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毛泽东瞩目的巾帼红颜》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5章 愿为黄鹄归故乡——乌孙公主刘细君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毛泽东瞩目的巾帼红颜》 作者:王翰 陈锋

第15章 愿为黄鹄归故乡——乌孙公主刘细君

  刘细君,生卒年不详,西汉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皇族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汉武帝为了联合乌孙(今伊犁河上游流域)抗击匈奴,赐她为公主,嫁给乌孙王,故世称乌孙公主。后病死于乌孙。

  Δ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指乌孙公主刘细君)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刘细君小传

  Δ皇帝做媒

  汉武帝时期,在民族关系上面临的严重问题就是如何对付匈奴的骚扰。虽然匈奴在汉军的多次打击下已远遁漠北,但为了进一步制止匈奴的复起,汉朝廷便有联络西域诸国的愿望。因此,汉武帝即位后,就采纳了张骞提出的联合乌孙以“断匈奴右臂”的建议,命他为中郎将,率300人再度出使西域。张骞到了乌孙,要求乌孙王昆莫东回故土(指敦煌、祁连之间的地区),臣服于汉,以防匈奴,并答应把汉公主嫁给他。但是,乌孙王惧怕匈奴,不敢贸然应允。不过,从此以后,汉与西域的往来也就进入了极频繁的时期。张骞死后,乌孙王见汉朝越来越强盛,为了防止匈奴侵袭,主动结好于汉,表示愿意和亲,结为昆弟之交,并献良马千匹作为聘礼。汉武帝答应了。

  但究竟派谁去呢?汉武帝考虑了很久,最后,选中了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为此,特赐给她江都公主的称号。

  刘细君是汉武帝的侄孙女。她的父亲刘建是汉武帝的哥哥刘非的儿子,因谋反未遂,畏罪自杀,被取消了继承权,女儿被收入宫中,儿子则成了公家奴隶。当时,刘细君刚1岁。

  和所有罪人的子女一样,刘细君从懂事起就饱受着皇亲国戚和王公贵人的白眼、冷落、讥讽和蔑视,因此养成了多愁善感、孤僻多虑的性格。她以又忧又喜的心情接受了和亲乌孙的命令。喜的是叔祖父还记得他们兄弟姊妹;忧的是到异国他乡,一切都不习惯,日子怎么过?

  宫中的公主、宫娥们都向她表示祝贺,安慰她。然而,刘细君一想到那万里异域的国度,那个有着神话般传说的未来的丈夫,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但不管刘细君的心情怎样,她的婚礼却在迅速地准备着。

  佳期到了。江都公主拜别了武帝,登上装饰华丽、精致的彩车。她的车后是护亲大使、属官、宦官、侍卫和宫女以及长长的嫁妆队,他们随着隆隆的车马声离开了长安。刘细君觉得她离祖国、离她所熟悉的一切越来越远了,离那个茫茫不可知的国度和丈夫却越来越近了,想到这里,她的眼泪不由得簌簌地掉了下来。经过数十天的艰苦行程,和亲队伍才来到了乌孙的国都赤谷城。乌孙王昆莫亲自在郊外迎接。

  护亲大使打开彩车的帷幕,开了车门,请公主下车和昆莫相见。刘细君在侍女的簇拥下下了车,在护亲大使的指点下向一个穿着奇异的乌孙人深深地拜了下去。及至她抬起眼来仔细一看,她的心冷得发了僵,血液也似乎凝固了。天哪!这就是我的丈夫,一个皱纹满面、胡须花白、年已70岁的老头子?她差一点惊叫起来,只觉得头脑里“轰”地一声,一切都模糊了。以后,她就恍恍惚惚,好像在梦中一样,只是在护亲大使的指点下,在宫娥的服侍下,机械地做完了她被要求做的一切。

  当时,匈奴听到了这个消息,惟恐乌孙被汉朝拉过去,也照样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昆莫。昆莫就立刘细君为右夫人,立匈奴女为左夫人。

  《黄鹄歌》

  刘细君开始了新的生活。婚后,她经常“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贵人”,以博取乌孙贵族们的欢心,巩固和亲带来的成果。

  依照乌孙的风俗,刘细君和昆莫分室而居。一年中,她和昆莫在自己的住处见面两次。每次都是她设宴款待昆莫。她很想和昆莫讲几句心里话,可是,语言不通。她只得泪眼汪汪地盯住昆莫;昆莫也只得对着她默默地喝酒。因此,这种平时很难见面,见了面又语言不通的孤独生活,使她十分难过,再加上生活不习惯,刘细君变得更加郁郁寡欢。

  一天,她想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几杯酒下肚后,心中的忧郁再也无法控制。她编了一首骚体《黄鹄歌》(一作《乌孙公主歌》),抒发自己远嫁异域的哀伤和怀念故土的忧思。她一边流泪,一边低吟: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歌词内容初看起来似乎单调,但若与她只身异域的境况联系起来,就不难体味到她的那种感叹自身孤独和眷念故土的复杂心情。就连侍女、侍卫听了,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据说刘细君的悲歌辗转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他也不禁为之感动,非常同情她的境况。于是,汉武帝每隔一年就派人去安慰她,并赏赐她许多帐幕、绸缎和绣花衣裳等等。

  按照乌孙的风俗习惯,兄弟可以和寡嫂结婚;非亲生的儿子可以和寡母结婚;甚至祖父尚在,孙子也可以和继祖母结婚。其实,乌孙的这些习俗从儒家封建伦理观念看来,固然不可思议,而从社会形态发展的观点来说,不过是原始社会血缘群婚制的遗迹而已。

  几年后,昆莫自觉更老了,为了不耽误刘细君,准备让他的孙子岑陬娶她为夫人。刘细君当然不答应,因为这在一个受过儒教的妇女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乱伦”。她说:“虽然我没有能给你生下半个子女,但我到底是你的妻子,是他的祖母啊!孙子怎么能和祖母结婚呢?别的事我都可以依你,这件事我可实在没法服从。别的我可以牺牲,可以放弃,包括我的青春和生命,但是这关系伦理的大节我绝不服从、绝不听命。”于是,她连忙写了一封信,向汉武帝诉说了自己的为难和委屈,要求武帝把她接回汉朝。

  当时,西汉正想联合乌孙共同对付匈奴,所以,汉武帝就命她顾全大局,“从其国俗”。刘细君只好和岑陬结成了夫妻,为了武帝的西域事业,再次做出了牺牲。不久,昆莫去世,岑陬继立为王,改王号为“昆弥”。刘细君和岑陬年纪相差无几,两人感情很快好了起来。她进入尘世以来似乎第一次体会到了温暖和爱情:如意的丈夫,宝贝的女儿(取名少夫)。汉朝与乌孙的关系也像她的家庭那么和谐。她决心竭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岑陬建设乌孙,发展乌孙和汉朝的友好关系。正在这时,疾病夺走了她刚刚开始发光的青春和生命!汉武帝接到岑陬的报告,对刘细君的早逝感到十分难过。

  2.作者点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的中央王朝除了用战争解决民族问题外,还时常使用和亲的办法巩固和发展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前者由于死伤惨重,令人不齿。而后者因为和缓,充满温情,不仅容易被大家接受,所起的效果往往非常持久。当然,这对于充当和亲的女主角特别是对中央王朝的贵族女性来说,这是非常残酷的。因为中原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而少数民族或居住于荒山峻岭,或分散于尘沙飞扬的大漠,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所以,除非万不得已,青年女性是不愿意出去的,具体到刘细君来说也是如此。

  不过,虽然刘细君为此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但通过和亲,乌孙终于和汉朝结成了长期的同盟,为汉王朝安邦兴国作出了贡献,也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和友好往来尽了一份力。这是值得完全肯定的。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翰 陈锋作品集
毛泽东瞩目的巾帼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