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2.4普通话的推广情况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使用和推广工作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直接关怀下,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政府日程。195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陈毅出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主任,各地相继建立“推普”机构,全国掀起学习普通话的热潮。

  “文革”期间,推广普通话工作虽受到严重影响,然而空前规模的“大串联”、“上山下乡”、“五七干校”等活动却把普通话带到全国各地,反倒使普通话得到广泛传播。

  20世纪80年代以后,推广普通话成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年国家语委正式将新时期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调整后的推广普通话方针指导下,推普的范围更加广泛,由重点在南方方言区推行发展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由重点抓学校发展到既抓学校又抓社会;由重点纠正语音发展到对词汇等方面提出规范要求。推普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1994年起,主要面向教师、师范生和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陆续在全国开展起来,按照《〈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普通话达标是教师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之一;按原国家广电总局规定,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均需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并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1994年公布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使普通话的水平有了较为科学的、可以操作的量化手段和衡量尺度。这些举措说明,推广普通话工作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7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定建立新世纪推广普通话基本目标:2010年以前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普通话,21世纪中叶全国普及普通话。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家以“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基本措施,努力构建以大中城市为重点,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格局,并要求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和计划单列市等一类城市在2003年左右率先达到普通话初步普及和社会用字基本规范的目标。

  1.2.5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和基本措施

  推广普通话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遵循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强化政府行为,要以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等中心城市为重点,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

  当前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是: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言素质将大幅度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

  推广普通话工作以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开展以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中心的宣传教育为基本措施,不断加大行政管理力度,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达,计算机和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率较高,为顺应时代的发展,经国家教育部语用司批准,于2006年开始,在部分省市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计算机辅助测试试点工作,并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与传统的人工测试相比,管理手段更加规范、科学,测评结果也更加准确、公平,极大地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

  1.3普通话语音概说

  语言是有声的,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有声的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口头语言的表达离不开语音。语音是人类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

  1.3.1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意义的载体,它是人类发出的、用于表示意义进行交际的声音。它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语音不同于自然界的风声、雨声等声音。这些自然界的声音不是由生理器官发出的,也不能表示意义,它们只有物理属性,而没有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语音也不同于其他动物发出的叫声。动物的叫声虽然具有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但没有社会属性;语音也不同于人类发出的咳嗽声、鼾声等声音。咳嗽声和鼾声虽然是由人类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但不能表达意义、进行交际。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它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

  1.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属于一种物理的运动,所以具有物理属性。发音体振动,作用于空气或其他介质,形成音波,通过耳膜的接收、听觉神经的传导,到达人的大脑,就形成了声音的感觉。

  任何一个声音都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音高、音强、音长、音质,称为语音的四要素。

  1)音高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振动得快,音高就高,反之音高就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与发音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张力等因素有关。发音体长的、大的、松的、厚的一类,振动慢,频率低,发出的声音就低,反之则高。语音的高低,则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人的声带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厚,成年女子声带短而薄,因而听起来男性比女性声音略低。此外,同一个人发音时声带的松紧不同,声音也有高低之别。汉语的声调,如普通话里的“犿a(妈)、犿(麻)、犿a(马)、犿a(骂)”,主要是由不同的音高构成的。

  2)音强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发音时振幅的大小。振幅是指发音时物体振动的幅度,其单位是分贝。振幅越大,声音越强,反之则越弱。

  同一个发音体,用大小不同的力量去敲击,则使得发音的振幅不一样。因此,声音的强弱由发音时用力大小所决定:用力大,则振幅大,音强就强;用力小,则振幅小,音强就弱。语音的强弱是由发音时气流冲击声带力量的强弱来决定的。

  音强有时可以用来区别意义。汉语中的轻重音就是以音强作为其主要特征来区别意义的,例如:“孙子”重音在前,轻声在后,则表示是“儿子的儿子”;而前后都读重音,则指古代的军事家孙武(或孙膑)。

  3)音长

  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由发音时物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所决定。发音体振动时间长,音长就长,否则就短。语音也不例外。

  汉语中一般不用音长作为主要的区别意义的手段,但音长作为发音中的一个自然属性,经常以伴随性的特征出现,比如重读音节以音强作为主要特征,音强较强,音长也比较长,而轻声音节音强较弱,音长也比较短。例如:

  “不辨东西”中“西”的发音音长较长,而“不是东西”中“西”的发音音长较短。

  汉语中的音长也与音高有着一定的联系。普通话的声调以音高为主要特征,音长只作为伴随性特征出现。上声调值为214,音长较长,去声调值为51,音长较短。

  4)音质

  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本质特征,是一个音与其他音互相区别的最根本的特征。

  音质取决于发音时的音波形式,音波形式不同,音质就不同;而音波形式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形状。

  形成振动的物体叫发音体。不同的物体振动时,形成的音波形式不同,音质就不同。

  敲门声与风吹动树叶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发音体一个是门,一个是树叶。小提琴与笛子的声音也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发音体一个是琴弦,一个是笛膜。每个人的声音听起来不同,就是因为他们的发音体——声带不同。

  发音方法是指外力作用于发音体使之振动的方式。发音的过程,就是外部力量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发音体产生振动的过程,而方式的不同就产生出不同的音。比如小提琴演奏中,使用拉的方式和使用拨的方式,虽然发音体相同,但音质不同,就是由于发音方法不同造成的。语音中的和,一个是使用爆破的方式发音,而另一个是使用摩擦的方式发音,其音质也不同。

  共鸣器指能够与发音体的振动产生共振的空间,如胡琴的琴筒、小提琴的音箱。共鸣器可以放大发音体发出的声音。人类发音的共鸣器就是口腔、鼻腔等。共鸣器形状不同,发出的音就不同。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舌位、口形等改变共鸣器形状,从而发出不同的音。

  如和[狌],发音体都是声带,但是发音时舌位的前后高低及嘴唇的圆展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音。

  任何声音都是音高、音强、音质的统一体,语音也不例外。但是,在各种语言中,语音四要素被利用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在任何语言中,音质无疑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其他要素在不同语言中区别意义的作用却不尽相同。在汉语中,除音质外,音高的作用十分重要,声调主要是由音高构成的,声调能区别意义。音强和音长在语调和轻声里也起重要作用。

  2.语音的生理属性

  语音的生理属性表现在它由生理器官发出。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提供发音原动力的肺和气管、作为发音体的喉头和声带,以及作为共鸣器的口腔、鼻腔和咽腔。

  1)肺和气管

  肺是重要的呼吸器官,同时也作为发音器官,通过呼出和吸入气流为发音提供原动力。气管和支气管是气流经过的通道,起着输送气流的作用。人类发出的声音一般是通过呼出气流完成的,也有极少的语言中有吸气音,通过吸入气流发音,汉语中没有吸气音。

  2)喉头和声带

  这是发音体,当气流从肺和气管呼出时,就振动声带来产生声音。喉头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两块杓状软骨组成,呈圆筒形,下接气管,上通咽腔。声带是两片富有弹性的薄膜,长约13~17mm,前后两端黏附在软骨上,中间的通路叫声门。由于肌肉和软骨的活动,声带可以放松或拉紧,声门可以打开或闭拢。当人们呼吸时,或发清音(不带音,如、犳、等)时,声门大开,气流自由流出,声带不颤动;而发声音响亮的元音(如ɑ、狌)和浊辅音(如犿犾)时,声门先闭拢,气流由肺部呼出,冲击声门,使声门打开一条缝隙,气流从中流出,同时声带发生颤动。声带在气流通过时,可以开,可以闭;可以振动,也可以不振动,还可以调节松紧,来发出清浊不同、高低有异的声音。

  3)口腔、鼻腔和咽腔

  这是发音体的共鸣器,声带发的音都是单一的,于是人就通过调整口腔的形状来控制声音的特点。发音的气流从肺部呼出,进入口腔、鼻腔和咽腔,形成共鸣,然后经由口腔或鼻腔逸出。

  喉头上面是咽腔。咽腔是个三岔口,下连喉头,前通口腔,上连鼻腔。呼出的气流由喉头经过咽腔到达口腔和鼻腔。口腔、鼻腔、咽腔都是共鸣器,对发音来说口腔最重要。

  构成口腔的组织,上面的叫上腭,下面的叫下腭。上腭包括上唇、上齿、齿龈、硬腭、软腭和小舌,硬腭在前,是固定的,软腭在后,可以上下升降,软腭后面是小舌。下腭包括下唇和下齿,舌头也附着在下腭上。舌头是口腔中最灵活的器官。舌头又分为舌尖、舌身和舌根。舌头的前端是舌尖,自然平伸时,相对着牙齿的部分是舌叶,舌叶后面的部分是舌身,舌面后面的部分是舌根。上腭上面的空腔是鼻腔,软腭和小舌处在鼻腔和口腔的通道上。软腭上升时,鼻腔关闭,气流从口腔通过,这时发出的声音叫口音。软腭下垂时,口腔中的某一部位关闭,气流从鼻腔通过,这时发出的声音叫鼻音或纯鼻音。如果口腔内无阻碍,气流从鼻腔和口腔同时呼出,这时发出的音同时在口腔和鼻腔中共鸣,叫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3.语音的社会属性

  因为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而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具有其他声音所不具备的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是它的本质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语音语义相结合的约定俗成性。指什么样的意义与什么样的语音相结合,不是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组成的。如:都是表示“用木头或玻璃等制成的可以在上面用粉笔写字的黑色平板”,汉语用“ea”,英语中却用“犽”,这是不同民族约定俗成的结果。

  (2)系统性。不同民族的语言或方言都有各自不同的语音系统。不同的语音系统所包含的音素及其数目都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普通话里有舌尖元音,而英语和俄语里就没有。英语、俄语里有与清音相对立浊辅音,英语和汉语广州话里有舌叶音,这些音普通话里都没有。不同民族的人对同一个音的敏感程度和发音能力也有很大差异。

  人们对母语中没有的音就常常发不准或分不清,如俄语的舌尖颤音,法语的小舌颤音[犚],中国人学起来就很困难。同样,外国人学汉语语音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其实人类发音器官的构造基本上是相同的,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音的敏感程度和发音能力会有差异呢?其原因只能归结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的语言习惯不同。由于自幼受特定语音系统的熏陶,一个人往往对母语中具有的语音特征,听觉上比较敏感,发音也容易,对母语中所没有的语音特征,则不易听出,也不容易发出。如西方人对汉语的四声和汉族人对西方语言的颤音、浊塞音,都是不易分辨和难以准确发音的。但是,经过训练,一个人可以掌握各种语音系统。这说明语音系统与生理和地理等非社会因素无关,而只是社会的习惯的产物。

  语音以人的发音器官为其必不可缺的生理基础,又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物理属性,但最根本的是它具有社会属性。它与意义紧密结合,成为语言的物质存在形式。

  1.3.2语音单位

  1.音素

  音素是按照音质的不同划分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与音高、音长和音强没有关系。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节中析出的。语音,分析到音素,不能再分了,所以它是最小的。“绿”可以分析出犾和u,“红”可以分析出来。当然,这种分析,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知识才能做到,不过,如果我们把声音拖长念,是完全可以体会得到的。

  音素按发音特点成两大类:元音和辅音。

  元音发音时,振动声带,声音响亮,气流在口腔不受到阻碍。

  辅音发音时,不一定振动声带(有的颤动声带,如犿犾;有的不振动声带,如、狓),声音不响亮,气流在口腔要受到不同部位、不同方式的阻碍。

  辅音一般要跟元音拼合,才能构成音节。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主要有四点。

WWw.xiAosHuotxt.NetT 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曲明鑫作品集
新编普通话学习与水平测试教程(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