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小说 > 《初恋记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章 附录一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初恋记忆》 作者:霍林楠

第6章 附录一

  民歌中的记忆——读霍林楠诗集《初恋记忆》

  刘涛

  读霍林楠的诗作大可不必搬弄“意象”“张力”这些来自西洋的名词,从文本中就可读出他是陕北人——拉摩尔认为黄土高原是早期人类诞生之地。这样说,从另一个方面又引出了“地域”“陕北民歌”这些词汇。

  “握住的手为何要松开∕一股悲凉升起来”霍林楠的诗就是这样直接、直观,是属于“诗言志,歌咏言”的类型,他不去攀附“拼贴”“错位”,甚至“超现实主义”,布鲁姆的“焦虑”与“误读”理论在他面前显然也行不通。他的诗朴素、自然,不玩弄技巧,具有一种直接的力量。直接比写作中人为的绕弯要好,华兹华斯式的直陈诗显然会对过度修辞和藻饰的诗篇构成一种压迫。在这里,我还会想起地理上的陕北,民歌中的信天游与陕北汉子霍林楠。

  我与霍林楠是鲁院同学,按照某种地域划分,我们同属西部人,当然,我比他更西部。与霍林楠的交往构成了我对陕北的直观印象。在天津盘山公园,他看见两个可怜的揽工汉便伸出援助的手给钱,那两个人穷志不短的人再三不要,霍林楠就想了个招数,让他们抬他一点路,然后给了两个瘦弱的轿夫每人贰佰元。他有着一颗菩萨心肠!霍林楠一到鲁院就急着找游泳馆,他要去水立方办游泳证,我硬是将他拉到英东游泳馆,怎么说游一次也省十块钱呢。

  林楠是标准的陕北汉子,大嗓门,只是话语中没有预想中那么浓重的鼻音。陕西是民歌之塬,据说男女相隔不大的沟塬却无法相聚,只能眼望着唱情歌哩。只因沟太深,塬太高,地形很像埃塞俄比亚高原的断崖裂谷。生长在这个地方,霍林楠的《初恋记忆》就有了地理优势、传统承袭和文化自信。

  “曾经的美好∕已成一江春水∕记忆中的微笑∕渐渐淡出视线∕那个令我痴情疯狂的姑娘啊∕你可知道分手后我是有多么伤悲”,霍林楠的诗植根于陕北大地,在风格上承袭了民歌的精髓,这种风格应该是发端于地理因素,即沟壑纵横、孤绝独立的土塬。地理地貌与人的艺术气质应该有一种潜在的因果关系。正是陕北大地赋予他们以一种“诗气骨”“诗脾胃”“诗肺肠”,它不是从纸上得来,而是于诗外学诗,有一副真性情、真感悟。霍林楠的诗热烈奔放,这种生命诗歌自秦汉以远就奔流在黄土高坡。钱振锽说:“埋没性情,不通之甚。”在诗歌中失去了性情、热情、感情,即失其本。

  然而,霍林楠的诗作带有淡淡的伤感,像悲情中的玫瑰。他的诗歌态度是严肃的,不是时尚调情或其他呻吟式的作品,我沿用一些老作家的说法,他是“非革命性的”,走的也是严肃写作、酣畅抒情的路子,这种路子是古典以来文学传统的延续。“十月里结冰二月里消∕三月里鸭子水上飘∕四月里情妹妹满沟沟跑∕二不愣后生把手招”,这首诗陕北民歌的风味浓重,也带有他个人的心迹表达。这种情感,这种画面也是为人所熟知,所能接受的。正如老作家蒲风所说:“生活没有半点值得惊奇。”

  风格即人,什么样的人就会具有什么样的风格。霍林楠的诗敞开心扉,直抒胸臆,不做作,不拿腔捏调,不失其本真。与霍林楠打交道,就可以理解他的诗就应该是这样的,“弹筝搏臂,歌乎呜呜以快于心”,这种本真的姿态使大多冠以诗人之名的作者汗颜。在我的印象中,陕北本就是一个生态高原,其中也包括了王向荣、王二妮的民歌,也包括《白马调》《赶牲灵》。

  说到陕西,我不由又多想几分。据说是1957年三门峡大坝蓄水,古陕州城没入水中,自此“陕西”的身份变得模棱两可,不像山东和山西、河南和河北那样有明确的界线,有了“陕西”,为什么没有“陕东”?霍林楠生活在官方文本称之为“文学富矿”的土地上,必得灵气,心灵的“灵”,大气的“气”。也正是这样,我对林楠的文学态度是敬佩的,对其做同学、做朋友的态度也是敬佩的。于是叼扰笔墨,颇费文字,只言片语,不成心迹。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霍林楠作品集
初恋记忆米脂婆姨绥德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