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和珅全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9章 收服下属——恩威并用,结党营私(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和珅全传》 作者:凡禹 和琳

第19章 收服下属——恩威并用,结党营私(2)

  和珅的结局是注定的,但他通过“结网”来固权的目的还是部分地达到了。就连他死后的各项财产的分割和处理问题,就牵连到很多人,以致嘉庆帝有意铲除他,也要深思熟虑。仓促行事,就有可能朝野震动,这是嘉庆不愿看到的。毕竟不可能对朝廷的官员来一次大换血,毕竟统治还要依靠这些官员,即便有所牵连,毕竟法不责众。可见和珅关系网牵连之广、影响之深。

  昔日老师成门生

  和珅笼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办法,所谓因人而异。比如有真才实学的孙士毅,他就没有拐弯抹角,而是摆出自己的实力,很快就让他心悦诚服了;对待那些寡廉鲜耻之徒,他就略微给予他们一些好处,很快就把他们收服了……况且,以和珅的地位,拉拢下层官员并不需要费很大的功夫,而且对方大多会送上门来,而自己只需要略施好处,就能与对方建立稳定的利益关系。对待一般的官员如此,就连自己的老师也是如此。

  和珅的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兄弟虽然人品一般,甚至可称得上低劣。但都自幼聪慧,学富五车,并非一般人。

  吴省钦,字冲之,号白华,生于雍正七年(1729年),江苏南汇人。吴省钦精于诗文,著有《白华初稿》,以文学词赋闻名。凡遇国家举行盛大典礼,他进献的诗文都获得皇上的嘉奖,并被钤上御玺,珍藏在内府中。吴省钦一生历任内阁中书、翰林院侍读、上书房行走、光禄寺卿,贵州、广西、湖北、浙江、江西乡试正考官、会试同考官、顺天学政、顺天府府尹等,以及礼部、工部、吏部侍郎,督察院左都御史等要职。

  吴省兰,字泉之,是吴省钦的弟弟。先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的职位,后升国子监助教。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参加会试,名落孙山。乾隆得知后亲自下旨说:“国子监助教吴省兰学问优秀,且在四库馆校勘群书颇为出力,现特别恩准他与本科中式的举人一起参加殿试。”殿试的结果吴省兰列第二甲第三名,获得进士身份。

  吴省兰在担任咸安宫教习的时候,与和珅的舅舅伍弥乌逊交好,经常一起谈诗作对。后来,伍弥乌逊从中介绍,这样,吴省兰就成了和珅的启蒙教师。和珅在吴省兰面前,行弟子的礼节,刻苦读书学习。和珅自幼聪明,学习不到半年,就有明显的进步。对吴省兰教习的课文也能快速背诵出来。吴省兰本来对八旗子弟没有好感,认为他们都是提笼遛鸟、出入风月之地的纨绔子弟,和珅的表现使他眼前一亮,所以对和珅非常欣赏和喜爱。

  很快,和珅、和琳兄弟进了咸安宫官学读书,吴氏兄弟都是他的老师。和珅兄弟二人因为没有生活来源,所以非常俭朴,但学习用功、勤奋,而且和珅很早就显出了不一般的聪明才智。不过,和珅也显示出了强烈的功名心。他还向吴省兰请教满族凭借骑射也能入朝为官的问题。吴省兰却教导他马上可以得天下,但却难以守天下。并列举商汤、周武的例子使他明白文治武功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所以,大清自康熙帝以来,也开始推崇汉学,尊师重道,求贤若渴。所以不仅要学好骑射之术,更要学习四书五经。和珅深受启发,于是就文武并进,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和珅发迹后官运亨通,但并没有忘记吴氏兄弟尤其吴省钦,他虽然满腹经纶,可惜科举屡试不中举人,颇感无奈。后来和珅官运亨通,权势日隆,有一年吴省钦参加乡试,和珅恰好是阅卷官。吴省钦虽然做过和珅的老师,但为了能够获得和珅的照顾,在考试前就登门拜见和珅。并给和珅下跪道:“弟子特地来拜见先生!”。

  和珅虽然为官多年,脸皮也是几经打磨,但面对老师这种举动仍然大吃一惊,连忙说: “老师快快请起,你是我的老师,何故对学生行此大礼?”

  吴省钦厚着脸皮说道:“和大人您是主考官,按规矩,参加考试的都是学生,要称主考官做老师,这也是古已有之的传统了。我现在的确是您的门生啊!”和珅心中虽然有些别扭,但还是应承了下来。

  和珅其实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在朝中虽然位高权重,毕竟根基不稳,需要笼络一些有才学的人作为党羽。吴省钦的行为已经表明他的人品不佳,但毕竟还是可以为自己出谋划策的。就这样,吴省钦由和珅的老师成了和珅的门生。二人各取所需,倒也乐得落下个千古奇谈。

  考题是由皇帝亲自出的,保密性很强,和珅却手眼通天,通过皇帝身边的太监获知内容,并透露给了吴省钦,这样吴省钦高中举人,双方皆大欢喜。吴省钦见识了和珅手眼通天的手段,对和珅更加佩服,与弟弟吴省兰一起成为和珅的党羽,对和珅十分忠心。吴家兄弟不仅学识高,而且也有办事能力,他们甚至帮助和珅打击自己的同乡曹锡宝。因此,和珅对吴省钦兄弟更加信任,在和珅的举荐下,作为主考官主持各地乡试,捞了不少好处。有了和珅的照顾,二人的官路也是十分顺畅。

  吴省钦多次主持乡试,对舞弊成风的现象非常不满。于是他向乾隆上奏请求增加试卷用纸,避免携带作弊用的资料等,他的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得到了乾隆的嘉许。

  吴省兰比他哥哥更加顺利,他先后担任四库全书馆的分校官、文渊阁的校理。并历任升迁为南书房行走、内阁学士,礼部、工部侍郎、浙江顺天学政、顺天乡试同考官(浙江乡试正考官、殿试读卷官、会试副考官等。

  吴省兰有为官的才能,也有很高的才学。他曾被和珅派到嘉庆帝身边,名为陪读,实为监控。幸好嘉庆帝奉行韬光隐晦的策略,对此欣然接受。嘉庆帝处处小心,吴省兰一时抓不住把柄。谁知,嘉庆帝即位后,立刻向昔日的恩师朱珪写信,表示“想请老师早日回京,助朕一臂之力。”吴省兰很快看到了这首诗,马上报告了和珅。和珅知道这是触犯了乾隆的大忌,立刻秘密上奏给太上皇乾隆。

  乾隆刚刚交出大权,心中非常烦闷,闻听此事,震怒不已。认定嘉庆这是在收拢人心,培植自己的心腹,要把他这个太上皇架空。于是就问大臣董诰该怎么处理。董诰知道这是乾隆刚刚退位一时难以适应而已。其实嘉庆帝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对,但是又不敢顶撞乾隆,于是董诰非常聪明地说:“臣听说过,圣主无过言”。这句话简直无懈可击,嘉庆帝已经即位,当然有权决定任何人事调动,董诰为人臣子,不能挑皇上的毛病。乾隆帝知道这是董诰在善意提醒自己,只好顺水推舟,勉励董诰好好辅佐嘉庆帝。最后,和珅从中作梗,朱珪还是没能调回京城。

  和珅倒台后,吴氏兄弟受到牵累。后来找了个由头,下令将吴省钦革职还乡。数年之后,吴省钦默默无闻地死去。而吴省兰则降职为编修,撤去学政、南书房行走等职。后因才学突出,官复原职。嘉庆帝不计前嫌,对他仍很器重,数月之后,还任命他为日讲起居注官,提督湖南学政。

  吴省兰为报嘉庆帝之恩,从此兢兢业业,公务上不敢有丝毫怠慢。还经常提出针砭时弊的建设性意见,颇得嘉庆信任。嘉庆九年(1804年),吴省兰因为年老体衰,荣归故里。

  伸手不打送礼人

  世人对和珅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个大贪官,和珅是怎样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聚集起大量财富的呢?他的敛财方法非同凡响。

  权和钱向来不分家,有权就为有钱准备了充足的条件,有钱则可以买到权。权钱交易在中国封建时代十分普遍,有些甚至是政府允许的。乾隆中后期,这种现象更加猖獗,甚至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和珅深谙做官之道,就是一定要在明处给人一种两袖清风的感觉,背地里却做着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不破坏官场的“潜规则”。这样一来,自己的地位才能牢固而且深得皇帝的信任。他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爬到权利的顶峰的。当然,与之相伴的还有胃口越来越大的贪污受贿。

  和珅历来受到乾隆的恩宠,各级官员纷纷前来拜码头、抱粗腿。所以一到逢年过节,和珅家总是门庭若市,送礼的甚至要排队进入,可见和珅之大胆。和珅也来者不拒,吩咐管家呼什图和刘全记好账目,将来好按图索骥,根据送礼轻重授予不同的官衔和不同程度的照顾。你送礼给和珅不一定能获得他的好感,有的甚至连面都见不上,但是不送礼就会被视为官场异类,终身不受其重用。

  和珅的官是越做越大,所以送礼的人也越来越多,送的钱财珍宝也是越来越多,可是和珅并不满足。他认为,光靠别人送礼终归是别动收钱,他要主动求财。为此,他打着乾隆的旗号大张旗鼓地聚敛财富,大发横财。

  乾隆中后期,乾隆日渐好大喜功,而社会矛盾又日渐尖锐,汉民、苗民常常揭竿而起,军事镇压也耗费大量钱财,加上乾隆本人生活越来越腐化,好场面盛大之事,再殷实的国库也经不起这般折腾,很快就告急了。乾隆不管这些,仍要几次南巡,花掉巨额钱财。不仅如此,乾隆还要粉饰太平,至于钱财的来源,他都靠和珅去张罗。和珅也乐此不疲,郑重他的下怀。

  和珅向来贪婪无度,对上是靠阿谀奉承,对下威逼利诱,但是对治理国家却乏善可陈。他没有能力去繁荣经济、发展生产,更没有手段去安定社会秩序,让人民休养生息,以此增加税收充实国库收入。在和珅看来,这些现在已经来不及了,而且这些具体事务交由下面的人去办就行了,自己的任务就是照顾好皇上,满足皇上的一切要求和喜好。所以,他把目光投向了那些下属和腰缠万贯的富商。他要求官员和富商向自己进贡,他知道地方官员有无数种方法从老百姓手中榨取油水。至于那些富商,本来就是靠着官府才得以以次充好,获得巨大利润,因而也乐得巴结权贵,寻找靠山。

  地方上为了给和珅上贡,只有巧立名目,收取农民钱财,既能巴结和珅,也顺便中饱私囊,当然乐此不疲。和珅有过之而无不及。皇帝、皇后、皇太后以及自己家人的生日等重要节日不必说了,皇帝对他进行嘉赏、边关捷报甚至风调雨顺等等都是收礼冠冕堂皇的理由。从地方官的腰包中收取钱财,地方官上至封疆大吏下至知府知县以及一些捐小官的商人们每年都会向皇上进贡。及至后来,金银钱财已经引不起和珅的兴趣,于是官员纷纷相处奇招妙策,搜刮奇珍异宝甚至山水庄园献给和珅。和珅就在这样经常推陈出新的送礼现象中陶醉,而且胃口越来越大。不仅如此,和珅甚至连国外使臣的贡品也不放过,连皇宫都没有的东西,和珅家中却琳琅满目。

  乾隆经常收到大臣的贡品和钱财,心中自然高兴,但也知道下面难免抱怨,为了保持他的圣君形象,所以曾经下旨不要再送礼,但众多官场油条还是通过其他途径照样进贡,乾隆也就不再坚持了。和珅的这种做法让百姓更加疾苦,而这种情况乾隆又难以知晓,这就为以后的衰落埋下了祸根。

  和珅的敛财手段十分高超,和珅接手内务府没几年,内务府就扭亏为盈,“岁月盈积,反充外府之用。”邓之诚在《中华二千年史》中道:“乾隆的军旅之费、土木游观,与其不出正供之贫,岁无虑亿万,悉索之和珅,和珅索之督抚,督抚索之州县……”和珅成了乾隆的“财政大臣”。

  和珅不仅通过以上各种办法中饱私囊,有时更是吃了原告吃被告。如在奉天义州许五德与霍三德打官司,双方同时送钱给和珅,和珅将两家的财物悉数收下,结果双方的事都没为成,还是靠自己解决。

  和家送礼的多了,和珅不能一一接待,所以给和珅送礼还得讲技巧。和珅本是文人,加上乾隆喜好文墨,所以和珅也常以文人自居。因此,很多时候送他古玩字画比钱财更令他开心。

  官员汪如龙知道他这个喜好,所以时常送些玉如意、黑玉糊蝶、玉马等古玩奇珍给和珅。为了傍牢和珅这个大树,他还给和珅送了北宋著名画家赵昌的《写生蛱蝶图》,而且还在图内塞进银两若干,和珅当然对他另眼看待。很快,汪如龙就顶替征瑞做了两淮监政。虽然征瑞也每年向和珅贡献10万两白银,可还是眼睁睁地看着汪如龙得宠,只好打掉牙往肚里咽。

  和珅对送礼者向来来者不拒,多多益善,所谓伸手不打送礼人,因此也笼络了一大批官员为其卖命跑腿,可谓盛极一时。

  关系非常交毕沅

  在当时的官场上,人人都想攀附和珅,以求加官进爵。其中靠文人出身依附和珅后官运亨通,以致升任封疆大吏的人,以毕沅最为成功和得意。

  毕沅(1730~1797),字纕蘅,号秋帆、灵岩山人等,江苏镇洋(太仓)人。 乾隆十八年以举人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乾隆三十五年以内阁中书考取状元,历官修撰、道员、布政使、陕西巡抚,参与镇压金川叛乱,蒙乾隆召见并赐孔雀花翎,所编《关中胜迹图志》也收入《四库全书》。又因参与镇压甘肃回民起义,迁河南巡抚,主持治理黄河和淮河。乾隆五十三年升湖广总督。后因参与镇压苗民起义和白莲教起义而受封二等轻车都尉,并病死军中,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著有《灵岩山人文集》等传世。

  毕沅是当时著名学者,他精通金石、校勘,金石学著作有《关中金石记》和《中州金石记》;校勘方面的著作有《吕氏春秋》、《老子道德经考异》、《山海经新核正》、《夏小正考注》等。这些著作当然依靠的是门下的一帮有才华 的幕僚如章学诚、孙星衍、洪亮吉等人的帮助。

  毕沅在军机处任职的时候,与同事诸重光、童凤三等人都是举人身份。为了有个更好的前程,他们三人都参加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礼部会试。考试结束后,他们照常回到军机处办理公务。

  会试发榜的前一天晚上,本该轮到诸重光值夜班,但诸重光急于打听考试的结果,就毫不客气地对毕沅说:“今天夜班还须请你代劳。”毕沅不解,便问:“为什么呢?”诸重光提高嗓门说:“问题明摆着的,要中状元书法必须过关。我的书法比你好,明天放榜倘若高中,还有殿试夺魁的希望,得早做准备。你的书法属中下水平,即使明天榜上有名,难道还想去夺一甲前三名吗?”毕沅尽管心里也非常想乘空探听一下消息,但觉得诸重光的分析不无道理,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傍晚值班时,接到陕甘总督黄廷桂一份有关新疆屯田的奏折,毕沅闲坐无事,便饶有兴致地将这篇奏折反复看了几遍,其内容已是烂熟于心。

  第二天会试发榜,毕沅与诸重光、童凤三均中贡士。数日之后,他们一起去参加殿试。当时新疆初定,乾隆帝准备在那里搞屯田,于是亲自出了与新疆屯田有关的“策问”题。对此,一般士子半天摸不着边,可毕沅因心中有底,答得特别顺手,写得格外详实得体,很得主考官们的好评,只因书法稍差,初拟名次时,仅排在第四位。

  乾隆帝阅读前十名贡士卷时,发现前三名的卷子都不太满意,读到第四名毕沅的卷子时,觉得颇对胃口,大加赞赏,便亲自改为第一甲第一名,而书法颇佳的浙江余姚人诸重光却屈居第二位。人们都说,毕沅中状元是忠厚得福。

  毕沅性情儒雅和易,爱才若渴,身边常名士云集。当时的著名诗人黄景仁由于不愿当官,又不知理财,生活贫寒。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凡禹 和琳作品集
和珅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