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我们把自己的存在拉回到意志中,再把意志拉回到它的根源冲力时,就可以了解并感受到万有乃是不断的成长,持续不绝的创造。我们的意志已经推动了此一奇迹。人类的事业都含有一些发明,意志的行为都含有一些自由,有机体的运动都显示出一些自发性。这一切都把一些新事物带到世界来。当然,这只是形态的创造,而非创造之外的事物。我们不是生命之流的本身。我们是推动物质的生命之流,换言之,生命之流的实质中,有一部分已经凝聚顺流而行,我们即是推动此一部分的生命之流。无论是天才的创作,或一般的自由决断,我们都把自己活动力的发条扭到最紧的地步,以创出仅凭素材的单纯集聚无法完成的东西(不管怎样配置已知的曲线也无法比得上大艺术家的笔致),但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要素,这些要素在组织化以前已经存在,组织化以后仍然活着。若产生形态的活动停止,还能形成其素材(艺术家所画的富有独创性的线不是运动的停顿——凝固吗·)则物质的创造既非不可解,也非不可能,因为我们已由内掌握形态的创造,不断使它显得栩栩如生。而且,形态既属纯粹,创造之流亦得瞬间停断,形态的创造便会变为物质的创造。考量一下以前写在所有著作中的字母,就会发觉,要写一首新诗,大可不必再创新字母加在原有的字母上。可是,我们都能充分了解,诗人写诗,使人类的思想大为丰富。诗人的此一创造是精神的单纯行为。这种活动虽然会继续成为新的创造,可是,一旦停下,即会自动分散为语言,语言再分解为文字,这些文字则附加在既有的文字之上。于是,在已知瞬间构成物质宇宙的原子数大为增加,这种现象和我们的精神习惯不合,也和我们的经验矛盾。但是,有种实体,属于不同秩序,也跟原子完全不同,其形象有如诗人的思绪与字母完全不同。这实体常因突然的附加而膨胀,这点不能不承认。这些附加物在其内部都自成一个世界,我们常以原子的排列象征性地表现了此一世界。

  事实上,覆盖整个宇宙的神秘大都来自我们认为宇宙是一举而成,或认为整个物质恒久不变。无论谈到天地创造或确立非创造的物质,我们都以整体宇宙为对象。若挖深精神的此一习性,即可发现我们在下一章所分析的偏见。这是唯物论者及其反对者共有的偏见。依这偏见观之,真正的活动性持续并不存在;而且,绝对者——无论物质或精神一在具体时间中,亦即在我们觉得有如生命素材的时间里,不能占有一席之地,结果一切都一次决定。因而不是认为物质的多样性永远存在,就认为神的本质已完全具备了创出多样性的行为。可是,这偏见一旦根绝,创造此一观念就越加明显化,因为这观念与成长的观念相同。若然,则我们便非就宇宙整体而言。

  我们为何要论述宇宙整体呢?宇宙是许多太阳系的集合。这些太阳系一般认为与我们的太阳系类似。不错,这些太阳系彼此并非绝对独立的。我们的太阳已把光和热直射到最远的行星之外,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整个太阳系,又仿佛被吸住一般,在一定的方向内活动。因此,这些世界之间有一联系。比起结合同一世界各部分的连带,此一联系可说非常松缓。因而我们并非为了方便,d人为地使我们的太阳系孤立,是自然要我们让这太阳系孤立。只要是生物,就得依存于我们居住的行星和滋养这行星的太阳,而不依靠其它一切。只要我们是思考的存在,就得把物理学法则运用在我们的世界上,或把这法则扩延到这些彼此孤立的世界。然而,物理学法则不能运用到整个宇宙,甚至不能认为这主张有某些意义,因为宇宙不是既成的,而是不断形成的。宇宙也许会接连加上新世界,而无限成长。我们的科学有两种最普遍的法则,即能量不灭定律和能量递减定律。我们试把这两种法则扩延到整个太阳系,并把这两个法则限定在这相对完结的系列,就像限定在其它相对完结的系列一样。从这状况中会产生什么结果?首先应该注意,这两种定律并未具备同样的形上学意义。第一种定律是与量有关的法则,所以有一部分依存于我们的测定方法。依此法则而言,在一个可视为完结的系列中,能的总量,亦即运动能与潜能之和,恒常不变。如果世界只有运动能,或者除了运动能之外,只有一种潜能,则测定虽属人为,亦可不必将此人为测定推展至此一法则。能量保存法则是指某物可蓄存一定量。事实上,此外还有种种性质不同的能量存在。而且,每一能量的测定法显然是为使能量保存原理正当化才被选用的。所以,在构成同一系列的各能量变化之间,当然有连带性;因恰切选择测定法,保存原理的扩展才有可能。可是,此原理内含的惯例角色相当重要,所以哲学家把这原理推到整个太阳系时,势须烘托出其轮廓。这样,能量不灭定律就不能表现出某物定量的客观常存,反而表现了一切变化发生时,为相反方向之变化所制衡的现象。换言之,能量不减定律纵使控制了我们整个太阳系,也只能告诉我们此一太阳系内的某一片段与其它片段的关系,而非整个太阳系的本性。

  热力学的第二原理则有所不同。其实,能量递减定律在本质上与大小无关。此一法则的观点在卡尔诺·进行热力机关效率的量化考察时,才在他的思惟中产生。克劳修斯则以数学用语将此定律普遍化,抵达了“熵”(Entropy)此一可以计算的量化概念。为了应用,必须有此精密界定。即使没有人想去测定物理世界的各种能量,即使不能创出能量此一概念,这定律也仍然以朦胧的形式成立,至少可以大致表现出来。其实,这定律在本质上表现的是物理变化有落下变为热的倾向,热则均等地普及于物体之间。如果这定律能以这种不太精密的形式表现,就不致依存于任何惯例。这定律在物理学定律中是最形上学的法则,因为它不以任何记号为媒介,不依据人为的测定法,可直接指出世界的进展方向。依这定律,可以目睹的彼此异质的变化,会逐渐稀化,变成目不能见的同质变化。不确定性本是太阳系中丰繁多样的变化原因,却会逐渐后退;相对的安定性则显化为要素振动的无限交替与反复。这就像某人C存力量,不将之用于行动,最后只好把它用在肺部的呼吸和心脏的鼓动一样。

  从这观点而论,像我们太阳系这种世界,巳不断耗费所储存的变动力。起初拥有最多可以使用的能量。这变动力不断减少。它由何而来?现在可以假定是从空间的某一点之外来的,但这只减少了一点困难,但就变动力的外在源泉而言,仍然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可以互相传达变动力的世界,其数无限;宇宙所含变动力的总和也是无限,因此无须去探求这变动力的根源,就像无须去采求其结果一样。这种假设既不能反驳,也不能证明。但是谈到无限的宇宙,就等于承认物质与抽象空间的完全一致,诏此也承认物质的所有部分都绝对互相疏离。这最后的命题,以前巳经谈过。同时我们也曾指出,要让这命题跟物质各部分互相影响的观念和解,非常困难。我们在此想诉诸影响。最后可以假定,普遍的不确定性是来自普遍的安定状态,我们是活在可利用的能源日益减少的时代。而前一时代则处于变动力日益加强的进程中。加强与减少的交替会无穷持续下去。就像近来的精密证明那样,这假设在理论上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依波尔兹曼的计算,这假设从数学观点看来缺乏概然性,在实际上无异于绝对不可能。其实,站在物理学的基础上,这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因为物理学家不能不把能量和有广延性的微粒子结合起来。即使只把微粒子看成能量的储存室,物理学家依然停留在空间中。如果物理学家将能量的根源求之于空间外的过程,他势必违背自己的本分。从我的观念来看,能量的根源必须求于空间之外。

  生命起源及其命运

  先抽象思考一下广延性。如前所述,广延已显现为紧张的中断。因此,必须先注意满足广延性的具体物象。支配这物象的秩序,会显现为自然法则。这秩序是在相反秩序被废除时自动产生的。意志的松弛即产生这种废除现象。物象的进行方向向我们暗示解体事物此一观念。这显然是物质性的本质特征之一。由此可得一结论,事物的形成过程与物理过程不同方向。因此,这过程从定义本身而言,是非物质。我们眼中所见的物质世界形象,是落下的砝码形象。无论从物质引出什么意象,都不能得到上升的砝码观念。可是,我们若更接近具体物象,甚或不考察一般物质,只在物质内部考察生物体,这结论便以更强大的力量向我们过来。

  我们的所有分析都显示,生命含有一种奋勉之力,想走上物质下行的坡道。因此这些分析透露了与物质性相反过程的可能性,甚至是绝对性。这过程因为中断才创造物质。不错,在地球表面上进化的生命已与物质结合。如果生命是纯粹意识,甚至是超意识,生命就可能是纯粹的创造活动。其实,生命已被钉在一个有机体上,这有机体使生命服从无生命物质的普遍法则。可是,生命仿佛已尽全力从这法则解放自己。生命无力促使卡尔诺原理所规定的物理变化方向逆转。可是,生命一旦自由放任,就有一种绝对的行为,这行为看来仿佛有一股力量,足以朝相反的方向前进。生命即使不能阻止物质变化的进行,也可以使其进行迁延。如前所述,生命进化一直传递着起步的冲力。这冲力在植物可促使叶绿素功能发达,在动物则可促使感觉运动系统发展。这冲力由于制造并使用强有力的炸药,使生命更有效地行动。可是,这炸药不是贮存太阳能,又是贮存什么呢?太阳能在其注入能量的一些地方可暂免能量的递减。炸药所含可利用的能量当然会在爆炸的:瞬间消耗掉。如果没有一个有机体据守,防止能量散逸,并加以PC存,能量就会更加速耗损。由于生命以前所含的互补倾向之分裂,生命才会变成今天这个模样。可是,就现状而言,生命已全面性依存于植物的叶绿素功能。换言之,若在分裂以前的原初冲力中考察生命,则生命是把某些东西储存在储藏室的倾向。这些东西如果没有生命就会消失,所以为了像动物所为那样有效地在瞬间消耗掉,才以植物绿色部门的做法加以储存。生命也像欲把下降的砝码提升的奋勉之力。不错,生命充其量只能使砝码的下降迟缓而已。但是,生命至少可以给我们一种观念,那就是抬高砝码的意义。

  现在可以想象一下充满高压蒸气的容器。容器内侧处处都有龟裂,蒸气可由此喷出。喷入空中的蒸气,几乎都会凝缩成小水滴落下。这种凝缩和落下只表示某些东西的丧失和一种中断、缺损。可是,喷出的蒸气中,有极小部分在极短暂之间并未凝缩而继续存在。这部分极力去阻止水滴落下,但充其量只能使水滴延缓落下。同样的,从无尽藏的生命储藏室也有喷流不断喷出。每一喷流落下即成一个世界。在这世界内生物的种属进化都显示根源性喷流的原初方向有一部分留存下去,亦即有一种冲力留存下来,这冲力继续向与物质性相反的方向前进。不过我们还是不要用这种比喻。这种比喻对实体只能给我们一点点意象,甚至可能引起误会。因为龟裂、蒸气的喷出或水滴的迟落,都已完全确立;反之,想。他在书中提示说,万物都向死亡前进,有机体的瞬间抵抗实不足取——可是,从无机物方面来看,我们有权利把太阳系现状中引出的考察推扩到整个宇宙吗?瀕死世界之旁当然有继生的世界。另一方面,在有机世界中,个体之死决不能说是“普遍生命”的减少,也不能说是生命不得不遵从的必然性。我们曾一再指出,生命在这么许多方面这么灵巧地努力,却不肯尽力去延长个体的生存,以迄无穷,仿佛个体之死是为普遍生命的伟大进步所需求的一般;或者至少是为这伟大进步而甘心承受的。

  一个世界的创造是自由行为,生命在物质世界的内部分有了这种自由。在此我们可以想一想举手的动作。手放下就下垂,但手中还留有一些意志,这意志不仅给手以活力,也努力要把它举起来。仅凭解体的创造性动作此一意象,我们就能获得较正确的物质表象。这时,我们可以在生命活动中看到顺向运动在逆向运动中的残余部分,亦即看得见经由解体物象逐渐形成的实体。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鲁道尔夫·欧肯作品集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创造进化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