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用人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3章 第三十二计宽人大度(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用人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53章 第三十二计宽人大度(1)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齐国孟尝君田文,门下养了许多食客,其中有一个门客与孟尝君的爱妃私通,早已为外人发觉。有人劝孟尝君杀了那个门客,孟尝君听后笑着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异性相见,互相悦其貌,这是人之常情呀!此事以后不要再提了。”一天,孟尝君特意将那个与自己妃子私通的人召来,对他说:“你与我相交已非一日,但没有能封到大官,而给你小官你又不要。

  我与卫国国君的关系甚笃,现在,我给你足够的车、马、布帛、珍玩,希望你从此以后,能跟随卫国国君认真办事。”那个门客本来就做贼心虚,听孟尝君召唤他,以为这下大祸临头了,现在想不到孟尝君给他这样一份美差,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只是深深地、怀着无限敬意对孟尝君行了个大礼。

  那个门客到了卫国后,卫国国君见是老朋友孟尝君举荐过来的人,也就对他十分器重。

  没过多久,齐国和卫国关系开始恶化,卫国国君想联合天下诸侯军队共同攻打齐国。那个门客听到这一消息后,忙对卫国国君说:“孟尝君宽仁大德,不计臣过。我也曾听说过齐卫两国先君曾经刑马杀羊,歃血为盟,相约齐卫后世永无攻伐。现在,国君你要联合天下之兵以攻齐,是有悖先王之约而欺孟尝君啊!希望国君您能放弃攻打齐国的主张。如果国王不听我的劝告,认为我是一个不仁不义之人,那我立刻撞死在你的面前。”一句话刚说完,那个门客就准备自残,被卫国国君立即上前制止了,并答应不再联合诸侯军队打齐国了。就这样,齐国避免了一场灾难。

  消息传到齐国后,人人都夸孟尝君可谓善为人事。当初不杀门客,如今门客为国家建下了奇功。

  作为领导者要宽怀大度,从大局出发,不可拘泥于眼前枝节小事,要放弃个人的意见和利益,以大局作为判断的标准,才是应有的气度。一切以大局为重,抛弃个人的恩怨。

  刘邦忍耐韩信

  5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屡遭挫败。他本人曾12次受重伤,几次被活捉,但他依靠张良、萧何、韩信等人,屡败屡起,终于以弱胜强,取得最后胜利。统观之,刘邦用人,通常根据不同的形势,采取不同的策略。这从他对韩信的态度和使用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一是势力薄弱时,卑躬屈膝。

  韩信初到汉营时,还属无名小卒,刘邦看不起他。但他听萧何说韩信是一个大将之才,可以帮助他打天下时,马上放下了汉王的架子,筑了一个高台,举行隆重典礼,毕恭毕敬地拜韩信为大将。并向全军宣布说;“凡我汉军将士,今后俱由大将军节制,如有藐视大将军,违令不从者,尽可按军法从事,先斩后奏。”那种谦恭卑顺的样子,令全军上下莫名其妙。

  二是当形势不利时,慷慨让步。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在成皋战场作战失利,急需把韩信、彭越等部队调来支援正面战场。不料此时已攻占齐地的韩信,正巧派使者来,要求刘邦封他为“假王”,以镇抚齐国。刘邦大怒道:“怪不得几次调他一直按兵不动,原来是想自己称王!”这时正在身旁的张良、陈平赶紧用脚踢了他一下。刘邦恍然大悟,急忙改变口气,对韩信的使者说:“大丈夫平定诸侯,做王就该做真王,为何要做假王呢?”于是派张良为特使,正式封韩信为齐王。韩信受封后,果然高高兴兴地率兵来参加正面战场作战。

  三是功成名就后,心狠手辣。

  刘邦称帝后,大封自己的同姓子弟为王,同时总认为那些在战争年代封的异姓王们,居功自傲,藐视皇帝。于是决定先拿韩信开刀,除掉异姓王。刘邦在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宣称巡游云梦泽(今洞庭湖一带),约定在陈地会晤诸侯。当韩信奉命来到时,刘邦以有人告他谋反为由,令武士将其拿下。当韩信申辩时,刘邦厉声说:“有人告你谋反,你敢抵赖吗?”把韩信押回洛阳后,因查无实据,便把他降为淮阴侯,软禁在京城。吕后洞察刘邦的心意,在一次刘邦出京平叛时,把韩信诱到长乐宫杀掉了。

  刘邦用人策略,既有坦诚恩惠,也有诡诈刁滑,作为封建时代的政治家,这些策略的交替使用,是其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鸿门宴之前,按照先前的约定,刘邦先入关,当为关中王。可项羽有40万兵,刘邦仅10万兵,项羽自然不服。于是,想借鸿门宴之机杀害刘邦。刘邦为了将来一统天下之大计,故暂时委曲求全,忍辱去汉中为王。若非张良劝说,刘邦真想和项羽决一死战,后果将不堪设想。先入咸阳后,刘邦也是十分羡慕秦朝富丽堂皇的皇家宫阙,但经张良、樊哙劝说,立即回军霸上。为了国家大计,连娄敬的迁都和和亲建议,刘邦均一一采纳。

  刘邦是江苏沛县人,出身农民,曾经担任过乡里的亭长,游荡无业,被人看不起。他为人机智、豁达,但看不起知识分子,尤其是讨厌儒生。据说客人戴着儒冠见他,他竟“解其冠,溲溺其中”。高阳人郦食其,是个读书人,家境贫寒,听说刘邦起兵反秦,来投刘邦。

  郦食其遇见了刘邦手下的一个骑兵,也是高阳人,就对他说:“听说沛公傲慢得很,可是挺了不起的。我倒愿意去帮助他。请你替我说:‘我有个同乡郦先生,六十多了,是个读书人,很有学问,可以帮助您成大事。’你推荐我,我忘不了你。”那个骑兵摇摇头,说:“不行,不行!沛公最不喜欢读书人。他老说读书人没出息。您还去见他呐?”

  郦食其央告他说:“你就好歹去说说吧。”

  那个骑兵跟刘邦学说了一遍,刘邦答应郦食其会见他。郦食其去了,就有人一直领他进内室去见刘邦。他进了内室,瞧见刘邦正在洗脚。郦食其也不下跪,光作了个揖,开口就说:“您打算帮助诸侯打秦国呐,还是打算帮助秦国打诸侯呐?”刘邦骂他说:“书呆子!天下吃秦国的苦头也吃够了,各路诸侯才联合起来打秦国。你怎么说我帮助秦国打诸侯呐?”郦食其说:“要是您真打算联合诸侯去灭暴虐的秦国,对年长的人就不该这么傲慢!”

  刘邦见郦食其出言不凡,才恭敬地请坐求教。郦食其帮刘邦分析天下形势,指出刘邦力量单薄,缺乏战争经验,应先建立一个稳固的立足点,控制地势重要而又粮草丰富的阵留。刘邦听从了劝告,攻取了阵留,站住了脚跟。从此,刘邦改变了对知识分子的偏见,看到他们有较多知识和长于谋略的优点,更加注重发现和重用知识分子。先后招纳了萧何、蒯通、叔孙通、周昌、张良、陈平等知识分子,特别是张良、陈平,是刘邦的智囊,刘邦对他们言听计从,高度信任,使得刘邦在敌强我弱形势中实施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取得了极大的主动权。

  从刘邦的成功可以看出,为了大局,为了既得利益,对人才的忍耐和宽容是必要的。

  雍正的忍耐

  清朝雍正年间,朝中官员有一位叫孙嘉淦的官,性格憨直,上书皇上不顾个人安危,甚至多次上书犯上。而雍正帝却始终容忍他的冒犯,怜爱其憨,免其死罪,量才而用。

  孙嘉淦在翰林:任检讨时,斗胆上书雍正皇帝,所言三件事:一是请求皇帝要亲近骨肉同胞;二是要停止捐纳;三是要停止对青海、西藏用兵。雍正帝阅罢上书便把翰林:掌朱士颜找来训斥说:“给朕上书,怎么可以用如此憨直的言论!”朱士颜却陈述已见说:“他这些言论确实过于憨直,但臣下很佩服他的胆量。”雍正帝闻之大笑道:“朕也不能不佩服他的胆量。”于是,他立即召孙嘉淦上朝,封他为国子监司书,继而又升为吏部侍郎。

  孙嘉淦在担任吏部侍郎时,曾推荐一位教习,雍正帝未加任用。孙嘉淦再三要求任用此人。雍正帝把笔掷过来说:“你写个保状来!”孙嘉淦拿起笔来就要写,旁边的一位大学士斥责他:“你怎敢动用御笔!”孙嘉立即省悟,擅自动用御笔要犯杀头之罪,便马上捧笔叩头,向皇上请罪。雍正帝正在气头上,便下令把孙嘉淦监禁起来,准备斩首。事情过后,雍正帝怒气全消,又赦免了孙嘉淦,还对那位大学士说:“孙嘉淦虽然太憨,却不爱钱,可以让他去银库做事吧。”孙嘉淦被赦免出狱后,来不及回家直奔银库赴职。

  雍正的叔叔果亲王对孙嘉淦心存疑惑,认为他作为一个被贬官的大臣,必然心怀不满,不会甘心做这种会计工作。后来又听说了一些流言蜚语,说孙嘉淦收银子时缺斤短两。一天,果亲王突然到银库视察。到库里一看,见孙嘉淦正手持衡器,弯腰称量,和吏卒杂役一起从事劳动。果亲王问:“你收银有不足的时候吗?”孙嘉淦回答道:“我收的银子,全在另一库房中单独存放,请亲王复查。”果亲王差人重称,竟无丝毫差错。果亲王对孙嘉淦的出色工作大加赞赏,立即转奏雍正帝。从此以后,雍正帝虽恼怒孙嘉淦的直忤,但又怜其忠诚,经过一番权衡之后,更加信任并重用孙嘉淦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领导千万不要以个人的喜好来用人,只要人才是对国家或企业的长远利益有利,就应该容忍。

  宋太祖忍才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善于纳谏的皇帝。有一次,有一个臣子立了大功,应予提拔,授给官职。但是,赵匡胤就是看不上他,不同意给他升官。直言敢谏的大臣赵普上奏,请皇帝批准给该人升官。

  宋太祖想:“你啥事都管,这次我就是不答应你,看你怎么办。”他带点挑衅意味地对赵普说:“我就是不想给他升官,有法你想去!”

  赵普不急不躁地答道:“刑,是用来治罪的;赏,是用来奖功的。

  这是古今的道理。况且,刑罚是国家的刑罚,不是陛下你个人的刑罚。怎么能从个人的喜怒出发,想怎样就怎样呢!这就是说,陛下你应该讲原则,不要耍小孩子脾气。”

  一席话,说的宋太祖自知理亏,但碍于情面,他一言不发,站起来就回宫了。可是,固执的赵普却紧追不舍。宋太祖入宫,他就立在门外等候。出于公心的赵普,很有点你不批准,今天就不善罢甘休之意。宋太祖一看,一想赵普这样也是为了国家,其实是自己不对,就批准了他的要求。

  宋太祖赵匡胤喜欢在后园弹鸟雀。一次,一个臣子声称有紧急国事求见,赵匡胤马上接见了他。赵匡胤一看奏章,不过是很平常的小事,甚为生气,责问他为什么要说谎。臣子回答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要紧。”赵匡胤怒用斧子柄击他的嘴,打落了他的两颗牙齿。臣子没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齿置于怀中。

  太祖怒问道:“你拾起牙齿放好,是想去告我?”臣子回答说:“臣无权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天的事记载下来。”宋太祖一听,顿然气消,知道他是个忠臣,命令赐赏他,以示褒扬。

  现代企业的一些领导者喜欢凭个人好恶用人。但“个人好恶用人”的思想阻碍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曹操不计个人恩怨

  曹操在用人上,不计较个人恩怨。官渡之战后,清理战场时缴获一批信,皆是曹营中有人暗通袁绍之信。这些人心里终日惴惴不安,而有谋士建议说:“可逐一点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对这批书信,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这种明智的做法使那些与袁绍暗中交往的人感激涕零,愿意为其尽忠效命。同时也使曹操在众人面前树立了能容人之短的良好形象。最大限度地笼络了人心。

  再说说曹操曾经“失态相迎”的许攸,许攸虽然才智过人,也有明显的弱点,他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在立下战功后,更是居功自傲,甚至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曹操带兵入冀州的时候,他纵马来到曹操身旁,当着众人的面问曹操:“阿瞒(曹操的小名),汝不得我,安得入门?”

  许攸可能没意识到,这句话有两点让人无法容忍,一是在众人面前直呼曹操的乳名,没有一点上下尊卑之序,给曹操难堪;其二是他把打败袁绍,占领冀州的功劳归为已有,让其他文臣武将作何感想?然而曹操听了这话仅是付之一笑,没多说什么。正是因为曹操有这样的风度,所以他团结的人越来越多。

  金王朝的惠桓皇帝,庙号景祖,名叫完颜鸟古乃,是金王朝始祖完颜函普的第六代子孙。他跟曹操一样,很少计较个人恩怨。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明宫奇案宋江山大唐游侠说话三十六计斧声烛影管人三十六计处世三十六计璇玑图包青天用人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