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李嘉诚还有失一贯的君子作风。

  李嘉诚也一反其不抱买古董心理的经商常态,在这一役,不惜一切代价,志在必胜。

  这里有一个背景,就是李嘉诚在对美丽华的收购中,李兆基半路杀出,令李嘉诚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超人无往不胜的风头受挫,对其形象及信誉度都有影响。

  如果马鞍山战役再落败,就难免令人对超人产生“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疑问。其负面影响会立即显示在股市上,并波及其所有事业。

  股市的号召力来自于股东及股民的信心。小股东及股民的信心又来自于大股东的形象、信誉及实绩。

  所以,李嘉诚誓要挫败李兆基,从商业角度考虑,属精明之举。

  感悟:

  武侠小说中高手过乎,往往是人出招只凭气势便可分出输赢,这就是智慧和胆量的双重较量。狭路相逢智者胜。智如李嘉诚、李兆基者相争之间必然会生出惺惺相惜之感,毕竟,在战争上除了殊死拼杀外,还须考验一个人的智谋。李嘉诚获胜、兆基让步都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15.经商不是靠弯刀,而是靠智力

  李嘉诚语: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杀鸡取卵的方式是短视的作风。

  经商不是靠弯刀,而是靠智力。李嘉诚主张以智取天下,所以在纷纭复杂的商海大战中能够挺立不败。

  和黄集团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和记洋行,二是黄埔船坞。和黄是当时香港第二大洋行,又是香港十大财阀所控制的最大上市公司。

  和记洋行成立于1860年,黄埔船坞则可追溯到1843年。100多年的发展壮大,和记黄埔变成资产庞大的商业巨人。

  但是,和记黄埔在1973年受到股市大灾和世界性石油危机以及连带香港地产大滑坡的严重影响,加上和黄主人祈德尊家族经营不善,陷进了财政泥淖,接连两个财政年度亏损近2亿港元。

  因此,1975年8月,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解救,条件是和记出让33.65%的股权。

  汇丰于是成为和记集团的最大股东,黄埔公司也由此而脱离和记集团。和记成了一间非家族性集团公司。

  1977年9月,和记再次与黄埔合并,改组为“和记黄埔(集团)有限公司”。

  当时,汇丰表示,在和黄经济好转后,会选择适当机会,出让其大部分股份。

  其实,李嘉诚在觊觎九龙仓的同时,也垂青着和记黄埔。他放弃九龙仓,必然要全力并吞和黄。

  李嘉诚一直密切关注和黄的发展。与九龙仓一样,他通过充分的研究,认定这是一家极具发展潜力只是目前经营不善的集团公司。

  另外,李嘉诚洞悉到汇丰不会长期持有和黄股,因为汇丰银行身为香港金融至尊,不会长期背上“银行操纵企业”的黑锅。也就是说,汇丰出售和黄股权势在必然。

  事实上,李嘉诚知道汇丰一直在等待适当机会和合适人选出售和黄股权。

  于是,在1978年的九龙仓大战中,当汇丰大班沈弼出面规劝李嘉诚时,李嘉诚果断地放弃九龙仓控制权的争夺,借以与汇丰增进友谊,为下一步收购和黄埋下伏笔。

  之后,李嘉诚频频与沈弼接触,二人交情日深。李嘉诚又进一步知道汇丰急需扩大实力,增强储备资金。就是说,汇丰有可能急于抛出和黄股。

  最后就不能不说是缘份和运气了。沈弼十分赞赏李嘉诚精明强干、诚实从商的作风及其如日中天的业绩,对李嘉诚情有独钟。

  此外,沈弼慧眼识珠,认定李嘉诚堪托大任,可以重振和黄。

  原来,汇丰出售和黄股权,不是单纯地卖出股票套利,而是希望和黄得遇明主,重振昔日雄风。

  因此,汇丰银行于1979年9月以每股7.1港元的价格,将其手中持有占22.4%的9000万和黄普通股售予长江实业。

  当时,对汇丰的和黄股垂涎者甚众,但沈弼及汇丰根本没有、考虑让别人角逐和竞争。

  汇丰让售李嘉诚的和黄普通股价格只有市价的一半,并且同意李嘉诚暂付20%的现金,对李嘉诚真是优惠之极。

  接下来,李嘉诚集中火力乘胜追击,继续在股市上大量吸纳和黄股票。

  经过一年的集中吸纳,到1980年11月,李嘉诚成功地拥有39.6%的和记黄埔股权,控股权已十分牢固。

  1981年1月1日,李嘉诚被选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为香港第一位入主英资洋行的华人大班(注:包玉刚入主的怡和系九龙仓不属独立洋行),和黄集团也正式成为长江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当时,长江实业实际资产是6.93亿港元,而和记黄埔的市价总值是62亿港元。李嘉诚以小搏大,以弱胜强,成功控制巨型集团和黄,难怪被称为“蛇吞大象”。

  匪夷所思,难以置信,然而这又是不争的现实。因此,李嘉诚被冠以“超人”之誉。

  这与包玉刚夺得九龙仓的作风截然相反。包玉刚以其海派的气势,雷霆万钧重锤出击,怡和系殊死抵抗,因此两虎相斗,彼此都受重创。

  而李嘉诚收购和黄则是和风细雨,兵不血刃,其间并没有遇到和黄大班韦理组织的反收购。

  陈美华的《香港超人--李嘉诚传》(广州出版社出版)中,对李嘉诚此役中超人的战略战术作了透彻的分析。

  其一,李嘉诚成全包玉刚收购九龙仓的心愿,实则是让出一块肉骨头让包氏去啃,自己留下一块瘦肉。因为九龙仓属于家族性公司的怡和系,凯瑟克家族及其代理人必会以牙还牙,殊死一搏反收购。

  包氏收购九龙仓,代价沉重,实际上与怡和大班打了个平手。怡和在香港树大根深,收购九龙仓,自然是一番血战恶斗。

  反之,沦为公众公司的和记黄埔,至少不会出现来自家族势力的顽强反击。身为香港第二大洋行的和记黄埔,各公司“归顺”的历史不长,控股结构一时还未理顺。各股东间利益意见不合,他们正祈盼出现“明主”,力挽颓势,使和黄彻底摆脱危机。

  只要能为股东带来利益,股东不会反感华人大班入主和黄洋行。这便是李嘉诚最初的出发点。

  其二,和黄拥有大批地皮物业,还有收益稳定的连锁零售业,是一家极有潜质的集团公司,市值高达62亿港元。

  其三,李嘉诚很清楚,汇丰控制和黄不会太久。根据公司法、银行法,银行不能从事非金融性业务。债权银行,可接管丧失偿债能力的工商企业,一旦该企业经营走上正轨,必须将其出售给原产权所有人或其他企业,而不能长期控有该企业。

  李嘉诚在吸纳九龙仓股时,获悉汇丰大班沈弼暗放风声:待和黄财政好转之后,汇丰银行会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对象,将所控的和黄股份的大部分转让出去。

  这对李嘉诚来说,不啻是个福音。长实财力不足,若借助汇丰之力,收购算成功了一半。

  其四,李嘉诚梦寐以求成为汇丰转让和黄股的合适人选。为达到目的,李嘉诚停止收购九龙仓股的行动,以获汇丰的好感。

  李嘉诚卖了汇丰一份人情,那么,信誉卓著的汇丰必会回报--还其人情。这份人情,是否是和黄股票,李嘉诚尚无把握。

  为了使成功的希望更大,李嘉诚拉上包玉刚,以出让1000多万股九龙仓股为条件,换取包氏促成汇丰转让9000万股和黄股的回报。李嘉诚一石三鸟,既获利5900万港元,又把自己不便收购的九龙仓让给包氏去收购,还获得包氏的感恩相报。

  在与汇丰的关系上,李嘉诚深知不如包玉刚深厚。包氏与汇丰的交往史长达20余年,他身任汇丰银行董事(1980年还任汇丰银行副主席),与汇丰的两任大班桑达士、沈弼私交甚密。

  李嘉诚频频与沈弼接触,他吃透汇丰的意图:不是售股套利,而是指望放手后的和黄经营良好。另一方面,包氏出马敲边鼓,自然马到成功。

  感悟:

  历来兵法主张用活兵法,不主张只靠己力求胜,而是要靠人力求胜。只求己力者,反为力胜。善求人力者,可大胜。

  有很多商人不明的借人之力的奥妙,总以为只靠自己的能耐,就能闯出天下,实则小巫之见。真正的商人总会使用巧劲的,他们在经营过程中,都善于借他人之力打开局面。

  16.做生意要随机应变,不要得意忘形

  李嘉诚语:做生意随机应变很重要。不要得意忘形,过度的自信会招致失败。

  商场如同战场,需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能教条机械的搬用老一套。进入地产业以来,李嘉诚人弃我取,胆识过人,短短几年便拓展出了一片庞大的基业。

  1979年,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拥有的地盘物业面积急速增加到1450万平方英尺。而同期香港第一大地主置地拥有的地基物业,总计只有1300万平方英尺。

  自1972年长实上市,李嘉诚提出赶超置地的远大目标以来,仅仅用了七年时间,就已在面积上超过了置地。此时可以说,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

  长实职工不禁为之欢呼雀跃,李嘉诚也由衷地感到欣慰。当初对李嘉诚所制定的目标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从心底里佩服他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气魄。

  但李嘉诚并未被这一表面的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置地是中区地产大王,地盘物业都座落在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而长实的势力范围多在乡村偏僻处,在黄金地段的物业依然寥寥无几。

  因此,虽然在面积上看来,长实超过了置地,但在物值上依然相差甚远,要完全战胜置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李嘉诚依然不急于在中区发展,他更看好中区戴九龙尖沙咀以外地界的发展前景。于是他决定独辟蹊径,迂回出击,推出大型屋村计划。

  1978年,港府采取半官方的房委会与私营房地产商建房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建成的房分为公共住宅楼宇与商业住宅楼宇两种,前者为公建,廉价出租或售给低收入者;后者为私建,以出售中高收人的家庭为主。

  李嘉诚的大型屋村计划,就是针对这一形势,为大众家庭推出的,决定建立卫星市镇。

  大型屋村之所以适合大众家庭,就在于这种住宅区不仅价廉,而且综合能力强,集居住、购物、餐饮、消遣、医疗、保健、教育、交通为一体,便于集中管理,统一规划,越来越受大众的好评。

  一个大型屋村,往往由政府与多个地产商共同开发,屋村周围,还有与之相配套的工业大厦及社区服务业。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李嘉诚先后完成或进行开发的屋村有:黄埔花园、海怡半岛、丽港城、嘉湖山庄。虽然单个建筑的利润不及兴建商业楼宇,但总体盈利极为丰厚,再一次显示了他独到的眼光。

  在香港,由于只有李嘉诚大建屋村,屋村逐渐与李嘉诚之间划上了等号,备受全港瞩目。

  李嘉诚也由此赢得了“屋村大王”的称号,成为独树一帜的地产新贵。在兴建大型屋村的同时,李嘉诚采用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在兴建商业建筑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投资:

  1979年3月,李嘉诚与会德丰洋行联手发展会德丰大厦。

  4月,与“地主”广生行联手发展告士打道、杜老志道、谢斐道的三面单边物业,建成一座30万平方英尺的商业大厦。

  6月,再次与地德丰洋行合作组建美地有限公司,集资购入港岛、九龙、新界楼宇物业近20座。

  7月,与中资侨光置业公司组建了宜宾地产有限公司,以3.8亿港元投得沙田广九铁路维修站上盖平台发展权,计划兴建30层的高级住宅大厦和商业大厦。

  同年,长实与美资凯沙及中资侨光,三方共同投资中国(香港)水泥厂(长实、凯沙各40%股权,侨光占20%),投资额创香港开埠以来重工业投资最高纪录。

  1980年8月,李嘉诚与联邦地产的张玉良家族联手合作,斥资10亿港元购入国际大厦和联邦大厦。5个月后,又以22.3亿港元出售,赚取利润达100%以上。

  与刚投入地产业时不同的是,现在长实兴建和收购的楼宇,大部分用来出售,而很少用来出租。这似乎与李嘉诚当初制定的稳健发展、只租不售的发展方针相违背。

  李嘉诚为什么改弦易辙呢?因为当初李嘉诚进入地产业时,实力太小。为了在地产界站稳脚跟,并谋求发展,就只能走稳健保守之路,而今日的长江实业已具备了一定实力,有了一定的声誉,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就要采取不同已往的、多样化的发展策略。

  李嘉诚说:“这并不违背我们增加经常性收入的原则,因为要决定将楼宇出售或收租,须看时势及环境而定,现在的楼宇价格急升,售楼所能获得的利润远比租屋要多,在为股东争取最大利润的前提下,是将建成楼宇出售为合算。”

  所以,做生意要灵活机动,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确定相应的策略。李嘉诚在租楼还是售楼问题上的作法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点。即:若手头资金较为宽裕或楼市不景气,楼价偏低时,宜采取稳健策略,只租不售;若急需资金回流,加快建房速度,或楼市景气,楼价被炒高,售楼利润能得到保证时,以售楼为主。

  感悟:

  由此可见,做事无一定之规,关键是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随机应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若是一味墨守成规,自然会被时代淘汰。

  17.股市有危险,策略一定要得当

  李嘉诚语:倘若下一秒钟有什么变化的话,我想我是能勇于应付的,因为我时刻都做好迎接下一秒钟风暴来临的准备。

  李嘉诚的真正发迹,是靠地产股市。而他在股市的表现,更令人折服。他的事业壮大,无疑是一部中小地产商借助股市杠杆急剧扩张的历史。李嘉诚在股市的作风,一如他在地产业中一样,表现出独特的智慧,那就是:人弃我取,低进高出的策略。

  1972年,股市大旺,股民疯狂,成交活跃,恒指急速高攀。李嘉诚借此大好时机,令长实骑牛上市。长实股票以每股溢价1港元公开发售,上市不到24小时,股票就升值1倍多。李嘉诚第一步迈进股市就是典型的“高出”。

  接着,1973年大股灾突然爆发,恒生指数于1974年12月10日跌至最低点。1975年3月,股市形势好转,开始缓慢回升,深受股灾之害的投资者仍“谈股色变”,视股票为洪水猛兽。

  这时,眼光独到的李嘉诚,看到了股市的升值潜力。因此,在当时低迷不起的市价基础上,亲自安排长实发行2000万新股,以每股3.4港元的价格售予他本人。

  同时,李嘉诚还宣布放弃两年的股息,这既讨得了股东的欢心,又为自己赢得了实利。股市渐旺,升市一直持续到1982年香港信心危机爆发前。长实股升幅惊人,李嘉诚后来赢得的实利远远超过了当年牺牲的股息,这就是“低进”。人弃我取,低进高出,是李嘉诚搏击股市的基本定则,他在这方面的实战案例不胜枚举。

  1985年1月,李嘉诚收购港灯时,就是抓住卖家置地公司急于脱手减债的心理,以比前一天收盘价低1元的折让价,即每股6.4港元,收购了港灯34%的股权。仅此一项,就节省了近4.5亿港元。6个月后,港灯市价已涨到8.2港元一股,李嘉诚又出售港灯一成股权套现,结果净赚2.8亿港元。这就是低进高出,两头赚钱。

  而著名的天水围之役,也是一次典型的“人弃我取,低进高出”战术运用实例。当时,由于港府的“惩罚性”决议,使天水围开发计划濒临流产,众股东纷纷萌发了退出之意。

小说-t x t-天堂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吕叔春作品集
透过举止看人性说话滴水不漏的九大隐规则唐骏传奇遇险自救全攻略教育从赞美开始:孩子,你最棒!为人处世方与圆做人要有心机全集晋商聪明孩子都在玩的数学游戏晋商:中国第一商帮的经营之道做生意要会算计女人,挣钱才是真漂亮快捷记忆法李嘉诚一生三论:论谋事·论经商·论做人告诉孩子,你要有点心计马云是这样创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