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官场达人张之洞》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8章 举荐人才,招揽幕僚 (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官场达人张之洞》 作者:梁纪锋

第18章 举荐人才,招揽幕僚 (1)

  张之万复出

  阎敬铭入朝担任户部尚书之前,张之洞又得到了另外一个好消息:隐居南皮老家长达11年之久的族兄张之万,也被朝廷邀请出山,担任兵部尚书!

  张之万已是71岁的古稀老人了,他能够再度出山执掌朝廷兵权,说明慈禧对他恩重如山,深度倚重。但玉成此事的人,却是醇亲王奕譞。张之万一直都是醇亲王最亲近的属僚。张之万从咸丰九年(1859年)起教授醇亲王的八弟钟郡王奕詥(hé)和九弟孚郡王奕譓(huì)读书,醇亲王和他的八弟、九弟系一母所生,因为这层关系,他和张之万走得很近,也时常请教状元出身的张之万,张之万也成了醇亲王的半个老师。

  20年来,两人亦师亦友,关系非常亲密。后来,张之万虽然隐退在家,但两人之间的联系却从未间断。张之万能够在隐退11年之后再度出山,这事肯定大有文章,这事肯定和醇亲王有关。关于这事的真相,两年之后我们再来揭晓。

  这些年,张之万没少在书信中向张之洞传授他的做官处事之道。他的做官处事之道,在很多方面和阎敬铭不谋而合。张之洞打心底感激张之万和阎敬铭,他更为自己有了这两位朝廷靠山感到庆幸!

  组建幕僚

  阎敬铭和张之万的复出,让张之洞更加看重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和势力范围。在两位前辈的点拨下,他决定在治理山西之前,组建自己的幕府,招揽自己的幕僚。因为干大事情,不能凭借一己之力,而要依靠群策群力。

  所谓的幕僚其实就是幕僚中的智囊团,张之洞初到山西,各项工作都要全面开展,可山西的人才非常缺乏,像马丕瑶那样的人才更是难找,这从张之洞写给好友张佩纶的一封信中可以看出:“晋省事可办者颇多,唯同志无人……”

  既然缺乏人才,那就得广泛发掘、招揽人才。招揽了马丕瑶等人后,张之洞还觉得幕府人才匮乏,于是邀请在四川学政任上收留的得意门生杨锐入府执掌文书奏章。

  随后,他又招来了李秉衡、高崇基、杨深秀、钱荣增、杜崧年、张彪、王轩、杨笃、张铁山等四五十位人才,他们都是精明强干、饱学才识的幕僚。这些人有的担任他的办公室主任,有的担任他的秘书和文案,有的担任学院院长,有的则担任后勤部部长。他们各司其职,共同辅佐张之洞。

  至此,张之洞的幕府基本建立起来了,他的幕僚团队也壮大起来了。后来,随着他官职的不断升迁,他的幕府规模和幕僚团队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幕僚最多时达到400余人,先后有630余人成为其幕僚,其中包括230多位洋人,其幕府规模在晚清首屈一指。

  访求人才

  组建幕府,招揽幕僚虽是每个封疆大吏都会做的事,但比及慈禧“留心为国访求人才”的那句嘱托,却是局部利益高于国家利益的自私行为。张之洞担心他的做法会引起慈禧的猜忌和不满,于是后发制人,一口气为朝廷举荐了59人,作为给慈禧的答卷。

  这59个人不是他为了应付差事胡乱拼凑起来的,而是经过多方考察拟定的。不仅如此,他对这些人的个性特点、特长和今后的发展方向,都做了详尽的归纳和建议。

  三月的一天,当这道名为《胪举贤才折》递到朝廷时,慈禧和所有的朝臣都震惊了!

  古往今来,没有谁这么大手笔地举荐人才,张之洞的这个大手笔,也破了中国古代臣子单次举荐人才的纪录。

  在张之洞举荐的这59人中,有14人是朝臣,29人是疆臣,6人是旗人,10人是武官,遍及全国各省。在这些人中,有他平生素不相识的有识之士,也有和他交好的张佩纶、陈宝琛、吴大澂等人。可以说,他是举贤不唯亲,也不避亲。

  在举荐人才方面,张之洞不像曾国藩、李鸿章那样注重老乡和派系。曾国藩多重用湖南人或湘军将领,李鸿章则更加维系安徽人和淮军将领,而张之洞的眼界和胸襟则在他们之上,他一生的为官立身之道就是“无湘无淮,无台无阁”,他重用或举荐人才,不分派系,不分畛域,唯才是举,力求志同道合。

  慈禧对张之洞的这份答卷非常满意,她基本上依张之洞所奏,任用了这批人才。从此,这批人才从四面八方走上了理想的工作岗位,也走进了张之洞织就的关系网。

  铁腕强权,治理山西

  经过半年时间的紧张筹备和摸底考察,张之洞基本具备了干大事的条件。光绪八年(1882年)六月,他给朝廷上了一道《整饬治理折》,他在折子中提出了治理山西的全面规划和详细方案,慈禧看后,大加赞赏,还通报嘉奖他“实心为民,洁己率属”。

  有了慈禧的肯定,张之洞决定放手一搏。但山西腐败落后,贫弱交困,如果不采取铁腕强权政策,那就是隔靴搔痒,事倍功半。于是,他狠了狠心,施行铁腕强权。

  打土豪,分田地

  长期以来,山西人民活得很累、很憋屈,他们的生存根本——土地被地主官僚囤占,这些可恶的官僚囤占了大量的优质土地后,还向朝廷瞒报实际面积,广大农民不仅种不到好地,还要承担沉重的税赋。

  张之洞决心要把那些被囤占的土地归还给农民,于是派马丕瑶、高崇基等干吏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土地大清查,并以实地丈量的方式,进行登记造册,最后共查出各州县瞒报囤占的土地达20万亩!

  张之洞立即将这些土地进行合理分配,既严厉打击了官僚囤占瞒报土地的不法行为,也为广大农民减轻了负担。然而,查出的这20万亩耕地对于亟待解决温饱问题的山西百姓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于是张之洞又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并为垦地的农民提供购买农具和种子的资金,还免税三年。此举安定了民心,也激发了人们生产劳动的积极性。

  铲除路霸

  农民的负担减轻了,但在山西境内务工经商的人士却苦不堪言,因为各州县为了大肆敛财,在各自的地盘上乱设关卡,扣留途经关口的车辆和牲畜,勒索其交钱纳税,否则就不予放行。

  这帮官吏不是在征税,而是在拦路抢劫,只有强盗才会拦截行人索要买路钱。因为太过于霸道,外省的商户都不敢到山西来做生意,久而久之,山西越霸越穷,越穷越闭塞,似乎与世隔绝,这给山西的工商业发展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张之洞查知此情后,严令各州县将差徭局改成清徭局,并裁撤路关和差徭,然后派马丕瑶、锡良等干吏到地方监督检查,要求各州县做到“不取民间一钱,不扰过客一车”。裁撤路关和差徭后,山西这才向全国工商业人士敞开了大门,国民经济也从此得以发展。

  禁除鸦片

  山西百姓缺粮少地,主要的原因就是全省遍种鸦片,大量的耕地被挤占。从北京到山西任职的那一路上,尽是罂粟苗,张之洞忧心如焚。从那时起,他就发誓要把拔掉那些毒苗,让全省官员戒掉烟瘾,把鸦片赶出山西!经过考察,他也深深地感叹:“山西之患不在灾害,而在于烟患。烟毒耗民元气,山西尤为严重。欲振中国之贫弱,必以此为大端……”

  在张之洞看来,要想禁烟,首先就得禁种,但有一个问题很现实:农民种植鸦片的产值,要比种粮高出好几倍。如何说服农民退烟还耕呢?张之洞觉得这事关系国家兴亡,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于是颁布了《禁种罂粟章程》。

  光绪八年(1882年)十月,这道章程颁布后,他组织官员一边劝诫百姓禁种鸦片,一边引导、鼓励百姓种植棉桑,广积谷粮,兴修水利,务本兴农。

  为切实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他还实行各州县领导责任制,严厉要求各州县官员带头开展禁烟活动,坚决铲除责任区内所有种植的鸦片,如有迟缓或违抗,就从重从严惩处!很快,山西绝大部分土地都停种鸦片,而腾出来的大片土地,也都种上了棉、桑、麻、粮等农作物。

  与此同时,全省官民的烟瘾也在有效戒除。可鸦片之瘾,哪有那么容易戒掉啊?为此,张之洞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戒烟局,然后寻医购药,医治那些烟瘾患者。

  山西的禁烟行动持续了一年后,全省烟毒泛滥的40多个州县,基本上退烟还耕,全省官民也基本上绝食鸦片,整个山西的民风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禁种鸦片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在那个烟毒弥漫,国家因此衰败的动荡年月,忧国忧民的张之洞强烈地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他的禁烟行动规模,虽不能和林则徐相提并论,但其产生的轰动效应却很强大。

  裁减公费,为民减负

  晚清以来,官场上贪污受贿之风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治黑暗腐败,另一方面则是官员工资低微。清朝定制,正一品的大学士年薪仅180两银,像张之洞的这样二品大员年薪仅150两银。

  这点工资是很难养家糊口的,而朝廷各行政机构的办公经费也少得可怜。同样,地方政府的日子也不好过,其绝大部分税赋收入都要上缴朝廷,存留数量微乎其微,行政开支和办公经费往往通过向百姓加征税款解决。还有很多不守规制的官员,打不上公款的主意,就通过各种手段搜刮民膏,百姓总是遭殃。

  从雍正朝开始,朝廷为了杜绝地方官员贪污受贿,搜刮民膏,开始实行“养廉银”制度。所谓的养廉银,就是朝廷补发给地方官员的津贴,相当于灰色收入。地方官员养廉银按官职高低依次分配,分别是总督2万两左右,巡抚1.5万两左右,布政使1万两左右,按察使8000两左右,道府官员5000两左右,州县官员1000~2000两。

  养廉银制度的推行,确实解决了地方官员日子不好过的局面,但这笔巨款却不由朝廷国库拨付,而是由地方政府向百姓征税时附加而来。羊毛总是出在羊身上。这就是清朝政府解决地方政府和官员贪污受贿、搜刮民膏的办法,真可谓是欺世盗名,超级荒唐!

ww w . xia oshu otxt.N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梁纪锋作品集
官场达人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