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官场达人张之洞》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7章 力主抗日,统帅后勤 (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官场达人张之洞》 作者:梁纪锋

第47章 力主抗日,统帅后勤 (1)

  中日交战

  晚清以来,随着军事力量的不断壮大,日本再度滋生了侵吞朝鲜和中国的野心。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出兵台湾,这是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但日军最终被台湾军民打退。

  光绪六年(1880年),日本利用中法战争和朝鲜宫廷政变之际,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取得了对朝鲜保护的权力。从此,朝鲜成了日本的半殖民地。

  光绪十三年(1887年),日本制定了《征讨清国策》,计划用武力攻取中国沿海地区,并将其划归日本版图,然后进一步肢解中国,达到控制全中国的目的。

  在这一计划的指导下,日本开始了疯狂的军事扩张。截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已经拥有6万常备军和23万预备军的海军舰队。

  光绪二十年(1894年)春,朝鲜南部爆发了大规模的东南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镇压,日本认为这是一个侵略朝鲜、意图中国,继而吞并整个亚洲的绝好机会,于是同清军一道进军朝鲜,占领汉城。起义军被镇压之后,清军向日本提出撤军,可日本非但不撤军,还将军力增加到万余人,并强迫清军留在朝鲜,共同改革朝鲜内政。  

  日军此举就是要激起中日两国的矛盾,然后燃起战火,大战一触即发。

  张之洞的忧虑

  远在湖北的张之洞,一直密切关注着朝鲜局势的变化。五月二十二日,他接到了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发来的一封电报:日本已调重兵至朝鲜,有消息称,他们吃掉朝鲜后将从海上入长江登陆作战。不过这是谣传,你提高警惕就行了。

  这虽是一个谣传,张之洞却深感大事不妙,他已经捕捉到了日本的战略意图,于是立即行动起来。首先,他把自己对战局的分析和应对的策略上奏朝廷,并力主抗战。同时,他又在长江流域积极备防,并电告台湾巡抚邵友濂(1841—1901年,浙江余姚人)和布政使唐景崧加强战备,以防不测。接着,他联系在天津的盛宣怀,询问有关情况,盛宣怀回复他:“皇帝主战,已安排翁同龢、李鸿章商议战事,朝野上下尚且同心。”

  张之洞对盛宣怀的话不以为然,他深知翁同龢和李鸿章素有恩怨,政见不一,他俩不可能商量出统一的意见。

  在当时的朝局中,翁同龢主持内政,李鸿章主持外交,两人一内一外,却互为仇敌,各事其主。李鸿章的主人当然是慈禧,以他为首的支持慈禧的党派被称做后党,代表人物有他,还有兵部尚书兼军机大臣孙毓汶。

  慈禧虽然一直打压制衡李鸿章,却一直倚重他。李鸿章在对外战事上,向来主张妥协求和,而这时的慈禧正在筹办她的60大寿,对于打仗的事情,她根本不感兴趣。

  翁同龢的主人当然是光绪皇帝,以他为首的支持光绪的党派被称做帝党。代表人物有他,还有李鸿藻。翁同龢虽然强烈主战,可他不掌兵权,而光绪皇帝也扭不过慈禧,因此张之洞非常担忧十年前的事情会再次发生。

  开战

  张之洞的担忧变成了事实。面对日军的挑衅,以李鸿章为首的后党妥协派,没有积极备战,而是请求俄、英两国对日本施加压力,迫使其停战。但俄、英两国并不买账,他们都想坐山观虎斗。

  日本得知了俄、英两国的态度后,更加肆无忌惮。六月二十三日,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突然对中国舰队发起了攻击,击沉了中国运送士兵的“高升”号商船,船上700多名清军士兵和船员惨烈牺牲!此战史称“丰岛海战”。

  日本终于挑起了蓄谋已久的战端!

  直到这时,以李鸿章为首的后党妥协派,才认识到一味妥协求和,只会被动挨打。妥协,不适合日本。换句话说,日本不接受妥协,更不同情妥协。那么,只有一战!

  七月初一,忍辱已久、饱受非议的清政府,无奈而艰难地作出一个决定:开战!

  至此,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史称“中日甲午之战”(农历甲午年)。

  布防

  日军突袭清军后,张之洞紧急布防。他首先派湖北按察使陈宝箴赴江宁(南京,两江总督府所在地)与刘坤一会商长江联防,并令湖北水陆防营整兵操练,同时责成湖北枪炮厂加紧生产武器弹药。

  接着,他命令湖北提督吴风柱、熊铁生,副将吴元凯率领21个营共万余士兵,北上抗日。同时,他密切关注前线战况,科学合理地分析战局,不断力促朝廷积极开战。随后,他同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取得了联系,想利用他们对日本施加压力。另外他还提议从智利、巴西等国购买军舰,招募一万洋兵,抄日本后路,奇袭东京,迫使日本撤军。

  他的这个想法极其大胆、极富创意,堪称天方夜谭,也只有好莱坞的编剧们才能想得出来,但西方列强对待中国十分冷漠,他的这一奇计全部落空。

  国际社会坐视不管,张之洞只好从省库提银42万两,从德、奥等国购买了上万支步枪、700万发子弹、30尊大炮、1400发炮弹等轻重型武器,以支援前线。

  至此,湖北省库空空如也,全省军械也搜罗一空,而张之洞也殚精竭虑,病倒于任上。可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已经宣战的清政府还是后劲不足。

  黄海惨败

  八月十六日,日本陆军对朝鲜首府平壤发起了进攻,清军大败而退。平壤失守后,日军又乘胜追击清军。这时,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1836—1895年,安徽庐江人),奉命率领定远、镇远、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和广甲等10艘军舰,护送清军赴朝作战。

  十八日中午时分,丁汝昌返航途经黄海大东沟海面时,同日本水师舰队遭遇,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激战,史称“黄海海战”。

  丁汝昌执掌的定远号与镇远号是北洋水师从德国定购的两艘装甲战舰,其威力无比。而日军的松岛号旗舰,也是目前世界最强大的军舰之一。这两支装甲舰队的激战,也是世界海战史上装甲舰队的第一次决战,究竟鹿死谁手呢? 

  在激战之初,北洋水师凭借定远和镇远的巨大威力,先后击中日本的多艘军舰,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可日军舰队很快就改变了战法,他们集中火力攻打北洋水师头号战舰定远,定远招架不住,船身不断中弹起火,而丁汝昌也被打成重伤。  

  激战五小时后,北洋舰队受到重创。10艘战舰只剩下定远和镇远等4艘军舰,而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和广甲等军舰均被日军击沉或摧毁。其中执掌致远号的北洋水师中军副将、抗日名将邓世昌(1849—1894年,广东番禺人)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随他一起牺牲的还有另外250余名北洋水师官兵!

  含泪送别了牺牲的战友后,丁汝昌率领千疮百孔、伤痕累累的定远和镇远等4艘军舰,晃晃悠悠地退回到北洋水师根据地——山东威海刘公岛。

  夕阳西下,海面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却是血色一片。望着漂浮在海面上的军舰残骸和战友尸体,活下来的每一个官兵,心里都充满了悲凉和绝望。

  因为经此一战,北洋水师的战斗力丧失了一小半!

  未来怎么办?未来在哪里?活下来的每一个官兵,心里都没底。

  再整军机

  九月中下旬,在打败了北洋水师后,日本陆军又兵分两路从鸭绿江同时进攻我国辽东半岛,驻守在那里的清军一触即溃,九连城、安东等战略要地相继失守!

  北洋水师的大败和辽东的失守,令清政府无比恐慌。危急关头,慈禧又调整了军机处的班子和前方主帅。  

  目前的军机处班子,还是十年前中法战争时组建起来的班子。一号人物醇亲王早在四年前就作古了,先他而去的有左宗棠,随他而去的有阎敬铭和许庚身。另外,大学士额勒和布因病刚被免除军机大臣之职。剩下的军机大臣只有礼亲王世铎、大学士张之万、兵部尚书孙毓汶三人了。

  不过在两个月前,军机处又新进了一个人:总理衙门大臣、吏部侍郎徐用仪(1826—1900年,浙江海盐人)。在这四人当中,世铎无为,张之万苍老,孙毓汶和徐用仪主和,他们都无心应战。而且他们都不是帅才,如果让他们坐镇京师,指挥前线作战的话,前线败得更快。因此,军机处必须换人,起码得补充两个人,这两个人必须是坚定主战派,否则大后方还是硬不起来。

  在主战派中,户部尚书翁同龢和李鸿藻的声音最亮,声望最高。于是,慈禧又把他们调到了军处机。

  十年前,翁、李两人同时被罢;十年后,这两人又同入军机,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但这帮人都太老了,办事不干练,还得补充一个年轻人。于是,慈禧便安排年富力强的刚毅(1837—1900年,满洲镶黄旗人)入参军机。

  刚毅历任山西巡抚、江苏巡抚,因为积极主战,深受慈禧赏识,入参军机后,他还兼领礼部侍郎一职。至此,新的军处机班子组建起来了,成员分别是世铎、张之万、翁同龢、李鸿藻、孙毓汶、徐用仪、刚毅。

  恭亲王复出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梁纪锋作品集
官场达人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