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1章 余晖残照(7)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作者:曾国藩

第61章 余晖残照(7)

  惟柔可以制刚狠之气,惟诚可以化顽梗之民。以即吾一家而论,兄与沅弟带兵,皆以杀人为业,以自强为本;弟在家,当以生人为心,以柔弱为用,庶相反而适以相成也。孝凤为人,余亦深知,在外阅历多年,求完善者实鲜。

  余外病全去,尚未复元。初九抵周家口,此间或可久住。余详日记中,顺问近好。

  同治五年八月初十日

  【译文】

  澄弟左右:

  八月初六自接到弟六月十八日从山枣来的一封信,初九沅弟寄来你七月十九日给他的信,一切已经知道。

  哥老会的事情,我的意思不必勉强搜查索求。左季高上疏称言要捉拿沈海沧,为兄没有见到他的原折,方便时抄寄一阅。提督、总兵、副将,官阶已高,如果不是有叛逆的事实和真凭实据,似乎不能随便说什么正法。比如王清泉,是攻克金陵的有功之人,在湖北被遣散,拖欠他的饷银还有几成没有发放。既然攻打金陵,那么拖欠饷银没有结算清,就不能完全归罪于湖北,我也是有过失的。因为拖欠饷银没能结清,那么军事装备不能全部上缴,自然是意料中的事。即是现任提督、总兵中最可信任、当做心腹的人,像萧孚泗、朱南桂、唐义训、熊登武等人,如果有意搜查,他们家中也不一定没有军事装备,也难保别人不会诬告他们是哥老会首领。我的意思凡是保举至一、二、三品的武职官员,总要以礼貌相待他们,用诚意去感动他们。如果有人犯了事,闹到官府,弟在家时也常代人说情而保全他们。就算明知其加入哥老会的,叫到密室,恳切地劝导,让他自首悔过而饶他一命。只有柔弱能够克制刚狠之气,只有诚恳能够感化顽固强硬的百姓。就拿咱们一家来说,为兄与沅弟带领部队,都是以杀人为业,以自强为根本;老弟在家里,应该以教养人为本心,以柔弱为作风,大约可以相反相成吧。孝凤的为人我也很了解。在外闯荡多年,要想找到尽善尽美的人实在稀少。

  我外部疾病全好了,还没有恢复元气。初九抵达周家口,这里也许可以长久住下。余详日记中。顺问近好。

  同治五年八月初十日(1866年9月18日)

  【精华点评】

  “惟柔可以制刚狠之气,惟诚可以化顽梗之民。”人心的执念,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自尘俗诸苦中解脱,而觉得永恒祥和。只要能满心而发,真诚了悟,则不论外在环境为何,终可心静思澄。而刚,往往性脆,脆则易折断;柔,则有韧的一面,则相对长久。由此可见,一味执拗不知变通是无法长久的。这是道家老子“柔弱不争”思想的阐释,“柔弱不争”思想既来自于老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源于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体悟,意在引导人们以柔克刚,以独特的取胜之道和全身保家的生存处世之道有效调节个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柔是手段,为的是刚。柔是蓄志,为的是达到目的。不柔何以达目的。以柔克刚是为官、为民、官场、生意场上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是,像曾国藩那样能将刚柔并济运用得炉火纯青者不多,所以能成大事者终究是少数的人。

  【经典格言】

  惟柔可以制刚狠之气,惟诚可以化顽梗之民。带兵,皆以杀人为业,以自强为本;弟在家,当以生人为心,以柔弱为用。

  在选将练兵上切实用功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1866年5月10与曾国潢、曾国荃书)

  【家书】

  澄弟、沅弟左右:

  三日十八接沅弟二月廿八日长沙河干一信,廿二日接澄弟二月廿二日一缄,具悉一切。沅弟定于十七日接印,此时已履任数日矣。

  督抚本不易做,近则多事之秋,必须筹兵筹饷。筹兵,则恐以败挫而致谤;筹饷,则恐以搜括而致怨。二者皆易坏声名。而其物议沸腾,被人参劾者,每在于用人之不当。沅弟爱博而面软,向来用人失之于率,失之于冗。以后宜慎选贤员,以救率字之弊;少用数员,以救冗字之弊。位高而资浅,貌贵温恭,心贵谦下。天下之事理人才,为吾辈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勿存一自是之见。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二者本末俱到,必可免于咎戾,不坠令名。至嘱至嘱,幸勿以为泛常之语而忽视之。

  陈筱浦不愿赴鄂,渠本盐务好手,于军事吏事恐亦非其所长。余处亦无折奏好手,仍邀子密前来,事理较为清晰,文笔亦见精当。自奏折外,沅弟又当找一书启高手,说事明畅,以通各路之情。

  此间军事,廿一日各折已咨弟处,另有密件抄去一览,复张子青一信亦抄阅。

  纪泽母子等四月中旬当可抵鄂,纪鸿留弟署读书,余以回湘为是。科三嫂病愈,甚慰甚慰。顺问近好。

  同治五年三月廿六日曾国藩书法

  【译文】

  澄弟、沅弟左右:

  三月十八日收到沅弟二月廿八日在长沙河干发出的信,廿二日收澄弟二月廿二日的一封信,一切已经知道。沅弟定于十七日接受巡抚印,现在已上任好几天了。

  总督巡抚本来不容易做,近来正是多事之秋,必须招募士兵、筹措军饷。筹兵,则害怕因为失败受挫而招致诽谤;筹饷,则害怕因为搜刮民财而招来怨恨,两样都容易破坏名声。而引起纷纷议论,被别人弹劾的,往往在于用人不当。沅弟爱护的人多,而又爱面子,从来在用人上都失之于轻率,失之于杂多。以后要谨慎地选择贤能的人员,以此整治轻率的毛病;少用几个闲职人员,用来救治人浮于事的毛病。地位高而资历浅,外表以温和恭敬为贵,内心以谦让下士为贵。天下的事理人才,我们不能深知的、不知道的事情很多,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用人不轻率、多杂,内心不自满,这两者主次都照顾到了,一定可以免遭别人的责难和厌戾,不会使自己的名声扫地。至嘱至嘱,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泛泛而谈的平常话语而忽视它们。

  陈筱浦不愿意到湖北,他本来擅长盐务,军事、吏事可能不是他的专长。我这里也没有写奏折的好手,仍然请子密前来,他事理较为清晰,文笔也精美得当。除奏折外,沅弟还应该找一位写信的好手,说事情能够明白流畅,用来通报各方面的情况。

  这里的军情,廿一日各道奏折都用咨文发往弟处,另外有密件,抄寄弟一阅。给张子青的回信也抄给你一阅。

  纪泽母子等四月中旬应当能够到达湖北,纪鸿留在弟官署中读书,其他人还是回湖南的好。科三嫂病已痊愈,十分宽慰。顺问近好。

  同治五年三月廿六日(1866年5月10日)

  【精华点评】

  能否把交往密切的人转化为自己的人力资源,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他是否可以把别人的能力,转化为自己所用的能力。曾国藩就是一个善于使用人才从而把别人能力化为己用的人。曾国藩曾经反复说过:“管理政事的原则,收用人才和处理事务两方面同样重要。收用人才也就是四条:即多方收罗、谨慎使用、经常指导、严厉约束。处理事务也不过四项:即像整理丝线那样先分开头绪,再以类相从,周详缜密地考虑,定出简要的条文遵守。”曾国藩的这种选人和治事的原则,应用于现代管理过程依然适用,多方面的收罗、选出可用之才,然后再量材使用,要经常性地培训指导,同时用严明的纪律加以约束。只有这样才会人尽其才。

  【经典格言】

  位高而资浅,貌贵温恭,心贵谦下。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二者本末俱到,必可免于咎戾,不坠令名。

  所贵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1866年10月17日与儿子曾纪泽、曾纪鸿书)

  【家书】

  字谕纪泽、纪鸿儿:

  接泽儿八月十八日禀,具悉。择期九月二十日还湘。十月廿四日四女喜事,诸务想办妥矣。凡衣服首饰百物,只可照大女二女三女之例,不可再加。纪鸿于二十日送母之后,即可束装来营。自坐一轿,行李用小车,从人或车或马皆可,请沅叔派人送至罗山,余派人迎至罗山。

  淮勇不足恃①,余亦久闻此言,然物论悠悠,何足深信。所贵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省三、琴轩均属有志之士,未可厚非。申夫好作识微之论,而实不能平心细察。余所见将才杰出者极少,但有志气,即可予以美名而奖成之。

  余病虽已愈,而难于用心,拟于十二日续假一月,十月奏请开缺,但须沅叔无非常之举,吾乃可徐行吾志耳。否则别有波折,又须虚与委蛇也。此谕。

  同治五年九月初九日

  【注释】

  ①恃:依赖,仗着。

  【译文】

  字谕纪泽、纪鸿儿:

  接到泽儿八月十八日信,知道了一切。你选定日子在九月二十日回湖南,十月廿四日是四女出嫁的喜期,各种事务我想已备办停当了。大凡衣服首饰等物,只能依照大女、二女、三女出嫁时的定例办,不要再增。纪鸿在二十日送过母亲后,就可以收拾行装来大营。自己坐一顶轿子,行李用小车搭载,跟从的人乘车骑马都行,请沅叔派人送到罗山处,我再派人到罗山去迎接。

  淮勇不能够依靠,我也早有耳闻,但人多嘴杂,哪值得相信?可贵之处在于喜好他能知其恶,厌恶他能知其美。刘省三、潘琴轩都是有志向的人才,不能批评过分。申夫好作一些洞察秋毫的议论,实际上却不能静下心观察。我所见过的将才里面,杰出的极少,但只要有大志,就可以给他美名奖励他,成就他。

  我的病虽已好,但难以用心思,准备于十二日续假一个月,十月奏请辞职。但必须沅弟没有不寻常的举动,我才能慢慢实现我的愿望。否则的话,另生波折,又要敷衍应付。此谕。

  同治五年九月初九日(1866年10月17日)

  【精华点评】

  曾国藩培养人才的标准是:发现优秀人才,用人所长,加以重点长期培养,因势利导,四处开花。曾国藩无时、无地不注意观察人才,并将其优缺点一一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参考使用。此外,曾国藩还经常设置不同的情境来考验对方,以找出真正沉稳内敛、德行佳的人才。在选人时,曾不喜欢用官气重、夸夸其谈的人,并以德大于才为用人第一要旨,对此他有过精辟的阐述:“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曾国藩不仅善于发现人才,还善于使用人才。他清楚地认识到,世人聪明才力,不甚相悬,此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而曾国藩从长期实践中归纳出培养人才的方法,主要有教诲、甄别、保举、超擢四种。教诲之法即教训、教导;甄别之法即对能力、品质考核鉴定;保举之法即向上级荐举有才或有功的人,使其得到提拔任用;超擢之法即超级提升。以教诲为例,凡手下将领来拜见,曾国藩总抽时间接见,并谆谆训诲、告诫他们对上要精忠报国,对下要力戒骚扰百姓;平时,他也经常以书信、饭前闲谈的形式对手下提些要求。因此,属下从士兵到将领,无不将他视为楷模。

  曾国藩深谙人的心理,认为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而要多鼓励扶助。他说:“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人才靠奖励而出。大凡中等之才,奖率鼓励,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斥不用,则慢慢地就会坠为朽庸。”在具体实践中,曾国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来激发其积极性——武人给钱,文人给名,即以厚赏来得兵将之勇,以名位来换幕僚之智,皆大欢喜,军心一统。通过不停的举荐,曾国藩的幕僚几乎人人皆有顶戴,以满足他们的好名之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不怕部属与自己同职齐名,鼓励他们自立门户自辟乾坤,并为之铺路搭桥。也正是这样,才有了后来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大放异彩。

  【经典格言】

  所贵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余所见将才杰出者极少,但有志气,即可予以美名而奖成之。

  当在选将练兵上切实用功

  (1867年1月27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家书】

  沅弟左右:

  廿日接弟十三四及十六日两信,比即复信,想可先到。日来贼窜何处?由孝感而东南,则黄陂、新洲及黄州各属处处可虑。

  此贼故智,有时疾驰狂奔,日行百余里,连数日不少停歇;有时盘于百余里之内,如蚁旋磨,忽左忽右,贼中相传秘诀曰:“多打几个圈圈,官兵之追者自疲矣。”僧王曹县之败,系贼以打圈圈之法疲之也。

  吾观捻之长技约有四端:一曰步贼长竿,于枪子如雨之中冒烟冲进;二曰马贼周围包裹,速而且匀;三曰善战而不轻试其锋,必待官兵找他,他不先找官兵,得粤匪初起之诀;四曰行走剽疾,时而数日千里,时而旋磨打圈。

  捻之短处,亦有三端:一曰全无火器,不善攻坚,只要官吏能守城池,乡民能守堡寨,贼即无粮可掳;二曰夜不扎营,散住村庄,若得善偷营者乘夜劫之,胁从者最易逃溃;三曰辎重妇女骡驴极多,若善战者与之相持,而别出奇兵袭其辎重①,必受大创。此吾所阅历而得之者。弟素有知兵之名,此次于星使在鄂之际,军事甚不得手,名望必为减损,仍当在选将练兵切实用功。一以维持大局,扫净中原之氛;一以挽回令名,间执谗慝之口。

  吾复奏折,昨日拜发。新正赴徐,暂接督篆,三月必切实恳辞。辛苦半生,不肯于老年博一取巧之名,被人窃笑也。

  余详日记中,顺问近好。

  同治五年十二月廿二日

  【注释】

  ①辎重: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译文】

  沅弟左右:

  二十日收到弟弟十三日和十六日的两封信,立即写了回信,想来能够早点到。近来敌人流窜到什么地方了?如果他们从孝感流窜到东南,那么黄陂、新洲和黄州各地处处让人忧虑。

  这股敌人老奸巨猾,有时疯狂奔驰,一天行进一百多里,连续几天都不停下来休息,有时在一百多里的范围内,像蚂蚁一样旋转打磨,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敌人中相传的秘诀是:“多打几个圈圈,官兵来追剿的人自然就疲惫了。”僧王曹县的失败,是敌人采取了打圈圈的办法,让他疲劳了。

  我看捻匪的长技有四个方面:一是步兵手持长竿,在枪林弹雨中间冒着硝烟前进;二是骑兵实施包围,迅速而且均匀;三是善战但不轻易出击,必然等着官兵来找他们,他们不主动找官兵作战;四是行军很速度,有的时候几天能走上千里,有的时候如同推磨一样绕圈子。

  捻匪的短处,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完全没有火器,不善于打攻坚战,只要官吏能守住城池,乡民能守住堡寨,敌人就没有粮食可以掠夺;二是夜晚不扎营,散住在村庄,如果有善于偷营的乘夜去偷袭他们,胁从的人最容易逃溃;三是辎重、妇女、骡驴很多,如果有善于作战的和他们僵持,而且派出奇兵偷袭他们的辎重,他们必定会遭受大的挫败。这是从我阅历中得来的。弟弟向来有善于用兵的名声,这次钦差大臣在湖北的时候,仗打得很不顺利,名望必定会受损,你仍然应该在选将练兵这方面切实下工夫。一是要维持大局,扫清中原的敌人;二是要挽回名声,堵住说闲话人的嘴。

  我又写的奏折,在昨天发出去了。新年正月到徐州,暂且接掌总督大印,三月必然诚恳地请求辞职。辛苦了半辈子,不想在老了的时候博得一个取巧的名声,害怕被人家耻笑。

  其余的详细地写在了日记中,顺问近好。

  同治五年十二月廿二日(1867年1月27日)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曾国藩作品集
曾国藩家训曾国藩家书(原文及译文)冰鉴曾国藩家书大全集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冰鉴(全文及翻译)曾文正公嘉言钞经史百家杂钞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箴言曾国藩日记左手挺经右手冰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