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1章 半生颠沛一代词宗(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 作者:陈锋 王翰

第51章 半生颠沛一代词宗(1)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侍郎,母亲系当朝状元王拱展的孙女。她出生于官宦之家,少年时代便有文名。后与太学生赵明诚完婚,夫妻恩爱。后,金兵南下,赵明诚历任地方官佐,不幸因病逝世。李清照依照夫嘱,保护文物,历经兵乱。晚年,她寄居临安,写下了不少描写丧夫亡国的诗篇。其中,《醉花阴》词深受伟人毛泽东的赞赏。李清照为南宋婉约派词人代表,为历代女词人中首屈一指的文豪。毛泽东十分喜爱李清照的词,多有圈点。

  【毛泽东评点李清照】

  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

  ——摘自曾三的《作为一个读者的态度》,见陈晋主编的《毛泽东与文艺传统》第37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出版。

  毛泽东喜欢读李清照的词,对《醉花阴·九日》尤其喜爱。在他的藏书中,凡载有这首词的集子,都留有他对这首词的圈划。

  ——摘自毕桂发主编的《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第250页,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出版。

  【李清照小传】

  宋朝时候,我国诗林词苑中绽开了一朵光彩耀人的奇葩——杰出的女文学家李清照。她以其卓著的文学成就,尤其是那风格独特的词作,在我国文学史上书写下了重要一页。

  美满夫妻 艺术伴侣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年),号易安居士,宋朝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李清照出生在千佛山下趵突泉边的一座古老宅第里。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侍郎,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是一个博学多才,对文学、佛学、经学、史学都很有研究的学者。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能诗文、绘画,多才多艺。

  李清照生长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书香之家,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加上她资质聪颖,勤奋好学,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博闻强记,喜欢填词,少年时代的李清照已初露锋芒。十六七岁时,她便写过一首有名的《点绛唇》词: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写得轻松自如,活泼生动,寥寥几句,便把一个性格活泼、天真浪漫的少女形象活脱脱地勾勒出来。

  当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著名诗人张耒作了一首《中兴颂》,许多文人学士都去唱和。年轻气盛的李清照也写了两篇去和他。李清照的诗才华横溢,大有压倒须眉之势,让当场许多人赞叹不已。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诸诚(今山东诸城县)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了。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礼部侍郎,后官至右丞相。赵明诚因此也在汴京弄到了一个清闲的官职。但他一贯讨厌官场的阿谀奉承,喜欢自己做学问。他爱好诗词文学,尤其喜欢收藏金石,搜集整理古文学、古书法,后来赵明诚成为著名的金石学家。他们两人志同道合,情意相投,感情很好。共同的兴趣爱好,给他们婚后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他们经常一起谈论诗文,切磋和唱。每天晚上,他们经常相向而坐,就一件史实或一个典故,相互出题目,考问对方,看谁能先回答出出处:即出自某书、某卷、某页、其行。谁先答出,就可以饮香茶。李清照思路敏捷,记忆力好,常常稳操胜券。每当她捧起茶杯,夫妻俩往往笑得前俯后仰,茶水四溅,把衣裙都弄湿了。对这种其乐融融的日子,李清照说:“就是老死在这里也心甘情愿。”

  不久,赵明诚进京继续上太学。李清照也一同前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开始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为了协助丈夫搜求文物,李清照节衣缩食,不吃大鱼大肉,不穿镶金刺绣的衣服,头上也不戴珍珠、翡翠一类的饰物,连居室也不摆设华丽的器具和用品。每逢初一、十五,他们夫妻便结伴游逛大相国寺的庙会,去搜集有价值的碑帖、字画。有一次碰到一幅王羲之的墨迹,二人交口称赞,卖主要价一千五百个铜钱,少一个也不行。李清照却在旁边说:“太便宜了!”当时他们身无分文,李清照便毫不犹豫地取下金钗银饰。卖画人一看,暗想这金钗就值一万多铜钱,于是改口要一万五千个铜钱。赵明城认为两万也不贵,于是他又脱下自己的外衣当了。围观的人群一片惊呼:没有见过他们这样的傻子。而赵明诚和李清照却如获珍宝,捧着发黄的书帖高兴地回去了。还有一次,赵明诚看到有人拿着南唐画家徐熙画的一幅牡丹图,要价二十万钱。赵明诚便以身上的衣物作抵押,将那幅画拿回家中,夫妻两观赏了两天两夜,爱不释手,终于因为买不起而退回给人家。为此,他们叹息了好多天。

  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去世。赵明诚夫妇便辞别京城,返回山东老家。此后十余年间,他们一直生活在青州。他们把书房题名为“归来堂”,把内室题名为“居安室”。这期间,李清照除了自己从事文学创作外,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帮助丈夫从事金石研究上。她多年如一日地同丈夫一道对所收集的文物、字画、古籍加以鉴定、校勘和评论,亲自题写题签、装订,然后小心地收藏起来。为了把金石、书画、文物、古籍分门别类地放置妥当,他们制作了一只只大书橱,摆满了十五间房子。后来在李清照的帮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三十卷,李清照还为此书写了一篇后记。

  有一年,赵明诚复被起用外出做官,李清照独居家中。九月初九重阳节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思念远方的丈夫,于是写下一首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彻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就是著名的《醉花阴》。李清照把它寄给了远方的赵明诚。赵明诚看了,手不释卷,自叹弗如,但又不服气。他于是躲在屋里,谢客不出,废寝忘食三天三夜,写出了五十首词。他把李清照的词也混放在一起,然后拿出给朋友陆德夫去鉴赏。陆德夫反复欣赏品评后说:“有三句乃绝佳!”赵明诚急切地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全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词句,自此,赵明诚更加佩服李清照了。

  丧夫之悲 亡国之痛

  不久,赵明诚与李清照和平安乐的生活,随着北方金兵南下破灭了。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冬天,金兵长驱南下,攻陷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北宋灭亡。家园沦陷,国家灭亡,引起了赵明诚和李清照的无限悲愤。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护好青州故第的十五间房子的珍贵文物。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三月,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病故,噩耗传来,赵明诚立即南下奔丧,并精选了十五车最珍贵的古籍文物,运到江宁保藏。李清照为了照料青州赵家故宅和古籍文物,她忍痛节哀,暂留青州老家,准备第二年再用车船把文物典籍运往南方。

  但金人的战火在这年冬天便烧到了山东,在金兵逼近青州的前夜,李清照只好轻装简从,弃家逃命。不久,金兵攻陷青州城,大肆烧杀抢掠。赵家故第和十几间屋子的金石、碑帖、字画,书籍等珍贵文物统统被毁于兵灾之中。这对视文物如生命的李清照夫妇来说,该是何等惨重的损失!

  李清照几经辗转流离,终于在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春天抵达江宁,来到赵明诚身边。当时赵明诚已出任江宁知府。夫妻相见,悲喜加交,两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二月,建康城发生一起兵变。赵明诚因即将改任湖州知府,没有组织力量平定,与其他一些官员半夜缒城逃出,因而被罢免江宁知府。三月,赵明诚和李清照离开建康,泛舟溯长江西上,打算经芜湖入江西,在赣水流域找个安全的地方定居。当他们到达池阳(今安徽贵池)时,赵明诚接到圣旨,仍旧任命他为湖州知府。赵明诚只好让李清照暂时在池阳住下,自己匆匆忙忙赶路去赴任。分手时,李清照心里很乱,原想夫妻久别重逢,从此可以居赣水之滨相依为命,而现在又是长亭相送。赵明诚临别时,再三嘱托她,如果在到了危急的时候,宁可先丢弃行李杂物和衣被,也要保留金石书画古器,特别是难得的拓本和钟鼎,要与它共存亡。赵明诚走后,李清照只身留在池阳。当时她在池阳举目无亲,倍感凄凉。她一心等待着赵明诚回到身边。

  而李清照等到的却是一个噩耗。赵明诚在赴任湖州知府途中,由于时值酷暑,骑马奔驰,过于劳累,染上重病,到建康后不久,便病倒不起。李清照得知后十分担忧,便立即乘船东下,昼夜赶路二百余里。等赶到建康,赵明诚已病入膏肓。李清照悲泣不止,不忍问后事。赵明诚病危时仍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李清照失去了自己的丈夫,也失去了一位知己,她异常悲痛,为赵明诚作了一篇祭文以表述自己的哀悼之情:“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赵明诚的猝然离去给李清照以沉重打击,她终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不久,李清照因哀伤过度,害了一场大病。赵明诚的去世,是李清照人生旅途上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她无依无靠,只身飘零,流落江南,开始了孤苦凄凉的晚年生活。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_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锋 王翰作品集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