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1章 军事奇才——运筹帷幄,他们将智谋运用到最高峰(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作者:院萍

第31章 军事奇才——运筹帷幄,他们将智谋运用到最高峰(1)

  姜尚——中国军事谋略理论的奠基人

  国籍:中国

  出生地:今安徽临泉

  生卒年:约前1128—1015

  身份:军事家、谋士

  代表作品:《六韬》

  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孔子

  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司马迁

  1姜尚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朝伐灭商朝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2历代典籍都公认姜尚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尚姓姜,氏为“吕”。在上古母系社会时期,孩子随母姓,考“姓”字为“女”加“生”可知,“姓”为母系社会的产物。后来,男性社会地位提高,出现了跟着父亲姓的。父亲的姓叫“氏”。再后来,人们既有“姓”,也有“氏”。春秋战国之后,“姓”与“氏”才逐渐合二为一,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姓氏”。

  姜尚生活的时代虽然已是父系社会,但他还是随其母姓姜。据说,姜尚的祖先常辅佐大禹治水,立下大功,受封于吕(在今河南阳西),所以以吕为氏,后人于是也叫他吕尚。后家道中落,至姜尚时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年轻时姜尚曾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又到孟津做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

  想成就一番大事业,非要获得较高职权不行,可是像他那样出身卑微的社会底层中人,要爬上去谈何容易!他在朝廷试探过,但纣王昏庸没有成功。老年时,他决心入周寻找机会,选择了距离周的都邑只有几十里的磻溪垂钓为生,等待机遇的到来。这里离都城不远不近,恰到好处,风景又秀丽,好山好水,符合高人逸士的风度气质,能够借江山之助增强人格的感染力。

  附近的人们都不知道他的年纪姓名,他平时沉默寡言。虽然他已是80岁的耄耋老者,但精力充沛。于是人们按照对老人的一般尊称呼之为“太公”。又因为老人长长的白眉覆盖下的眼睛,常透露出心事重重、茫然远望的神情,所以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望”。(《释名》说:“望,茫也,远视茫茫也。”)合起来就称作“太公望”。

  姜尚在渭水之滨,天天到磻溪钓鱼,他一面耐心等待,一面把自己的志向和对形势的分析编成歌谣,教渔人、樵夫等传唱,以期引起文王的注意。

  这一天,文王出来打猎,路过磻溪,见到正在垂钓的吕尚,两人搭上话,越谈越投机。吕尚滔滔不绝地谈论着自己安邦治国的见解。文王无比钦佩,姜太公钓鱼高兴地说:“您正是我祖上太公亶父所盼望的圣人呀!”从此吕尚又得了个“太公望”的别号。文王与吕尚同车而归,封吕尚为太师。

  姜尚见文王确实是谦虚待人、礼贤下士的君王,也就没有推辞。文王非常高兴,立即将他迎上马车,姜尚于是永远离开了磻溪。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姜尚终于等到了赏识自己的明君,从此走上了攀升的平坦大道。这一年,姜尚年已80岁。

  姜尚被任用后,给文王出主意,首先“修德以倾商政”。商纣王贪酒好猎不得人心;周文王便禁酒止猎,争取人心。商纣王肆意压榨百姓,人民困苦不堪;周文王则实行“裕民”政策,即有节制地征收租税,使人民有些积蓄,发生努力生产的兴趣。商纣王招诱奴隶,引起其他小国的怨恨;周文王就制定一条“有亡(奴隶逃亡)荒(大)阅(搜索)”的法律,意思是:奴隶逃亡就大搜索,“谁的奴隶归谁,不许藏匿逃亡奴隶。这样,大大提高了周在诸侯国中的地位。甚至虞、芮两国之君为争田地打官司,都愿跑到周来解决,因为他们都承认周文王是“仁人”。天下诸侯听说此事,都认为周文王是“受命之君”,有四十多国归顺了周。接着,姜尚替文王筹划向周围发展势力。周依次“伐犬戎”、“伐密须”、“败耆国”、“伐邗”、“伐崇侯虎”,这些都见于《史记·周本纪》。周原甲骨中还有“伐蜀”、“征巢”的记载,可见周不但向西,而且向南开拓疆土,势力直达江汉流域。

  文王死后,武王继位,尊姜尚为“师尚父”,即“师之,尚之,父之”的意思。姜尚辅佐武王代纣。出师前,卜龟兆,不吉利,又赶上风雨暴至,诸侯们都很恐惧,只有姜尚认识到机不可失,坚决劝武王起兵。果然弄得商纣王措手不及,周灭掉了商。武王占领殷都后,把纣王储存在鹿台的钱和储藏在钜桥的粮散发给穷苦的百姓,并且为商朝的忠臣比干的墓添加封土,还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箕子,从而深得民心。这些主张也大多出自姜尚。

  周取代了商,武王为有效地统治幅员辽阔的疆土,采取“封建亲戚,以屏藩周”的政策。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县)。姜尚赴齐国,走得很缓慢。这天,他住在一家客店里。店里的人对吕尚说:“我听说时机是难得而易失的。您睡得这么安稳,大概不是赴国的人吧!”姜尚听罢,连夜起床登程。黎明时分,他来到营丘。正赶上莱国夷人进攻营丘,姜尚及时击退莱人。这件事说明,姜尚虽然是开国元勋,但他没有居功自傲,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姜尚治理齐国,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采取简单适宜的政策,充分利用傍海的自然条件开发鱼盐资源,发展工商业,使人民安居乐业,使周朝在东方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姜子牙与筷子的传说

  姜子牙年轻的时候,生活十分穷困。他老婆实在无法跟他过苦日子,就想将他害死另嫁他人。

  这天姜子牙钓鱼又两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说:“你饿了吧?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确实饿了,就伸手去抓肉。就在这时,窗外突然飞来一只鸟,啄了他一口。他疼得“啊呀”一声,肉没吃成,忙去赶鸟。当他第二次去拿肉时,鸟又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鸟为什么两次啄我,难道这肉我吃不得?为了试鸟,他第三次去抓肉,这时鸟又来啄他。姜子牙知道这是一只神鸟,于是装作赶鸟一直追出门去,直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神鸟栖在一枝丝竹上,并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姜子牙听了神鸟的指点,忙摘了两根细丝竹回到家中。这时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于是将两根丝竹伸进碗中夹肉,突然看见丝竹咝咝地冒出一股股青烟。姜子牙于是就对老婆说:“肉怎么会冒烟,难道有毒?”说着,姜子牙夹起肉就向老婆嘴里送。老婆脸都吓白了,忙逃出门去。

  姜子牙明白这丝竹是神鸟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验出来,从此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餐。此事传出后,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子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

  ——《六韬·文韬》

  ○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

  ——《六韬·文韬》

  孙子——东方军事学鼻祖

  国籍:中国

  出生地:今山东惠民

  生卒年:约前535—?

  身份:军事家

  代表作品:《孙子兵法》

  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毛泽东

  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指《孙子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拿破仑

  《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松下幸之助

  1孙子指中国古代着名军事家孙武,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乎灭亡楚国。

  2孙子的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孙子兵法》还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着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3在孙子的兵学思想熏陶下,历代名将几乎皆循着他所揭示的战争原理原则,统军作战,克敌制胜,他在中国兵学上的地位,如同孔子在儒学上的地位一样,所以孙子也被称为中国的“兵圣”。

  孙子,名武,字长卿,汉族,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其曾祖、祖父均为齐国名将。孙子自幼喜研兵法,颇有心得。

  由于士卿大夫之间互相倾轧、明争暗斗使齐国的形势极其复杂险恶,孙武一方面为避免纠缠其间成为无谓的牺牲品;另一方面,更为了使自幼因名师指教、苦学而得的才华得以施展,他决定投奔吴国,以成就自己的鸿鹄之志。

  进入吴国后,孙武没有像大多数避难的贵族公子那样急于求见君王,以谋得微不足道的一官半职。他知道,欲为人杰者,必有非常之能,自己的军事才能虽已小有所成,但尚未形成一套理论系统。当时吴、楚两国之间的争霸战如箭在弦,一触即发,只有军事奇才,方可主导战争的胜局。孙武于是以退为进,躬耕隐居,一边着书立说,一边静观时变。名传天下的《孙子兵法》就是在此时写就的。同时,与孙武一生事业休戚相关的人——伍子胥也于此时出现,并在后来成为了自己的挚友。

  时吴王阖闾刚夺得王位,一心想扩充军备,建立霸业,急需统兵征战的大将之才。孙武把自己撰写的兵法13篇呈献给吴王。吴王将这13篇兵法一一看完,赞不绝口,通过实践,吴王又了解到孙武是一位既能着书立说,又能统兵作战的军事奇才,终于封孙武为将军,令他日夜练兵,准备伐楚。

  《孙子兵法》竹简公元前506年,吴国伐楚战争准备已经完成,吴王遂拜孙武为主将,率3万精兵,溯淮水浩荡西进。进抵淮汭(今河南潢州西北)时,孙武突然舍舟登陆,以3500精锐士卒为前锋,迅速地通过楚国北部大隧、直辕、冥厄三关险隘(今河南信阳南),直插楚国纵深。楚军措手不及,被迫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仓猝应战。楚军大败,吴军乘胜追击,先后用“半渡而击”等战法,11天行军700里,五战五捷,一举攻陷楚都郢都。楚昭王弃城仓惶南逃。

  孙武在帮助阖闾西破强楚的同时,计划征服越国。公元前496年,阖闾听说越王允常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践年轻稚弱,越国国内不大稳定,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便不听孙武等人的劝告,不等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就仓猝出兵,想要击败越国。不料,勾践整顿队伍,主动迎战,两军相遇于吴越边境的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勾践施展巧计,他派死刑犯首先出阵,排成三行,把剑放在脖子上,一个个陈述表演后,自刭于阵前。吴国士兵不知那是一个个罪犯,居然看得忘了神,傻了眼,越军乘机发动冲锋,吴军仓皇败退,阖闾也伤重身亡。

  阖闾去世后,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10万精兵迎战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边),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只见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连成一片,迅速向越军阵地移动,杀声震天,越军惊恐万状,军心动摇,吴军乘势总攻,大败越军,勾践在吴军的追击下带着5000名甲士跑到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市东南)上的一个小城中凭险抵抗,由于吴军团团包围,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不听伍子胥劝阻,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要求。

  吴国的争霸活动在南方地区取得胜利后,便向北方中原地区进逼,公元前485年,夫差联合鲁国,大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率领着数万精兵,由水路北上,到达黄池(今河南封丘县南),与晋、鲁等诸侯国君会盟。吴王夫差在这次盟会上,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争得霸主的地位。孙武虽没有直接参加攻齐取胜、与晋争霸两事,但在此前孙武精心训练军队和制定军事谋略,对夫差建立霸业有不可抹煞的巨大贡献。

  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纳忠言。伍子胥认为:勾践被迫求和,一定还会想办法到以后报复,故必须彻底灭掉越国,绝不能姑息养奸,留下后患。但夫差听了奸臣的挑拨,不仅不理睬伍子胥的苦谏,反而制造借口,逼其自尽,甚至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不给安葬。孙武深知“飞鸟绝,良弓藏;狐兔尽,走狗烹”的道理,对伍子胥惨死的一幕十分寒心,于是便悄然归隐,息影深山,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其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

  事情不出伍子胥所料,越王勾践屈辱求和后,卧薪尝胆,立志报复,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越国富足,越军精悍。公元前482年,越军乘吴军主力聚集黄池与中原诸侯盟会、吴国国内兵力空虚之际,发兵袭击吴国,攻入吴国国都,吴国遭此劫难,便一蹶不振,由盛转衰,延至公元前473年,正式被越国灭亡,夫差愧恨交加,自刎而死。孙武所梦想的由吴王统一华夏,也就成为泡影。

  孙武的一生,除了其赫赫战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论兵、论政的篇章,其中尤以流传下来的《孙子兵法》最着名。这短短的13篇5000字,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孙武练兵

  话说孙武见到吴王后,把自己写的兵法献给吴王。吴王看过之后,赞不绝口,问他:“可以用你的兵法指挥队伍吗?”孙武说:“可以。”吴王又问:“可以用妇女来试吗?”孙武答道:“可以。”于是,吴王派出180名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把宫女编成两队,用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为队长,然后把一些军事的基本动作教给她们,并告诫她们还要遵守军令,不可违背。不料孙武开始发令时,宫女们觉得好玩,都一个个笑了起来。孙武以为自己话没说清楚,便重复一遍,等第二次再发令,宫女们还是只顾嬉笑。这次孙武生气了,便下令把队长拖去斩首,理由是队长领导无方。吴王听说要斩他的爱妃,急忙向他求情,但是孙武说:“君王既然已经把她们交给我来训练,我就必须依照军队的规定来管理她们,任何人违犯了军令都该接受处分,这是没有例外的。”结果还是把队长给杀了。宫女们见他说到做到,都吓得脸色发白。第三次发令,没有一个人敢再开玩笑,也没有一个敢不听从命令了。

  事后,吴王虽然不高兴,但他很识大体,还是封孙武为大将军。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孙子兵法·形篇》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兵法·谋攻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孙子兵法·势篇》

  韩信——战必胜攻必克的军事天才

  国籍:中国

  出生地:今江苏淮安

  生卒年:?—前196

  身份:军事家

  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蒯通

  (韩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苏轼

  1在中国古代军事理论方面,孙武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而实战应首推韩信。

  2韩信功高盖世,是汉朝开国第一功臣,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韩信,刘邦绝不能成功,没有韩信,就绝没有汉之四百多年天下。

  韩信年少时就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

w w w. xiao shuotxt. n etTxt。小_说_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院萍作品集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