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用人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1章 第三十一计攻心为上(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用人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51章 第三十一计攻心为上(1)

  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随着知识经济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紧迫,这一问题也愈益明显。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成为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首要因素。如何吸引人才、稳定人才队伍,使人才引得进、稳得住、用得好,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不少企业领导者为人才队伍不稳定、人才频繁跳槽,致使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而深感棘手,大伤脑筋。那么,导致企业人才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企业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基本因素是什么?说到底,最根本的就是领导的爱才之心。

  领导要有爱才之心,就要以“求才若渴”的精神选拔、培养人才。情是爱之源,情生爱之力。领导只有深怀爱才真情,才能对人才爱得至真至纯,爱得全心全意,才能从思想认识、根本态度、感情深处视人才为“宝贝”,千方百计地培养、发现、选择、引进人才。周公旦“一沫三提发,一饭三吐哺”爱贤敬贤的事迹,成为千古绝唱,为后人树立了尊贤敬才的典范。

  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做到求才若渴,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能从企业建设的全局出发,切实选贤任能,大胆启用优秀人才;其次要真心实意地爱惜人才,从情感上贴近人才,礼贤下士,扑下身子与他们交朋友;再次要制定实实在在的相应政策,对人才从政治上爱护,从工作上支持,从生活上关心,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台铺路,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事业中去,努力创造吸引、激励人才的环境和氛围。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800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其实那些楚歌是张良教汉军学唱的,目的是为了瓦解楚军的斗志。从这里可以看出,攻心为上是笼络人心的最高明的策略。

  霸王项羽在乌江边上自杀身死后,西楚差不多全平了。汉王刘邦心里很高兴,以为这下自己可以安安稳稳地坐天下了。可是,有很多不识时务的人,他们不买汉王的账,临江王共尉就是其中的一个,但他最后仍被汉王砍了头。还有彭城、垓下、陵阴、东城、乌江一带的都同情霸王,不服汉王,但汉王总不能都一个个砍了,于是他就用软的办法,来安抚那些心向霸王的人。

  汉王先用安葬鲁公的礼节把霸王的人头和尸体缝好,埋葬了,又亲自祭祀霸王。项家的人都不办罪,还封项伯为侯,并派人在乌江岸上给霸王立了一座庙,吩咐当地的长官一年四季举行仪式,祭祀霸王项羽。这样,那些怀念、同情霸王,不满不服汉王的人也渐渐地服了汉王,认为他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为人做事还算是有良心。汉王为了安抚人心,又下了一道命令:“连年刀兵,八年未停,黎民百姓吃尽了苦头。现在天下已平,除大逆不道不可饶恕者之外,全部免罪。”这样一来,渐渐地人心都安定下来,归向汉王了。

  刘邦得了天下后,经过鲁地时,十分郑重地举行仪式,祭祀孔子。人们都纷纷称赞他做得对,他自己也从这件事上受到了启发,于是,就继续用这种办法去安抚、笼络六国的人心,使天下人心归汉。

  到了长安,汉高祖郑重地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秦始皇、楚王隐、陈胜、魏安僖王、齐王、赵悼襄王、魏公子无忌等人,他们活着时,都做过一些让人们怀念他们的事情,尽管他们都有错,但谁能没错呢?他们没有后代,连坟都没人管,我想派几户人家,给他们些土地,让他们为秦始皇等人看守坟墓,你们大家看看,这样做怎么样?”大家听了,连连说好。于是,汉高祖就派人看坟,秦始皇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其余各十家。

  很快,六国的后人们知道了这件事,都很感激汉高祖,认为这样做可以安慰那些死去的人的阴魂。有人说:“已经死了的人,皇上还这么惠顾,何况活着的人呢,更不用担心了。”这样,全国上下人心就安定了。

  七擒七纵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这就是著名的攻心为上的用人策略。

  诸葛亮善于用计谋,蜀军和孟获军队交锋的时候,蜀军故意败退下来。孟获仗着他人多,一股劲儿追了过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南兵被打得四处逃散,孟获本人就被活捉了。

  孟获被押到大营,心里想,这回一定没有活路了。没想到进了大营,诸葛亮立刻叫人给他松了绑,好言好语劝说他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诸葛亮也不勉强他,陪着他一起骑着马在大营外兜了一圈,看看蜀军的营垒和阵容。然后又问孟获:“您看我们的人马怎么样?”孟获傲慢地说:“以前我没弄清楚你们的虚实,所以败了。今天承蒙您给我看了你们的阵势,我看也不过如此。像这样的阵势,要打赢你们也不难。”

  诸葛亮爽朗地笑了起来,说:“既然这样,您就回去好好准备一下再打吧!”

  孟获被释放以后,逃回自己部落,重整旗鼓,又一次进攻蜀军。

  但是他本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二次又乖乖地被活捉了。

  诸葛亮劝他,见孟获还是不服,又放了他。

  就这样又放又捉,一次又一次,孟获被捉了七次。

  到了孟获第七次被捉的时候,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愿意走了。他流着眼泪说:“丞相七擒七纵,待我可谓是仁至义尽了。我打心底里敬服。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

  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就重新归蜀汉控制。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命令孟获和各部落的首领照旧管理他们原来的地区。有人对诸葛亮说:“我们好不容易征服了南中,为什么不派官吏来,反倒仍旧让这些头领管呢?”诸葛亮说:“我们派官吏来,没有好处,只有不方便。因为派官吏,就得留兵。留下大批兵士,粮食接济不上,叫他们吃什么。再说,刚刚打过仗,难免死伤了一些人,如果我们留下官吏统治,一定会发生祸患。现在我们不派官吏,既不要留军队,又不需要运军粮。让各部落自己管理,汉人和各部落相安无事,岂不更好?”

  大家听了诸葛亮这番话,都钦佩他想得周到。

  “笼络人”是手段,是用人的保证,需要的是管理者的爱心——爱才之心。识人是为了用人,笼络人是为了更好地用人。道理虽是简单,但运用得当却绝非易事,正应了句老话“3岁孩童知得,80岁老翁管不得”。袁绍不懂得这个道理,才有官渡之败;曹操虽懂得这个道理,但运用不及刘备,才遭赤壁之险,汉中之辱。刘备一生勤勉于此,最终由弱变强,才能成就霸业。这就是其英雄所在。白帝城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的最后一句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惜诸葛亮不信,导致街亭之失,由此可见刘备的眼光确有过人之处。

  曹操两哭典韦,三哭郭嘉

  曹操善于用真情招揽贤才为己所用,曹操两哭典韦、三哭郭嘉就是很好的例子。

  曹操一哭典韦是在典韦死时。当时曹操引兵讨伐张绣,误中张绣奸计,身陷重围。典韦梦中惊醒后,“奋力向前”,死战不退,血流满地而死,曹操才得以脱险。曹操整顿军队,击退张绣后,立即祭奠典韦,并亲自哭而祭之。第二年,曹操再次引军至宛城攻击张绣,曹操忽然大哭,众人不知何故。曹操哭罢解释道:“去年于此吾折了大将典韦,不由大哭耳!”曹操第二次哭祭典韦时,在全军都引起震动,从士卒到将领,均为曹操的真情所动。

  曹操三哭郭嘉更令人感动。

  一哭:郭嘉身染重病。当时曹操采纳郭嘉建议,率大军远征辽西沙漠。一路上风沙弥漫,人马行进十分困难,郭嘉因水土不服而“卧病”床上。曹操十分心疼,前来看望,流泪道:“因我欲举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致染病,吾心何安。”几句关心和爱护的话语使郭嘉深受感动。

  二哭:郭嘉英年早逝,曹操痛哭,并对文武百官说:“诸君年齿,吾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胸崩裂矣”,众人听了,无不为郭嘉之死感慨,更为曹操惜才而感动,都愿为曹操尽忠效力。

  三哭:郭嘉深谋远虑,他死前曾给曹操留下一封信,曹操依言而行,斩杀二,,获得大胜。曹操叹服郭嘉的料事如神,又想起郭嘉为自己出谋划策十余年,屡建奇功,不禁触动了怀念之情,于是又领众人到郭嘉灵前哭祭。

  曹操用真情表示他尊重人才,也用真诚凝聚了人才之心。

  刘备善哭得人心

  刘备非常擅长笼络人心、收买人心,像赵云这样在公孙瓒手下好好卖力的一个杰出青年,仅仅因为被派去送他,一路上被他的言行鼓惑,就想跟他走了。如果不是刘备自己拒绝,恐怕不用等公孙瓒死掉赵云就已经归顺他了——这也正是刘备的手段高明之所在,挖了人家的墙脚还不留下罪名,也给赵云留下个仁义的好印象。

  刘备会感动下属,动不动就鼻涕眼泪一起出来,所以有人说他是“哭出来的江山”,这话不无道理。弱的时候哭,让人觉得他可怜,舍弃他有些不忍心;强的时候哭,又会让人觉得他心软,挺有人情味。其中“长坂摔阿斗”那出戏的精彩演技更是为他的仁义形象大大加分。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明宫奇案宋江山管人三十六计包青天用人三十六计璇玑图处世三十六计说话三十六计大唐游侠斧声烛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