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官场达人张之洞》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5章 力维朝局,入参军机 (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官场达人张之洞》 作者:梁纪锋

第65章 力维朝局,入参军机 (2)

  张之洞和袁世凯有理由入参军机,因为是他们两个人扛起了清末新政,他们都以卓越的新政实绩而称雄南北,两两相望。尤为重要的是,他们两人编练的新军,属国内顶尖军队,无人能敌,这也是他们称雄南北的因素之一。

  纵观天下朝臣和疆臣,没有谁的能力和实力超过他们。特别是张之洞,他的名望、资历、学识和实绩,又绝非袁世凯能比。因此,他是入参军机的第一人选。

  再辞军机

  其实早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慈禧就考虑让张之洞入参军机。当时,北上谈和的李鸿章也有意推荐张之洞,但张之洞不愿与李鸿章为伍,也不愿欠他的人情,于是发了一篇电文,通过盛宣怀转告李鸿章:谢谢你的美意,我最近这两年身体状况太差,心血耗尽,不能担此大任,“千万叩头奏求”你不要推荐我,莫害鄙人我!

  张之洞的身体状况差这倒不假,他不愿和李鸿章为伍也是实情,但这都不是他再辞军机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戊戌变法前夕,光绪和朝廷忽悠了他,这虽然是政敌翁同龢的算计,他也因此免蹚浑水而后快,可他毕竟是被忽悠了,他跌了份儿,他很不爽,他怕再次被忽悠。

  第二,他不愿离开湖北,湖北也离不开他。湖北很多大事,有的他正在干,比如改制铁厂,扩建枪炮厂和各类院校;有的他还没干完,比如督建卢汉、粤汉铁路等。这些大事,真的离不开他,他一旦离开了,也许会前功尽弃。

  第三,军机大臣虽然位极人臣,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稍一拉帮结派,就会被踢,就像翁同龢;政见或左或右,就会被朝廷当做替罪羊,拉出去砍头问罪,就像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主和的徐用仪、杨立山以及主战的刚毅、赵舒翘等人。

  想想,军机大臣本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本来是可以风光无限的,没想到稍有不慎,就是会死于非命,这活儿谁敢干啊?

  在张之洞看来,做军机大臣远不如做湖广总督,做湖广总督远比做军机大臣自在舒坦。在湖广,他就是老子天下第一,没人动得了他。但要是在军机处,他说每一句话都要谨小慎微,否则弄不好就会掉脑袋。因此,张之洞毫不犹豫地再辞军机。

  这是他第二次力辞军机。很明智,很有个性,也很有见地。

  转机

  如今,慈禧欲调张之洞和袁世凯入参军机,其情形和以往却大不相同。

  首先,朝中确实无人了,朝廷和慈禧别无他求,别无他选。

  其次,朝廷内部斗争不像戊戌变法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那么激烈了,慈禧和光绪皇帝的关系也缓和了很多,帝党和后党的门户之见也渐渐消除了。

  戊戌政变后,慈禧不是要废除光绪,扶立傅俊为大阿哥吗?但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在帝国列强和朝野上下的施压下,慈禧只好以傅俊不爱读书为由,废除了他的皇储身份。从此,光绪皇帝渐渐得到了解放。

  再次,全国各派各族人民都反对满清王朝和皇族亲贵,在这种情况下,慈禧只有倚重像张之洞这样的汉族大臣,才能化解民族矛盾,拯救皇权危机。况且,慈禧对张之洞的恩情非比寻常,她需要张之洞在关键时候替她解忧,为她担当。

  但对于袁世凯,慈禧则是另外一种态度和考虑。袁世凯首先是一个政治投机犯。戊戌政变前的那次告密,让他一本万利,扬名立万。慈禧很感激他,也很倚重他,但他终究是一个告密者和背叛者,慈禧又深深地鄙视他。

  不仅是慈禧,就是和袁世凯同朝为官的同僚们,也都鄙视他的人品和官品。特别是帝党成员们,他们恨不得吃了袁世凯这个叛徒。

  袁世凯确实是这样,他的能力倒是很强,但人品差,口碑坏,不学无术,满腹阴谋,浑身军阀气息,擅搞政治投机。

  慈禧虽然把他从新陆建军督练的位置上,一步步提拔到山东巡抚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但慈禧却时时刻刻防备着他。因为慈禧对他这样一个人很不放心,而袁世凯确实有让慈禧不放心的地方。比如,袁世凯把他督练的新陆建军(北洋六镇)变成了他的私家军队。

  慈禧对此十分忌惮,于是决定用明升暗降的办法,调他入参军机,进而解除他的兵权。

  丁未政潮

  慈禧没想到,就在她想调袁世凯入参军机时,袁世凯竟然向军机处靠拢了。

  袁世凯和领班军机大臣奕劻是死党,“裁撤军机处,设立内阁”,就是他们首先提出来的。这段时间,他和奕劻在合谋一件事情:踢走一个军机大臣,他好补缺。

  心术不正且无心理政的奕劻欣然应允,因为在军机处,他和袁世凯正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外务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瞿鸿禨(1850—1918年,湖南长沙人)。

  瞿鸿禨和奕劻及袁世凯有什么过节呢?原来,奕劻和袁世凯提出“裁撤军机处,设立内阁”时,遭到了瞿鸿禨等大臣的强烈反对,瞿鸿禨因此与奕劻及袁世凯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他们互相愤恨。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裁撤军机处,设立内阁”不是削弱了汉族疆臣的权力,受到疆臣们的一致反对吗?袁世凯作为直隶总督,他为何要提出“裁撤军机处,设立内阁”呢?

  你问得好,我从两个方面来告诉你。

  第一,袁世凯提出“裁撤军机处,设立内阁”的本意是加强地方官的权力,而非自削其权。他并没有提出增设陆军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新兴部门,这些新兴部门是朝廷及皇族亲贵提的,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官。他们都有各自的打算。

  第二,袁世凯在北洋的势力不断扩张,特别是他编练的北洋六镇新军,完全成了他的私家军,这对朝廷和皇族亲贵构成了严重威胁。于是,皇族亲贵就煽动一些御史上疏屡弹劾袁世凯权高势重,甚至预言他将步曹操的后尘。

  袁世凯担心自己惨遭不测,于是主动辞职,并将北洋一、三、五、六各镇交陆军部直接管辖。袁世凯这么做既是为了向朝廷表忠,也是为自己洗脱“曹操”嫌疑。

  袁世凯的态度如此诚恳,朝廷和慈禧就没把他怎么着,而他也成功地搞了一次危机公关。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起,瞿鸿禨和两广总督岑春煊等人,同在日本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立宪派取得了联系,他们企图借助立宪派的力量,推倒奕劻和袁世凯。

  瞿鸿禨和岑春煊算计得不错,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们的举动,正好被奕劻和袁世凯利用,因为奕劻和袁世凯正在密谋踢走瞿鸿禨的损招。

  得知瞿鸿禨和岑春煊的举动后,两人眼前一亮:慈禧仇视康、梁,如果参劾瞿鸿禨和岑春煊勾结康、梁,意图扶光绪皇帝复位的话,那他们就死定了。

  这年五月,奕劻和袁世凯就这样参劾了瞿鸿禨和岑春煊,慈禧果然怒不可遏,立即将瞿鸿禨和岑春煊两人开缺回籍,史称此事件为“丁未政潮”(农历丁未年)。

  丁未政潮是晚清一次大的政治风波,慈禧借此整倒了一批亲近康、梁的大臣。借助丁未政潮后出现的权力空缺,她又大力扶植皇族亲贵,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满汉之间的矛盾。

  终入军机

  袁世凯以为慈禧开缺了瞿鸿禨,会把协办大学士的头衔安在他头上,或者让他入参军机,可在瞿鸿禨被开缺的第三天,也就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十一日,慈禧却把协办大学士(从一品)的头衔安在了张之洞的头上。

  慈禧此举很明显:让张之洞补瞿鸿禨的空缺,包括那个令无数大臣仰慕的军机大臣。

  袁世凯当即傻眼了,但他不得不服。论资历、名望和学识,张之洞在朝野首屈一指,他早该授大学士位了,他只是一直远离朝廷,两辞军机,没有合适的机会授予罢了。袁世凯不学无术,胸无点墨,他怎么好意思和张之洞去抢协办大学士位?

  不好意思抢,那就不抢了,只要别把军机大臣的位子让给张之洞就行了。

  然而,事与愿违。慈禧授予张之洞协办大学士位之后,就令他进京入参军机。但张之洞一直很犹豫,他一直没来。慈禧考虑过他的犹豫,也考虑过他两辞军机的原因,但她求张若渴。于是,她一次又一次表现自己的真诚:

  六月十六日,她授张之洞大学士位(正一品)。

  她问:张,你来不来北京?

  张答:我不想。

  六月二十日,她又授张之洞体仁阁大学士。

  她又问:你来不来北京?

  张答:我还是不想。

  七月初二,她正式下令张之洞进京谒见,说有事面询。

  她再问:你到底来不来?

  张答:我想想看吧。

  七月二十七日,她憋不住了,干脆来一招狠的,隔着时空直接授予张之洞军机大臣!

  她最后一遍问:你来不来?!

  张答:哎呀妈呀,您的真诚感动了我,我不能不来?来啊!过几天就动身!

  就这样,慈禧搞定了张之洞。她每一次的真诚表现,都由浅及深地感动了张之洞。

  张之洞确实不想离开湖北,入参军机。

  首先,他在湖北辛苦经营了18年,这里的一切都和他密切相关。他真的放不下湖北,他已经和湖北同呼吸共命运了。在当时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湖北和张之洞几乎成了合二为一的时代符号,即提到湖北,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张之洞;提到张之洞,人们首先想到了湖北。

  其次,他和瞿鸿禨私交甚厚,瞿鸿禨回籍途经武汉时,两人乘船于江心,秘密相会,置酒话别。瞿鸿禨向他道出了朝廷的很多事情,他越来越担心朝局不稳,担心各派系闹将起来后,朝廷肯定是危机四伏,危在旦夕。

  再次,他已是古稀老人了,精力和体力都耗尽了,与其到朝廷去蹚那道浑水,还不如在湖北任上终其一生。

  但是,一种本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告诉他:我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我有一颗忠君爱国的心,我一生深受皇恩,深得慈禧宠信。如今,慈禧这么诚恳地有求于我,我要是再拖着不入军机的话,那就太辜负她了。

  看得出来,她让我入参军机的决心已定,我要是不从,她就死不罢休,我要是再坚持不从,就会涉嫌抗旨,那就不好收场了。我知道,她让我入参军机,也有防范我的意思,但君要臣干啥,臣不得不干啥。

  另外,我是三朝元老重臣,在所有人眼里,我是朝廷柱石,当今一哥,值此危亡之际,我有责任和义务挑大梁。

  还有,当宰相,入军机,是每一个做臣子的终极目标,尽管前途叵测,但这对我来说,还是充满了诱惑,既然机会来了,那就不要错过喽。

  就这样,张之洞说服了自己,他决定进京,入参军机。

  在此之前,慈禧先后催了他六七次,最后言官们都看不下去了,竟然要参劾他抗旨不遵,但慈禧没太较真。最终,慈禧用真诚感动了他。

  八月初三,张之洞带上辜鸿铭、梁敦彦、许同莘、张曾畴等几位幕僚,坐上了汉口开往北京的火车(京汉铁路已修通),离开了他苦心经营18年的湖北。

  张之洞离开湖北后,朝廷调原户部尚书赵尔巽(1844—1927年,汉军正蓝旗人,《清史稿》作者)接任湖广总督。赵尔巽接任后,却对张之洞在湖北的门生故吏和幕僚进行了撤换。张之洞极为不满,于是唆使朝廷和慈禧把赵尔巽调任四川总督,而刚刚调任四川总督的陈夔龙(1857—1948年,贵州贵阳人)又被调任湖广总督。

  总之,张之洞离开了湖北。他是那么的依依不舍,但他别无选择。他都年逾古稀了,一身的疾病,却还要北漂,真是令他心酸、令人心疼。

  好在,这次北漂,不是为了寻梦。

  别了,湖北。

  今生也许和你不再相遇,但我会永远记住你。也请你永远记住我,就像我永远记住你一样。多多保重,但愿我们来世再相遇。

  八月初五,张之洞下了火车后,没有住朝廷的招待所,没有租房,也没有去大儿子张仁权家,而是直奔27年前他在宣武门下斜街修建的畿辅先哲祠。

  八月初七,张之洞进宫陛谢慈禧,正式入参军机。从这一天起,他开始了短暂而曲折的宰相生涯。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梁纪锋作品集
官场达人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