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何国松版-曾国藩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5章 大战太平军(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何国松版-曾国藩传》 作者:何国松

第25章 大战太平军(4)

  曾国藩认为罗泽南的提议是十分正确的,去年湘军攻下武汉,咸丰帝勒令他离武汉而攻下游九江等城,他给咸丰的奏折中也是这个意见。可惜咸丰帝不听他的主意,造成武汉丢失,进攻九江无功的被动局面。然而,实际上,他的湘军只有塔、罗两军,两军合起来尚攻不下九江,若罗泽南再离他而去了武汉,湘军的力量就更孤单了,所以曾国藩没有放罗泽南去武汉。但是,曾国藩反复考虑,罗泽南的战略计划的确重要,罗泽南又反复申请、说明,终于使曾国藩同意他率兵去武汉的请求。正在这时,塔齐布因久攻九江不下,劳累、忧愤于七月十八日(8月30日)呕血而死。曾国藩太伤心了!这是一个知恩图报,忠心追随他的一个一心一意为湘军建设建功立业的大将,他是湘军大将中唯一的满员,正可以作为满汉联合,以消除朝野猜忌的典型代表。如今,竟牺牲在战场上,等于湘军损折了一个通梁大柱,等于曾国藩折断了一条大腿。曾国藩怎能不伤心胆裂!他几天寝食俱废,在塔齐布的灵前饮泣不止。他为塔齐布写一挽联:“大勇却慈祥,论古略同曹武惠;至诚相许与,有章曾荐郭汾阳。”本来曾国藩建设湘军,自比郭子仪,匡复清朝,现在他把塔齐布比作郭子仪了。他向咸丰奏明塔齐布的功勋,咸丰亲旨悼念,照将军例赐恤,予谥忠武。

  塔齐布死后,曾国藩把他的军队拨出1500人交罗泽南率领去了武汉。其余部队遵照塔齐布的遗嘱,交由周凤山指挥。此后,周凤山的部队成了湘军主力,仍继续围攻九江城。

  罗泽南则于咸丰五年九月(1855年10月)从江西南昌府义宁州出发,连下通城、崇阳、蒲圻、咸宁,11月初攻抵武昌城下。罗泽南的援救武昌,使清政府在武昌的攻战形势发生了变化。太平军再次攻克武昌后,胡林翼被任命为湖北巡抚,这个职位曾授予曾国藩而又被咸丰收回,这次又授给胡林翼,胡也是汉人,说明咸丰帝在危急之时不得不放权了。

  胡林翼见湘军主力罗泽南到来,自然如得救星。他主动与罗配合,从不以属下相待,军政事务皆与罗诚心相商。即使对罗的部将李续宾、李续宜兄弟也同样相敬如宾。罗军到达后,胡林翼把湖北绿营淘汰,以罗军为骨架,大量向湖南募军,按曾国藩湘军的军事制度进行编练,成为长江上游的一支极为强大的部队。

  经过此番调整,湘军的实力更加雄厚了。水师力量的加强是明显的,陆师力量留在江西由曾国藩直接指挥的部队比原来减弱了一些,但罗泽南部开赴湖北,胡林翼以这支湘军为主体不断扩充,使这支部队的力量不亚于曾国藩亲自指挥的陆师。胡林翼原为曾国藩的部下,他的军队主力是曾国藩的部队,他与曾国藩关系密切,在“中兴名将”中地位与曾国藩相埒,被人称之为“曾胡”。他们的部队一在长江上游,一在长江中游,相互照应,互为犄角,成为太平军的两个死对头。在以后鄂、皖、赣、湘数省的作战中,曾、胡两军相应契合,是太平军的主要敌人和失败的主要原因。

  自罗泽南率军赴鄂、塔齐布战死之后,曾国藩久攻九江不下,是他成军作战以后最困难的日子。王恺运的《湘军志》记载这一段情景时说:“其在江西时实悲苦,令人泣下。”曾国藩给咸丰帝上奏中有语:“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船之上驶,则绕屋彷徨”,“余昔久困彭蠡之内,盖几几不能自克”。但是,由于他的坚忍奋斗,居然扭转了困局。

  他困难的一个方面是太平军在江西发动了猛烈攻势。

  石达开留韦俊在武昌据守,与胡林翼、罗泽南周旋;林启荣在九江城扯住了周凤山的兵力;他自己则率兵联络江西的天地会,开展了凌厉的攻势。石达开于咸丰五年十一月(1855年12月)由湖北进攻江西,连克瑞州、临江、袁州,围攻吉安。曾国藩见状只得放弃围攻九江,急调周凤山回援江西。周部撤围九江,于咸丰五年十二月(1856年1月)攻占樟树镇、新淦。但是,到底是救吉安,还是守武昌,曾国藩举棋不定,石达开见来援湘军驻兵樟树镇而尚在犹豫,乃下令全力进攻吉安,于咸丰六年正月二十五日(1856年3月1日)将吉安攻陷。曾国藩此时驻于赣北南康府,闻吉安被攻破,令周凤山坚守樟树镇,认为此处西近瑞(州)、临(江),东接抚(州)、建(昌),为赣江沿岸重镇,省城南昌的咽喉。石达开兵破吉安,必然北犯省城,占领樟树镇,则可以逸待劳,堵击太平军。曾国藩为守樟树镇,还急令内湖水师彭玉麟率船队师出青岚湖,由武阳水过三江口,驶入赣江,南下樟树镇,与陆师配合,防守樟树镇。

  不久,石达开果然率兵由吉安北上进攻樟树镇。周凤山指挥湘军据城大战,不敌而弃城逃走,二月十八日(3月24日)樟树镇为太平军占领。曾国藩闻讯,由南康动身去南昌城收拾溃兵。

  石达开指挥太平军在江西奋勇作战,控制了整个江西的绝大部分地区,江西共计13府,被攻占8府54州县。曾国藩困守在南昌、南康两个狭小的地区,被太平军紧紧封锁,不仅文报不通,连家信都难以通达。秘密化装潜递者也多被抓拿,一时被捕杀者达100多人,湘军被太平军围困得“士饥将困,窘若拘囚”。

  正在曾国藩岌岌可危之时,杨秀清忽调石达开去天京参加进攻江南大营的战斗,才使曾因藩在军事上稍稍松了一口气。便挣扎着恢复江西的军事实力,他把樟树镇等战役溃败的军队重新编排,凑成两支军队:一支约3500余人,由黄虎臣率领;一支仅千余人的队伍,由毕金科率领;又让江西粮道之子邓辅纶新募2000人马,与李元度合为一军。总计军队约有万余人,但战斗力却较差,尤其缺乏将才。便想把增援武汉的罗泽南调回,趁石达开离开江西的时机,夺回失地,挽回江西的危局。罗泽南接到曾国藩的告急信感到很为难,当时他正担任争夺武汉的军事主力,若撤离武汉,将前功尽弃。他决定加紧攻城,攻下武汉后立即回援江西。

  结果,因求功心切,猛打猛冲,被太平军枪击头部,于三月初八日(4月12日)死在军营。死前,给曾国藩留遗信一纸,哀凄悲凉,追述办湘军南北转战之苦。进言让曾国藩重任彭玉麟、杨载福、王錱等人,尤其要起用左宗棠。并进一步介绍胡林翼的大度,一定要同他合为一军,方能定两湖大局。遗嘱自己死后,其部湘军由李继宾统带,等等。

  曾国藩的求援信落到胡林翼手中,恰在此时,曾国华也带着曾麟书的请求让胡援助曾国藩。于是,胡林翼便分兵5000让曾国华统带,急驰江西。此时,骆秉章也派出刘长佑、萧启江5000人马由萍乡、万载入江西,增援曾国藩。曾国荃、王錱又各率数千人马驰援。这样一来,江西的湘军和绿营军一下子增到数万人。这些军队在江西四处进攻,先后占领瑞州、袁州、临江、安福等地,湘军在江西的形势好转了。

  曾国藩在江西的困馁不止是军事,更大的苦处是清廷一直对他不放心,怕他的力量太大,尾大不掉。湖北巡抚之职宁给胡林翼,也不肯给他曾国藩,使他率兵三四载一直处于孤悬客处之地位,用兵、用人、用饷无处不难。因此,他常自比于东汉时的杨震,落得个可悲下场。

  正因为清政府不肯向他放权,使他在江西最大的痛苦,是处处受到地方官的排挤和刁难。咸丰五年八月(1855年9月),曾国藩丁忧服阕,补授了兵部右侍郎,仍没有钦差之衔,地方官仍是轻视他,他在江西用兵,军饷要江西地方出,地方官总认为他并非国家正规军,为湘军输饷认为是额外负担,不肯出饷。曾国藩军队缺饷,只能自己筹措,也受到地方官的抵制。他无能为力,只好向朋友求助,幸赖刘于淳、甘晋等人主持捐资,支持部分款项,惨淡度日。在籍刑部侍郎黄赞汤。曾捐助曾国藩80余万两,使曾国藩感激万端,终生念念不忘。

  尤其令曾国藩气愤的是,江西巡抚陈启迈是他的同乡,又与曾国藩同做翰林官。湘军在江西作战,为陈守土,他应该同舟共济。但是,他却处处作对,不仅不合作,不输饷,连用地方一人也不许。例如:当时江西万载举人彭寿颐,在地方自办团练,对抗太平军。曾国藩欲调此人入湘军,陈启迈不仅没接受曾国藩的请求,还借口彭寿颐曾不受地方官约束,至衙门闹事,把他捕拿,投入监狱。

  曾国藩甚为恼怒,将陈启迈的行事为人写成奏折,狠狠地向咸丰告了一状。咸丰对江西巡抚本来就不满意,因为江西一省疆土,被太平军几乎占光。如今曾国藩告他,便准其所奏,罢了陈启迈的官。

  陈启迈虽去官,继任的文俊对曾国藩的排挤更甚。不仅不给供饷,还使他的一支湘军全军覆没,害死了他的一员猛将毕金科。

  樟树镇败后,湘军一支由塔齐布的旧部毕金科率带。毕骁勇异常,率部与太平军作战,凶悍无比。但毕军饷奇缺,军队常饿着肚子打仗。咸丰五年(1855年)底,地方官得到江西巡抚文俊的授意,竟以军饷作诱饵,逼迫毕金科进攻景德镇。景德镇是赣、皖、浙三省交通枢纽,太平军有重兵把守,堡垒坚固。毕金科只有千余湘军,又饥又疲,但是为了得到饷糈,不得不冒险进攻。结果,反复苦斗,直至全军覆没,毕金科也丧命于景德镇城下。曾国藩对此事耿耿于怀,直到4年以后,曾国藩率部攻陷景德镇,在毕金科战死之处立碑纪念,亲为撰写碑文,痛悼当年牺牲的这员大将,同时揭露江西官员的排挤、嫉恨,碑文十分凄婉、动人。其中有:“内畏媚嫉,外逼强寇,进退靡依,忍尤丛诟”之句,说出了曾国藩在江西几年的困难处境。值此困难处境,曾国藩曾想要撒手不干了,他想:这到底是为什么?自己以一个回籍的文官,冲破重重阻碍创办湘军,在两湖、江西苦苦地战斗着,打赢了仗是别人的功劳,打败了仗“几乎通国不能相容。”自己为国苦战,要权无权,要粮无粮,处处受到排挤、打击,被逼自杀就好几次了。思前想后“遂致浩然不欲复问世事”。由于好友刘蓉等人的百般劝说,他才勉强坚持着。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何国松作品集
何国松版-曾国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