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名著 >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3章 自闭症神童(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 作者:奥利佛·萨克斯

第23章 自闭症神童(2)

  戴维给我讲了许多关于史蒂芬的事。1974年4月,史蒂芬在伦敦出生,他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父亲是西印度群岛上的运输工。跟长自己两岁的姐姐安妮特不同,史蒂芬在婴幼儿时期运动神经发展滞缓,坐、站立、手的控制以及行走发展滞缓,别人抱他他也很抗拒。在史蒂芬两三岁的时候,问题就更多了。他不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一接近他就大叫或者躲在角落里。他不敢看父母或是其他人的眼睛,有时候别人跟他讲话他好像也听不到,其实他的听力很正常(因为他会被打雷的声音吓到)。最让人担心的是他几乎不怎么开口说话,跟哑巴一样。

  就在史蒂芬快满3岁时,他父亲在一起车祸中丧生了。史蒂芬很爱他的父亲,因此父亲去世对他而言犹如晴天霹雳,从那以后史蒂芬自闭症的症状更加严重了,他不时地尖叫、摇摆身体、挥舞手臂、缄默不语。这时他被诊断患有婴幼儿自闭症,于是家人打算把他送到为发育性残疾儿童开办的特殊学校学习。昆斯米尔的女校长洛伦·科尔说,史蒂芬4岁入学,那时他非常孤僻。对他来说周围的人似乎都是不存在的,无论发生什么都跟他无关,他总是一个人漫无目的地游荡。科尔是这样描述他的:

  史蒂芬完全不懂语言,或是对语言毫无兴趣。除了帮他解决紧急需求,其他的人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在他眼里他们跟物体没什么两样。他受不了挫折带来的懊恼情绪,也不允许事物有任何改变,否则他便会绝望沮丧,咆哮怒吼。他对玩没有概念,也不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发生,除了胡乱涂鸦,他什么都懒得做。

  后来科尔又写信给我说:“史蒂芬会爬到自行车上,一阵狂蹬,直到自己从车上摔下来,然后便一边笑一边咆哮,有时还会撕心裂肺地尖叫。”

  然而就在这时他显露出了视觉上的天赋,视觉图像让他如痴如醉,阴影、图案、角度深深吸引着他,5岁的时候史蒂芬又开始对图片很感兴趣。他会“突然跑到其他房间,目不转睛地盯着墙上的图片”,科尔写道:“他会找来纸笔画画,一画就是好长时间。”

  史蒂芬的“涂鸦之作”大部分是画车,有时他也画动物和人,洛伦·科尔说他还会画一些“恶搞”老师的漫画。然而,他最大的兴趣还是画各式各样的建筑物,这是从他7岁开始的--他会把学校组织游览时看到的伦敦的建筑物画下来,有的则是在电视或杂志上看到的。我们并不清楚史蒂芬为什么突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建筑物上而不再画其他的东西,而这种专注在自闭症患者中尤为普遍。同样患有自闭症的画家杰西·帕克就只对夜空中的异常天体和星座着迷;另一位日本自闭症患者山村则只画昆虫;还有被心理学先驱米拉·罗滕伯格当成典型案例的自闭症儿童乔尼曾有一段时间只画电灯,或者是由电灯组合成的建筑物和人。史蒂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疯狂地迷上画建筑物。尤其是那些结构复杂、气势宏伟的建筑物--他还特别喜欢从上空以及其他一些极端的角度俯视整个建筑物。7岁的时候他又喜欢上画突发性大灾难,尤其是地震。每当史蒂芬画这些灾难场面,或是在电视、杂志上看到的时候,他就变得异常激动,甚至是过度兴奋,其他任何事物对他的影响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人们猜想他对地震的痴迷(就像有的精神病患者总预想灾祸的发生)是否代表了他内心的极度不稳定,而画这些灾难场面则可以帮助他控制这种不安情绪。

  1982年,青年教师克里斯·马里斯来到昆斯米尔任教,当他看到史蒂芬的画作时感到十分震惊。马里斯教残疾儿童已有9年,但他从未见过像史蒂芬这样的。“这个小男孩让我很吃惊,他一个人坐在屋子的角落里,不停地画。”马里斯告诉我,“史蒂芬曾经只是不停地画呀画呀。学校里所有的人都叫他‘小画家’。然而,史蒂芬的画一点也不稚气,像圣保罗大教堂、塔桥还有伦敦其他的地标式建筑,他都可以画得细致入微,而跟他同岁的那些小孩都只会画人物线条画。是他作品的成熟老到,他对线条和角度的把握令我震撼。而这时他才7岁。”

  克里斯班里有6个小孩,史蒂芬便是其中之一。“他知道其他几个小孩的名字,”马里斯告诉我,“但他从未跟他们交流过,也不想跟他们交朋友,他真是个孤僻的小家伙。”然而,克里斯知道他天赋极高,根本不需要接受普通的“课程”教育。史蒂芬凭借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展,他天生就有掌握绘画技巧和角度的能力。除此以外,他还有天才的视觉记忆力,让他可以在几秒钟内记住结构复杂的建筑和城市风光,任何一个细节都刻画在他的脑海中--这对于史蒂芬来说不费吹灰之力。然而这些细节并不需要连贯一致,也不一定呈现出传统的建筑结构。克里斯认为在史蒂芬的早期作品中,最为动人心魄、让人目瞪口呆的当属那些描绘被毁遗迹和地震惨景的画作,残垣断壁随处可见,坍塌一地,所有东西都凌乱不堪。然而史蒂芬仍可以轻易记住并忠实再现这些画面,正如他画那些经典的地标式建筑一样。无论是看着眼前实景还是凭着脑中记忆,史蒂芬都可以顺利完成画作,对他来说似乎两者没什么区别。他不用速写或笔记来帮助记忆--只是瞟一眼,以短短几秒钟就够了。

  除了视觉之外,史蒂芬在其他方面也很有天赋。在学会说话之前史蒂芬就很会模仿了,只要是听过的歌曲他都可以模仿,惟妙惟肖,他还能完美再现任何动作。因此,史蒂芬8岁时便可以记住并再现最为复杂的视觉、听觉、动作、语言模式,尽管他对这些模式的内容、意义毫无概念。

  白痴天才对事物的记忆是十分周全细致的(无论是图像、音乐还是语言),这就是他们有别于普通人的特殊天赋吧。无论物体体积大小,重要与否,他们都能一一记住。就算排列得杂乱无章、毫无意义,让人分不清前景、背景,也丝毫不影响他们记忆的精确度。然而,白痴天才无法从这些细枝末节中总结出事物的发展趋势,也没法把它们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是更倾向于把空间和时间、内容与语境机械地联系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具体情境或事件记忆),因此这种照搬实际情境的记忆方式在白痴天才中非常普遍,他们很难从记忆的那些细枝末节中找出重点,也无法留下整体的印象和记忆。我曾在《错把妻子当帽子》中提到过一对白痴天才双胞胎,他们俩精于历法计算,可以列出自己年满4周岁后发生的所有事,却没有一个整体概念,感受不到时光荏苒、世事变迁。这种记忆模式与普通人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优势和劣势都显而易见。简·泰勒·迈克唐奈是《来自边缘的消息:一个母亲记述儿子患自闭症的经历》一书的作者。在书中母亲回忆道:“同样的事无论发生多少次,保罗也不会习以为常,与大多数人不同,他也无法将每件小事联系起来看成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他看来,所有的事都有自己特殊的意义,互相之间毫无瓜葛。因此,在记忆过程中,每件事都被他一一记下。”我常想史蒂芬应该也是这样,发生在身边的一切对他来说都生动有趣,在他看来这些片段都是相互独立的,跟他也没有丝毫的关系,他看不到事物深层联系,就更别提事物的发展变化了。

  尽管一画起来就没完没了,但那些画总被史蒂芬随意乱扔,克里斯说在纸篓里或桌上总能看见史蒂芬已经完成的画,这些画对史蒂芬来说似乎没有丝毫意义。就算是画的过程中,史蒂芬似乎都没专注在自己的画作上。“有一次,”克里斯告诉我,“史蒂芬坐在阿尔伯特纪念碑前:他一边画着纪念碑,一边还东张西望,一会儿看看公交车,一会儿看看皇家剧院……”

  尽管克里斯认为史蒂芬不需要“培训”,但还是倾尽全力栽培他,希望他的画能更上一层楼。克里斯不仅会给史蒂芬提供很多绘画模型,还会经常鼓励他。这其实并不轻松,因为史蒂芬几乎不对这些努力予以回应。“他会用自己的方式给大人们回应--他见了老师会说‘你好,克里斯’,或者‘你好,琴’,但我们很难接近他,了解他的想法。”史蒂芬似乎不懂人喜怒哀乐的变化,如果班里有小孩发脾气或尖叫,史蒂芬就会哈哈大笑。他自己很少在学校发脾气,只是在很小的时候会在家里耍性子。

  1982年到1986年,克里斯在史蒂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史蒂芬游伦敦,看圣保罗大教堂,去特拉法加广场喂鸽子,看塔桥起起落落。正是由于这些游览经历,史蒂芬9岁那年开口说话了。每当乘校车经过这些地方,史蒂芬都会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兴奋不已。史蒂芬6岁时学会了怎么跟别人说他需要“纸”--之前他都不知道怎么告诉别人他需要什么,就算是借助手或其他肢体语言也不会。因此,这不仅仅是他第一次开口说话,也是他第一次明白如何与人沟通--这种语言的交际用途普通人通常在两岁就学会了。

  随着史蒂芬开始学说话,大家开始担心他的绘画天赋会渐渐消失,就像娜迪亚那样。然???,克里斯和洛伦·科尔都觉得自己应该尽全力让史蒂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把他从原本那个孤独灰暗、寂静无声的世界拯救出来,让他生活在一个有交流和语言的世界里。他们把语言跟史蒂芬喜欢的那些建筑物联系起来,想尽办法让史蒂芬对语言更感兴趣,还让他按英文字母的顺序画了一组建筑图(“A”代表皇家剧院,“B”是白金汉宫,“C”是市政厅……一直到“Z”伦敦动物园)。

  克里斯不知道其他人是否也像他一样赞赏史蒂芬的画,因此,1986年他选出了其中的两幅参加全国儿童艺术展,最终两幅都被展出了,其中一幅还得了奖。与此同时,克里斯还咨询了心理学专家贝亚特·赫梅林和尼尔·奥康纳,这两人都以他们关于自闭症天才的著作而闻名。赫梅林和奥康纳发现史蒂芬是他们测试过的所有人中最具天赋的,精通于视觉识别,并能娴熟地凭记忆作画。然而,在普通的智力测试中史蒂芬表现极差,语言能力只得到52分。

  史蒂芬的卓越才能不久便传开了,他还上了BBC专门讲述白痴天才的系列节目“愚蠢的智者”。 史蒂芬在整个录制过程中都十分冷静,眼前的录像机和工作人员并没使他惊慌失措,他看起来甚至有点享受。主持人让他现场画了圣潘克罗斯车站(洛伦·科尔强调这个建筑“精致细腻、错综复杂”,完全能展示史蒂芬的风格),在他作画的现场还展示了一张圣潘克罗斯车站的照片,用来对比证实史蒂芬画作的精确。(然而,画中有一处错误,十分有趣:史蒂芬所画车站的时钟和整个建筑的顶部与实际情况左右颠倒了。)以他绘画的速度、线条使用的简洁度以及整个作品的风格魅力,这种精确程度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所有这些让在场的人连连称赞。1987年2月,这期节目在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来信询问在哪儿可以看到史蒂芬的作品,还有出版商愿意出版他的作品。很快他的一本名叫《画》的作品集即将出版,因此1987年6月我收到了那些校样。

  才13岁的史蒂芬已经在英格兰声名大噪,然而他仍旧自闭,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他能轻而易举地画出眼前的街道,却没法自己走过去;他能记住伦敦所有的建筑物,却理解不了这些建筑的人文价值。史蒂芬无法真正与人交流,但他现在也会用看似善于交际的方式跟别人交谈了,尽管他跟陌生人说话还是会用词不当,让人觉得很奇怪。

  克里斯去澳大利亚待了几个月,回来就发现史蒂芬已相当有名气了--然而他认为什么都不曾改变。“史蒂芬知道自己上电视了,作品集也马上要出版,但他不像其他的小孩一样过分热衷于名利。外界的事物对他没有丝毫影响,他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史蒂芬。”克里斯离开的那段时间,史蒂芬似乎没有太过想念他,但克里斯从澳洲回来的时候,史蒂芬十分高兴,面带微笑地跟他打招呼:“你好啊,克里斯!”

  这些并没加深我对史蒂芬的了解,他在大家眼中就是一个大画家。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主席休·卡森先生说他“应该是全英国最伟大的画家”。但即使是最支持他的人,比如克里斯,似乎也认为他在智力和个性方面有极大的缺陷,他之前接受的一系列测试也证实了他的智力和情感缺陷。但他的作品(如果不在其他地方)是否包含了自己的思考和个性,能够呈现出深度以及对生活的感知?难道艺术不正是个人观点和个性最鲜明的表达?一个没有“自我”的人能成为一名杰出的艺术家么?打从我第一次看了史蒂芬的画作,这些问题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真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他。

  冷血天才

  1988年2月,史蒂芬在克里斯的陪同下到纽约录制另一档电视纪录片,我终于有机会得见庐山真面目了。史蒂芬在纽约停留了数日,期间他游览了纽约市,并把看到的都画了下来。最惊险刺激的是,他在直升机上俯瞰整座城市。当时我住在离纽约不远的岛上,我想他应该会感兴趣,于是邀请他到寒舍小聚。他和克里斯冒着暴风雪赶来。史蒂芬是个黑人小孩,举止大方得体,却也有小孩子特有的天真顽皮。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像只有10岁,脑袋很小,偏向一边。他让我想起了之前见的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小孩,一个劲儿地点头,或是肌肉抽搐,还不停地摆手,十分古怪。史蒂芬一直没有正眼看我,总用眼角的余光斜瞟我。

  我问他觉得纽约怎么样,他带着浓重的伦敦东区口音答道:“很漂亮。”我已经记不清他还说了些什么;他总是很安静,几乎都不怎么说话。但是他的语言能力已经大有长进了,克里斯说每次他异常激动的时候就会说个不停。在飞机上他就十分兴奋--他以前没坐过飞机。克里斯说史蒂芬“激动地跟乘务员以及其他旅客交谈,还给他们看自己的作品”。

  史蒂芬要给我看他最近的作品,都是关于纽约的,都装在克里斯的公文包里。我很喜欢那些画,尤其是他在直升机上画的俯瞰纽约的那些作品。他给我展示的时候还不停地点头,说有的“不错”,有的“很漂亮”。他一个劲儿地给我看他的作品,还不时加以评论,仿佛不知什么叫自大,什么是谦虚,然而他是那样天真无邪、全神贯注,全然忘记了自我。

www.xiAoshuotxT.Net Txt 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奥利佛·萨克斯作品集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