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曾国藩修身经》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4章 齐家——修身之用(9)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曾国藩修身经》 作者:曾国祥

第34章 齐家——修身之用(9)

  一个家庭内部,有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细言之,还有叔侄关系、妯娌关系、姑嫂关系、爷孙关系。家齐方可国治,人和才能家兴,要将家庭内部各个成员的关系都处理得和和美美,每一个成员就要各守其位,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勤妻俭,尤其是一家之主,更要率先垂范。曾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曾国藩强调“家中兴衰,全系乎内政之整散”,就是说作为一家之主,要带头修身,自端内教,先求一身之安静,而后求一家之安静。这样说来,齐家就是修身的一个特定用场了。

  在中华文化的园圃里,家这一畦园圃尤其光彩夺目,这畦园圃里所育的全是鲜嫩的幼苗,因而称为苗圃。这些幼苗在不同的土壤里长成参天大树或灌木荆棘,又组成了花花绿绿的林海。谁都赞美挺拔伟岸的参天大树,然而苗圃里的幼苗在播种培育的过程中,却是千差万别,不是每一棵幼苗都能长成大树。家的作用正如苗圃的培育,作为家长,总是望子成龙,但由于在培育过程中的差异,而使得林海里总

  是高低参差。感谢星冈公的家风沐浴,竹亭公的匠心独运,母亲江氏刚毅基因的遗传,曾国藩终成社稷栋梁与齐家楷模,带领四个弟弟投身社稷中兴的大业,使他的家庭成为当时的第一显赫家庭,迄今十代,近百人成为许多行业中的佼佼者。这种持久效应与发散影响,古今中外都是罕有的。

  曾国藩的治家秘诀只有四个字,就是孝、友、勤、俭。竹亭公夫妇在星冈公瘫卧床榻的几年里,昼夜侍候,寸步不离,为全家作出了榜样;曾国藩虽身在官场战场,仍频频向父母书信问候,寄钱寄药寄营养补品,叮嘱弟弟在父母身边悉心照料,可谓尽心尽力,亦为弟妹子侄带了好头。至于对几个弟弟的关心与教导,更是诚恳得能动天地质鬼神。在这方面曾国藩细心的程度从下面的一段话中就可见一

  斑:“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及我,这便是不孝;若使族党称道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如我,这便是不悌。何也?盖使父母心中有贤愚之分,使族党口中有贤愚之分,则必其平日有讨好的意思;暗用机计,使自己得好名声,而使其兄弟得坏名声,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能在这样的细节上下功夫,其孝友之心何等真诚!

  在勤俭方面,曾国藩也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在家中,他特别推崇星冈公制定的八字家风。他心里清楚,这八个字中,就有六个字是讲勤俭。他明白地说:“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对于他自己的单独“家产”,也是坦然无私,他曾经对弟弟们说:“我仕官十余年,现在京寓所有惟书籍、衣服二者。衣服则当差者必不可少,书籍则我生平嗜好在此,是以

  二物略多。将来我罢官归家,我夫妇所有之衣服,则与兄弟拈阉均分。我所办之书籍,则存贮利见斋中,兄弟及后辈皆不得私取一本。除此二者,予断不别存一物以为宦囊,一丝一粟不以此自私。”后来,攻陷南京,对于曾国荃抢占金银财宝的劣行,他是气愤交加,反复劝导,曾国荃依然我行我素,他却丝毫不去沾半点污秽。因为他终生追求的不是自己的荣华富贵,如果说他自私的话,他图的是曾家后继有人长盛不衰。他说:“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而他的家庭勤俭孝友皆具,所以迄今两百年近十代,家风犹存,家声依旧,值得我们每个家庭深思细品。

  家齐国治

  凡仆之所志,其大者盖欲行仁义于天下,使凡物各得其分;其小者则欲寡过于身,行道于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宗族乡党。

  【译文】我的志向,大的方面原是希望能在天下广行仁义,使天下万物都能得到它们应份所得;小的方面,只是希望自身能少犯过失,在妻和子的面前能行正道,立下能行得通的言论为宗族乡党留下教导。

  【简析】家庭是社会的最基层的组织,人称社会的细胞。中国几千年宗法社一会,使得家庭的功能远远胜过其他组织,也使得中国家庭的功能远远胜过外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家庭。因此,凡有志者,视线往往从自身首先投于家庭,再投于宗族乡党,再投于社会。

  万化始于闺门,除刑于以外无政化,除用贤以外无经济。

  【译文】万种教化始于家中,除以身作则之外就没有什么政治教化,除培育贤能之外就没有什么经邦济世。

  【简析】儒家认为,不能齐家,便不能治国平天下,所以万化始于闺门。在家能做妻子的榜样,在衙署就能做僚属的榜样。“刑”就是示范,“刑于”取自《诗经·大雅·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这里用“刑于”是全句的节缩。

  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凡人一家,只有修德读书四字可靠。

  此八字者,能尽一份,必有一分之庆;不尽一分,必有一分之殃。其或休咎相反,必其中有不诚,而所谓改过修德者,不足以质鬼神也。

  【译文】大凡人的一身,只有“迁善改过”这四个字可靠;大凡人的一家,只有“修德读书”这四个字可靠。这八个字,能做到一分,就一定会有一分的福庆,少做到一分,就一定会有一分的祸殃。如果有福祸相反的情形出现,一定其中有不真诚之处,而所谓改过修德,大概也不能取信鬼神。

  【简析】这里所说的“可靠”,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做起来可靠,你一人迁善改过,你一家修德读书,谁干涉?只要想做,就做得起来;一层是做成了有用,你迁善改过,你就德业大进,你一家子弟都修德读书,你的家庭就兴旺发达,可靠极了。

  吾祖光禄大夫①星冈公尝有言日:“吾子孙虽至大官,家中不可废祖宗旧业。”懿②哉至训!可为万世法已。

  【注释】①光禄大夫:官名,清末为文职正一品封赠。②懿:(yi)美,好。

  【译文】我的祖父光禄大夫星冈公曾经说过:“我的子孙即便做大官,家中不废除祖宗旧业。”我们家的最高家训多美好啊!完全可以作为万世遵循的法则。

  【简析】星冈公在其以下三四代子孙中极有威望,他的教导曾国藩看作是“至训”,他自己信守,教导子孙遵循,希望万世流传。星冈公所说的“祖宗旧业”是稼穑、读书、礼仪三大项,就是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实际就是事业、学习、道德这三项,一个像样的家庭能少得了吗?

  颜黄门之推①《颜世家训》②作于乱离之世,张文端英③<聪训斋语》作于承平之世,所以教家者至精,尔兄弟宜各觅一册,常常阅习。

  【注释】①颜黄门之推:姓颜名之推,字子介,531-?年,南北朝时瑯玡临沂(今山东费县东)人,任过黄门侍郎,人称颜黄门,有《颜氏家训》等著作。②《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所著,二卷二十篇,后世崇为齐家教子的重要著作。③张文端英:姓张名英,字敦复,号乐圃,又号梦敦,1637-1708年,安徽洞城人,进士,官至文化殿大学士,著有《恒产琐言》《聪训斋语》等。

  【译文】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写在乱世,张英的《聪训斋语》写在治世,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议论都很精当,你们兄弟应该各自找到一册,常常阅读温习。

  【简析】曾国藩视颜之推的《颜世家训》、张英的《聪训斋语》为齐家之宝,要求几个兄弟各觅一册,常常阅习。

  凡大员之家无半字涉公庭,乃为得体。

  【译文】凡是大官员的家庭没有半个字牵涉到官司,才是得体。

  【简析】劝家人莫涉公庭,不一定限于被告,也包括不当原告、陪告之类的角色。如臬常涉公庭,一来与大员面子有碍,二来必有倚权仗势之嫌。家庭的形象与声誉,每一个家人都要珍爱。

  正身齐家

  家中兴衰,全系乎内政之整散。

  【译文】家中的兴与衰,完全依靠内政的整与散。

  【简析】曾国藩不操持内务,但很关注内务。其原因有二:一是子女都在家中生活,内政整散直接影响他们成长;二是一旦罢官回家,内政若散乱无章,到时更加无法收拾。

  家有骨鲠之长,则子弟相习于矩镬①。

  【注释】①矩镬:法度。矩为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蠖:(yue)尺度。

  【译文】家中有正派敢言的家长,子弟就会习惯于遵守规矩。

  【简析】一家之长,就是子弟学习的榜样。这个榜样正派,子弟也会正派。

  作家长的不必每日唠唠叨叨,用言行举止影响子女,用孝友勤俭的家庭氛围熏陶子女,最有效,最可靠。

  未有主帅晏而将弁能早者也,犹之一家之中,未有家长晏而子弟能早者也。

  【译文】没有做主帅的起床晚而将士们能早起的,好比一个家庭中,没有家长起床晚而子弟能早起的。

  【简析】在内能正身齐家,在兵营就能正身治军,道理都是相通的。早起只是一个例子,但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曾国藩从祖父星冈公起,几代人都因为兴家创业而养成了早起的勤劳习惯,可子女中却因家庭条件改变而有不再早起的,曾国藩对此常不依不饶,从严矫正。

  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谓家有人作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谓已有文学,而遂敢于恃才傲人。常存此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译文】诸弟也应该常常保持一颗敬畏的心,不要说家里有人做官,就敢欺侮别人;不要说自己有才华学问,就敢恃才傲人。常常保持这样的心态,就是承载福分的好方法。

  【简析】这是曾国藩在京城给诸弟信中的话,这时曾国藩官升五品,便嘱咐家人谨慎、低调。看来,身份不论高低,谦谨都是必要的。

  静则生明,动则多咎,自然之理也。家长好动,子弟必纷纷扰扰,朝生一策,暮设一计,虽严禁之而不能让。欲求一家之安静,先求一身之清静。

  【译文】静就会生发出清明,动往往引来祸咎,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家长好动,必定会使子弟纷乱,受到干扰。早上生出一个想法,晚上又设置一个计划,即便严厉禁戒也不能止住。想求得一家的安静,先要求得家长一人的清静。

  【简析】这里所要求的“静”,不是不能做正当的事,而是指不要去做添乱的事。澄弟在家乡有好入是非之场、势利之场的毛病,甚至乡里诉讼他也插手,曾国藩赠言六则,最后一则就是劝静。

  尔等奉母在寓,总以勤俭二字自惕,而接物出以谦慎。凡世家不勤不俭者,验之于内眷而毕露。余在家深以妇女之奢逸为虑,尔二人立志撑持门户,亦宜自端内教始也。

  【译文】你们在金陵寓所侍奉母亲,总要以“勤俭”两个字来要求自己,待人接物要谦虚谨慎。大凡世家子弟不勤俭的,从他们的家眷身上就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在家时就很担心家中妇女奢侈逸乐,你两人下决心要支撑门户,也应该从严格家庭内部的教育开始。

  【简析】曾国藩身在京城,二子在南京家中奉母,原来就曾以家中妇女奢逸为虑,如今远隔千里,只好嘱二子严格家庭内部的教育,这样才能撑持得住门户。

  大凡做官的人,往往厚于妻子,而薄于兄弟,私肥于一家,而刻薄于亲戚族党。

  【译文】大多数做官的人,往往厚待妻与子,而薄待兄与弟,私肥自己一家,却刻薄亲戚族党。

  【简析】就家而言,也有大家小家之分、家庭家族之别。就大家小家而言,往往厚于自己一支的小家,而薄于包括兄弟多支在内的大家;就家庭家族而言,往往私肥于血缘紧密的家庭,而刻薄于血缘稍疏一点的家族。曾国藩则不然,他的一碗水端得就是平,关爱兄弟同关爱儿子一样,一辈子写给诸弟的信比写给子女的还多;敬爱亲戚族党像敬爱父母一样,每寄银两回家,都要分些给生活有困难的族戚。

  我仕官十余年,现在京寓所有惟书籍、衣服二者。衣服则当差者必不可少,书籍则我生平嗜好在此,是以二物略多。将来我罢官归家,我夫妇所有之衣服,则与兄弟拈阉均分。我所办之书籍,则存贮利见斋中,兄弟及后辈皆不得私取一本。除此二者,予断不别存一物以为宦囊,一丝一粟不以此自私。此又我待兄弟之素志也。

  【译文】我为官十多年,现在京中寓所全部东西只是书籍、衣服两样,衣服是当差者必不可少的,书籍则是我生平的嗜好,所以这两样东西稍多。将来我罢官回家,我夫妇所有的衣服,就与各兄弟抓阄平分;我所置办的书籍,就贮存在利见斋中,兄弟和后辈都不得私取一本。除这两样,我决不另外存一物作为私财,一丝一粟不占为已有。这也是我对待兄弟素来的志向。

  【简析】曾国藩做官得的俸禄,除平日之用外,不别存一物为官囊,更不留钱给子孙,仅有书籍衣服,还承诺为兄弟共有,这种无私精神恐古今中外也绝无仅有。

  去年在家,因小事而生嫌衅,实吾度量不闳,辞气不平,有以致之,实有愧于为长兄之道。

  【译文】去年在家时,因小事而导致兄弟间生出嫌隙,实在是我的度量不宽闳,语气不平和,因而出现这种事,确有愧于做大哥的道理。

  【简析】曾国藩作为长兄,就有长兄的姿态,就尽长兄的责任。尤其是在父母去世之后,他更是关爱几个弟弟,偌大的家庭,妯娌之间、姑嫂之间、甚至兄弟之间,难免生些嫌衅,他都承担责任,反省自己,从不轻易责备别人。

  孝亲敬祖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

  【译文】孝顺长辈友爱兄弟,这是家庭的祥瑞,人们所说的因果报应,其他事或许不完全应验,独独孝友就立即会获得吉庆,反过来就会立即遭到祸殃,没有不应验的。

  【简析】孝亲友弟能使家庭和睦、和谐,家和万事兴,所以说立获吉庆。这不是盲目相信“报应论”,而是确有其理,儒家向执此理,曾国藩深信不疑。

  今人都将学字看错了,若细读“贤贤易色”一章,则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于孝弟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

  【译文】今天的人都把学字看错了。如果仔细读“贤贤易色”一章,就会明白大多数的学问都来自家庭日常的生活之中。在孝、悌两个字上尽一分力就是得到一分学问,尽十分力就是得到十分学问。

  【简析】家庭是人生第一座学校,如学得了孝悌,就可以毕业了。

  兄但求缺陷,名所居日“求阙斋”。盖求缺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此则区区之至愿也。

  【译文】我只求缺陷,把“求阙斋”来作为寓所名,原来是想在其他方面求些缺陷,来求取家中祖父母和父母的齐全。这就是我小小的胸中最大的愿望了。

  【简析】曾国藩熟谙盈虚之道,将自己的寓所定名为“求阙斋”,其意为求缺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这样盈虚就取得了一种相对的平衡。

  贵体孝道。推祖父母之爱以爱叔父①,推父母之爱以爱温弟之妻妾儿女及兰②、蕙◎之家。

  【注释】①叔父:指曾骥云,字高轩,1807-1866年,曾星冈次子,曾国藩叔父。②兰:指曾国兰,1809-1863年,曾国藩的长姊,嫁给荷叶乡贺家坳村王国九。③蕙:指曾国蕙,1814-1864年,曾国藩大妹,嫁给荷叶乡贺家坳村王家储。

  【译文】贵在尽孝道。由对祖父母的爱戴而爱戴叔父,由对父母的爱戴而爱护温弟的妻妾儿女及兰、蕙两家。

  【简析】曾国华牺牲于战场,对曾氏家庭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当长兄的曾国藩心里尤其沉重。痛定思痛,他决心以孝道重整家风,以慰藉温弟在天之灵。

  因而要求诸兄弟都要特别敬爱叔父,关爱温弟的家属。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天_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曾国祥作品集
曾国藩修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