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用人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9章 第三十六计同甘共苦(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用人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59章 第三十六计同甘共苦(1)

  创业的过程一般都是非常艰辛的,一旦企业获得了成功,经营者不应该忘记那些同患难的员工,给予丰厚的回报。如果只搞“飞鸟尽,良弓藏”的那套,不但伤了和气,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对企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对于那些历代的开国皇帝来说如何对待开国元勋是个很头疼的问题,尤其是那些从底层一步登天的皇帝对于这个问题更是觉得棘手。因为他们都是从底层上来的,因此皇室的势力不大,甚至不及那些开国元勋。历史上,在皇室的势力不及开国元勋的情况下对待功臣的方法有两种方式,一是杀,二是厚待他们,但不给他们实权。这两种方式都各有代表人物,前者是刘邦和朱元璋,后者是刘秀与赵匡胤。

  刘邦和朱元璋两个都被认为是那种对待功臣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皇帝,是那种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福之人。但其实这两者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第一,刘邦杀功臣是被动的,朱元璋杀功臣则是主动的。刘邦是个豁达之人,而朱元璋则是猜忌多疑之人,文字狱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刘邦对待功臣其实是很宽厚的,但是,作为一个从平民打上来的皇帝,他也不能不有所提防。而且当时有些功臣居功自傲,其中尤以韩信为首。当年韩信趁刘邦危急之时,要挟刘邦封他做假齐王,这足以表露出他的狼子“心。当然他当时之所以没有反叛刘邦,是因为还有项羽这个劲敌在,而且他如果反叛刘邦,也有可能失去人心。因此他当时只是要求做假齐王来试探一下刘邦。此举的确触怒了刘邦,但好在他隐忍了还故作姿态地封了韩信一个齐王,才没有给韩信已反叛的理由。但对于韩信刘邦心中已存介缔。再加上韩信的军事才能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虽然他当时不反,但不能保证他以后不反,因此刘邦不得不先下手为强,而且当时诛杀韩信是得到其他功臣的支持的,因为他们也认识到韩信是汉王朝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为此,当年月下追韩信的萧何就扮演了引诱韩信上断头台的角色。而英布之流或是因为韩信被杀而感到恐惧或是因为听信谋士之言反叛刘邦在先,才被刘邦杀掉的。因此除了韩信外,杀其他人都是被动的,而杀韩信也非无中生有。但朱元璋杀功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他杀功臣纯粹是因为猜忌,不管对方是否有反叛之实或反叛之心,一律杀无赦。可以说他是绝对主动的在杀戮功臣,并且是不杀光誓不罢休的变态心理。

  第二,刘邦杀的只是几个拥兵自重且有反叛行径或有反叛意图的武将,而朱元璋则是无论文武,只要是有功之臣,有资历的臣子,他都照杀不误。就连宋濂这样的老实人都不放过,虽然因为马皇后的求情而免去了他的死罪,但把这么一个老人发配到边疆,其实就等于要了他的老命。刘邦除杀了几个武将外,对其他功臣还是很厚待的,像萧何、曹参、陈平、周勃都是汉王朝的重臣,不像明朝,开国元勋没几个活下来的。

  第三,刘邦杀了功臣后,结果是加强了中央的实力,尽管他死后出现了权力真空,但由于他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经验丰富的老臣,因此无论是吕氏的篡权还是七王之乱,都没有对中央造成很大的破坏,也使得汉王朝开辟了封建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可是朱元璋死后就没那么幸运,由于功臣被他杀戮一空,结果当靖难之役发生时,中央政府已经没有像汉时周勃,周亚夫父子那样力挽狂澜的人了,结果朱元璋钦定的皇位继承人,在不到3年内就被推翻了。

  刘秀与赵匡胤打击功臣的后果

  比较了刘邦和朱元璋,再来比较一下刘秀与赵匡胤。这两个皇帝比起前两个来在历史上的评价要更高些。他们的做法与前两者的杀气腾腾截然不同,他们主要用的是怀柔的手段,虽然手法一样,但也有高下之分。

  第一,这两者登上皇位的方式不同,刘秀靠的是武力消灭各个割据势力,而赵匡胤则是军事政变。因此刘秀的功臣大多是跟他出身入死且自身有一定势力的地方豪强,而赵匡胤的功臣大都是些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或地方节度使。由于这两者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前者应该削弱和瓦解他们的势力,后者则应该分散和解除他们的武装部队。

  第二,刘秀对待功臣并没有采取削弱他们的方法,反而使他们进一步做大。他对于那些支持他的豪强,采取了给予他们经济上的特权和补偿来换取他们政治和军事上的权力,并和他们联姻来稳固自己的统治。但是这么做只能保证在他活着的时候,那些地方豪强不参与政治,但他死后,由于那些地方豪强有一部分和皇家联姻,于是就以外戚的身份把持朝政,另一部分豪强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在朝堂之上大肆培养自己的亲信和势力,于是乎,东汉一朝,四世三公,门生遍天下的豪门比比皆是。

  赵匡胤对待功臣的方法就比较正确,他吸取了唐以来武将拥兵自重,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经验教训,对于那些拥戴他即位的高级将领和节度使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做法,既让他们交出兵权,又给他们在经济上的补偿。他的做法虽然和刘秀颇为相似,但由于对象不同,所取得的效果也大不一样。因为那些高级将领,只是在军事实力上对中央产生了威胁,在其他方面则比较差,也就是说他们最大的资本就是军队,离开了军队他们的影响力就几乎不存在了。因此赵匡胤虽然给予他们经济上的补偿,但却没有给他们经济上的特权,也就是说这些人充其量只是一个富翁,在政治上是没有丝毫影响力的,他们确实是被削弱了。

  第三从效果上看,刘秀的做法其实是在进一步地削弱中央和皇族的势力,而且让地方豪强进一步地坐大,也没有解决自西汉以来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为东汉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而且由于皇族势力的单薄,使东汉中后期皇帝和朝政一直在外戚和宦官手中把持。赵匡胤不仅解除了那些将领的兵权,也解决了自唐中期以来数百年的地方强于中央的局面。

  比较以上4个皇帝对待功臣的做法,从效果上来看,刘邦和赵匡胤做得最好,虽然他们的方法不一样,但都达到了巩固皇权、削弱地方的目的,都使中央政府更加稳固。而朱元璋虽然保证了他的王朝不会被外人夺走,却无法保证他的孙子能安稳地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正因为他不顾后果地杀戮功臣,使得中央政府内人才凋零,根本无力来对抗外部的强敌。刘邦和朱元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刘邦把棍子上几根最大的刺给拔掉了,并留给了子孙可以握住这根带刺的棍子的地方,他的子孙可以很轻松地拿着这根棍子来对抗其他势力。而朱元璋则将棍子上的刺全都拔光了,虽然他的孙子可以很轻松的拿起这根棍子,可这个光溜溜的棍子也没有任何威力了,面对对方的大刀长枪只能坐以待毙了。因此朱元璋的做法,只取得了一半的效果。最差的就应该是刘秀了,他采取了逃避的方法,用布把那些扎手的刺包裹起来,却只是治标不治本,时间一长,那些刺自然就刺破了薄薄一层布,扎得他的子孙满手是血。

  单就刘邦和赵匡胤来说,虽然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赵匡胤的手段更高明些,他不仅解决了问题,也没有流血,可以说是在解决开国元勋的问题上处理的最得当的。

  曹操与曹丕父子

  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三国大战场,曹氏集团能够平定中原,甚至一统天下,和他们的用人之道不无关系。另一方面,强极一时的曹氏集团之所以仅仅维持了20几年即土崩瓦解,同样和他们的用人之道不无关系。一句话:得天下者,人也;失天下者,亦人也。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斧声烛影大唐游侠明宫奇案处世三十六计宋江山说话三十六计用人三十六计包青天璇玑图管人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