縯)被害时,鲔共谋,又谏更始不要派肖王(刘秀)北伐,鲔自知罪深,不敢降!”

  彭回去将此告知刘秀。刘秀说:“举大事者不计小怨。鲔今如投降,官职可保,哪会受到杀戮。河水在此,我指河发誓,决不食言!”彭又去将刘秀说的话告知朱鲔,鲔从城上放下索说:“你说的是真,可攀索上城。”彭攀索欲上,鲔见其诚,便同意投降。

  朱鲔便自缚与彭岑到河阳,刘秀解其缚,召见之,又令彭在当晚送鲔归城。明日早上,朱鲔便与苏茂等率领其众投降。刘秀任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后为少府,传封累世。

  当感情与理智发生冲突时,一般人往往感情用事而失去理智;而非凡的人,能以理智控制感情,刘秀宽恕朱鲔促其投降就是这样。朱鲔是参与杀害刘秀哥哥的主谋之一,后又谏更始帝刘玄不要派刘秀北伐,以免其势力扩大。刘秀与朱鲔可说有血海深仇,如果是一般人是不可能宽恕朱鲔的,即使宽恕一时,尔后也必借他故杀之。刘秀对其哥哥刘縯被杀是无限悲愤的,他为不使刘玄抓到把柄便强颜谈笑,但在夜里则独自偷偷哭泣,对杀其哥哥的仇人是恨之入骨的,“举大事者不计小怨”,刘秀是深明此理的。刘秀称帝后,群雄仍在割据,尤以更始帝刘玄势力最大,如不消灭更始势力,则不可能得天下,而朱鲔与刘秀是“死敌”,自知“罪深”故拼死抵抗,刘秀诸将围攻数月不下,刘秀只有派人劝降。刘秀本与朱鲔有血海深仇,但与“复高祖之业”比较,私人的仇恨则放在次要地位了,故刘秀视之为“小怨”,因而能宽恕朱鲔促其投降。于是,刘秀得以进入洛阳并定为都城,从此进展顺利,削平各地割据势力,于公元36年统一了全国。

  支公养仙鹤

  古时候有个叫支公的人,非常喜欢仙鹤。他常爱到仙鹤出没的地方,远远地欣赏仙鹤吃东西、散步时的一举一动,简直看得入了迷。他常常想:要是能有仙鹤长久为伴,那该多好啊!

  终于,在支公搬到剡溪东峁山居住的时候,一位深知支公爱好的老朋友给他送来了一对仙鹤。支公高兴极了,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般对待仙鹤,给它们吃好的食物,细心照料它们的起居,高兴的时候,支公还常把仙鹤搂在怀里跟它们说话。仙鹤的活泼可爱也使支公的晚年一点都不寂寞,它们给支公做伴,跳舞给支公看,时间久了,支公和仙鹤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时光飞逝,仙鹤的羽毛很快长齐了,它们天天扑棱着翅膀,想飞到属于它们的。远的地方去。支公实在是舍不得仙鹤离开,犹豫再三,还是用剪刀把仙鹤的翅膀剪短了。

  这下子仙鹤真的没有办法飞起来了。它们总是先扑打一阵翅膀,然后又回头看看,接着就沮丧地低下头,无精打采地走来走去。

  仙鹤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欢叫起舞了,没有了活力,没有了生气,连眼睛都一天天地暗淡下去了。

  支公对这一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后悔极了,告诉自己说:“既然仙鹤有直上云霄、去见识更广阔的天空的志向,我又怎么能强行把它们留在我跟前,只供自己观赏呢?”支公从此更加精心地饲养两只仙鹤,让它们的翅膀很快又长齐了。于是支公就带着仙鹤来到“外,把它们放到地上,依依不舍地对它们说:“仙鹤啊,快飞吧,到远方实现你们的理想去吧!”仙鹤拍打着翅膀飞上蓝天,鸣叫着在支公头上盘旋了几圈,好像在感谢他的恩情,然后自由自在地向。远的天边飞去了。

  支公虽然舍不得仙鹤,但他理解仙鹤的志向,最终放了仙鹤,这才是真正的爱鹤。同样道理,真正爱惜有才能的人,就应该给他们施展身手的空间,不要把他们关在狭隘的小圈子里面。

  作为领导者,在团结两种人上是很难的:一是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反对错了的人;另一种是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反对对了的人。前一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感情问题,感情上有点接受不了。而后一种情况更难做到,涉及到领导的面子、威信和尊严的问题。有的领导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后一种人往往采取敬而远之的做法。如果领导者能够在团结问题上突破这两点,说明他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作为一个领导者,在选用人才方面必须有博大的胸怀,敢于用反对过自己的人,甚至是曾经想置自己于死地的人。因为一个有作为的领导者,他的对立面一定也是个有能力的人,否则就不可能成为有作为的领导者的对立面了。如果抛弃甚至杀掉这些自己的对立面,不但会浪费了有用之才甚至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还会阻塞了贤路,在社会上造成嫉贤妒能的坏名声,古代有作为的帝王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不搞求全责备,也是我国古代有作为的帝王在选用人才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很多古代帝王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是全德全才,完美无缺。全德全才、完美无缺的人世界上是没有的。因此,在选用人才的时候,不搞求全责备,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璇玑图大唐游侠管人三十六计明宫奇案用人三十六计宋江山包青天斧声烛影处世三十六计说话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