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骗婚》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8章 调解家事(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骗婚》 作者:张玉瑛/黄鹏

第28章 调解家事(2)

  阴历二月初六这天中午,王力中把全家十几口人叫到一起,给分家,他先说了分家的好处,接着就宣布说:“我把所有的家产平均分成四分。三个儿子每人一份,我们老两口一份。去年收的粮食,除了留种子外,剩下的按人口分。你们如果没有意见,就这么办了。”小儿子跳起来说:“你们老两口不是说跟我过吗?怎么又变卦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过得好好的,为啥要分家?这分明是挤兑我,在赶我。我又不会种田,不会养牛……说着,蹲在地上呜呜哭起来。王老汉生气地说:“都是我把你给惯坏了。你二十岁的男子汉,快当爹的人了,田不会种,牛不会养,臊得也能说出口。不分家,靠着我和你哥哥能吃一辈子吗?”老三又跳起来气冲冲地说:“你和妈把他们的孩子都给领大了。可我呢?孩子还没有出生,就把我们赶出来。我们生第一个孩子,又不会领,这不是难为我们吗?”母亲关爱地说:“三儿,你别发愁,只要我的身体好,就帮助你们照看孩子。”老三蹲在地上摇着头,嘀嘀咕咕地说:“分啥家,一点都不公平,粮食也应该平均分,按啥人口分……”大哥温和地说:“三弟,不会种田,边学边种,遇到啥困难,我会帮助你的。你要说家分得不公平,这话说的就不对了。我看咱爹妈还是偏重你。把最好的二亩地分给你,把最好使的一头牛也分给你。我们都希望你日子过得好!”老三蹭地站起来,冷嘲热讽地说:“你别在这儿卖片儿汤了,鼻子插葱装象呢!就是你捣鬼要分家。家产平均分,粮食为啥不平均分?就因为我的人口最少吗?这么多年,你当管家,腰包都捞满了吧?你当然没意见啦!”老大听了,气得呼呼直喘粗气。王老汉气得指着三儿子的鼻子骂道:“你这没良心的东西,睁着眼睛说瞎话……”嘴里骂着,伸手脱掉一只鞋朝老三打去,又要脱第二只鞋。被韦万山拦住,说:“李叔息怒,坐下、坐下……都冷静、冷静。三弟年青气盛,说点过火的话也没啥。我想,过后他慢慢会想通的。”过了片刻,王老汉说:“请万山评评理,我分得公道还是不公道?”

  韦万山语重心长地说:“若要公道,打个颠倒。三弟,你好好想想,假如你处在你爹的位置上,会怎么分这个家?处在你大哥的位置上会怎么管理这个家?你大哥也快娶儿媳妇了。你比大侄儿也就大四五岁吧。也就是说,你长这么大,不仅有父母亲的关爱,也有你大哥、大嫂的关爱。才使你无忧无虑地生活至今。俗话说,‘长哥的为父,长嫂的为母’。看看你大哥长满老茧、粗糙的双手,就知道他为支撑这个家有多么辛苦呀!你应该尊敬他们。天地萌生万物,那些植物、动物都有极其惊人的生存力量。我们经常看到墙根、砖缝、大石头底下的小草,不管上面有多重的东西压着,都会顽强地从缝隙钻出来生长。就拿小燕子来说吧。每年春天,它们千里迢迢地飞到北方,一嘴一嘴地衔泥垒窝。窝垒好啦,紧接着就生育孩子。它们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飞来飞去,捉小虫子喂养它们的孩子。等孩子长大了,能飞了,也到了秋天。他们又带着孩子飞回南方。动物为了生存,为养育它们的孩子,不停息地劳动。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你爹不跟你过,一来怕你被抓去当兵,二来是你有了孩子,上有老,下有小,你的负担不是更重了吗?你父母养育你们兄弟姐妹五人,含辛茹苦几十年。你们现在都成了家。他们本该卸下这副生活的重担,可是,还要照顾你二哥一家人。郑板桥,就是清朝末年当过县令的那个郑板桥。他临死的时候给儿子说‘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我十几岁的时候,有幸拜读了郑板桥的遗言。当时,对我的震憾很大。我把这几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二十多年来,这几句话时时激励我自强、自立、勤奋经商,脚踏实地做人。三弟,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力量,挑起家庭生活的担子,负起养育子女的责任,才不枉为人呀!现在正是春播的大忙季节,明天就干起来吧。俗话说,‘好女不穿嫁妆衣,好男不吃分家食’。你如果遇到啥困难,我们在座的人都会帮助你的。时间不早了,我三婶病重,我过去看看。王叔,告辞了。”

  王老汉感激地说:“为了我们家的事,让你跑了几趟,多谢啦!”韦万山摆了摆手就走了。老二听了韦万山的一席话,一直低头不语。王老汉又说:“谁还有意见?现在当面说,不要在背后嘀咕。”过了一会儿,也没人吭声。“没意见,就这么分定了。马上就要春播了,从明天开始,你们就各奔自己的光阴吧。明天早饭后,先分粮食。今天晚上,我们全家吃最后一顿团圆饭。”

  这一家人,吃完了晚饭,各回各的屋,各想各的心事。老大夫妻俩躺在炕上,久久不能入睡。老大说:“看人家韦万山,到底是读书人,话到了人家的嘴里,句句是理呀!他的一席话,说的老三哑口无言。”婆姨说:“我到你们家十六年了,上有公婆,下有小叔子、小姑子,全家人的吃吃喝喝,洗洗刷刷都是我干。妈的身体不好,经常有病,我们婆姨汉子每天起早贪黑,里里外外地为这个家操劳,就因为我们是老大。不管啥事,稍微不周,受婆婆、公公责怪也就罢了,还要受小叔子、小姑子、弟媳妇的埋怨。我们真是有苦没处说。我晚上常常偷偷地哭。觉得自己的辛苦没人看见,对这个家的操劳没人领情,有时还出力不讨好。俗话说,‘宁转头生驴,不转头生人’。说心里话,我早就想分家了。老三的婆姨来了一年多,连锅台都不上。人家韦万山,一个外人,今天却肯定了我们两口子对这个家的贡献。你说,他咋就这么了解我们家的情况?怪不得人们都请他给调解分家、调解家庭纠纷。咱爹妈今天也不袒护三弟了。我第一次看到爹发这么大的火……”老大叹了口气说:“哎——我爹也是没办法呀!以后,爹和老二一家人的田,我们还得帮着种……”

  王力中老两口也是睡不着。老伴担心地说:“我怕三儿担不起养家糊口的生活担子。三媳妇也快生孩子了。一下子让他既下地干活,又操心柴、米、油、盐……他能承受得了吗?”王力中说:“你放心吧!人家韦万山讲道理教育他要自强、自立,看来触动了他。这次分开了,他不干,靠谁呢?我们老了,管不了那么多。他们的光阴,都自己去奔吧。韦万山当着儿子、媳妇的面说我们老两口辛苦了一辈子,应该卸下生活的担子。他说出了我们想说而说不出口的话呀!可我卸下这生活的担子,还要养活老二的婆姨、娃娃。难道老三年轻轻的还靠我来养活他吗?应该让他独立生活啦!”

  韦万山从王力中家出来,急急忙忙赶到三婶家,看到三婶的脸肿大了,眼睛肿成了一条缝。腿脚肿得像面包,一摁一个坑。他难受地说:“三婶,明天,我领你到宁夏城,找最好的医生看,你一定会好的。”三婶拉着万山的手,有气无力地说:“万山,不用了,在你家住了两个月,天天吃药,花了不少钱,你已经尽心了。我的病,我自己知道,吃啥药也好不了。”“三婶,会慢慢好的。我现在就去请范医生,先给您看看。”三婶摇了摇头,闭上眼睛。韦万山看到三婶病得这么重,心里很难受。他疾步如飞地来到范医生家。可是,范医生已经睡了。任凭他怎么请求,范医生都推说明天早上再去。他扑通跪下了。范医生听说韦万山在客厅跪着不走,吃了一惊,连忙穿好衣服,带上药箱,跟着他走。

  范医生号了脉,又从头到脚检查了一遍,给了一些丸药让赶快用开水溶化了给吃上,还开了一个药方。韦万山送范医生回家。范医生边走边说:“我不得不告诉你实情,她排尿不畅,今天吃了这个药,如果排尿多一些,多耐几天,如果还排不出尿,恐怕也就是两三天……”韦万山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抓上药。连夜送去,让赶快熬上,连夜吃。大约是二更天,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家里走。这时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才想起晚饭还没有吃呢。回到了家,韦周氏白了他几眼,气哼哼地说:“干啥去了,怎么半夜三更才回家呀?”他没理会,和着衣服就躺下睡了。

  第二天清早,韦万山雇了一辆轿子车赶到三婶家,要带三婶到宁夏城去看病。他看到三婶的肚子鼓鼓的,从头到脚肿得像发面似的。他喊了几声,只听到微弱的哼哼声。三婶的眼睛肿严了,分不清是睁着,还是闭着。韦万川告诉他:“一付中药吃完了,也不尿尿。第二付中药熬好了,喂不进去了,话也说不出来了。我看就不进城了,让她在家里安安静静地走吧!”韦万川的眼圈红了,全家人都哭了。

  入冬以后,三婶因感冒而病重。一方面韦万川的日子捉襟见肘,另一面从韦家寨子到望月桥街上看病也不方便。韦万山就把三婶接到家里,和春芳住在一起,请范医生来家里看病也方便。三婶住了两个月。春芳每天给她熬药,端吃端喝地伺候,寸步不离地陪伴她。十三岁的春芳,一米六几细高个儿,干活麻利,做一手好针线活,一手好饭菜。三婶看着懂事、勤快的春芳,打心眼里喜欢。她想:“真是谁养的像谁!看春芳的长相、干活、待人都像她死去的妈妈。”三婶住了两个月,韦周氏只进来看了一次。可她不在乎,有万山和春芳的孝心就知足了。她在万山这儿住了两个月,是她晚年最无忧无虑的两个月,心情最舒畅的两个月,也是最享福的两个月。“谁说侄儿不如儿子呢?侄儿和儿子一样好!”她逢人就夸韦万山。

  快过年了,三婶的病好了许多,饭量也增加了,也能出去走茅房了,生活完全能自理。她非要回家。韦万山也觉得应该让她回去和儿孙们过个团圆年。三婶穿着春芳给做的一身新棉衣和新棉鞋,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可是,回去一个多月,她突然病又重了。就在这天的傍晚,三婶与世长辞。

  阳春三月,正是农忙季节。王力中分家后的两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起得早,一个比一个干得欢。尤其是老三两口子,再也不睡懒觉了。三媳妇挺着大肚子,早早起来给男人做饭。老三再也不去耍赌了,也不到望月街上闲逛了。王老汉看在眼里,乐在心里。韦万山不厌其烦地为乡亲们调解家庭纠纷,调解分家……他每调解一家的矛盾,都要做调查,抓住矛盾的关键,耐心地做思想工件。他跑的路多,说的话多,花费的时间,精力也多,真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乡亲们都说:“韦万山不但调解了家庭矛盾,而且还有理有据地劝说年轻人勤劳治家,善良行事呀!”而他的妻子和女儿却经常说他爱管闲事。可是,他说:“乡亲们来找我,是看得起我,是信任我。我怎能拒绝呢?再说了,我能为乡亲们排忧解难,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再忙再累也高兴呀!”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玉瑛/黄鹏作品集
骗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