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泌尿系统疾病1000问》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章 肾脏病基础知识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泌尿系统疾病1000问》 作者:梅旭辉 吕永曼 刘慎微 曾红兵

第1章 肾脏病基础知识

  1

  泌尿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四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肾是泌尿器官,其余为贮尿和排尿器官。

  2

  肾脏的形态是怎样的?

  肾脏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左右各一。它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新鲜肾呈红褐色。约长10~12cm、宽5~6cm、厚3~4cm、重120~150g;左肾较右肾稍大;肾纵轴上端向内、下端向外;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前面较突,后面较平。

  肾的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是肾盂、血管、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门户。这些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合称肾蒂。由肾门凹向肾内,有一个较大的腔,称肾窦。肾窦由肾实质围成,窦内含有肾动脉、肾静脉、淋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

  3

  肾的构造是怎样的?

  在肾的额状切面上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窦两部分。

  (1)肾实质:肾实质可细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肾皮质:位于浅层,富含血管,呈红褐色。肾皮质深入肾髓质内的部分称肾柱。

  肾髓质:位于深层,色较浅,有15~20个肾锥体。肾锥体呈圆锥形,其尖端钝圆,朝向肾窦,称肾乳头。尿液经肾乳头的乳头孔流入肾小盏。

  (2)肾窦:肾窦是肾门向肾实质内凹陷、扩大而形成的腔隙。内含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动脉分支、肾静脉属支、淋巴管、神经和脂肪组织等。肾小盏包绕肾乳头,为漏斗状的管形结构。肾大盏由2~3个肾小盏汇合而成。肾盂由2~3个肾大盏汇合而成,呈扁漏斗状。肾盂出肾门后缩细,移行为输尿管。

  4

  肾的表面有哪些被膜?它如何固定在体内的?

  肾的表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1)纤维囊:纤维囊为紧贴于肾实质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膜,薄而坚韧。正常情况下,纤维囊与肾实质结合较疏松,易于剥离,但在肾有病变时,纤维囊与肾实质发生粘连,不易剥离。

  (2)脂肪囊:脂肪囊包被于纤维囊外周,为一囊状脂肪组织,并经肾门与肾窦内的脂肪组织相延续,对肾起弹性护垫样保护作用。

  (3)肾筋膜:肾筋膜位于脂肪囊的外周,包裹肾和肾上腺。分前、后两层,分别位于肾的前方和后方,两层在肾的外侧及上方相互融合;在肾的内侧,前层与对侧相互连续,后层与腰大肌筋膜相互融合;在肾的下方,前、后两层则分离,其间有输尿管通过。肾筋膜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束,穿过脂肪囊连于纤维囊,对肾起固定作用。

  肾的正常位置靠多种因素维持,如肾的被膜、肾血管、肾邻近的器官、腹内压以及腹膜都对肾起固定作用,肾的被膜起主要作用。如上述固定装置发育不良或病变时,常可引起肾下垂或肾移位。

  5

  什么是肾单位?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由1个肾小体和相连的1条肾小管组成。人的每侧肾脏有100万个肾单位。肾小体分布在肾皮质,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的球状结构,具有形成原尿和滤过作用;同时也是发生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部位。肾小球的核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丛,它的两端分别与入球小动脉及出球小动脉相连。肾小球外覆以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腔相通。肾小管依次由近端小管、细管(细段)和远端小管三部分组成,它具有重吸收作用和排泄功能。远端小管最后汇入集合管。

  6

  肾小球的结构如何?

  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丛,属于有孔型的毛细血管,又称血管球。肾小球分成4~8个毛细血管小叶,与输入及输出小动脉相连于血管端。在毛细血管小叶与毛细血管之间,存在着球内血管系膜区,在血管端附近,此区更为明显。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仅有一层内皮细胞,它是一种对分子大小有一定选择性的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成分便可有选择性地滤过,而形成原尿。毛细血管周围有一层薄而连续不断的基膜。基膜可分为3层,即致密层、内疏松层和外疏松层。基膜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正常情况下,它可限制大型血浆蛋白分子滤过。但在病理状态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时,基膜有缺损,大分子物质便可漏出。在糖尿病、老年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患者中,基膜明显呈增厚改变,可引起肾小球滤过成分和数量的异常改变。

  7

  肾小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肾小管是由近端小管、细管(细段)和远端小管组成,为一条细长的单层上皮管道。近端小管是肾小管各段中起重吸收作用的主要部位,它在肾小管的各段中最粗最长,直径50~60,长约14mm,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组成,细胞界限不清。两侧肾近曲小管微绒毛表面积有50~60m2,这样大的细胞面积是重吸收作用的结构基础。近端小管的走行,可分为近端小管曲部和近端小管直部。细管为肾小管的第二部分,连于近端小管直部与远端小管直部之间的细直管,其长短依肾单位的类型而异,在表浅肾单位,只有很短的细管。细管的管径细,管壁薄,可分为降支细部和升支细部,细胞之间有交叉的侧突和连接复合体。细管的转运功能很差,其重吸收的能力极低。远端小管为肾小管的第三部分。由直部、致密斑、曲部三部分组成。它经髓质向皮质返回所属肾小球附近,迂回蛇行而成远曲小管,最后连于集合小管。远端小管直部的上皮细胞能主动转运钠离子,调节酸碱平衡,使小管液从低渗变为等渗,由等渗再转变为高渗。

  8

  肾小球旁器及其功能是什么?

  肾小球旁器是肾小管与肾小体血管极相接触部位的一个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特殊结构。位于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及远端肾小管之间的区域,由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和极周细胞组成。

  ①球旁细胞由入球小动脉壁上的平滑肌细胞衍化而成,有分泌肾素的功能。

  ②致密斑是由远端肾小管接近于肾小球血管极时,紧靠肾小球一侧的上皮细胞变得窄而高,形成一个椭圆形隆起,可以感受尿液内的钠离子浓度,进而调节肾素的分泌。

  ③球外系膜细胞位于肾小体血管极的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和致密斑之间的一组细胞群。在一些刺激下,球外系膜细胞可以转化为具有肾素颗粒的细胞。

  ④极周细胞位于肾小囊壁层细胞与脏层上皮细胞的移行处。也有多数球形分泌颗粒,可能分泌一种促进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的物质,通过肾小囊进入肾小管。

  9

  肾脏的血液循环有何特点?

  肾脏的血液供应很丰富,血液的供应远远超过其本身代谢的需要,因此肾循环中动、静脉血液的氧差很小,耗氧量相对来说比较大。肾脏不同于其他器官,肾血流量是最后决定肾脏氧需要量的主要因素,而不是氧需要量决定血流量和氧的运输量。

  在肾循环的血压变化方面,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只有平均动脉压的60%,说明40%左右的肾血管阻力来自肾小球前血管,出球小动脉的阻力比较大,因此通过出球小动脉时,血压下降也比较多。

  在肾脏的血液分配方面,绝大部分血液供给肾单位,90%以上的血液供应肾皮质,不到10%的血液供应肾髓质。髓质内带血流量很少,约占1%~2%,即使发生很大变动,亦不致影响全肾血流量。

  10

  输尿管的形态和走行是怎样的?

  输尿管为细长的肌性管道,左右各一,长20~30cm,男性平均26.5cm,女性平均25.9cm,管径0.5~0.7cm。输尿管壁平滑肌层的节律性蠕动,使尿液不断流入膀胱。输尿管起自肾盂,由腹部进入盆腔,开口于膀胱。故将输尿管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输尿管全长有三个狭窄部,分别位于:肾盂与输尿管移行部、越过小骨盆入口处、壁内段。狭窄部常是结石滞留的部位。

  11

  膀胱的形态与位置是怎样的?

  膀胱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顶端朝向前上,称膀胱尖。底部呈三角形,朝向后下,称膀胱底。尖与底之间的大部分称膀胱体。膀胱的下部有尿道内口,与前列腺相接触,这一变细的部分称膀胱颈。膀胱各部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膀胱充盈时呈卵圆形。成年人膀胱位于骨盆内,为一贮存尿液的器官。婴儿膀胱较高,位于腹部,其颈部接近耻骨联合上缘;到20岁左右,由于耻骨扩张,骶骨角色的演变,伴同骨盆的倾斜及深阔,膀胱即逐渐降至骨盆内。

  12

  尿道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

  尿道是排泄尿液的管道。男性尿道兼有排精作用。它起于膀胱内的尿道内口,止于阴茎头的尿道外口,全长约16~20cm。尿道的起始部分穿过前列腺,称为尿道前列腺部,它的后壁有射精管和前列腺开口,是排精液的地方。离前列腺不远的地方称尿道膜部,此处尿道位置固定,管壁薄,是容易受伤的部位。阴茎段的尿道称尿道海绵体部。男性尿道有三个狭窄处:尿道内口、尿道外口和尿道膜部。尿路结石容易嵌顿在狭窄处。女性尿道长约3~4.5cm,起自尿道内口,开口于阴道外口的前方。女性尿道的特点是短直而宽,后方邻近肛门,因而易患尿路逆行感染。

  13

  肾脏有哪些功能?

  肾脏的主要功能:

  (1)排泄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如毒物、药物):机体的新陈代谢要产生很多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有机酸,所有这些代谢产物的排除都必须通过肾脏尿液的形成,伴随尿液一同排出体外。另外,肾脏还是很多化学药物、毒物的代谢和排泄中心,某些在肝脏代谢的药物和毒物也通过肾脏排泄。

  (2)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生物代谢离不开水,而水过多又会导致水钠潴留、水肿、心肺功能衰竭等,通过肾脏的尿液形成不仅可以清除多余的水分,还可以同时排泄体内废物。另外,肾脏还是钠、钾、磷等矿物质的主要调节中心。

  (3)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机体代谢产生很多有机酸,肾脏不仅可以通过尿液排泄这些有机酸,还可以通过吸收碱或碱性物质调节机体内环境中酸碱平衡,使之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4)内分泌功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骨髓造血将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调节骨骼、血液中钙磷的代谢,维持骨骼正常结构和功能,分泌肾素、前列腺素,影响血管紧张素的生成,调节血压和水盐代谢。

  14

  什么是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是通过其滤过膜而实现的。肾小球的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第一层为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层,第二层为毛细血管本身的基底膜,第三层为毛细血管外的Bowman\"囊的上皮细胞。三者构成了肾小球滤过的滤过膜。除细胞不能通过外,滤过膜依照分子的大小、形状和所带电荷,如同分子筛一样有选择性的滤过溶质。

  15

  什么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每天约有80L的血液流经肾脏被过滤到肾小囊,形成过滤液,但实际上每天只有1~2L尿液形成,表示只有1%的过滤液形成尿液,其余99%的过滤液会经重吸收重回血液的现象称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指过滤液中的物质由肾小管腔内再送回血液的过程,70%的重吸收是由近曲小管执行。肾小管的重吸收是有选择性的,也是有限度的。物质能被肾小管重吸收的最大值称为肾小球最大转运量(Tm)。当滤过量小于最大转运量时,即可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尿中不会再出现此物质。

  16

  什么是肾小管的分泌功能?

  肾小管分泌主要在于排除体内的某些物质及调节血液的酸碱值。例如,当体内酸碱度过低时,肾小管会分泌H+与NH至滤液,使尿液呈酸性,排出体内过多的酸。H+的分泌在近曲小管、远端小管与集合管进行,NH的分泌在远端小管与集合管进行。

  17

  尿液如何浓缩和稀释?

  尿的稀释是由于小管液的溶质被重吸收而水不易被重吸收而造成的,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能主动重吸收Na+、Cl,而不会对水通透,故水不被重吸收,造成髓袢升支粗段滤液为低渗。

  尿液的浓缩是由于小管液中水重吸收而溶质仍留在小管液中而造成的。

  18

  尿液是怎样生成的?

  肾脏是生成尿液的器官。当人们喝了汽水、茶水、汤等液体,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再经过肾脏处理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尿直接来源于血液。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几乎所有血浆成分,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都能通过肾小球膜,滤到肾小球囊内形成原尿。这是尿生成的第一步。肾小球的滤过液不是都排出体外,其中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把肾小球的滤过液叫做“原尿”,而经过膀胱排出的尿才叫尿或称为终尿。原尿的成分与血浆成分很接近,几乎相同。而原尿与排出的终尿有显著差异。尿的生成主要经过三个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其他物质从肾小球滤过,而形成肾小球滤过液,即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管,99%的水分被重吸收,还有葡萄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也全部被重吸收到血液内。钠离子、氯离子、水和尿素,虽然在肾小管各段均能重吸收,但主要是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尿中有相当一部分物质是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的。

  人排出的尿量和成分之所以能维持在正常状态,均与滤过、重吸收、分泌三个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了,或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了,或肾小管的排泄与分泌功能失常了,都会直接影响到尿量或尿中成分的改变。

  19

  正常小便是什么样的?

  正常成人每昼夜尿量在1500~2000ml之间。尿液呈淡黄色,透明,无异味,pH值约为6.5,比重多波动在1.015~1.025之间。

  20

  正常的尿液成分有哪些?

  在一般膳食情况下,24h排出的溶质为47~65g,主要成分有如下三种:

  (1)含氮物质:主要有尿素、尿酸、肌酸和肌酐、氨基酸和氨等。

  (2)其他有机化合物:如马尿酸、结合的葡萄糖醛酸、乳酸、 羟丁酸、草酸和含硫的化合物等。

  (3)电解质:尿中的无机盐类主要是Cl、Na+、K+和磷酸盐等。尿中Cl和Na+的排泄常伴随而行,食入的多,排泄的多,少食少排,体内缺乏时可以不排。K+则不同,即使体内缺K+,只要有尿仍随尿排出。所以肾脏保Na+的能力比保K+强。

  另外,尿中虽有少量蛋白质和糖,由于一般方法检查不出来,所以被看成是生理性的。如在尿中检查出蛋白质和糖则认为是病理性的。

  21

  肾素有什么作用?

  肾素是分子量为40000的水解蛋白酶,主要由肾皮质中肾小球旁器颗粒细胞合成、储存和分泌。肾素能催化血管紧张素还原成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在转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在血浆中的浓度很高,转化酶的活性也较高,而肾素的活性则相对较低,因此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主要取决于肾素的活性。血管紧张素Ⅱ还有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醛固酮的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相互关系,构成一个调节血压和体液的生理系统,称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2

  什么是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是慢性肾衰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机理之一就是肾功能损害时伴随有红细胞生成素分泌的减少。红细胞生成素在肾内的形成部位尚不十分肯定,肾脏皮质和髓质均可分泌这种物质;也有人认为红细胞生成素可能来源于肾小球旁器。

  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多肽类激素,分子量为46000,主要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促进干细胞分化成原红细胞;加速幼红细胞的分裂;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等作用。近年来临床运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3

  小儿肾脏生理特点是什么?

  新生儿在出生后肾脏代替胎盘而成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主要器官,但其生理功能还不够成熟,储备功能差,一般1至1岁半时达成人水平。

  (1)肾小球滤过率: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为成人的1\/4,1岁时才接近成人水平,故过量的水分和溶质不能迅速有效地排出。

  (2)肾小管再吸收和排泄的功能:新生儿肾小管再吸收功能差,故静脉输入或口服葡萄糖易出现尿糖。新生儿及幼婴的肾脏对药物的排泄功能差,故用药时剂量应小心、慎重。新生儿肾小管功能较肾小球更不成熟,因而易致水肿。

  (3)浓缩与稀释功能:婴儿肾浓缩功能差,尿素生成少、排泄率低,故婴儿尿溶质少,尿比重低。其稀释功能相对较好,可将尿液释至和成人相近的程度,但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低,排泄水分的速度较慢,在负荷过重时,容易发生脱水、水肿或水中毒,故如需补液时应予注意。

  24

  一般人膀胱有多少尿液就产生尿意?

  一般人约100~250ml。

  25

  什么是肾萎缩?

  肾萎缩是根据肾脏体积与人的年龄、性别和人体的身高、体重相互比较的,相对偏小或明显缩小的一种异常现象。长时间的肾脏疾病,导致肾单位,尤其肾小球受损,使整个肾脏出现体积缩小。肾萎缩和肾功能改变是相辅相成的,当患者出现肾萎缩时已经或者必然会出现肾功能不全直至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因此在治疗肾病过程中改善和控制肾萎缩是至关重要的。

  26

  从有尿意到排空尿液的神经反射过程是怎样的?

  正常排尿是一种受意识控制的神经性反射活动。当尿量达到300~400ml,膀胱内压升至60~70cm水柱左右时,逼尿肌受到膨胀刺激,发生阵发性收缩。膨胀刺激的冲动,对平滑肌加强以后,排尿感觉由副交感神经感觉纤维,反映到脊髓反射弧,再由薄神经束传导到大脑中枢,随后高级排尿中心,将运动冲动,由降皮质调节束,通过盆神经、副交感神经输出纤维,到达膀胱,使膀胱逼尿肌收缩。排尿开始中间有一个潜伏期,当逼尿肌收缩时,所有膀胱各肌层,除基底圈外,均同时活动,但基底圈紧张性的收缩,仍能维持底盘扁平的形状。因此,膀胱颈仍然是关闭着的。在这一潜伏期间,内外纵肌层的收缩,对三角区肌的牵拉,使底盘开放,开始排尿。待膀胱近乎排空,仍有少量残余尿时,尿道旁横纹肌的收缩能打开底盘,使尿液排空。

  27

  肾有哪些形态异常?

  肾在发育过程中可出现形态、位置、数目的异常或畸形,常见的有:

  (1)马蹄肾:左右两肾下端互相连接形成马蹄形。

  (2)多囊肾:由于胚胎时肾小管与集合管不相连通,液体潴留于肾小管内,致使膨大成囊状。

  (3)双肾盂及双输尿管:如输尿管末端分两支,则形成双肾盂。

  (4)单肾:一侧肾缺如或发育不全。

  (5)低位肾:于胚胎早期,肾原位于盆部,随着胎儿的发育逐渐上升至腰部,若发育停滞,即可成低位肾,可位于髂窝或小骨盆内。

  28

  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主要有以下两点:

  (1)容易依赖性高血压:大约90%的肾实质性高血压是由于水钠潴留和血容量扩张所致。当肾实质性病变使肾脏失去排泄饮食中所含的适量(不是过量)水、盐时,就会造成水、钠在体内潴留,进而使血容量过多引起高血压。只要存在轻度的肾功能不全就会出现此机制。这类患者体内的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水平通常是低的。其高血压可通过限制水、盐的入量或通过透析除去体内过多的水、盐达到降压的目的。

  (2)肾素依赖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和10%的肾实质性高血压是因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升高所致。利尿、脱水不但不能控制这类高血压,反而常因利尿、脱水后肾血流量的下降导致肾素分泌增加,致血压更趋增高。应用血管紧张素拮抗剂saralasin可以使此型高血压急剧下降,说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这类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事实上,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要比这一简单的分类复杂得多。因为有些病人其高血压既不能用容量超载解释,也不是用肾素过多所能解释得了的。同时这两类发病机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血容量增多常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盐的负荷大大增加了AⅡ的敏感性,AⅡ的升压作用主要取决于钠内环境的稳定。因此将肾性高血压人为地区分为两大类,主要是帮助高血压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研究,从而寻找有效的降压途径。

  29

  患了肾病为什么会浮肿?

  肾源性浮肿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肾脏患病时,肾脏的滤过面积减少,通透性降低,血流量减少,但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完好,从而排出尿量减少。

  (2)肾脏患病时身体的免疫损害使全身的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致血浆内的水分渗向组织间隙。

  (3)肾脏患病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实质缺血,而增加分泌肾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促使肾上腺皮质增加醛固酮的分泌,导致肾小管中水、钠的重吸收增加和潴留。

  (4)肾脏患病时,常有大量蛋白尿,若时间长可引起体内蛋白质的不足,形成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细胞外液滞留在组织间隙,引起浮肿。

  (5)低蛋白血症还可引起有效血容量减少,致使继发性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加,引起浮肿。

  30

  为什么肾脏疾病晚期会出现贫血呢?

  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由蛋白质和铁组成的,在合成过程中还需要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参与。骨髓是红细胞合成的场所。在红细胞的整个生成过程中,包括血红蛋白的合成、红细胞的成熟等,都与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因子和红细胞生成素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具体说来,肾病晚期发生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营养缺乏:慢性肾衰病人长期低蛋白饮食,体内蛋白质合成减少,但尿中却有大量蛋白质丢失,再加上病人多有厌食症状,小肠吸收功能也不好,结果使造血原料(如铁、叶酸、蛋白质等)摄入不足。这些因素必然使患者发生营养不良而导致贫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在肾病晚期,肾实质受到严重破坏,使肾脏的促红细胞生成因子和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的刺激作用因此减弱,使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发生障碍,因此出现进行性贫血。

  红细胞的破坏加速:慢性肾衰时,人体的代谢废物(如甲基胍)从尿中排出减少,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此种物质能加速红细胞破坏,使红细胞的寿命缩短,造成溶血。

  慢性失血:肾衰患者血中的胍类物质和酚类物质不能自尿中排出,这些物质一方面可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另一方面又可使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由于这些毒性物质的作用,不少晚期肾病患者常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及胃肠道出血。这些也是造成贫血的原因。这种由肾实质病变引起的贫血,称为肾性贫血。其性质属于缺铁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肾衰越严重,贫血越厉害。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返回列表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梅旭辉 吕永曼 刘慎微 曾红兵作品集
泌尿系统疾病1000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