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骗婚》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章 韦氏家族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骗婚》 作者:张玉瑛/黄鹏

第2章 韦氏家族

  韦氏家族在民国初年,是望月桥方圆十几里有名的财主。他们有良田一百多亩,五辆马车,在石炭井还有一口煤矿。他们除了种田,还经商。在望月桥街上开了“粮行、油坊、煤炭场”。这是韦家的鼎盛时期。韦万山的爷爷生了三个儿子。他爷爷临终前把家产平均分给三个儿子。韦万山的爸爸是老二,名叫韦鸿。韦鸿分了五十多亩地和望月桥的粮行。韦鸿一连生了四个女儿。他年过四十才生了韦万山。韦万山七岁时,父亲送他到望月桥小学堂读书。但就在这年冬天,得了一场大病去世了。家里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母亲的肩上。

  韦鸿临终时把年幼的独子和妻子托付给管家刘德照料。把望月街上粮行的生意也委托刘德管理。这刘德呀,三十几岁,个头不高。他虽然瘦骨嶙峋,但很精神。常言说:“看人看走路,干活看吃饭。”他呀,吃饭快,干活麻利,还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所以韦鸿才把妻子儿女和家业托给他照管。

  刘德是从山东逃荒要饭来到宁夏的。他父母都饿病而死,只剩他一个人。那时,他讨饭来到望月桥韦家粮行的门口,饿昏过去。韦鸿让人把他抱进屋里,喂水、喂饭。他慢慢地苏醒了。韦鸿了解了他的可怜身世,是个孤儿,无家可归,就收留了他。让他放牛、喂马。他说自己10岁了,因个头小,又瘦得皮包骨头,看上去像个七岁的孩子。别看他人瘦小,却特别勤快,干活踏实,眼里有活。他每天早早起来,除了喂马、喂牛,没人指使,他主动扫院子,担水……韦鸿和妻子都很喜欢他。他十三岁那年,韦鸿就让他到望月街粮行做事,并教他识字、记账。他也机灵,一学就会。因为那时韦鸿没有儿子,把他当作自己的独生子一样另眼相看。韦万山的母亲对他也特别好。一年四季的衣服都给他做好,尤其是过年,从头到脚都给他换上新的。到了二十岁,又给他娶了媳妇,成了家。所以刘德打心眼里感激韦家。

  韦鸿去世七八年来。刘德把粮行的生意管理得井然有序。账目记得清清楚楚。他一月一清账,销售额多少?盈利多少?每月都向韦万山的母亲汇报。万山的母亲常说:“他德叔,我知道让你一个人管理这个家,很忙,也很辛苦。你就不用每个月都向我汇报,等到年底了,再告诉我一声就行了。”刘德说:“那怎么行呢?再忙也要月月结账。你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纠正,也做到心中有数。”万山的母亲又恳切地说:“看你说的。你就是一年不向我汇报。也没事。你来我们这个家二十多年了吧?你的为人我清楚,你办事我一百二十个放心。自从万山的爹去世了,这个家全靠你给撑着。粮行的生意你打理得年年赚钱。家里种的七八亩地靠你操心雇人种。租出去的三十多亩地,每年让你收一个冬天的租子。真是太辛苦你啦!我只盼着万山快点长大,好帮你一把。”“老爷、太太不仅救了我的命,还给我成了家。让我这个无家可归的孤儿有了一个幸福的家。我无论为这个家做什么事都是应该的。我就是做牛、做马也报答不了你们对我的恩情!”

  韦万山的大伯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韦万江,十几岁到西安去上学,一去二十多年无音讯。二儿子叫韦万河,和韦万山隔院而住。大伯比他父亲去世还早。韦万山的三叔韦森生了一个儿子叫韦万川。三叔、三婶一家子和韦万山同院对门而住。堂兄弟四人中韦万山最小。韦万山虽然是独子,可他母亲一点儿也不娇惯他。对他要求很严格。不给他零钱花,也不给他买零食,更不让他睡懒觉。他父亲去世后,看到母亲起早贪黑地操劳这个家,他读书特别自觉用功。每天不用母亲喊,就早早起来背上书包走二里多路到望月街学堂读书。放学后也不贪玩,紧赶着回到家帮母亲干家务活。他不但懂事,也很聪明,读书、背诗、写字常常受到先生的表扬。先生经常让他给同学范读,领读古诗、古文。他小学毕业了。母亲把他送到宁夏城读中学。他写一手好字,每逢过年,他都给乡邻们写对联。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有求必应。有些穷人买不起大红纸。他就事先买好纸,不让求他写对联的人空手而回。他对长辈彬彬有礼,对每一个求写对联的人一视同仁。乡亲们都说:“韦鸿养了个好儿子!”母亲听到这些夸奖儿子的话,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韦万山的四姐出嫁后,家里就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他在宁夏城读书住校,一月二十天才回家一趟,回一趟家需步行三个多小时。他不忍心让母亲一个人孤单在家,几次向母亲提出,不去省城读书了。母亲坚决不同意,说:“你别管我,好好读你的书。等初中毕业了,你到西安或者兰州去读书,就是去北京读书,妈都供你。”一年,两年过去了。他暑假回来,看到五十多岁的母亲憔悴了不少,白发也增添了许多。对求知的渴望和对母亲的仁孝冲击着他的胸膛,他毅然下定决心:“我不能再读书了,应该回来挑起家里的生活担子,应该陪伴在母亲的身边……”不论母亲怎么劝说,他都坚持己见,执意留在家里陪伴母亲,帮助母亲管理家业。这一年,他刚刚十六岁,就和管家刘德叔一起管理家业。

  他来到粮行见了刘德说:“德叔,我啥都不懂,还靠您多指教。”刘德说:“少爷,你来了就好啦。平常我出门办事或者收购粮食,店里就没有主事的人。你来了,粮行里有你,我出去办事也就放心了。”来粮行不久,就赶上秋末、初冬收购粮食的时候。刘德说:“少爷,我带上两个人,赶上马车出去收购粮食。你就留在粮行售粮。遇到有人来粮行卖粮,你就按我们商定好的价钱收购。但一定要收购米质好的。米太碎,颜色不亮的不能收购,收购来了不好卖呀!从十一月份起,账本你就管上。你来了两个多月了吧。让你接管账目,你总是说再看看,再学学。这次,你不能再推了。”万山笑着说:“好吧!德叔,我就听您的。”

  一连几天,刘德总是太阳没出来就出门,太阳落山了才回来。韦万山也是一样,他每天早早地来粮行,晚上等刘德叔回来,帮助把粮食搬进库房,才回家。他看到刘德叔晚上回来疲惫不堪的样子,就知道在外面收购粮食一定很辛苦。第二天清晨,天刚亮,韦万山就来到了粮行,看到刘德叔正在套马车准备出发。他上前说:“德叔,今天我跟您一起去收购粮食。”刘德连声说:“不行,不行,出门风吹日晒不说,还饥一顿饱一顿的。你在粮行卖粮还不是一样吗?”“秋收刚完不久,哪有人来买粮?您就让我跟着您学一学怎样收购粮食吧?”刘德扭不过,只好同意。

  他们走村串户,遇到有钱的大户人家,还能多收购点。但是,有的有粮大户不缺钱花,现在不卖粮,等到来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放高利贷。有的佃农卖几升粮,换点钱买油盐酱醋。他们走了一村又一村,夕阳西下,才收购了半车粮食,可他们连中午饭还没吃呢。刘德拿了一升米正准备让他认识的一家农户给他做午饭。就见一个中年男子背了半口袋米来卖。韦万山一看,这个男子光着脚,穿了一件破棉袄,一条缀满补丁的单裤到处都是窟窿。他和刘德讨价还价。刘德是分毫不让。韦万山在刘德背后轻轻地碰碰。刘德不理会,还是一分不让。这个男子说:“这点粮是从全家人嘴里抠出来的,卖了粮买点布给孩子、老人做棉衣过好冬。”最后他不得不卖。

  夜幕降临了,他们赶着马车才往回走。刘德说:“少爷,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们不能随便提高收购价格。我们无论到哪里收购粮,无论是穷人的,还是富人的都要一个价。这是行规,也是经商的规矩。我也不是石头心肠,没有同情心,可这是两码事。”韦万山点点头说:“您说得对。我是看他太可怜了。这么寒冷的天。他还光着脚,穿着破烂的单裤。”“少爷,天下像他这么可怜的人太多了。”刘德叹着气说。韦万山又说:“德叔,我们今天跑了一天,才收购了大半车粮。看来这粮不好收呀!有粮的人不卖,穷人想卖又没有粮。您每年都是这么东奔西走地收购粮食,真是太辛苦啦!”刘德说:“现在收购粮食便宜点,按计划,收购得顺利,得二十多天,如果不顺利得一个多月。等到过了年,春天再收购,一般粮价都会涨。那销售利润就太低了,经商要抓住时机,不然,很难赚钱。”“德叔,我来粮行两个多月,看到您每天从早忙到晚,啥事您都亲自做。您脚踏实地做事,精打细算地经商,所以,这些年来,我们粮行一直盈利。我得好好向您学习怎样做人、做事、经商……”他们说着,马车已到了粮行门口。此时,已是万家灯火。

  从那以后,韦万山每天拂晓起床,洗漱完毕,早饭也不吃,就匆匆赶到望月桥粮行和刘德一起到乡村收购粮食。半个月过去了,母亲看到儿子又黑又瘦,心疼地说:“万山呀,累了就休息两天吧。你到粮行快三个月了,一天也没休息,当心累坏了身体。”万山说:“妈,您放心吧。我年轻轻的,怎么会累坏身体呢?您看德叔,都快四十的人了。从我去粮行到现在一天也没休息。人家都不怕累,我年轻轻能怕累吗?”“是啊。你德叔对我们家可真是一心一意呀!你可要记住他的情意,将来不能亏待他。”母亲深情地说。

  刘德是看着韦万山长大的。韦万山尊敬他,韦万山的母亲器重他。他和韦万山齐心协力地经营粮行,生意是蒸蒸日上。过了两年,他建议把粮行旁边的油坊盘过来。韦万山听取了他的意见,盘回了油坊。因为这个油坊原来就是韦家祖上留下来的,分给了他三叔韦森。后来,他三叔耍赌输掉了。过了十年,又让韦万山买回来了。这不,韦万山可给祖宗争了光,露了脸。三叔全家都对他刮目相看。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玉瑛/黄鹏作品集
骗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