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野外探险旅行必备手册》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0章 意外情况的处理(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野外探险旅行必备手册》 作者:文龙

第30章 意外情况的处理(2)

  ②要尽快用绳子、布带、稻草或撕下的衣片等,在伤口上方几厘米处的近心端进行结扎,以阻止毒素随血液、淋巴回流。不要扎得太紧也不要太松。结扎要迅速,在咬伤后2~5分钟内完成。为防止肢体因血循环受阻而坏死,每隔10分钟左右,要放松2~3分钟。在注射抗毒血清后,可去掉结扎。

  ③结扎完成后,立即用冷水、清水、溪水、冷茶或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

  ④经过冲洗处理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比较锋利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开成十字形以帮助毒液流出,但不宜太深,以免损伤血管。如果被咬的是手或脚,还可以用烧过的粗针或刀尖在八邪穴或八风穴处刺破排毒,向近心端皮下刺入1厘米左右,再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按摩排毒。要不断挤压伤口20分钟。被蝰蛇、五步蛇咬伤,一般不作刀刺排毒,因为它们含有出血毒,会造成出血不止。用两手用力进行挤压,用拔火罐的方法,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吮,必须保证没有口腔黏膜溃疡、龋齿等情况,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吸完后必须用清水反复漱口。

  ⑤立即服用解蛇毒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如有可能的话,辨别毒蛇的种类,颜色和斑纹,如没有把握识别毒蛇时,应尽量把毒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以便医护人员辨认,使用适合的血清。

  局部用药,例如依地酸二钠注射液可以结合金属蛋白酶,抑制一些水解酶的活性。对蝮蛇、五步蛇、蝰蛇咬伤造成的局部组织坏死有效。各地药品供应站有不同的蛇伤药,参照说明书使用。

  ⑥对于银环蛇、金环蛇咬伤后昏迷的重病人可采取人工呼吸维持生命。

  抗蛇毒血清应用越早,疗效越好。但由于保存上的困难,只有极少数医院储备有抗毒血清。所以伤者被送往医院后,救护者还应打听最近的抗蛇毒血清储备地。

  4.预防蛇伤注意事项

  蛇的视力很好,受到快速动作刺激时,多数会立刻反击。在野外露宿时,应将帐篷拉链完全拉上,并在外围四周喷洒杀虫药剂。差不多所有的蛇都非常怕人,除非它们认为受到威胁,否则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要给予机会,它们多数会逃走。在适于毒蛇活动的环境中行走时,要沿着现成的小径行走,提高警惕,并做适当的防护。

  不能忽略小蛇的危险性。在很多情况下,刚孵化出不久的小蛇完全有可能比它那茶杯粗的蛇妈妈毒性大。大蛇由于捕食频繁,咬人时注入的毒量相对比较少。而小蛇尤其是刚刚孵化的小蛇较少捕食,在咬人时注入的毒量相对就很多,而且小蛇大多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人凶狠。另外蛇的种类不同,毒性强弱也不同,如银环蛇的个头通常很小,但是它的蛇毒的毒性却极强。所以,哪怕遇到小蛇,也不能掉以轻心。

  实际上,有些毒蛇咬伤后的症状要经过1~4小时才能显现出来。被无毒蛇咬伤的人,因为精神过度紧张,也可能因惊恐而出现伤口剧痛红肿甚至昏倒的现象。毒蛇咬人时不一定放出毒液或把足够量的毒液注入人体,被毒蛇咬伤的人只有小部分中毒症状比较严重,个别人有生命危险,因此对于被蛇咬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三、中暑的处理

  1.中暑的原因及症状

  中暑是人体在受到高温及阳光直接照射时,引起体温调节机能失常而发生排汗困难,使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从而体温急剧上升的症状。中暑后感觉闷热难受,体温升高到385度以上,皮肤潮红但干燥无汗,继而意识模糊,头晕虚弱,恶心呕吐,血压降低,脉搏快而弱,终至昏迷。如长时间曝露于高温下,还可引起脑膜高度充血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丧失体温调节的功能。中暑的先兆症状是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慌、恶心、四肢无力等。

  大量出汗造成失水失盐,血液浓缩,皮肤肌肉血管扩张而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轻者数小时可恢复,重者可以致死。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过量饮酒常是诱因。

  2.中暑的处理

  一旦有了中暑的先兆就应立即停止工作或运动,到阴凉处休息,可喝些冷饮、盐糖水,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解暑药物。如果在有先兆时不采取任何措施而继续留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运动,就可能很快发展到中度或重度中暑,出现体温上升、皮肤灼热、呼吸急促、呕吐、烦躁、抽搐、昏迷等症状。这时要迅速将患者移往阴凉而通风的地方休息,并放低头部,解除负荷,松开衣服,全身淋以冷水。补充糖盐水,意识清醒时可口服,意识不清醒时应静脉点滴。可以采用酒精棉擦涂人中、太阳穴等物理疗法,并服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可用冰袋敷患者头、颈、腋、腹股沟部位或用冷水擦身,以帮助散热,并迅速送医院抢救。

  中暑还可引起出鼻血,从鼻腔中流出血或水状液体。这时应马上坐下,头略低,用手捏住鼻子在约5分钟,要用口呼吸。若出血仍止不住时,可以用干净的纱布塞入鼻腔,捏住鼻子,也可用餐巾纸、棉球代替纱布。还可以用冷毛巾、酒精棉冷敷鼻根部的物理疗法。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在太阳穴涂抹风油精、清凉油等,适时补充足够水分以及穿着易散热服装都可以预防中暑。

  四、眼睛进入异物的处理

  眼睛内进入异物以后,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眼睛不能睁开、眼内或眼周围疼痛、流泪、眼睛干燥刺痒、双侧瞳孔不等大等。

  当沙尘等异物进入人眼内时,产生的刺激往往会使人们不由自主地用手或手绢揉擦眼睛,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异物嵌入组织内而难以取出。正确的方法是:

  ①用干净的手翻起眼皮,轻轻向前提起,救助者向眼内轻吹,刺激眼睛流泪,将沙尘冲出。

  ②上一种方法如不奏效时,可以翻开眼皮直接寻找异物。先让病人眼睛向上看,救助者用手轻轻扒开下眼皮寻找。如果没有,可翻开上眼皮寻找。如看见异物粘在结膜上,可用棉球沾上水后剔去异物。查看下眼皮寻找异物时,应特别注意下眼皮与眼球交界的皱折处,此处易存留异物,应仔细地用湿手绢的一角将异物轻轻沾出。如果进入眼内的沙尘较多,可用清水冲洗。如看不见异物时,可进一步用棉棒按住翻开的眼皮,用手捏着睫毛拉起找找眼皮内侧是否有异物。虽找不到异物,但总有异物存在感觉,可能是刺入角膜了。这时要用纱布保护好去医院处理。

  五、简单的外伤处理

  1.擦伤的处理

  ①当伤口面积不太大,无活性出血时,可擦涂外用药品或用清水冲洗伤口周围。

  ②当伤口面积较大,但无活性出血时,清洗后可在干净的纱布外加绷带包扎。

  ③当出现活性出血时,首先借出血把伤口中的脏物带出伤口,然后再用清洁的纱布盖住伤口,手放在纱布上压迫止血,再用绷带包扎起来。

  2.刺伤的处理

  ①当刺入体内的异物较小且较浅时,可先取出异物后用力挤压伤口,将伤口内的血和脏物带出体外,进行包扎处理。

  ②当刺入体内的异物较大且较深时,不要轻易取出异物也不要私自清洗伤口以免造成大出血。进行简单的包扎后尽快由医务人员处理。

  要注意保持伤口干燥和透气,及时预防破伤风,较深的伤口感染的危险较大,因此保持伤口透气极为重要。伤口要尽快进行消毒处理,6小时不作消毒处理,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3.摔伤的处理

  ①先要判断头面部、肩、背、腰、尾椎及四肢有没有受伤。轻微活动受伤的部位,判断是否剧痛。如果出现剧痛,就要平躺下来休息,不要着急活动。在不活动的时候如果仍然疼痛,应尽快固定伤处,以防骨折错位。

  ②如怀疑有骨折的可能,就不要运动,尽快与医务人员联系。

  ③出现肿胀、淤血可用冷敷疗法止痛,其余外伤处理方法与擦伤相同。

  六、出血的处理

  1.出血的种类

  野外活动中刀、剪等尖利器具,误用或用时太怱忙,都会导致或轻或重的损伤。皮肤破损、血管及神经断裂、骨折等都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出血。血液由体表伤口流出,造成外出血,易为人们所发现。外出血如果不是大动脉出血,及时处理不会有大危险。而因物体撞击或挤压身体使体内深部组织、内脏损伤,血液流入组织或体腔内,造成内出血,不易为人们发现,更为危险。内出血伤者在出血初期几分钟没有感觉,当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伤者处于休克状态,加上腹部剧烈疼痛,想呼救都做不到了。出血的危险程度还和血管类型有关,动脉出血的危险很大,骨折出血也不能轻视,在各种出血中,以动脉出血最为危险,必须及时止血。按照损伤血管的不同,可分为:

  ①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很大。

  ②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由伤口持续向外流出,也很危险。

  ③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创面渗出,危险性小。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保障。一个人的血量大约占体重的8%,一个60千克重的人,约有4800毫升血量。失血量小于总血量5%(约200毫升~400毫升)时不必惊慌,人体可自动代偿;失血量大于总血量20%(约800毫升~1000毫升)时,伤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烦躁不安或意识淡漠、反应迟钝、肢体湿冷、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继而出现出血性休克。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尤其是急性大失血时,伤者未经积极有效的急救,就会有生命危险。

  出血的后果如此严重,所以在野外活动时要当心,尽量避免创伤。一旦创伤不可避免,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

  2.止血措施

  同伴如若发生外伤事故,要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1)一般止血法

  伤口较小的出血,可在清洗伤口后盖上一块消毒纱布,并用绷带或胶布固定即可。

  (2)加压包扎止血法

  这种方法最为常用,并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绷带或干净的棉布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衬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折成条状的布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以借用压力来达到止血的目的,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包扎过松,止血无效;包扎过紧,会造成远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如发现肢体有发紫发黑现象即应适当放松,以免引起局部因缺血而造成坏死。

  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上下肢、肘、膝等部位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但有骨折或可疑骨折或关节脱位、伤口有碎骨存在时,不宜使用此法。

  (3)指压止血法

  在野外,装备、器械较少时,指压止血就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用力将动脉血管压在邻近骨骼上,中断血液流通,以达到止血目的。找压迫点时要用食指或无名指,不要用拇指,因为拇指中央有粗大的动脉,容易造成误判。当找到动脉压迫点后,再换拇指按压或几个指头同时按压。指压止血法虽然操作容易,但不经过系统培训,很难达到止血目的。这种方法多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出血。指压止血是较迅速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后,需立即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4)填塞止血法

  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直至确实止住出血的止血法。填实后,伤口外侧盖上敷料后再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的危险在于用压力将棉织品填塞结实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同时又将外面的脏东西带入体内造成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常引发破伤风或气性坏疽。所以除非必需,尽量不要采用此法。

  (5)加垫屈肢止血法

  爬山或骑马时,不幸前臂或小腿出血,可以在肘窝或膝窝放纱布垫、棉花团、毛巾或衣服等物,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绷带或头巾将屈曲的肝体紧紧缠绑起来。

  上臂出血,在腋窝加垫,使前臂屈曲于胸前,用三角巾或绷带把上臂紧紧固定在胸前。

  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加垫,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用三角巾或长带子将腿紧紧固定在躯体上。

  要注意的是,有骨折和怀疑骨折或关节损伤的肢体不能用加垫屈肢止血,以免引起骨折端错位和剧痛。使用时要经常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如血液循环完全被阻断,要每隔一小时左右慢慢松开一次,观察3~5分钟,防止肢体坏死。

  (6)止血带止血法

  在野外,如果发生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时,才可用止血带。止血带止血法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对控制肢体出血是有效的,但潜在的不良作用包括暂时的或持续的对神经和肌肉的损伤,也会因肢体缺血引起全身性并发症,包括酸中毒、高钾血症、心律失常、休克、肢体毁损等,甚至死亡。并发症与止血带的压迫力量过大和持续时间过长密切相关,因此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非医务人员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此法。

  常用的止血带是橡皮带、宽绷带、止血带、三角巾或手绢、头巾、有弹性的棉织品如宽布条、毛巾等,每次野外出行前请准备若干,不能用铁丝、电线、尼龙绳、麻绳等做代用品。止血带的宽度要有5厘米以上,要放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约十厘米的地方,如果伤口在关节处或靠近关节,则应放在关节的上方(近心端)。用橡皮或布条缠绕扎紧伤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其松紧以摸不到远端动脉搏动、伤口止血为宜,过松无止血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损害神经,造成肢体坏死。缠绕部位用衬垫垫好,用力勒紧然后打结。在结内或结下穿一短棒,旋转此棒使止血带绞紧,至不流血为止,然后将短棒固定在肢体上。

  上止血带的位置要求严格。上肢出血,止血带应扎在上臂上1\/3段,禁止扎在上臂中段,避免短时间内损伤神经而导致残疾;下肢出血,止血带应扎在大腿上段,尽量不在小腿、前臂上止血带,因为小腿、前臂都有两根骨头组成,无法捆扎夹在两根骨头中间较深的动脉。

  上止血带前,在肢体无骨折的情况下,先要将伤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减少出血量。止血带不直接与皮肤接触,必须用三角巾、毛巾、棉织品、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垫子垫上。松紧要合适,还要在明显部位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并交代给接替人员。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在一般情况下,上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2~3小时,每隔40分钟至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血液循环,松开止血带之前应用手指压迫止血,将止血带松开1~3分钟之后在另一稍高位置绑扎。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病人,要使病人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并迅速地将病人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3.不同部位的出血处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文龙作品集
野外探险旅行必备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