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2020,期盼中国》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7章 :中国调查报告 (6)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2020,期盼中国》 作者:陈斯文

第17章 :中国调查报告 (6)

  第一个要素的具体表征在于。我们的企业在产品的关键技术上,很难完成自给自足,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构成现代工业的各门类中,至少有50%的核心技术要依靠外部获得。如果我们继续探究便会了解,当一个国家的发明专利,只占世界总量的1.8%时,是绝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来为工业发展做支撑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在高科技、高附加值工业品以及重要生产设备方面,持续依赖国外进口,以至于在许多领域酿成了代价惨重的事件。

  我国曾经拥有200余家DVD生产企业,其产量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然而,该行业的2300多个专利,却基本上集中在世界上十家大型电器企业手中。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一件事情的发生,在一瞬间内便改变了这些企业的命运。

  在2002年,包括日立、松下、JVC、三菱、东芝、时代华纳在内的六家企业,突然史无前例地联合起来,发布了一项“DVD专利联合许可”声明,在声明中,这六家企业要求世界上所有生产DVD的厂商必须向他们购买“专利许可”。

  按照这样的要求,中国的DVD厂商要向6家外国厂商缴纳每台高达20美元的专利使用费。然而,在激烈的厂家竞争中,中国企业每出口一台30美元的DVD机,却只能赚取1美元的微薄利润。因此,这样的通牒无异于扼住了中国200家DVD企业的咽喉。

  于是,曾经喧嚣一时的中国DVD产业,几乎在一瞬的时间里销声匿迹,转眼兴亡判若云泥,甚至于连“爱多”这样的著名国有品牌,都不得不走向覆没。

  比起第一个因素来,我们对技术的消化能力更足以令人心惊胆寒。

  历史上的近代中国,对于技术从来都抱有极强的消化能力,一个著名的事例来自于70多年前的中国,其时,德国纳粹政府向我们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轻武器,其中尤以毛瑟98K步枪的修改型最为著名。

  仅仅时隔两年,德国专家就惊讶地发现,中方应用自己的技术储备,在毛瑟98K的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仿造产品,其中各组件的机械性能,比起原型枪来基本持平,而低廉制造成本,使得我们可以在物资匮乏的前提下迅速地形成量产,满足装备部队的需要,而这种“山寨版”的毛瑟98k,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中正式”步枪。

  反观当下的情况,我们目前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比仅仅为1:0.07,而这个比例在韩国是1:5,在日本则是1:8。如此巨大的反差,足以说明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的匮乏,已经成为中国技术困局中的又一重大症结。

  当我们频繁引进设备、频繁引进技术的时候,却丢掉了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消化法宝,从而得上了“技术依赖症”,这样的情势势必让我们陷入“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之中。

  9.4:技术的自我救赎之路

  假如我们对工业制造稍有了解,就会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同为制造业,却存在着高端与低端的区别,而区分高低端的标准,只取决于技术含量。

  于是,类似于飞机、轮船、高科技设备等领域的制造业自然而然地成为高端,相反,鞋袜衣装等日常小手工品,则代表了制造业中的低端领域。显而易见的是,一架飞机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利润,绝不是鞋袜所能比拟的,更重要的是,高端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原料、技术以及完整的生产链做支持,比如说,造一家飞机,需要牵涉到铝合金工业、橡胶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等许多门类,这种对整个工业体系的刺激效应,是低端制造业所难以比拟的。

  事实上,即使在低端制造业领域里,我们会在技术领域遭遇相当棘手的情况。

  在2001年9月,温州的许多企业,成为了轰动一时的“中欧贸易纠纷案”的主角,而这场贸易摩擦的起因,则发端于小小的打火机上。

  作为中国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温州每年都要外销5亿只打火机,而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数量是销往欧盟各国的,其产值颇为可观。

  于是,为了防止这一趋势的继续扩大,为了控制价格低廉的中国火机进入市场,欧盟特别启动了一项技术壁垒,规定凡进口至欧洲的低价打火机,都必须加装一个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锁”,然而这项技术却全部为外国企业所掌握。

  在我国的不懈努力下,这一法规最终未能成行,然而可以预见的是,只要这种类似于“扼喉咙”的行为一次得逞,中国火机的命运,便必将如同DVD一样再次败走麦城。

  在未来的岁月中,中国工业中的技术困局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毕竟,当我们落后太久的时候,朝夕之间的努力是无法弥平差距的,然而,假如一任此种情况发展下去,中国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体系,都将会面临着一种“十面埋伏”般的败局,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随着一部分落后国家人力资源优势的不断凸显,我们的比较优势将会逐渐流失,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困境。

  (10)10大调查之八:潮流在中国

  中国历时千年的乡村文明,正在过去的10年里消失得一干二净。

  当我们的舆论、资本、政策、文化等多方因素联手起来,极力编造出一套城市先进、农村落后的故事时,本身缺乏判断能力的乡村居民,就这样被灌输了一套全新的价值观,其灾难性的后果却是难以估量的。

  主题介绍:纷繁的城市化问题——乡村文明的消失——潮流在中国

  10.1:纷繁的城市化问题

  假如我们回过头去,为中国过去10年的社会发展挑选出一系列最为严峻的问题,那么我们必将会获得不胜枚举的答案。

  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待业人口激增、交通问题严重……

  当我们为这些复杂纷乱的问题头痛不已的时候,其实完全可以将问题的症结归纳在城市化之上。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过去的10年里,上述所有问题的存在空间,基本都集中在我们的城市中,而且越是规模较大的一线城市,上述问题的反应也就越严重。

  从我们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走一条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控制城市发展的道路,然而尽管我们的意识足够领先,实际执行却恰恰相反,我们在中国随处可见的现象是,一个坐拥百万人口的大中城市,却没有相应的支柱工业或核心工业来作为经济的支持。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工业化进程,仍然大大落后于我们的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城市中,高度匮乏的工业企业,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艰难的城市化问题。

  工业化进程的缓慢,直接带来的是当地政府利税收入的停滞不前,在北方一些城市中,随着许多旧有大型企业的破产,这种情况就变得愈发严重。

  政府收入的匮乏,又直接影响到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人口飞速增长的时候,配套设施的匮乏,就必然会导致市容市貌的落后、交通拥挤、民众基本需求无从解决的现象。

  从另一方面来讲,当工业化进程跟不上城市化进程的时候,所带来的更严重后果,在于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将维持在一个饱和的状态,从北方城市中大批量的下岗职工,再到东南沿海城市出现的大量廉价劳动力,我们看到的是更加突出的城市劳动力供过于求矛盾。

  根据学者的测算,在未来的十年中,中国行将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如何在每年创造出2000万个就业机会来完全吸纳剩余劳动力。

  于是便有呼声四起,认定是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才造成了今天的这一局面,为了证明这一说法的准确性,持该观点的学者举出了数据作为参照。

  根据估算,进城务工农民的人数每年约在1亿人左右,仅上海、北京两市就超过600万人。而正是大量农村人口的涌入,使得城市中原本就已经非常薄弱的基础设施更显紧张。

  由此,这一派观点大声疾呼,要求国家实行政策性措施,让剩余的农村人口回归乡村,以彻底缓解城市中所出现的压力。

  然而,我们要说的是,以当前的形势来看,那些散落于城市中的农村人口,是绝难再重返其家园的,有关这一问题的解答,我们就必须从过去十年的潮流变化中寻找答案。

  10.2:乡村文明的消失

  假如我们要为上一小节中的问题寻找一个答案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

  这就是中国历时千年的乡村文明,正在过去的10年里消失得一干二净。

  当我们面对着城市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时,当我们身处经济衰退中,指望数百万农民工能够返回乡村,在那里独立创业来减低城市压力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这一切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这其中的原因是——在过去的10年里,农民赖以生存的乡村环境,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

  绝大多数的人类文明,源自于农业文明,而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则是从乡村开始的,因此在我们的历史中,总是饱含着对乡村生活的赞美。正如许多田园诗所称颂的那样,在许多城市民众的心中,乡村是美好的象征,更是人类最根本的回归之地。

  即使在发达的欧美国家,乡村文明也没有因为城市化进程而遭到破坏,反而始终代表着国家精神的坚实基础,大到政治理念、社会结构,小到个人的价值观念、文化生活,都不是由城市的单方面文明所决定的,甚至可以说,城市代表着文明的花朵,而乡村则是文明的根基。

  在美国,总统可以邀请政要到乡村共享烧烤,资本大亨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农场,正是基于这一点,这些国家的民众在提到乡村生活的时候,总是有着由衷的羡慕,因此让城市中的居民,始终在精神上与乡村保持这有机联系。

  然而在过去10年的中国,乡村社会仅存的最后一丝根脉,也正在悄悄地走向覆亡。

  本来,我们可以在未来的社会结构中最大程度地保留这种乡村文明,让我们在遭遇城市化压力过大的时候,足以有退让的余地,将人口压力转移至乡村。不幸的是,受都市文明的侵扰,种种怪异的畸变理论,逐渐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观念。

  在当下中国的绝大多数人看来,乡村代表着落后,代表着愚昧,反过来,只有城市才是先进与文明的象征。

  当无数的专家学者着意于此,大肆渲染人类社会必然从农业到工业,从乡村文明到城市文明的时候,这种观念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变得更加深入人心。

  于是,事情就这样急转直下,许多自命不凡者开始向农村传播所谓先进的城市文化,编造着城市化等于现代化的神话;与此同时,忙于赚取利润的地产开发商们,早已不满于城市内高昂的地价,继而将视线投向农村,将那些承载了浓厚乡村文明的村落拆毁,将乡村居民赶入一栋栋死板的水泥建筑。

  当我们的舆论、资本、政策、文化等多方因素联手起来,极力编造出一套城市先进、农村落后的故事时,本身缺乏判断能力的乡村居民,就这样被灌输了一套全新的价值观,其灾难性的后果却是难以估量的。

  乡村文明成了落后的代表,乡村居民则被贴上落后的标签,这样的情形实在令人难以忍受,于是乡村民众所产生的自卑也就愈发强烈,在他们的心中,个人奋斗的终极目标就是尽快脱离乡村、永远脱离乡村,永久性地离开这被蔑称为落后之地的家园,城市的居民也因此而产生了种种倨傲的情绪。

  乡村的人口蜂拥入城,城市人口却绝不会向乡村转移,而城市的接纳能力是有限的,当成千上万的乡村人口集体涌向城市后,势必带给城市空前的压力,于是便出现了我们在第一节中所述的种种问题。

  另一方面,伴随着人口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乡村的资源飞速流失直至走向灭绝,而这些进入城市的乡村人口,并没有能够很快适应陌生的城市文明,当他们在城市中虚度时间,想要重返乡村时,却发现他们过去赖以生存的乡村文明,已经在短短的时间内形同空壳。

  10.3:潮流在中国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中,潮流已经成为了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词。之所以这个名词在媒体、舆论以及我们的生活中被反复地提及,其原因就在于其包含的特性。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斯文作品集
2020,期盼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