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史记注释翻译》在线阅读 > 正文 第8章 封禅书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史记注释翻译》 作者:司马迁

第8章 封禅书

  本篇导读

  正如《太史公自序》所说,《书》主要是讲制度、文化变迁的体例。从这一点来看,《封禅书》可谓“书”的代表作。正如本篇“赞”中所言:“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若至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作者在本篇中很巧妙地记述了封禅的“表”和“里”:以自己对“今上”皇帝的亲见亲历,曲折而详细地揭示了人君痴迷宗教而屡受方士欺骗的历史。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1?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2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厥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注释

  1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 “祭地”,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2 梁父:山名,在泰山下。古代帝王封泰山而禅梁父。因山势险峻,故孔子曾以登梁父喻推行仁道的艰难。

  译文

  自古以来承受天命的帝王,哪有不举行封禅的呢?有的帝王在上天没有显示征兆就去举行典礼,但是没有见过出现了符瑞而不去泰山的。已承受天命而功绩不够,有的功绩够了而德化不普遍,有的德化普遍了但没有闲暇,实际上封禅大礼很少举行。《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逢盛世兴隆,则举行封禅就是为此,等到世道衰微就停止了。这种做法远的有千余年,近的也有数百年了,所以封禅的礼仪已经残缺、湮灭了,其情况难得其详,无从记载而流传后世。

  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1上法。

  注释

  1 事统:事务,多指政事、军务。

  译文

  秦始皇统一天下而称帝之后,有人说:“黄帝得到土德,黄龙、蚯蚓出现。夏得到木德,青龙停在郊外,草木繁荣茂盛。殷得到金德,银从山间溢出。周得到火德,有了赤乌的符瑞。现在秦取代了周,逢水德之时。以前秦文公出外狩猎,获得黑龙,这就是水德的祥瑞。”于是秦改称黄河为“德水”,以冬季十月作为一年的开始,崇尚黑色,长度以六为单位,音律崇尚大吕,政务崇尚法令。

  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祠驺峄山,颂秦功业。于是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诸儒生或议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葅稭1,言其易遵也。”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巅,立石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休于大树下。诸儒生既绌,不得与用于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

  注释

  1 葅稭:草与禾稭。

  译文

  秦始皇即帝位之后三年,向东巡视郡县,祭祀驺峄山(位于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竖碑颂扬秦的功业。于是征召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人,来到泰山下。儒生中有人建议说:“古代封禅时使用蒲草包裹车轮,怕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扫净地面来祭祀,用去皮禾稿的草席,表明仪式容易遵行。”始皇听到这些建议各自乖异,难以施用,由此罢黜了儒生。于是修筑车道,他从泰山南坡至山巅,立石碑颂扬秦始皇帝的功德,表明他到此进行了“封”祀。他从北坡山道下来,于梁父山举行“禅”礼。祭祀的礼仪大多采用太祝在雍祭祀上帝时所用礼仪,但是由于礼仪的记载都封藏保密,所以世人无法得知而记载。

  始皇登泰山时,中途遇暴风雨,于大树下休息。儒生既已被罢去,不得参与封事之礼,听说始皇遇风雨,就讥笑他。

  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僊人羡门之属1。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2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圆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皆在齐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皆各用一牢3具祠,而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

  注释

  1 羡门:古代传说中的神仙。

  2 太公:姜太公吕尚,西周开国功臣,封于齐,世称“太公”。

  3 一牢: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称为“牢”。一头牲畜为“一牢”。

  译文

  于是始皇又向东在沿海地区巡游,举行礼仪祭祀名山大川及八神,访求仙人、羡门之类。八神自古有之,有人说太公以来才有的。齐之所以称为“齐”,是因为此地与天的中央相对齐。这些祭祀早已断绝,没人知道起于何时。八神:第一位称“天主”,祭祀天齐。天齐是泉眼(天齐泉据说象征着天的肚脐),在临淄南郊山下。 第二位称“地主”,祭祀泰山、梁父。据说因天喜好阴气,祭祀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称为“畤”;地崇尚阳气,祭祀必于泽中圜丘之上。第三位称“兵主”,祭祀蚩尤。蚩尤冢在东平陆监乡,位于齐地西境。第四位称“阴主”,祭祀三山。第五位称“阳主”,祭祀之罘山。第六位称“月主”,祭祀莱山。这些地方都在齐地北部,靠近勃海。第七位称“日主”,祭祀成山。成山呈斗柄形嵌入海中,在齐的最东北角上,可以最早迎接日出。第八位称“四时主”,祭祀琅邪。琅邪在齐的东方,是祈祷一年开始的。八神都用一牢供奉祭祀,但主祭者对珪帛等祭品可以有所增减。

  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1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僊2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注释

  1 终始五德:“五德”是指五行水、火、木、金、土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

  2 方僊:春秋、战国时期专门从事方术、方技等道术的人,亦称方士。

  译文

  自齐威王、齐宣王时起,驺衍等人就著书论述五德终始的运行,到秦称帝之后齐人奏上这种理论,所以始皇采用了它。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都是燕人,宣传方术之道,探讨肉体消亡之后依附于鬼神之事。驺衍靠阴阳主运学说,于诸侯中虽很出名,但燕、齐沿海的方士传播驺衍学术难以讲通,于是怪异、阿谀奉承之徒由此而兴,多得不可计数。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僊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上党归。后三年,游碣石,考1入海方士,从上郡归。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会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2。

  注释

  1 考:考查。怀疑有诈而考查虚实。

  2 沙丘:沙丘离宫。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郊。

  译文

  从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时就派人入海寻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座神山,据说就在渤海中,离人世不远;只是就要到达时,船被风吹开而去。可能曾有人到过那里,众仙人和不死之药都在那里。那里物产、禽兽都是白的,用黄金白银造宫阙。未到时,望见如同云朵;等到了那里,三神山反转于水下。靠近了,就被风吹开,终究不能到达。世间的君主无不对此念念不忘。等到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来到海滨,方士们谈论此事的人数不胜数。秦始皇本人认为去海上恐怕还是到不了那里,就派人带上童男童女入海寻找。船到了海上,都被风吹散了,都说未能到达,只是望见而已。第二年,始皇又巡游海滨,到了琅邪,经过恒山,从上党而归。三年后,巡游碣石山(河北省昌黎县),查问入海方士,从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而归。五年后,始皇去南方到了湘山(一名君山,又名洞庭山,在湖南岳阳西洞庭湖中),登会稽山(浙江省绍兴市郊),沿海岸北上,希望得到海中三神山的奇药。没有得到,归途至沙丘时逝世。

  二世元年,东巡碣石,并海南,历泰山,至会稽,皆礼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书旁,以章始皇之功德。其秋,诸侯畔秦。三年而二世弑死。

  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岁,秦亡。诸儒生疾秦焚诗书,诛僇文学1,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讹曰:“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事者邪?

  注释

  1 文学:此指文学之士,即儒生。

  译文

  二世元年,向东巡视到了碣石山,沿海南下,经过泰山,到达会稽山,都按照礼仪在那里举行了祭祀,并在始皇所立石碑旁加刻文字,以此表彰始皇的功德。这年秋天,诸侯背叛秦。第三年秦二世被杀死。

  始皇举行封禅之后十二年,秦灭亡。儒生们痛恨秦焚《诗》、《书》,诛杀文学之士,百姓怨恨秦的法令,天下人都背叛了它,都谣传说:“始皇上泰山时,被暴风雨所袭击,没能封禅。”这难道就是所谓不具备德行却要举行封禅之礼的情况吗?

  汉兴,高祖之微时,尝杀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也,而杀者赤帝子。”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1。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xìn)2鼓旗。遂以十月至灞上3,与诸侯平咸阳,立为汉王。因以十月为年首,而色上赤。

  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有司进祠,上不亲往。悉召故秦祝官,复置太祝、太宰,如其故仪礼。因令县为公社。下诏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

  注释

  1 枌榆社:汉高祖故乡丰县的里社名。“枌”,白榆。一说枌榆是乡名。

  2 衅:用牲畜血涂钟、鼓等器物的缝隙。

  3 灞上:地名,同前文“霸上”。

  译文

  汉朝兴起,高祖微贱时,曾杀过大蛇。有一种说法:“蛇,是白帝之子,而杀它的是赤帝之子。”高祖开始起兵时,曾在丰邑的枌榆社祈祷。巡行沛县,成为沛公,于是祭祀蚩尤,血祭鼓旗。最终于十月到了霸上,与诸侯平荡了咸阳,立为汉王。由此,以十月为一年的开始,而崇尚赤色。

  第二年,向东进击项羽,回师入关中时,问道:“以往秦时所祭祀的上帝是什么帝?”回答说:“有四帝,分别祭祀白帝、青帝、黄帝、赤帝。”高祖说:“我听说上天有五帝,而秦只祭祀四帝,为什么?”无人说得出原因,于是高祖说:“我知道了,是等待我来祭祀五帝呢。”就建立了黑帝祠,命名为“北畤”。设专职祭祀,高祖并不亲往祭拜。将以往秦朝主祭的祝官都召回来,重新设置太祝、太宰,一如既往地举行祭祀的仪礼。继而下令各县设置公家的祭祀社。下诏曰:“我非常重视神祠而尊敬祭祀。现在上帝之祭以及山川诸神应当拜祀的,都要像以往那样各自按时予以礼拜。” 鲁人公孙臣上书曰:“始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1,易服色,色上黄。”是时丞相张苍好律历,以为汉乃水德之始,故河决金堤2,其符也。年始冬十月,色外黑内赤,与德相应。如公孙臣言,非也。罢之。后三岁,黄龙见成纪。文帝乃召公孙臣,拜为博士,与诸生草改历服色事。其夏,下诏曰:“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祈郊上帝诸神,礼官议,无讳以劳朕。”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夏亲郊,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夏四月,文帝始郊见雍五畤祠,衣皆上赤。

  注释

  1 正朔:正和朔分别为一年和一月的开始。

  2 金堤:位于汉代东郡(今河南东部以及山东西部)境内的黄河河堤。

  译文

  鲁人公孙臣上书说:“当初秦得水德,现在汉接替了它,按照五德终始的传承推算,汉当是土德,土德的符应是黄龙出现。应该改变历法,更换服色,崇尚黄色。”这时丞相张苍喜好律历,认为汉是水德的开始,所以黄河在金堤决口,这是水德的符应。一年以冬季十月为开端,十月气色外黑内赤,与水德相应。像公孙臣所言,是错的。不采纳他的意见。以后三年,黄龙在成纪(星座名)出现。文帝就召见公孙臣,拜他为博士,与儒生草拟更改历法、服色事宜。这年夏天,下诏说:“奇异之神现于成纪,对人民没有伤害,年成丰收。朕想郊祭上帝、诸神,请礼官计议,不要顾忌朕的劳累。”主管官员说:“古代天子夏季亲自举行郊祭,在郊外祭祀上帝,所以称为‘郊’。”于是在夏季四月,文帝开始在雍五畤举行郊祭,衣服都崇尚赤色。

  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元年,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艾安,搢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皆废。

  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明年,今上初至雍,郊见五畤。后常三岁一郊1。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观。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见神于先后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其后子孙以尊显。及今上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注释

  1 三岁一郊: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三岁一遍,皇帝亲自举行。

  译文

  当今天子刚即位,尤其敬重鬼神之祭祀。元年(汉武帝建元元年,前一四○年),汉朝建立已六十余年了,天下平安,士大夫们都希望天子举行封禅,修改制度,而皇上崇尚儒术,招纳贤良之士,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之士成为公卿,想建议像古时那样在城南建立明堂,用来朝见诸侯。草拟巡狩、封禅、改历、易色之事尚未成功。适逢窦太后喜黄老学说,不好儒术,派人私下查出赵绾等人非法牟利的事,查办赵绾、王臧。赵绾、王臧自杀,他们所兴办的那些事皆作废了。

  之后六年,窦太后驾崩。翌年,征召文学之士公孙弘等人。翌年,当今皇上首次到雍,郊祭五畤。以后通常每三年举行一次郊祭。此时皇上寻求到一位神君,让她住宿在上林苑中蹄氏观。神君是长陵的一位女子,因为孩子而死(一说因难产而死),死后在妯娌宛若身上显灵。宛若把她供奉在室内,很多百姓前往祭拜。平原君前往祭拜,他的后代子孙因此得以尊贵显赫。等到当今皇上即位,就以丰厚祭礼在宫中立祠供奉。能听见她说话,不见其人影。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议:“天地牲角茧(jiǎn)栗。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yì)1,而从祠衣上黄。”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shuí)丘,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礼毕,天子遂至荥阳而还。过雒阳,下诏曰:“三代邈绝,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以奉其先祀焉。”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于泰山矣。

  注释

  1 瘗:埋物祭地。

  译文

  翌年冬天,天子到雍郊祭,商议说:“现在上帝由朕亲自郊祭,而后土没有祭祀,这不合礼仪。”主管官员与太史公(或许是司马迁之父司马谈)、祠官宽舒商议:“祭天地所用牲畜,角像茧、栗一样。现在陛下亲自祭祀后土,后土应在泽中圜丘上设置五坛,每坛用一头黄牛犊与太牢一具,祭祀完毕全部埋掉,陪祭官员要穿黄衣服。”于是天子又东行,开始在汾阴县(今山西省万荣县)的脽丘建立后土祠(元鼎四年,前一一三年),依照宽舒等人的建议进行。皇上亲自行望祭礼以祭拜,与祭祀上帝之礼仪相同。礼毕,天子就到荥阳,而后返回。路过洛阳时,下诏曰:“夏、商、周三代已很久远,久远了就难以保存。把方圆三十里之地封给周的后裔作为周子南君,以供奉他们祖先的祭祀。”这一年,天子开始巡行郡县,逐渐接近泰山了。

  上遂郊雍,至陇西,西登崆峒,幸甘泉。令祠官宽舒等具太一祠坛1,祠坛放薄忌太一坛,坛三垓。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太一,其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狸牛以为俎豆牢具。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其下四方地,为醊食群神从者及北斗云。已祠,胙余皆燎之。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太一。朝朝日,夕夕月,则揖;而见太一如雍郊礼。

  注释

  1 太一:也作“泰一”。北极神,即天帝的别名。

  译文

  皇上于是到雍举行郊祭,到陇西,向西登上崆峒山,回来时巡幸了甘泉宫。命祠官宽舒等修建太一祠坛,祠坛仿照薄忌的太一坛样式,坛分为三层。五帝坛环绕在它下方,各在自己的方位,黄帝在西南,开通八条鬼神通道。祭祀太一神用的祭祀品与雍各畤的相同,另加甜酒、枣、干肉之类,杀一头牦牛作为盛于俎豆的祭品。而五帝只有俎豆和甜酒的供奉。坛下的四方空地上,用酒洒地作为对群神从者以及北斗的供奉。祭祀完毕,剩余的祭肉都用火燎。牛是白色的,把鹿放在其中,把猪放在鹿中,用水浸泡。以牛祭日,以羊、猪祭月。主祭太一神的祝宰身穿紫色刺绣衣服。祭祀五帝主持者的衣服各与五帝颜色相同,祭日穿赤色,祭月穿白色。

  十一月辛巳初一早晨适逢冬至,拂晓时,天子开始郊祭太一。早晨祭日,傍晚祭月,只是作揖;祭拜太一是按照雍的郊礼。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礼,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1。齐人丁公年九十余,曰:“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数年,至且行。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上接神僊人蓬莱士,高世比德于九皇,而颇采儒术以文之。群儒既已不能辨明封禅事,又牵拘于诗书古文而不能骋。上为封禅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与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周霸属图封禅事,于是上绌偃、霸,而尽罢诸儒不用。

  注释

  1 望祀:祭名,遥祭山川地祇之礼。射牛:帝王、诸侯祭祀天地、宗庙时必亲自射牛以示隆重。

  译文

  自从得到宝鼎,皇上就与公卿大臣及儒生商议举行封禅。封禅很少举行,荒疏已久,没人知其仪礼,而群儒主张封禅应采用《尚书》、《周官》、《王制》所载的望祀和射牛之礼。齐人丁公九十余岁,说:“封禅,应该与不死之名相符合。秦皇帝未能登高实行封祭,陛下如果一定要登泰山的话,稍稍攀登如果没有风雨的话,就可以登顶封禅了。”皇上于是命令儒生练习射牛,草拟封禅的仪式。数年之后,到了要去泰山的时候了。天子曾经听公孙卿及方士说过,黄帝以前的封禅,都招致怪物,与神相通,想要仿照黄帝以前接待神仙之人与蓬莱方士,超脱于世而模仿九皇之德,而且颇采用儒术加以修饰。群儒既已不能辨明封禅事宜,又拘泥于《诗》、《书》古文而不能变通。皇上制作封禅祭器给群儒看,群儒中有人说“与古代的不同”,徐偃又说“太常所属的儒生行礼不如鲁国做得好”,周霸负责召集议论封禅事宜,于是皇上斥退徐偃、周霸,并将儒生全都罢黜不用。

  三月,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于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东上泰山,泰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

  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群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1”,已忽不见。上即见大迹,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则大以为僊人也。宿留海上,予方士传车及间使求僊人以千数。

  注释

  1 巨公:皇帝的别称。

  译文

  三月,向东行幸缑氏(在今河南偃师东南),按礼登上中岳太室山(位于河南登封北部,嵩山之东峰)。随行官在山下听到仿佛有人喊“万岁”。问山上,山上人说没喊;问山下,山下说没喊。于是将三百户人家封给太室山供奉祭祀,命名曰崇高邑。向东登上泰山,泰山的草木尚未生叶,命令人搬石上山,将其立于泰山之巅。

  皇上于是东巡海上,行礼祭祀八神。齐人上疏谈论神怪奇方的数以万计,然而没有应验的。就增派船只,命令谈论海中神山的数千人去寻求蓬莱神人。公孙卿带着符节经常先行到名山等候,到了东莱(今山东省龙口市),说夜里见到巨人,身高数丈,接近他就不见了,见到他足迹甚大,与禽兽的足迹类似。群臣中有说见到一老父牵狗,老父说“我要见巨公(武帝)”,已而忽然不见了。皇上就去看大足迹,尚不相信,等到群臣中有人说到老父时,就坚信这是仙人。于是留宿海边,给予方士传车,并悄悄派了数千人寻求仙人。

  天子既已封泰山,无风雨灾,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若将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几遇之,乃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1。上乃遂去,并海上,北至碣石,巡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五月,反至甘泉。有司言宝鼎出为元鼎,以今年为元封元年。

  注释

  1 子侯暴病,一日死:一说道士都认为子侯是成仙而去。

  译文

  天子已经在泰山举行封礼祭天,没有遇到风雨灾害,而方士又言蓬莱诸神即将找到,于是皇上欣然,认为或许能够遇到,就又向东至海上眺望,希望遇到蓬莱仙人。奉车都尉子侯暴病,只一日就死了。皇上于是离去,沿海而上,向北到达碣石,从辽西开始巡行,经过北部边郡直至九原(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五月,回到甘泉宫。主管官员说宝鼎出现那年改称“元鼎”,今年封禅,应该为“元封”元年。

  是时既灭两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1敬鬼,寿百六十岁。后世怠慢,故衰秏”。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

  注释

  1 东瓯王:东瓯国(前四七二至前一三八年)王,越王勾践的后裔。封地位于今浙江东南的温州市和台州温岭一带。

  译文

  此时既已消灭了两越,越人勇之说:“越人习俗信鬼,而且他们祭祀都能见到鬼,往往有效验。以前东瓯王敬鬼,寿命长达一百六十岁。后代怠慢了鬼神,所以衰败了。”于是命令越巫建立越式祭祀鬼神的祠庙,祠中设置台而不设坛,也祠天神、上帝、百鬼,但是用鸡占卜。皇上相信此法,越式祠庙、鸡卜(又称鸡骨卜)开始采用。

  其明年,伐朝鲜。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1焉。”

  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巡之。春,至鸣泽,从西河归。

  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灊(qián)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彭蠡,礼其名山川。北至琅邪,并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

  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名更印章以五字,为太初元年。是岁,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

  注释

  1 灵星:星名。亦称天田星、龙星。主农事。

  译文

  翌年,攻伐朝鲜。夏天,干旱。公孙卿说:“黄帝的时候,一旦封禅就遇天旱,为的是让封土干燥三年。”皇上于是下诏说:“天旱,是为了晒干封土吧?下令天下尊祠灵星。”

  翌年,皇上到雍郊祭,开通回中道(重修关中至回中的道路),巡视了那里。春天,来到鸣泽(今北京房山上方山云水洞附近),从西河返回。

  翌年(元封五年,前一○六年)冬天,皇上巡行南郡,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又向东行。登上灊(今安徽霍山东北)的天柱山举行礼祭,称它为“南岳”。顺长江而下,从寻阳(今湖北黄梅)前往枞阳(安徽桐城东南),经过彭蠡(鄱阳湖),礼祭那里的名山大川。向北到了琅邪,沿海北上。四月中,来到奉高(今山东泰安东)举行封禅。

  夏天,汉朝更改历法,以正月为一年的开始,崇尚黄色,官名印章改用五个字,年号改为“太初”元年。这一年,向西讨伐大宛。蝗虫大起。丁夫人﹑洛阳虞初等人用方术求鬼神诅咒匈奴﹑大宛。今天子所兴祠,太一、后土,三年亲郊祠,建汉家封禅,五年一修封。薄忌太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1,五,宽舒之祠官以岁时致礼。凡六祠,皆太祝领之。至如八神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过则祠,行去则已。方士所兴祠,各自主,其人终则已,祠官不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徧于五岳、四渎2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之迹为解,无有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羁縻不绝,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

  注释

  1 太一、三一﹑冥羊﹑马行﹑赤星:均为星座名。

  2 五岳﹑四渎:一般指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长江、黄河、淮河、济河。

  译文

  当今天子所兴建的祠庙,有太一祠﹑后土祠,每三年亲自郊祭一次,建立了汉朝的封禅制,每五年举行一次。薄忌的太一坛及三一祠﹑冥羊祠﹑马行祠、赤星祠共五祠,以及宽舒之祠,每年按时行祭礼。总共六祠,都由太祝统领。至于八神等众神,以及明年﹑凡山等著名祠庙,天子巡行经过时就举行祠礼,离开后就作罢。方士所兴建的祠庙,由他们各自主持,本人死后则作罢,不由祠官管理。其他祠庙都照旧。当今皇上举行了封禅,在此后的十二年中,遍祭于五岳﹑四渎。而方士立祠迎候神人,入海寻求蓬莱,始终没有效验。而公孙卿迎候神人,仅以见到巨人足迹为证据,也没有效验。天子逐渐厌倦了方士的奇谈怪论,然而仍与他们关系不断,希望最终真能遇到神仙。自此之后,方士谈论神仙、祭祀者更多,然而其效验可谓有目共睹。

  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意,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若至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

  译文

  太史公说:我跟随皇上出巡,祭祀天地、诸神、名山、大川,参加了封禅典礼。在寿宫陪伴倾听祭神的祝语,得以仔细观察方士、祠官的意图,于是退身而论述、编订自古以来祭祀鬼神的沿革,详细地记载其形式与内容。后世君子,得以阅览。至于俎豆礼器、珪币极品的详细规定,以及献享酬神之礼仪形式,则有主管官员所保存的资料可查。

  赏析与点评

  司马迁写“书”的一个重要方针是不着重记述有司记录中已存在的内容,而是重点描述促成实际变迁之原因的真相。如果说“列传”中司马迁突出描写了自春秋末直至汉代,那种凭借个人能力自由竞争的时代特征的话,在“书”中他则是从另一个侧面,针对大一统时代的天子应当如何进行统治的问题,通过考察古今制度,提出了君主不应以个人好恶改变制度的犀利观点。而这一点后世效仿他的史家基本都没有做到,后世的正史多数仅是将有司的记录原封不动地予以抄录而已。

  世家

  “世家”又称“系家”,是司马迁创作的一种记述诸侯本系的体例,为的是记录诸侯子孙相传常有封国的历史。如孟子曰“陈仲子,齐之系家”。又如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由于后来的正史中基本没有袭用“世家”这一体例,所以有人曾非难《史记》设置“世家”是无用的,但毕竟汉代实行的是郡、国并行的国家体制,仍在延续先秦以来的诸侯分封建国制。司马迁写“世家”正是对当时以及先秦历史的真实写照。关于“世家”,《太史公自序》认为就整体而言,写的是那些辅佐天子的人物,以世家的体例记述他们如何作为诸侯而使家族长远存续的。司马迁还指出,家族之所以长久存续,其前代曾经为人民立有功绩是一个重要原因。

ww 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司马迁作品集
史记三家注史记白话文txt版史记(史记白话文)白话史记史记注释翻译史记全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