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用人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2章 第三十一计攻心为上(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用人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52章 第三十一计攻心为上(2)

  刘备懂得体谅下属,能够宽容下属。张飞的火暴脾气,关羽的骄傲自负,庞统的相貌丑陋他都可以原谅,取其所长容其所短。不像曹操那样性子急,一不开心就要杀要砍的,给人伴君如伴虎的感觉。

  刘备人缘好,善于交际,对朋友有信,对属下有义,贫贱时坚持作风,富贵后不改宽厚。从刘备早年时,便有不少年轻人崇拜而争相归附,连往来的马贩都觉得应该多给刘备钱财,以助成其大事。

  前往徐州,陶谦送资丹杨兵四千名;投靠荆州,刘表多益增兵卒;增援益州,刘璋大手笔相“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缯絮锦帛”。

  特别是昔日刘备颠沛流离,屡次被曹操击败,但是刘备麾下仍愿意回归刘备,为之效力。徐州之役,刘备被曹操击溃,转投袁绍。

  被俘虏的关羽,也亡归刘备,被人称之以义。刘备在荆州时,当地豪杰投靠刘备愈来愈多,包括诸葛亮、徐庶、伊籍、霍峻、向朗、黄忠、魏延、蒋琬及廖化等荆州人,甚至于连庐江郡的雷绪,皆愿率领部属数万人远来归附。庐江人不肯为当地统治者(曹操)效命,也不转投同乡人(周瑜就是庐江人)或是孙权等江东政权,却宁愿长途跋涉,向异乡人刘备靠拢,这说明民众选择的眼光是雪亮的,何者应亲,何者应离,自有分寸。

  有道是“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刘表死后,曹操如狂风暴雨叩关,刘备在临危存亡之秋,仍吸引刘琮左右官员及大批荆州民众追随,“比至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但是刘备不愿放弃军士人民而自行逃命,抱着被曹操袭击的危险,故赴义之士愿意同甘共苦,荆州士民对刘备的投靠胜于对曹操的依赖。

  收川之役,益州不少人支持刘备,包括原效命刘璋的法正、张松、董和、黄权及李严等人,还有吴壹及费观等刘璋的婚亲,皆愿投降刘备而不愿为刘璋力战。这说明刘璋之失人心,导致众叛亲离,更说明刘备的得人心,而魅力动人。

  见人有难而相助,这从刘备早年出兵援救孔融及陶谦可知,甚至于在曹操强压之力携民渡江,可见其仗义行侠的心态。

  刘备的成功,实际上就在他善于攻心,无论是对待下属,还是百姓,都是如此。只有尊重人才,才能赢得人才的心。

  推功揽过

  能够推功揽过、扬人之长、责已之咎,是刘备能够笼络人心,使将士为他誓死效命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初,曹操与袁绍官渡、仓亭之战刚结束时,刘备曾率数万人进攻许昌,结果被曹操出奇兵打得大败。刘备领残兵千人仓皇逃至汉江沿岸,处境十分狼狈。这时,刘备对身边将士感叹地说:“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随刘备。备之命窘,累及诸君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君等何不弃备而投明主,以取功名乎?”诸将闻听此言,都悲痛落泪。将心比心,主公既为众人考虑,众人也要为主公考虑。这样,即使有些怨气,也顿然消释了。甚至进而转化为一种凝聚力,转化成为同仇敌忾之激情。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袁绍势力一度强大,威震中原,手下将才济济。但他本人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最后逐渐衰亡,手下人才各奔明主。田丰之死,就是一典型事例。

  田丰本是袁绍手下的一个异常优秀的谋士。曾对官渡之战的形势作过准确而精密的分析。当曹操与刘备在徐州“鹬蚌相争”难解难分之际,田丰就向袁绍提出乘其后方空虚出奇兵袭曹营的主张。这本是一个绝好战机,但袁绍不听。等到曹操打败刘备回师官渡时,袁绍却要同曹操决战。田丰认为战机已失,应以持久战为上策。袁绍又不采纳田丰的计策,一意孤行,非要出兵不可。田丰还是诚恳地劝告他,指出危险所在,袁绍根本看不到田丰的忠心耿耿,反而认为田丰是在众人面前败坏自己的名声,竟然把田丰囚禁下狱。

  后来,果如田丰所料,袁绍吃了败仗。这时有人对田丰说:“这回你一定会得到重用了。”然而田丰沉重地说:“如果不能取胜,我的命也就保不住了。”果然,袁绍惨遭大败后,损兵折将,残军相聚,丧失兄弟,各个捶胸大哭,都说:“若听田丰之言,我军岂能遭此惨祸!”

  袁绍在痛悔之际,对身边大将逢纪所说的却是:“吾不听田丰之言,致有此败,吾今归去,羞见此人。”于是,在途中便派人拿着他的剑,提前先到冀州狱中杀掉田丰。

  后人写有一首《袁绍逆行》长言诗感叹此事曰:“匹夫自持枉鏖兵,逆耳忠言伴怒听。官渡败羞翻作恼,妒情未肯赦田丰。”难怪袁绍败绩。

  对于现代的领导而言,用人要推心置腹,使“上下之诚相照”,对大臣要“信其忠则不疑其伪”。不能因一些小过失就以法束缚之。

  只要领导对被使用的人“委之以诚”,被使用的人就会“荷恩尽力”。

  这是用人时必须十分注意的。

  赵匡胤胆略服人

  赵匡胤颇有胆略。在他称帝之初,节度使的势力很盛,骄横难制。有一天,赵匡胤将他们召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到了固子门的树林之中,又与他们一起下马饮酒。

  饮了几杯酒以后,赵匡胤突然对他们说:“这里僻静无人,你们之中谁想当皇帝的,可以杀了我,然后去登基。”这些节使度都被他的这种气概镇住了,一个个拜伏在地,战栗不止,连称:“不敢,不敢。”

  赵匡胤再三询问,他们吓得只是埋头不语。赵匡胤就训斥他们说:“你们既然要我做天子,就应当各尽臣子的职责,今后不准再骄横不法,目无天子!”

  节度使们都高呼万岁,表示顺从。

  赵匡胤是非常高明的,他的胆略帮他赢得了节度使们的忠心。

  这也是他爱才的表现,他没有盲目地杀掉这些人,而是采取了攻心为上,让这些本来要造反的人心甘情愿地继续为他所用。这样的气度和手腕,是值得企业的领导们学习的。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工资、报酬、奖金、生活压力等因素,如果发挥得好的话,也只能调动人的工作能力的远园豫,另外源园豫,则有待于领导者或领导集团的特殊才能来调动。领导者的这种特殊才能和素质,是通过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十分顺乎自然地表现出来的。领导者的这种表现,常常能很自然地赢得人心,受人敬佩。

  康熙用人权术

  到康熙帝时,虽然汉人已甘心做大清帝国的臣民,但仍有少数知识分子,不肯做清朝官,因此感化汉族知识分子,收买人心是非常重要的。康熙即位后,即颁诏天下,令地方官吏举荐有才学的知识分子遗老,“征聘来京,以便攫用”。

  陕西总督鄂善推荐了关中著名学者李顒,但李顒以有病为理由,坚决不肯入朝做官。康熙派大吏们不断地看他,等他病好后催促入京。大吏们天天来催,后来少里见李顒卧在床上,十分颁固,就让人把他从家里一直抬到西安,督抚大人亲自到床前劝他答应进京。李顒竟然绝食,水米不进,还乘人不备取佩刀自刺,以死拒任。

  督抚报告给康熙,康熙一点也不生气,吩咐不要再逼他。

  四十二年(公元1730年)康熙西巡到西安,让督抚转达自己尊崇李顒是当代大儒,打算去拜访的意思。

  李顒仍以有病无法接驾婉拒。康熙帝表示没关系,并真的来到李顒的邻境,放风说要亲到李家探望病情。李顒忙让自己的儿子带上自己写的几本书去见康熙,即他是大明臣民不能跪拜康熙,而他的儿子是大清臣民,可以跪拜康熙。康熙见了李顒的儿子,得知李顒确实有病,也就没有勉强。

  康熙帝对李的儿子说:“尔父读书守志可谓完节。朕有亲题‘志操高洁’匾额并手书诗帖以旌尔父之志。”谕示巡抚鄂海:“周至县处士李,人好读书,明理学,屡征不出,朕甚嘉之。并嘱咐要妥善照顾李顒。”

  康熙帝此做法,对汉族知识分子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为了促使汉族知识分子入京为官,特设博学鸿词科,143位被举荐者参加了十八年(公元1679年)三月体仁阁的考试。康熙帝亲自阅卷,录取了53人。很有才华的严绳孙只作了一首诗,彭孙遹故意把诗写得言词不通顺,潘耒、李来泰,施闰章等的诗不合韵律,却把他们都录取了。

  被录取的授给翰林院官职,安排“入史馆,纂修明史”。修《明史》对汉族知识分子吸引力很大,万斯同、刘献庭等人不做官,不入史馆但愿意以“布衣”身份修史,坚决不仕的大学者黄宗羲甚至也让其子入馆修史,并允许录自己所著之书。

  康熙一系列争取汉族知识分子的行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他重视知识,善于用人的结果。

  要想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必须给予人才应有的尊重。尊重人才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给予人才应有的名誉、地位、待遇、理解和支持等等,都是对人才的尊重。古代有作为的帝王深知尊重人才的重要性,他们尊重人才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上。真心诚意地尊重人才,用真情打动人才、感染人才、凝聚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人才流失,可以说是现在企业、行业领导最为头痛的事情之一。如何处理好领导者与人才间的博弈,作为领导者而言,就是做好留人留心的工作。

  工作中应当“以利为基,以义导利”,注重软、硬两方面的约束。

  从硬的方面讲就是以法律人,注重建立健全必要的制度。一是从企业内部来讲,要完善用工制度,明确责任,一旦出现问题,绝不姑息。二是从企业间来说,要形成良性互动、达成共识,对那些见利忘义、不讲职业道德的人,哪怕水平再高、能力再强,都要拒之千里。

  从软的方面讲就是以利励人,注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科学的人才发展体系和公正、公平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使他们随时随地能体会到自己职位与责任的变迁与提高,感受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包括物质与精神)成正比,时时有压力,处处有动力。在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中,激发人的潜能,创造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又有益于人才自身提高进步的良好环境。

txT小说天-堂T-x-t_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璇玑图包青天斧声烛影用人三十六计宋江山说话三十六计处世三十六计明宫奇案管人三十六计大唐游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