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7章 解缙: 绝顶聪明反致卿卿送命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 作者:陈雄

第17章 解缙: 绝顶聪明反致卿卿送命

  明代江南才子解缙从小聪明,博览群书,二十岁就中了进士,在诗文和书法方面均有建树,他历经明朝的三位皇帝,第一任皇帝朱元璋和第三任皇帝朱棣刚开始都很宠信他,但后来都对他突然疏远,朱棣还下令将其逮入监狱,终被冻死雪中,时年四十七岁。

  解缙的宦海浮沉,是古代才智卓越的文人从政的悲剧缩影,一个绝顶聪明人,在官场上屡做糊涂事,这就是解缙。

  解缙刚中进士,朱元璋就在百忙之中接见了这位名声大震的“杰出青年”。 从此以后,常常将他带在身边,让他陪自己读书,与他吟诗作对,有一次,朱元璋对他说:“我跟你,论道义是君臣,论恩情像父子。你对我有什么建议应当言无不尽啊!”

  解缙闻听此言,立马写了份万言书,估计连草稿都没打,一气呵成,当天就呈上来,里面对朝政大加批评,说立国以来朱元璋“刑太繁”,只听说他在愤怒的时候,对逆党奸臣斩草除根,没听说他在奖励善行时,赏赐延及后世的;还说朱元璋热衷看闲书,用人不择贤良,以致小人趋媚,贤者远避等等,万言之中,大概只有“陛下天资至高”这六个字,还让朱元璋看得顺眼的。但朱元璋又不好当场发作,相反,还要假模假样地赞美解缙一番,以表宽宏和爱才之心,解缙意犹未尽,又上了《太平十策》,再述主张。

  解缙对于官场心理学的一窍不通,简直幼稚的一蹋糊涂,殊不知,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是朱元璋这种对知识分子素无好感的暴君,是能容忍别人捋虎须的吗?

  现在有的单位开会,有人给领导提意见,开头一句就是:领导您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正当领导紧张之际,提意见的人就说:领导您工作太忙,太不注意休息,太不爱惜身体了。接着是满场欢笑。其实类似这样的马屁,解缙也会拍,而且拍得比这个高级而含蓄。《谢学士全集·卷首年谱》记载了一则耳熟能详的故事,说解缙和朱元璋一起钓鱼,朱元璋钓了半天一无所获,让他赋诗一首解闷,他马上吟出一首,其中的一句“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哄得朱元璋分外开心。

  朱元璋起初宠爱解缙,一是农民出身的他有附庸风雅的需要,二是确实喜欢解缙这种搞活气氛的聪明才学。

  总之,朱元璋喜欢文人聪明听话,绝不喜欢文人锋芒展露。

  这之后,解缙在李善长被杀后,写了一份辩冤的奏折,彻底惹怒了朱元璋,他决定好好冷处理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了,于是当解缙的父亲进宫时,他让对方将儿子领回去,话说得冠冕堂皇:“都说大器晚成,你如果将儿子带回家乡,进一步在学业上让他有所增益,十年后再来,派上大用处也不晚。”不知解缙当时反省过自己没有,如果皇上单纯是为了让自己多读点书,何必要将他打发老家?江西老家吉水的书难道比京师文渊阁的书多?当时在朝的大臣有几个比他学问大?

  可只过了八年时间,朱元璋就驾崩了,最终没有用得上他。当然,如果朱元璋不死,十年之后,仍然不会用他。

  好在时来运转,解缙经受了多年的寂寞之后,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等来了一位赏识他的皇帝朱棣。

  朱棣之所以器重解缙,一方面是他想笼络天下读书人的心,解缙无疑是读书人当中的优秀代表;另一方面,好大喜功的他想编一本有特色的大书,来显示自己的文治武功,而解缙就是能胜任编书工作的最佳人选。

  解缙召集了一百四十七个读书人,分头编纂这部卷帙浩繁的书,到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这部书终于完成。光目录就有六十卷共约三亿七千万字,装订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朱棣亲自写了序言,又将书命名为《永乐大典》。

  在书完成之前,朱棣对解缙极为恩宠,曾经对人说:“国不可一日无我,而我不可一日无解缙。”按这句话的逻辑推理,整个国家也不能一日没有解缙。解缙的感激涕零可想而知。

  这时候,朱棣在立继承人的问题上遇到了一个难题,从朱棣本人到一部分大臣,都倾向于立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为太子,因为朱高煦身高七尺,英武过人,善于骑射,立过赫赫战功,还救过朱棣一命,只是性情暴虐,而朱棣的长子朱高炽性情仁厚,再加上有足疾,且身体肥胖,不能骑马射箭,朱棣甚至以减少膳食的手段强行让他减肥,但都没有成功,所以朱棣很不喜欢这个看上去懦弱无能的长子。因此朱棣曾对朱高煦这样许愿:“你大哥多病,将来皇位必将是你的。”

  而按立长不立幼的宗法传统,朱高炽又是首要人选,所以犹豫不决的朱棣去征求解缙的意见。

  解缙态度鲜明地摆上自己的观点:“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解缙为何支持朱高炽?后人有一种观点,认为解缙是想在大多数人都不看好的“冷门股”上赌一把。一旦朱高炽当上了皇帝,那他今后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解缙是在维护正统观念,把长子撇在一边,让次子执掌皇位,不管怎么说都有点乱套,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但我认为,还是应该从解缙的话里去找答案,朱高炽的仁慈和谦和,是他所欣赏的。事实证明,朱高炽后来虽然只当了几个月的短命皇帝,但他在位期间,确实是以仁治国的,比如平反冤狱、废除宫刑、减免赋税,停止大规模对外用兵,选用贤臣,对读书人也很宽厚,使当时的明朝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强盛的时期,为“仁宣之治”开了一个好头。而朱高煦自少年代起就“性凶悍”、“言动轻佻”、为人狡诈,这是作为正直而具有强烈使命感的解缙不看好他的最大理由。

  但是朱棣没有说话,这其实是否定了他的人选。解缙抓住朱棣的弱点,玩了一个小聪明,他吐出了三个字:“好圣孙。” 朱棣果然笑了。

  “好圣孙”指的是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朱棣相当喜欢这个孙子,据说当时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正好遇到他做了一个非常吉利的梦,梦见太祖皇帝朱元璋赐给他一个玉圭,上面刻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几个字。在古代,玉圭象征着权力,这意味着朱元璋要将江山传给他。心情特别好的朱棣这时候去看刚出生的孙子朱瞻基,只觉得小家伙英气逼人,和自己长得很像。于是以后对这个孙子培养特别用心,出征时都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知道带兵打仗,知道将士征伐不易,如经过农家,让他到农家观看,了解农家艰辛,在打仗的空闲,还派侍臣给他讲经论史,补文化课。

  总之,朱高炽这次被立为太子是沾了儿子的光。当然,没有解缙“好圣孙”的点拨,也不会来得这么快。所以,事后,朱高炽自然对解缙感激万分。

  将朱高炽扶上台,就是将野心万丈的朱高煦打入另册,从此朱高煦算是恨透了解缙。一场收拾解缙的血雨腥风即将到来。解缙却浑然不知。相反,他还主动将自己摆到朱高煦的对立面。朱高煦的太子之梦破碎,心生不满,且随着他的势力不断扩大,行为日渐嚣张,于是解缙就在朱棣面前打朱高煦的小报告,说他所用的礼仪已经可以赶得上太子了。原以为朱棣会赏识他的忠心,但是朱棣态度相当冷淡。

  本来,朱棣在立皇太子的事上听了解缙的建议,已经是有些后悔了,现在解缙又进一步掺和他的家事。他对解缙的反感陡然而生:你解缙说朱高煦“越礼”,那我们家庭的内部矛盾,你解缙插上一手又是不是“越礼”呢?

  解缙的不明智还在于,他忘了杨修是怎么死的。杨修真的是死于自己的才华,“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吗?非也,杨修是掺和了曹操的家庭矛盾,他支持曹植,但曹操倾向曹丕,杨修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中的大忌,其实是死于“夺嫡之争”。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血淋淋的教训。可惜解缙没有吸取。

  这以后,朱棣对解缙态度大变。甚至等不到解缙将《永乐大典》的浩大工程完成,就找了个“廷试读卷不公”的借口,将他赶出京城贬到荒凉的广西当参议。

  解缙的糊涂之处,是到了这个地步还没有深刻的反思自己,以致几年之后,他做了一生之中最大的一件糊涂事。那就是趁着进京汇报工作的机会,在朱棣不在京城的情况下(当时朱棣正远征鞑靼),解缙私自去见了太子朱高炽。本来,疑心很重的朱棣对老实人朱高炽也不信任,他常怀疑太子有不轨行为。这种情况下,朱高炽是能随便见得吗?

  而解缙在见了太子之后,也不等朱棣回来向他汇报这件事,就打道回府了。按说他那时候也是过了“四十不惑”的年纪了,却做了一件糊涂到家的蠢事。

  可以想见对解缙恨入骨髓的朱高煦的兴奋劲,就像在岸边呆了很久的一只鱼鹰,凶狠地扑入水中一条可怜的鱼。等朱棣回来后,朱高煦立刻禀报了解缙的“可疑”行径,朱棣很生气:怎么?我还活着,你们就等不及了,想抢班夺权吗?他认定解缙结交太子,图谋不轨,下令逮解缙入狱。

  几年之后,朱棣在查看锦衣卫监狱关押的犯人名单时,见到了解缙的名字, 只冷冷地问了一句:“解缙还活着吗?”深谙心理学的锦衣卫头目纪纲,心领神会,假意请解缙喝酒, ?然后将他灌醉,埋进厚厚的积雪中冻死。

  当解缙死后,朱棣仍对其余恨未消,将其家人全部沦为奴隶,妻子宗族遣戍辽东。

  解缙,可能至死都明白,自己为之呕心沥血倾情奉献的统治者,为什么翻起脸来,比翻书还快呢?这又是他的一个糊涂处。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_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雄作品集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