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2章 花开堪折只须折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 作者:陈雄

第32章 花开堪折只须折

  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有一句“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是说琵琶女早年无限风光的,中学语文课本里这样注释:秋娘,唐歌舞伎常用名,泛称歌伎。

  这样解释没错,但也过于简单。因为,在白居易时代,确有一个当红歌伎,姓杜名秋,人称秋娘。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在《赠吕三校书》中写道:“共占花园争赵辟,竞添钱贯定秋娘。”“赵辟”的意思是“美女”,为了看美女,观众要争个好位置,听秋娘唱歌,还要出高价预定,秋娘的当红程度,可与当代红歌星媲美,好声色的白居易是没有理由不去欣赏她的风姿的。

  秋娘“巡回演出”,行踪不定,要找到她,并非易事,那么从哪里才能获知秋娘的最新消息呢?元稹最了解,白居易写诗说:“闻道秋娘犹且在,至今时复问微之(元稹)。”他要打听秋娘的行踪,还得反复地问元稹:告诉我,秋娘在哪里啊,请你告诉我,秋娘现在到了哪儿啊……

  杜牧写过一首《杜秋娘诗》,诗中记述了杜秋娘的身世遭遇,诗前的小序中说“杜秋,金陵女。年十五,为李锜妾”,“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据学者考证,杜牧写这首诗时三十四岁。也就是说,当三十四岁的杜牧遇到杜秋娘的时候,杜秋娘已经落魄衰老,杜牧又比白居易小三十一岁。所以,这位杜秋娘当与白居易年纪相仿,但杜牧又说此秋娘十五岁就嫁给李锜,也就是说秋娘出道很早,不然,她是没有多少机会,给白居易和元稹这些文人官员表演节目的。

  这几处秋娘是否同指一人,还有待考证。

  杜牧诗中的杜秋娘是位歌伎,也是一位女诗人,她写了一首《金缕衣》,被清代的蘅塘退士收入《唐诗三百首》,诗曰: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只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对于这首广为流传的诗,正统的教科书都分析成励志诗,不外乎是劝青少年要好好珍惜时间,莫荒废大好时光,要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也有人对此诗不以为然,认为它根本不配入选《唐诗三百首》,这倒不是出于男权主义者对出身微贱的女性的轻视,而是认为此诗格调太低,通篇宣扬的只是一种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并说这首诗如果翻译成现代流行歌词的话,可以派一个露脐女郎边跳边唱:“妹妹劝哥穿好衣,趁着年轻要多玩乐,路边的野花你只管采,不然老了要后悔。”

  看来,因为这首诗,杜秋娘似乎成了风尘女子的代名词,于是又有人根据杜牧诗序中“年十五为李锜妾”这一句话,敷衍出一段小女孩勾引老男人的艳事:

  杜秋娘十五岁时,被镇海节度使李锜以重金买入府中充任歌舞伎,一般的歌舞伎都是学现成的歌舞,毫无创意,而小小年纪的杜秋娘为了出人头地,自写自谱自编了这首“金缕衣”,李锜听了看了之后,心中欲火被煽动起来,在他看来,这首小曲充满了露骨的挑逗,他虽已不是“少年时”,但临近暮年,这小女孩提醒他要及时享受女色,简直太知人心了。于是把她收为侍妾,一对老夫少妻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甜蜜时光。

  对此,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我既不认为这首诗是什么励志诗,也不是格调低下勾人犯错误的教唆之作。它,只是杜秋娘的一首爱情诗。

  当然,杜秋娘表达爱情的对象,肯定不是老男人李锜,而是一位行动保守思想单纯的年轻恋人。这位男子很可能是一位穷书生。

  我想他最初来看秋娘的歌舞的时候,秋娘还没有大红大紫,否则,一穷二白的他是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红歌星秋娘的。

  豆蔻华年的秋娘呢,也注意到了看客中这一双温情脉脉的眼睛。一位十七八岁的男子,清秀的面孔,找不到沉醉声色的痕迹,素朴的衣衫,透露出斯文清新的气息,他是有风度的观众,欣赏极有节制,和那些 “钿头银篦击节碎”的纨绔子弟判若两人。虽然,他无钱打赏她,给她送礼,没有实力赠她红绡,更没有实力和“五陵年少争缠头”,但看到她与客人强颜欢笑,看到她与客人拼酒,“血色罗裙翻酒污”的时候,他是怜惜她的, 她看到他的脸上划过一丝悲伤的哀怜。于是,她记住了这个男子。

  也许,是在一场盛大歌舞晚会结束之后,观众缓缓离去,秋娘主动叫住了这位男子。他诧异、惊喜、羞涩,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他拘谨地与她相对而坐,起初无话,又是秋娘主动打破了那沉闷的尴尬。其实,男子并不是讷言之人,他满腹诗书经纶,言辞闪烁才情,他们相见恨晚,越聊越投机,男子神采飞扬,秋娘也有点心醉神迷了,这莫非就是能伴她一生一世的真心爱人?

  过后几次约会,秋娘想把自己靠在男子的怀里,又怕他嫌她浪荡轻浮。她只好痴痴地望着他,当她的手碰着他的手的时候,他却如受惊的小兔一般将手移走了。

  男子与秋娘无话不谈,但他连秋娘的手也不敢牵,更别谈有进一步的动作了。他的“发乎情止于礼”,让怀春的秋娘,不由得有些失落了,他在犹豫什么呢?是穷愁潦倒的自卑阻挡了求爱的决心?还是她歌伎的身份让他裹足不前?还是,这个书呆子,在固守“男女授受不亲”的礼节,一定要等到他们结为夫妇,才可以尝试肌肤之亲的销魂呢?

  不行,一定要写首诗鼓励鼓励这个小情郎,怂恿他采取爱的行动,于是秋娘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送给他。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只是起兴,更重要的是后面的灼灼期待,“花开堪折只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情郎啊,情郎,你还在等什么,我的如花容颜,我的青春身体,至少现在是属于你的,我甘心把自己全部给你,你就不要等待了。再等下去,等到花儿也谢了,你就只有“空折枝”了。

  不过十三四岁的秋娘,早就历尽了人生的辛酸,对人生看得可谓透彻,女人的容颜哪里能抵得过岁月的风霜?何况她只是一个小小的歌伎,对方只是个出身寒微的书生,真要等到携手走上婚姻的红地毯,那会有多么遥远的路途?

  秋娘对爱情有信心,对婚姻没有信心。因为爱情和婚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既然白头偕老的婚姻不可求,不妨在爱情里醉饮甘霖!

  不知秋娘这首诗,对小情郎有没有醍醐灌顶的功效,小情郎看了这首诗,是否采取了大胆的行动?

  与我上述的猜想相吻合,民间传说,杜秋娘在嫁给镇海节度使李锜为妾之前,确实有过一位叫作虞仲文的恋人。

  虞仲文与秋娘青梅竹马,两人早已互生爱慕,只是当中那层窗纸,双方都没有点破,这份朦胧之美,一直保持到了那次烟雨中的送别。

  那天,虞仲文要上京赶考,秋娘伫立江边,送他登舟。随着船家一声吆喝,载着虞仲文的小船也缓缓离开江岸。他回望如烟似雾的雨中,撑着一把小伞的秋娘的窈窕身影渐渐模糊。

  临行时,秋娘送给他一纸红笺。他一直没有拆开来看,等船行至江中,他才缓缓打开,正是那首《金缕衣》,“花开堪折只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他轻轻疾呼,继而跌坐在地长长叹息:他真是不开窍的爱情傻瓜吗?一个人一生,要认识多少人,记住多少人,又要错过多少人?而秋娘,是无论如何不能错过的啊,多少次与秋娘梦中依偎,走遍烟雨江南。

  然而,此时的虞仲文并未伤心绝望,迟开的花,也许更香!他倒是暗下决心,此次进京一定要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大张旗鼓地将秋娘娶进门来,俗语说人生两大喜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到时双喜临门,在花烛夜里折那凝露娇美的花,是何等美满的事!

  哪曾想,天有不测风云,虞仲文到达京城后,因一件小事与神策军(禁军)发生纠纷,被神策军毒打致死。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在客店为人打抱不平,被宫中黄门的乞丐义子打死。

  总之,虞仲文突遇不测,殒命他乡,秋娘闻知噩耗,悲痛欲绝。自此以后,秋娘常常自编自演这首《金缕衣》怀念故人,排遣忧思。

  这样看来,秋娘为李锜表演《金缕衣》,实是为了纪念她的小情郎虞仲文,而非刻意讨好李锜,而她嫁给李锜作妾,多少有点身不由己的味道。

  后来唐宪宗李纯为削平割据势力,对不法藩镇的长官进行讨伐,镇海节度使李锜也在被讨伐之列,他依仗兵力强大,举兵反叛,终以失败告终,李锜本人也被杀死。

  于是,杜秋娘就成了罪臣家眷中的一员,她被送入后宫为奴,因为她有歌舞特长,被编入歌伎之列,有机会在皇帝面前进行艺术表演。

  可以这么说,由秋娘自己作词、作曲、编舞的“金缕衣”,是她的处女作,也是她的代表作,也是她的“巅峰之作”。

  秋娘每次唱和跳这支曲子,都会想起那个老实拘谨的年轻恋人,那是一段倾注全部身心的纯洁爱恋,所以,她的歌里有忧伤,在别人听来却是颓废,反正,她的歌里还有一些别的复杂的东西,而听众们各怀心思。真正的艺术,就是这样的吧,使观众的审美情感多元化。当然,那时候,她没有想到这么复杂的问题。她的歌与舞结合得十分完美,简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唐宪宗也被“金缕衣”征服了,恍然记起,当年有一江南美才女,自作一首金缕曲,风靡一时,无数骚人墨客为之疯狂。莫不是她?唐宪宗不由眼睛一亮。

  杜牧的《杜秋娘诗》开头就说杜秋娘长得美,“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然后写她表演时“盼眄独依依”,眉山低曲秀,眼语送流光。那点到即止的性感,恰到好处的妩媚,还有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都勾得正值壮年的唐宪宗心旌摇荡。不久,杜秋娘被唐宪宗从歌女破格提拔成妃子,是为秋妃。

  秋妃深受唐宪宗宠爱。

  据说,唐宪宗削藩取得实效后,有人劝他选美女充实后宫享受一番,他则自得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李元膺有‘十忆诗’,历述佳人的行、坐、饮、歌、书、博、颦、笑、眠、妆之美态,今在秋妃身上一一可见,我还求什么?”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在罪臣家眷中,还有一位郑氏,原也是李锜的小老婆,很早的时候,这一位算命先生对郑氏说她贵不可言,有皇后之命,李锜闻知,就娶了郑氏,他的逻辑很可笑:郑氏有皇后之命,他与她结为夫妻以后,他就可以当皇帝了。所以,唐宪宗削藩,他借势起兵造反。

  郑氏作为罪臣家属进宫,还真是被唐宪宗看上了,封为妃子,生下一个皇子叫李忱,李忱后来也果真做了皇帝,史上称唐宣宗。母以子贵,郑氏一步登天,被封为皇太后。

  有人认为,这位郑氏就是杜秋娘,其实不是,杜牧《杜秋娘诗》的诗序里交待得很明白,杜秋娘晚景凄凉,朝不保夕。如果是当了皇太后,应该是在宫中养尊处优,杜牧是没有机会见到她的。

  有皇帝宠爱,在宫中的杜秋娘,想必还是比较快乐的,可惜她没有生子。但这样快乐的生活,也就只有十年多一点的光景,公元820年,年仅四十二岁的唐宪宗被宦官杀害。唐宪宗死了,再也没有人宠秋娘,她的生活又黯淡下来。

  接着唐宪宗第三子李恒即位,是为唐穆宗。杜秋娘被任命为李恒之子李凑的“傅姆”,这是一个类似保姆的边缘角色。新皇帝唐穆宗沉迷声色游戏,不理朝政,做了四年皇帝后,服所谓长生药而死。

  当时,朝中一度混乱,宦官争权夺利,后来,杜秋娘也不甘心当一名保姆终老,她对李凑寄予很大期望,打算与宰相配合,除掉宦官势力,把李凑推上皇帝宝座。

  事情泄密后,李凑被贬为平民,她也被“赐归故乡”。一个弱女子,在没有什么背景的情况下,参加严酷的宫廷斗争,一方面固然说明杜秋娘的胆量,另一方面也说明她政治上的稚嫩。也难怪,秋娘的强项是文艺而非政治,杜秋娘虽然在唐宪宗身边生活了一段时间,但要成为一个像武则天那样的政治家,还是太嫩了点。她的计划失败后,只是“赐归故乡”,没被赐死,就是万幸了。

  晚年的杜秋娘,满头青丝已是白发胜雪,曾经“不劳朱粉施”的脸上写满了深深的皱褶,与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杜牧邂逅,她是否记起多少年前那位胆小的恋人?亏得杜牧那一双火眼金睛,穿过岁月的沧桑,还认得出,她就是当年名满天下红极一时的杜秋娘。也幸亏杜大才子大笔一挥,写下一首《杜秋娘诗》,让后人记住一位美才女的跌宕人生。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雄作品集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