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层层突破》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章 家境日落 少年立志(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层层突破》 作者:宋树理

第1章 家境日落 少年立志(1)

  ——赤手空拳起家的突破

  李嘉诚出生在书香门第,11岁随父移居香港。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4岁时其父病故,家境落魄。为了全家人的生计,李嘉诚被逼辍学,负起全家的生活重担。从此,就开始了他的从商生涯。

  一、书香门第学识艰辛

  1928年7月29日(农历6月13日),李嘉诚出生在广东省潮州市北门街面线巷的一座古宅里。他出身于书香世家,深厚的家学造就了他一生的优秀品德。他从小刻苦学习,国学扎实。

  据李氏族谱,明末清初,一世祖李明山,为避战乱,举家由福建莆田迁至潮州府海阳县(今潮州市)。家史再往前溯,李氏家族的祖先在中原。从一世祖李明山定居潮州,传至李嘉试这一辈,正好第10世。

  李氏家风,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李嘉诚曾祖父李鹏万,是清朝甄选的文字八贡之一。

  李氏家族是当地的望族,家门之前有一座3米高的碑台,上插贡旗,深得四乡村人敬重。

  祖父李晓帆是清末秀才,未进仕,闲居村野。20世纪初,正值中国饱受列强欺侮,西学渐进的时代,饱读四书五经的李晓帆,毅然随伯父李云间、李云梯东渡扶桑留学,有学商科的,有学师范的,学成回国后,在潮州、汕头从事教育工作。

  李嘉诚父亲李云经,走的也是治学执教之路。李云经从小聪颖好学,孜孜不倦,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1913年(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金山中学,1917年毕业时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名。时值家境贫寒,无资供他升读大学,李云经受莲阳懋德学校之诚聘,开始了执教生涯。

  他教学有方,赢得上司的赏识及当地群众的好评,于1935年春,被聘请为庵埠宏安小学校长。1937年,又转聘为庵埠郭垄小学校长,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凭藉嚣张的气焰及先进的武器,逐步侵占了中国的半壁山河。潮州沦陷,才举家辗转到香港。

  少年时代的李嘉诚,童年是在潮州度过的。潮州人的聪明勤劳、爱打爱拼的品质,在李嘉诚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3岁时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咏诗诵文,是李嘉诚童年时代的最佳娱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李嘉诚正是在这些启蒙读物中,最早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5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的引导下,祭拜孔圣人,进了潮州北门观海寺小学念书。学堂是观海寺的庙产,诵经声与读书声此起彼伏。

  李氏家族的古宅,有一间小小的藏书阁,线装古籍层层叠叠排放在书架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日放学回家,李嘉诚便泡在藏书阁,孜孜不倦阅读诗文。他涉猎甚广,《诗经》、《论语》、《离骚》、唐诗、宋词、元曲……他还喜欢文天祥、陆游、岳飞、辛弃疾等人的诗词,深深地领悟到其问的真谛与忧愤。

  李云经失业一载后,仍未找到教职。当时,大陆烽火连天,兵荒马乱,香港却是太平盛世,一派祥和繁荣,成为战时大陆人的避难所。李云经的妻弟庄静庵是香港的殷商。李云经与妻子庄碧琴商议多日,决定前往香港投奔庄静庵。

  1940年冬天,李嘉诚和弟弟李嘉昭、妹妹李素娟,随父母踏上艰难的旅程。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10多天,终于来到目的地——香港。

  二、严父早故少年早熟

  祸不单行,父亲李云经因长年劳累、贫困、忧愤。不幸染上了肺病,在家庭最需要他的时候却病倒了。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儿子能继续学业,疾病缠身的李云经坚决拒绝求医治疗。医生给他开了药方,他不去取药,目的只为了能省下几个医药费,来帮助儿子继续学业。

  李嘉诚的舅舅知道了这件事情,实在忍不下去了,便“强行”将自己的姐夫送进了医院,又哪里想到,早已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李云经仍是偷偷地把药钱省下来,这时的他早已忘却了自己的生命,而把全部希望寄托到儿子的身上。李嘉诚直到现在,每每回忆起此事,仍旧泪水潸然。

  回忆起往事,特别是父亲住院治疗的情景,给他留下深深的印象。

  每天一等到放了学,他便急匆匆地奔赴医院,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紧握着父亲的手,向他汇报着自己的成绩,老父脸上洋溢着宽慰的微笑。

  1943年冬天,李云经走完他坎坷的一生,离开了这个动荡纷乱的世界。他知道未成年的儿子,未来更需依靠亲友的帮助,同时又不希望儿子抱有太重的依赖心理,临终留下“贫穷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的遗言。

  父亲的谆谆教诲铭刻在李嘉诚的心中,伴随着他走向自己辉煌的事业。

  李父逝世的那一年,李嘉诚才14岁。14岁,对于常人正是在享受蓉父母无尽的呵护、疼爱,心里、脑里充满着天真烂漫的美好时代。对于李嘉诚则不然,父亲辞世,自己的弟妹年龄尚小,而母亲又是一个柔弱的家庭主妇,那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世态炎凉,真可谓:冬家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这一切,都促使李嘉诚不得不早熟。

  就是因为对父亲临终前的承诺及对家庭的责任感,年仅14岁的李嘉诚在父亲离开人世之后,谢绝了舅舅想继续供他上中学的好意,断然地结束了自己的学业。他知道只有辍学才能找到一门职业,才能挣到钱,而只有挣到了钱,才能养活自己的母亲和弟弟妹妹。

  残酷的生计,迫使李嘉诚放弃了当一个教育家的理想,由此可见,李嘉诚从商实在是身不由己,逼上梁山。这也许就是时世造英雄。

  李嘉诚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商海搏击之后,终于成为香港首富、世界华人首富。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人生遭遇的反作用力是多么巨大,我们因此可以得到启迪:我们应该正视并且利用人生的挫折,甚至应该自加压力,挖掘出自身的巨大潜能。

  此外,父亲的熏陶和遗训,李嘉诚永志不忘,并延伸为从商的准则。李嘉诚是有口皆碑的儒商。

  因此,李嘉诚在香港乃至国际商界树立起良好的大家风范,因其恪守商业道德而赢得了很高的信誉。这千金难买的信誉又回馈了李嘉诚无数的生意和财富。

  这样一个赚钱谋略是间接的,是战略性的,但比直接战术性的赚钱更具威力。因为这样的赚钱术不是一桩两桩的生意,而是延续不尽的生意根基。

  要具备这样的一种经商谋略,就必须拥有海阔天空般的胸怀和“一览众山小”的高瞻远瞩的目光。

  李嘉诚的舅父当时对于他当时要中止学业,谋生赚钱也并没有表示异议,他说,他自己本人也是读完了私塾,10岁时便远离自己的父母而远赴广州闯天下的。按理说,这时的李嘉诚如果要进他舅舅的公司做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庄静庵却并没有开这个口,让他在自己手下干。对于舅父的这一心理,李嘉诚当然再明白不过了,这就是:他今后的生活必须靠他自己。

  庄静庵似乎显得太不近人情、太无情无义了。

  但正是这样,才把李嘉诚逼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由一个最初最低层的打工仔一跃成了超级富豪。从这一点上看,那时舅父的“无情”,又胜过“有情”。

  在父亲和舅舅庄静庵的指引下,在残酷生计的逼迫下,年仅14岁的李嘉诚不得不早熟,开始他从商的第一步。

  三、欲善其事先磨其器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当初李云经的举家迁移,就没有今日的李嘉诚。

  自从李家到了香港,李云经对儿子的教育大有改变。

  他不再以古代圣贤的言行风范训子,不再按四书五经的做法要求他,而是要求李嘉诚“学做香港人”。我们从李云经身上,可以看出潮汕人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有多么地强。他们不论漂泊到世界哪一个角落,都能够很快地与当地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及他们的后代,把根留在了故土。永不忘自己是潮汕人。

  在香港这个商业社会中,世态炎凉,人情冷漠,拜金主义盛行,钱财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李云经针对现实,携长子李嘉诚果断地走出了象牙塔。

  首要的交际工具是语言。

  香港的大众语言是广州话。广州话属粤方言,潮汕话属闽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在香港,不懂广州话寸步难行。

  香港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这是香港社会的一种重要交际工具。

  李云经要求李嘉诚必须攻克这两种语言。一来立根香港社会,二来可以直接从事国际交流。将来假若出人头地,还可以身登龙门,跻身香港上流社会。

  李嘉诚把广州话当一件大事对待,他拜表妹表弟为师,勤学不辍。他年纪轻,很快就学会一口流利的广州话。

  困难的是英语关。李嘉诚进了香港的中学念初中。香港的中学,大部分是英文中学,即使是中文中学,英文教材也占半数以上。

  这正是港英政府推行殖民化教育的结果。但从客观上讲,有助于提高港人商业文化的素质。

  香港之所以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与整个港人的整体英语水平是断然分不开的,掌握了英语,就能够更多更快更直接地接受西方文化,从而更好地从事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来港求学的李嘉诚再也不是什么学校骄子,他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就如同在听天书,不知讲些什么。而其他的同学呢?他们自小生在香港,长在香港,英语也就是第二母语,自小就开始了对英语的学习,李嘉诚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不足,正由于这些,他总感到很自卑,从心底冒出丝丝凉意。

  李云经询问儿子上学的情况,他说:“在香港,想做大事,非得学会英语不可。”

  李嘉诚点点头,领会父亲的苦心。且不论个人的前途,就凭学费来之不易这一点,他也会以苦读上进来报答父恩母爱。数十年后,每当李嘉诚回忆父亲生病不求医,省下药钱供他读书;母亲缝补浆洗,含辛茹苦维持一家生计……李嘉诚都不禁神色黯然。

  那时的李嘉诚为了学英语,几乎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不仅上课学,就是放学路上,还一边走一边背英语单词;夜深人静,明月高照,为了不影响父母的休息,为了自己的学习,他悄悄地一个人拿着书静站于路灯下学英语;天刚吐出亮光,他早已起身离床口里念念有词了。

  即使到了后来,由于他的父亲不幸染上疾病去世,他不得已辍学到茶楼、到中南钟表公司去做学徒工,仍然没有忘记他的英语。一天下来,经过了10个小时的辛苦劳动之后,李嘉诚也从没有让自己躺下休息片刻,他坚持每天业余学习英语。

  功夫不负苦心人。几年后,李嘉诚熟练地掌握了广州话和英语这两门语言。

  在晚年,年逾古稀的李嘉诚接受采访时还说:“我每天晚上都要看英文电视,温习英语。”

  在日后的商战风云中,广州话和英语使李嘉诚受益匪浅。

  不能说语言与经商风马牛不相及。

  试想,如果不懂广州话,且不说难以在商场自由交往,就是生存质量也要大打折扣,赚钱又从何谈起?

  英语更给李嘉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长江塑料胶厂创业便说明了这一点。那时李嘉诚完全是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商进行商务洽谈的,从而为长江塑料胶厂迎得了不少的客户,接收了不少订单。也正是由于这些,才使李嘉诚一跃成为了世界屈指可数的“塑胶花大王”,而其契机却是由于李嘉诚经常读英文版的《塑胶》杂志从而得到如此宝贵的信息的。至于说后来李嘉诚所经营的跨国大规模商务,更是无一离得开英语的。

  退一步让我们假想一下,如果说李嘉诚自始至终都不懂英语,而只会说他的潮汕话,那么他的商业活动根本就无法达到今日的辉煌,而只会局限于潮汕籍的商人中。就是他同样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那只是有限的成功,是根本无法与现在相比的。

  无独有偶,笔者联想到一代赌王何鸿燊的发迹,也缘于浯吉。

  与李嘉诚相似,何鸿燊因为港日之战爆发、香港沦陷而逃到澳门。

  何鸿燊出自名门之后,因其操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而得以到联昌公司任秘书之职。业务往来中,时常要跟葡、日商打交道,何鸿燊深感仅懂英语会错过很多生意。于是,他白天上班。晚上到夜校补习日语和葡萄牙语。

  何鸿燊学习日语和葡语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又兼他用心揣摩学习的诀窍,苦读半年之后,他就掌握了日常的日、葡会话用语。

  当时,联昌公司正缺少掌握中、日、英、葡4国语言的人才。聪明的何鸿燊正是看到这一点,并通过一番努力,才取得了这把通向成功之门的钥匙。

  联昌公司的头头们,十分赏识他的才干。一年后,何鸿燊就由秘书变为公司的合伙人。那时,他年仅21岁。

  不久,何鸿棠成为公司赚钱的重臣,分红高达100万元。他从联昌公司掘得发迹的第一笔资金。

  (故事请参阅冷夏著《一代赌王——何鸿燊传》。)

  无论从李嘉诚身上,还是从何鸿燊来看,都可以看到:以不赚钱处赚大钱,乃是商业上的上乘法则。

  四、谋职无门设摆书摊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古代圣贤孟子的箴言,不仅仅是李嘉诚一生的写照,更是他历经千难万苦败而不馁的精神支柱。李嘉诚幼时跟父诵文,对此早已熟知,更是牢记于心。少年丧父之后,自己独立谋生,此言更是他时时鞭策自己努力前进的动力。

  “香港少寒冬,一有冷死麻雀冻死翁。”

  1943年冬,正是香港少有的寒冬。北国的风,翻越南岭,掠过珠江平原,直扑香港。日治时期,市景本就萧条,寒冷降至,街上行人愈加稀落。

  但正是在这样一个缺衣少食,人人自危的日子里,没有任何人会注意到正行走于大街上的李嘉诚母子。母亲庄氏正在领着幼小的儿子嘉诚沿街挨门挨铺地寻找工作,他们已经这样整整行走了一天,寻问了一路。但从母子二人那沮丧的脸上,答案不问而知了。

  夜幕早已降临,整座城市现在也笼罩在灯光下了。那时由于日军实行灯火管制,而且燃料短缺,街灯要等到天实在太黑了方才燃亮。从酒楼饭铺里面,不时地飘来阵阵酒菜香,李嘉诚饿了一整天的胃腹在饭香的刺激下一阵阵痉挛。早上他们吃的是菜叶煮稀饭,那仅有的食物也早已经消耗殆尽了,现在饿得前心贴后背了。

  “阿诚,你饿了吧?妈妈去给你买糯米鸡吃。”母亲看着幼小的儿子心疼地说,这时在她身上也只有仅存的几块零钱了。

  “阿妈,不用了,我不饿。”李嘉诚毅然地拒绝了母亲。他明白他们现在的境况。更清楚现实的残酷,如果他不能找到工作,莫说糯子鸡,就是一一日两顿的稀粥恐怕都没有了。

  母亲实在不忍再看儿子惨白的脸和那双坚定的眼神,她微微偏过了头,泪水早已夺眶而出,沿着双颊往下淌。

  母子二人步履蹒跚地回到家,李嘉诚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再也没有力气动一下了。母亲则把在路上捡回来的烂菜叶用水洗净,生火煮粥了。

  舅父进来了,他为一家人带来了一小袋粮米,顺便质问了一下一家人的起居生活,然后转身就走了。在他的心里早已清晰明了:姐姐和外甥在外面找了一天的工作。也早已看出他们的劳累与结果,但他却只字未提。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返回列表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宋树理作品集
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层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