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1章 与男孩一起面对身体和感情(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 作者:孙道荣

第21章 与男孩一起面对身体和感情(3)

  野蛮少年去采她,荒野的小蔷薇;蔷薇自卫去刺他,她徒然含悲忍泪,还是遭到采折。

  蔷薇,蔷薇,红蔷薇,荒野的小蔷薇。

  教男孩避免可怕的性伤害

  早恋并不可怕,初恋是美好的经历,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这都没错。但是,如果青春期孩子过早地有了性行为的话,往往会对其造成很大的伤害。在日常生活中,有女孩的家长一般会对女儿多操一份心,教女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可是,男孩呢?父母及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和指导是不是太少或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难道他们就没有成长的风险吗?就没有来自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不良诱惑和伤害吗?其实,由于男孩的性冲动比女孩更容易触发,他们误入歧途的可能性也许更大。

  在一本名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的书中,有对13个中学生性行为的调查报告,曾经好几年这本书都摆在在北京的书摊上极其显眼的位置。接受调查的13个孩子如今都已长大,多数人进入了大学或职高。提起当初在中学时发生的第一次性关系,被访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示,如果那件事放在今天,自己的选择可能完全不同。他们无一例外地是为自己纯真的、青春萌动的爱情自愿付出这人生的第一次;他们几乎所有人当时都紧张无措;他们没有人从这第一次中体味到快乐;一旦导致女方怀孕,他们都万分惊慌、不敢负责;他们没有人至今仍旧和自己的“第一个”保持着爱情关系。多数被访的女同学承认,因为太早地发生了性行为,自己的生活轨迹发生了重大改变。有些人至今仍有心理崩溃之感。女作家毕淑敏用了4个字评价这些中学生的亲历:“滴血之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慨叹,中学生一旦发生性行为,不仅仅伤害了他们的生理,伤害了他们的心理,更伤害了他们的人格。选择什么样的行为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人格。

  因为对性了解不多,男孩子过早地有性生活,既会给女孩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有时候,对男孩自身,也会构成伤害。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过早的性生活所造成的危害。一是它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创伤,男孩的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很容易受伤;二是心理的创伤,偷吃禁果的孩子,往往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比如担心性伴侣怀孕,害怕家长知道,害怕得性病等;三是对学习造成影响,有过性生活经验后,男孩常常满脑子是与女友在一起的情形,无心学习,成绩自然是一路下滑;四是诱发性犯罪,很多男孩在有过性经验后,总想着再次尝试,如果找不到性伴侣,往往会因为性冲动而诱发犯罪;五是造成性心理障碍,因为青少年发生性行为一般都是偷偷摸摸的,害怕被人发现,一旦受到惊扰,很容易引发阳痿早泄。

  一方面,电子信息的发展、性观念的开放和一些媒体对“性”的商业化炒作,使青少年不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谈“性”色变;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难以从正常渠道获取科学的性知识,从而完全摆脱“性无知,性禁锢”的影响,往往是通过同伴间的交流,或是一些其他途径来了解并不正确的性知识。青少年遭遇性侵犯的比例也在与日俱增,与之相反,社会对防止青少年遭遇性侵犯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却相对迟缓和滞后。那么,怎样让你的孩子避免这些伤害呢?

  告诉你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恋爱观、性道德观,洁身自好。自觉抵制来自网络、光盘、书籍中的黄色内容以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性诱惑。

  告诉你的孩子,他的身体是怎样的,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告诉孩子男孩与女孩有什么不同。另外,父母平时要多留意孩子的表现和情绪,发现苗头,及时采取措施。

  告诉你的孩子,通过积极参加文艺、体育、社团、社区等集体活动,丰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心理需求层次,淡化性欲望。

  告诉你的孩子,什么叫性,提供一定的信息和技巧。别害怕让你的孩子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他了解得越多,越会减少神秘感和冲动行为,就会对性越谨慎。

  告诉你的孩子,避免性骚扰和性侵害。虽然是男孩,相比女孩来说,遭遇性侵害的概率少一些,但是,要让孩子知道,男孩子也会遭遇性骚扰和性侵害,要引导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能力。

  引导男孩谨慎交友

  他是一名高一学生,一次,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他,王大哥成了他的好朋友和崇拜的偶像。一天,王大哥突然对他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他手拿木棒,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受了重伤。他自己也受到了法律的惩处,付出了惨痛代价。

  这并非个例,生活中,很多青春期男孩,因为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拓展自己的活动天地,开创自己的交际空间,以此倾诉困惑,解答疑问,展示能耐,于是产生了主动交友的欲望。而且,青春期男孩在交友问题上还没有遇到过挫折和矛盾,因此还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交友心理,这些本是青春期学生的优势,是其进步的表现,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然而很多家长总是以老眼光看待他们,认为他们还是不懂事,不信任不理解他们,甚至认为他们打扮得不男不女,男女之间的关系过分密切,行为不轨,交友中的时空距离“太现代”,与传统观念差之甚远,于是强行干扰、百般阻挠,将其优势扼杀在襁褓中。而青春期男孩的成人意识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认同,就会产生反叛意识,将压抑在心中的积虑找朋友交流。同龄之间,兴趣接近,遭遇相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狭小的“同龄”交际圈,甚至还会强化“圈内”哥们儿义气,淡化“圈外”交流领域,更有可能形成与外界交际的心理屏障。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曾把青少年交往,包括异性朋友的积极影响归纳为八个方面:带来稳定感;度过快乐时光;获得与别人友好相处的经验;使宽容大方和理解力得到发展;得到掌握社交技能的机会;得到批评他人和受他人批评的机会;提供求爱行动的经验;培养诚实的道德观。可见结交朋友具有建设性和激励性。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成人社会也不要忽略他们由于早熟而无知,致使交往不当所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并要给其必要地引导。从总的原则来讲,引导孩子交友应该以正直、善良、有毅力、没有不良品行的人为主,避免结交“有毒的朋友”。

  一是鼓励孩子在同学中寻找、培养友谊。因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校、同班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经常共同参加集体活动,这比较符合人际交往的临近性规律。告诉孩子,同学之间,要保持友谊,要尝试和不同性格的同学接触。让孩子明白,多一个好朋友,犹如多了一个兄弟,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二是学会结交异性朋友。对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不要一看见男女同学在一起,就认为是早恋。告诉你的孩子,在和女同学的交往中,要体现各自性别的特有魅力,男孩子表现出男子汉的特有气质:豪爽、乐于助人、有责任心等。

  三是尽量少结交网友以及社会上的朋友。有些社会青年和网友,往往具有江湖义气,很容易博得男孩子的好感和崇敬,盲目地模仿,甚至以能和他们结交为荣。殊不知,酒肉朋友、江湖义气很容易将孩子引向歧途。

  因此,要告诉孩子,在交友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是不要光讲义气走歪路。青春期男孩多半有这个特点,即父母、老师的话听不进去,朋友的话一听就进,或者即使觉得朋友要求做的事有点问题,但碍于情面、出于义气,也是要帮忙的。这就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中共同犯罪比例逐年增高的原因。我的一位法官朋友说:“很多青少年本质并不坏,其参与犯罪很多是因为出于朋友义气,被朋友一喊就走,不分对错造成的。比如去年审理的一起抢劫案,10名被告基本上都是十六七岁的未成年人,有6人还是在校生。他们大部分人都不坏,都是被朋友喊了,出于朋友义气,不好意思回绝,才参与到抢劫中去的,结果朋友的面子是给了,但没有一个逃出处罚,10个人里面最重的判了10年。”

  二是交朋友宁缺毋滥。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朋友能终身受益,狐朋狗友能将你推入万丈深渊。法官朋友告诉我,他们法院这些年所判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95%以上都存在交友不慎的情况,这些所谓的朋友时常一起出入网吧、酒吧、歌舞厅、游戏厅,一起喝酒、赌博、吸毒、打架斗殴,没钱的时候一起去偷、去抢、去贩毒,最后一起蹲大牢。因此,结交朋友务必要谨慎,只有那些为人善良、情趣健康高尚的人才可结交为朋友,如果没有这种人,宁可不交,也要保证宁缺毋滥。

  三是要自我保护,远离“罪源”。青春期男孩在具备自制力的同时,还要懂得自我保护,防止成为犯罪的对象。有些场所藏污纳垢,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应尽量不要去,以免受到伤害。

  像保护孩子一样保护孩子的隐私

  这是网上的一个帖子:

  我是一名17周岁的高一男生。今年暑假,父母趁我不在家,在我QQ密码自动登录的时候,偷看了我的QQ聊天记录,知道了我不想让他们知道的秘密。

  我很生气,说父母侵犯了我的隐私权,可是他们却认为,监护人有权翻看子女的隐私!更为过分的是,现在我一上QQ聊天,他们就会饿虎扑食般盯着我的QQ,让我得不到一丝的安全感,我现在都不敢打开QQ对话框了。

  父母以“监护人”身份作为挡箭牌,偷看我的日记和我的QQ聊天记录,难道这样做真的不构成侵权吗?

  盛怒之下,男孩发帖求助。他说,今年年初,他恋爱了,女孩是他的初中同学,现在另一所重点高中,学习成绩很好。这半年来,他们打打电话,发发短信,相互问候和关心,双休日偶尔见个面,仅此而已,并没有做什么越轨的事,他感觉日子过得很愉快。

  可是,现在和父母闹得很僵,很难过。

  类似的事情,几乎发生在每一个青春期男孩以及他们的父母身上。

  不久前,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谐家庭基金发布了中国第一个亲子交流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每天与孩子交流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家长只占14%,大部分家长每天与孩子的交流时间在1到2个小时之间。另一组数字却是,为了了解自己的孩子,39%的父母表示偷看过孩子的秘密。而在13岁以上的孩子中,有58%的父母偷看过孩子秘密。偷偷翻孩子的书包,甚至偷看孩子日记、短信、聊天记录,偷窥,竟然成了父母了解孩子的一个重要窗口。而所有的父母在侵犯孩子的隐私的时候,都冠冕堂皇地假以“关爱”的理由。可惜,绝大多数孩子对此并不领情,父母的“偷窥”,往往使他们恼羞成怒,更加地将父母拒于千里之外。

  一家报社曾就此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结果如下:

  作为父母,你会不会偷看孩子的隐私信息?

  1.不好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占40%;2.会,这样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从而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的占36%;3.不会,我充分相信孩子的占24%。

wwW.xiaOshuo txt.netT xt ~小 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孙道荣作品集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