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地产狂人任志强》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黄金十年 打造航母(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地产狂人任志强》 作者:彭征,张伟

第14章 黄金十年 打造航母(1)

  到了1992年,在开发完成了华威大厦、西单大市政一期工程、月坛北小区、红联北村小区、志强园小区等项目后,华远积累了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经验,建立起了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的开发队伍,在房地产业站稳了脚跟。

  于是,任志强压抑已久的野心暴发了,他想做NO.1了。

  于是,任志强需要更多的钱。不过,在银根紧缩的时代,要想有更多的钱,任志强只能把自己分成很多份,卖一部分给别人,以获得“卖身钱”。

  §§§第一节 漂亮的擦边球

  任志强这一路走来还算顺利:闹饥荒时,他在军队大院里吃饱了饭嬉闹;文革时,他到军队避难;改革开放了,他下海经商;城市改革时,任志强正好擅长修修建建;邓小平说“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了”时,华远的总经理任志强心安理得成为了那一部分可以先富起来的人……

  但上帝不会总照顾着一个人,1993年,海南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了,政府一纸诏令: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允许上市!为更安全可靠,政府又发批文:银行紧缩调控+征收土地增值税。

  这无疑给正在憧憬美好前景的任志强一盆冷水,外送一个巴掌!

  任志强希望能尽快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额,希望能获取充足的土地储备以支持企业的长远发展,可刚成立的华远实力资金都不过硬。任志强明白,要上市,得先找个实力强硬的大靠山,然后再来个境外上市。

  终究天无绝人之路,华润,这样一个大好的靠山,适时地出现在任志强的面前。

  1、华润在寻找

  “华润”,蕴含“中华大地,雨露滋润”之意,它的历史,始于1938年在香港成立的“联和行”( Liow & Co.)。1948年,“联和行”改名为“华润公司”,第一任董事长为钱之光先生。

  从1952年起,华润一直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在港澳及东南亚的总代理;1957年,华润参与并发起了广交会;从1962年开始,华润承担起内地鲜活冷冻商品供港“三趟快车”的运作,保证了香港的食品供应;20实际70年代初,华润将内地国产石油打入香港市场,缓解了香港的石油危机;1983年,随著香港华润大厦的落成,“华润公司”改组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这就是华润的发家史,下面的一系列的数字告诉你华润有多么强大:

  “华润的分公司遍布全国各地,你能叫得出名,他就能成立一个公司;

  华润什么都卖,而且什么都卖的挺多;

  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是两广一带的双子星座之一;

  华润置地卖房子卖到全国人民都知道,华润置地造房子一造一大片;

  华润电力让全国的电子设备产家为它提供设备;

  华润啤酒旗下的啤酒你天天都得喝;

  华润还卖药……”

  总之,华润做到了,你要用什么了,他都能造出来,然后卖给你。我无意在这吹捧华润有多强大,我只是告诉你,华润确实很强大。

  1993年,华润创业已经在香港上市,它的惊世表现不但使它在香港股市身份不凡,而且日益成为华润集团开展融资与投资业务的主要支柱。

  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更多的发展空间,它是会永不止步地追求更大更好的发展的。

  “我们需要不断地挑选潜质优秀的资产注入华润创业,在为香港华润奠定坚实资产储备的同时,也为华润创业分散资产风险,进一步实现多元化经营”。这是1994年华润进一步的发展目标。

  “哪个区域可以成为另一个‘爱情诺曼底’?谁是我们可以与之携手的优秀对象?”

  华润的智力集团经过充分的论证和研究,发现了大陆这个最佳的投资区域,更发现了北京房地产事业金钱浮动的未来。于是,他们立马把这个“十万火急”消息传给了华润的头脑们。

  有钱赚的事情是永远不会被资本家错过的!

  于是,在“要快!要快!要快!”的叮嘱声中,奉命行事的侦探们开始火急火燎地在北京城搜索开来。

  众里寻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久,侦探们呈交给头脑们一份关于“华远的成长”的报告,详细地介绍了华远是如何以20万元借款起家发展到在房地产业站稳了脚跟。

  “1983年,以20万元借款起家,北京市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华远集团公司的前身)开始了创业的历程;

  1986年,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开始进入北京房地产业,第一个项目是西单华威大厦;

  ……

  1994年初,经北京华远股东大会的充分酝酿,公司扩股融资势在必行,为了公司长远发展。北京华远的最大控股股东华远集团也忍痛割爱,同意出让控股权。”

  在报告结尾处,有这样几段用醒目字体标记的话:

  “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华远决定在大陆境外寻找一合适的合作伙伴做公司外资股东,以达到公司进一步融资的目的。

  重要的是:北京华远的土地资源储备充裕,产品多样化,经营方式灵活,利润来源多样,公司营运充满效率……

  更为重要的是,华远的老板任志强,是一个大大的牛人!”

  这样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公司,这样一个相当有合作意向的公司,再加上这样一个有野心的强势老板,华润意识到,当今之世,舍华远其谁,舍任志强其谁!

  2、华远在盼望

  在华润苦苦寻找的同时,北京华远面临着由于公司业务急骤扩张和规模不断扩大而带来的融资问题。

  当时,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中国大陆的房地产业因此而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房地产业成了一个投资回报率高、发展前景看好的产业。

  作为首都的北京,由于各省、市、自治区的驻京机构多,各大企业、厂矿、外商、外企驻华分支单位多,中直机关、各大部委、各部委直属企业及其家属多,外地进京流动人员多等等原因,使北京市的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容量增大。

  而对于房地产的供给来讲,由于土地管理严格,批租手续冗长,再加上地产业投资建设周期长,因而房地产的供给很难在短期内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北京市的房价、地价是一涨再涨。

  北京房地产供求的极端不平衡使北京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罕见的火爆场面,各主要房地产公司都发展很快。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北京华远获利也颇丰,但华远的老板任志强却从自己公司的快速发展中体会到对公司前景的忧患。

  由于历史的原因,北京华远曾受市政府委托以行政划拨的方式取得土地开发权。面对可开发土地的有限性、潜在竞争者的不断介入,以及房地产业竞争的加剧等等因素,任志强意识到只有企业规模的急速扩张和有计划的土地储备才是华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如何在这个百年一遇的黄金时期尽快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额,获取充足的土地储备?任志强意识到仅靠华远的自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华远虽然已经采取了负债经营战略(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达40-50%)以增加自己可支配的资产,但仍满足不了企业急剧扩张的资金需求。

  于是,任志强带领着北京华远开始了艰难的融资尝试。1992年,北京华远经有关部门批准,申请到了发行公司债券3000万人民币的额度(10.1%的利息,3年半到期),可后来,由于政府的调控和管制,北京华远再也没能得到发行公司债券的额度。

  1993年,北京华远借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全国掀起的改革大潮,经充分调查和论证,确定以定向募集的方式将公司改组为股份公司以解决公司迅速发展过程中对巨额资金的需求。

  1993年4月17日,北京市华远集团公司(以原北京市西城区华远建设开发公司作为主要资产)、中国银行北京信托咨询公司、北京市正阳实业发展总公司、北京市华远自动化系统公司共同作为发起人,借公司股份制改组之机,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使北京华远的注册资本扩展到25,000万元,总股本25,000万股。

  1993年末,华远又通过分红送配股,使公司股本扩大到375,000万股。在经过这样大规模的融资行动之后,虽然公司的可支配资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北京华远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按照北京华远的规划,在20世纪末的7一8年时间内,北京华远要完成300万平方米已有储备土地的施工任务。按每平方米投入2,500元计,八年内共需投入资金750,000万元,即每年需投入近10亿元的资金(这里并未计算公司每年土地储备占款)。为筹措发展所需资金,看来仅靠定向募集是不够的,任志强越来越认识到:更大规模的定向募集,以及持续的融资渠道是北京华远迅速发展的必备条件。

  可是,面对国家和政府对房地产业上市的种种限制政策,任志强很愤愤不平,他心中甚是想念伟大领袖邓小平。要不是邓小平说让他先富起来的,他也不会很拼命很努力的先富了起来。可当他想要更富的时候,国家的政策又不允许了!都是那该死了海南炒房团,任志强在心里暗暗骂道。

  房价应该慢慢涨,这样有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有利于长期发展嘛!这班笨蛋们,眼光短浅啊!

  现在搞得银行把钱袋子捂得牢牢着,求菩萨拜奶奶的也抠不出多少钱来。想当年,那个小潘借了700万就到银行贷了1,300万,自己一分不掏就整了2,000万。想当年,王石的万科上市虽经磨难,但也圈到了不少钱。想如今,唉……,也只能想当年了。

  “在这个百年一遇的黄金时期,我多么希望能尽快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额,我多么希望能获取充足的土地储备以支持企业的长远发展!”虽然对现实有些不满,也有点悲观,但倔强的任志强依旧充满野心。

  可是,口袋里的那点钱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我们华远可以通过采取负债经营战略以增加自己可支配的资产,可那仍满足不了企业急骤扩张的资金要求的!

  任志强在自己办公室的床上辗转反复,星星都从牵牛数到启明了,他还没睡着。

  看着外面微亮的天空,想着自己的梦想,任志强绞尽着脑汁,拼命的思索着:怎么办?怎么办?银行不借钱,土地又涨价,自己又不能和政府抗衡。怎么办?怎么办!

  想来想去也只能依靠广大的股民朋友们。自己的华远刚立足,实力资金都不过硬。所以,要上市,得先找个实力强硬的大靠山,然后再来个境外上市。

  有了思路,任志强便开始行动了。

  1994年初,经北京华远股东大会的充分酝酿,公司扩股融资势在必行。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北京华远的最大控股股东华远集团也忍痛割爱,同意出让控股权。在基于各种各样(包括税收、资金实力等)的考虑的基础上,华远决定在大陆境外寻找一合适的合作伙伴作为公司的外资股东,以达到进一步融资的目的。

  任志强为寻找外资股东认购公司新发行股份,曾先后多次与外商接触,其中包括香港光大国际、美国Paloma基金、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香港华创等十几家外商。外商也聘请了毕马威会计师行对公司项目进行了三次审计,并请香港梁振英测量师对公司项目进行了评估(估价方法为未计入无形资产价值的市场价值法)。双方律师进行了频繁而艰辛的谈判。

  3、“终结连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华润适时地出现在任志强的面前。

  就这样,华润选定了“华远”作为它即将迎娶的“新娘”,而华远则选定了“华润”作为坚实的“靠山”。

  不过,当任志强第一次走进华润创业41楼的办公室时,他并不知道华远房地产能否加入华润的行列,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当时正值华远房地产与一系列的外资投资者进行了近一年的多次谈判,签署了合资合同与章程,而大股东又准备退出合约的时刻。

  焦虑不安、等待期盼的心情同时存在于任志强的心中。虽然任志强已经与多个外商进行了替代原合资合同中大股东的会谈,但他更希望是一个中资北京的外资来参与合作。而对任志强来说华润创业恰恰是个理想的选择。

  一是因为华润的中资背景使得两个公司没有有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容易沟通和相互理解;二是因为华润上市公司的机制与功能,有利于华远公司进行香港上市的再融资和改善国内企业的管理;三是因为华润有一个黄铁鹰,他在学生时期曾在任志强公司里打工,任志强认为几年前的合作过程曾使他们之间有过了解和信任。

  一方要“傍大款”,一方要娶“靓女”,就这样,华润、华远走向了购并的舞台。

  1994年11月,香港华创连同香港太阳世界、美国国泰财富共同出资,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坚实发展有限公司(香港华创为坚实发展公司的最大股东),准备投资入股北京华远。

  考虑到北京华远并购后进一步用资的要求,同时为了方便坚实公司在港上市的需求,华远集团同意坚实公司占有北京华远52%的股份(香港法律规定,母公司若以子公司的业绩上市,必须拥有子公司51%以上的股份)。

  同月,坚实公司与北京华远签定了认购北京华远股份并将公司转为中外合资公司的合同,外方以公司每股净资产1.613元为认购价,认购北京华远40,625万股外资普通股。购并后,中外合资华远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增至129,000万元,总资产超过260,000万元。

  购并后的中外合资华远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结构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双方经过协商,在以稳定华远经营班子的前提下,设董事会董事l1名、外方6人,中方5名,并规定外方基本不参与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

  购并后,除外方派驻一名财务总监进行财务监督外,公司的管理班子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任志强由先前的北京华远董事长总经理变为中外合资华远股票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购并给华远带来了巨额资金,使北京华远各项经济指标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994年竣工面积16.5万平方米,每股收益0.365元;1995年竣工面积32.9万平方米,每股收益0.476元;1996年竣工面积达47万平方米,每股受益0.53元。

  香港华创1994年购并时投资约4,400万美元,1994年、1995年分得股息约1,400万元。丰厚的回报增加了其长期投资的信心。

  1996年,华远又经股东大会同意并经北京市体改委同意,按28%比例对全体股东配股,共21875万股、每股售价2.85元。配股完毕,公司注册资本扩大到10亿元。股本10亿元。净资产22亿元。

  就这样,在1996年,华远借海外股东华润北京置地间接上市,融资达到10亿元人民币。

  在这场资本游戏中,华远可谓开业界先河。华远的境外上市其实不应该叫做公司境外上市,因为只是外方股权上市了,不需要国家任何部门批准。这实际上是直接打了政策的擦边球。

  在华远上市之后,证监会便专门发了一个红筹股监管文件,文件对合资公司的外资境外上市问题做出了规定。以后别的公司就不能再借用华远的办法了。

wWw。xiaoshuo txt.Net_T_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彭征,张伟作品集
地产狂人任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