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洪武元年(1368)召入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三年后坚辞户部侍郎,退隐山林。朱元璋认为他不肯合作,后借苏州刺史魏观一案将其腰斩于南京,时年39岁。高启是明代少有的杰出诗人之一,与同时代的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其诗题材广泛,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开创了有明一代诗风。《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汪由御史中丞出》作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这一年,御史中丞汪广洋出任陕西参政,高启的朋友左司郎中沈某随行,高启遂作此诗送别。这首诗模仿了盛唐高华诗歌之风格,每两句诗中各用了一个典故,巧妙之极。

  摘用赏析:

  安东机械厂原本是为抗美援朝战争需要而创建的一个小型修理厂。战争胜利后,工厂由军需转向民用。在积累了一定技术经验后,厂里的工人骨干萌发了自己动手制造拖拉机的想法。厂领导非常支持这种大胆的设想,随即成立了新产品研制小组。研制工作当时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没有资料和图纸,缺少专用设备,原材料匮乏……一群普通工人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靠着刻苦钻研、昼夜奋战终于将这种大胆的想法变成现实。

  1957年1月31日,我国第一台轮式拖拉机“鸭绿江1号”就这样在鸭绿江畔诞生了。1958年春,国家计委副主任倪伟、国家计委机械局局长王光中来安东机械厂考察时看到了这台拖拉机,为工人们的创造精神所折服,遂决定让“鸭绿江1号”进京参加农业机械展览会。到京后,“鸭绿江1号”以其出色的耕田和运输性能得到了评审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并在五一节当天参加了拖拉机游行车队,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5月3日,倪伟、王光中将安东机械厂工人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制拖拉机的事情写成报告,上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计委党组书记李富春、副书记贾拓夫。5月5日,即中共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期间,李富春将这个报告转呈毛泽东主席。阅后,毛泽东高兴地在报告的空白处写下这段批语,并拟了个题目: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在批示中,毛泽东要求中央各工业交通部门各自收集材料,编印一本近三百年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发明家的简明小传(小册子)。看一看是否能够证明:科学、技术发明大都出于被压迫阶级,即是说,出于那些社会地位较低、学问较少、条件较差,在开始时总是被人看不起,甚至受打击、受折磨、受刑戮的那些人。

  毛泽东的这个提议,与当时我国正在执行“多快好省”的经济建设方针是分不开的。在他看来,如果能有系统地证明这一点,那就将鼓舞很多小知识分子、很多工人和农民,令很多新老干部打掉自卑感,砍去妄自菲薄,破除迷信,振奋敢想、敢说、敢做的大无畏创造精神,这对实现我国七年赶上英国再加八年或者十年赶上美国的目标,必然会有重大的帮助。批示的最后,为说明“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道理,毛泽东运用了“卞和献璞,两刖其足”和“函关月落听鸡度”两个典故。

  “卞和献璞,两刖其足”典出《韩非子》。楚国樵夫卞和有识玉的天赋。一次,他伐木时得到一块石头,断定此中含有美玉,便献于楚厉王。工匠鉴定后认为其中无玉,厉王愤怒之下砍去卞和左脚。厉王死后,其子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献玉,又因同样的原因被砍去右脚。

  武王死后,其子文王即位,卞和第三次前去献玉。文王被其精神感动,令人砍开石头,果然发现了美玉。经雕琢后,成为闻名于世的和氏璧。“函关月落听鸡度”记载的是孟尝君因为门客中有能学鸡鸣者得以保全性命的史实。毛泽东这里是化用典故,贬义褒用。以此证明学问少的、社会地位较低的、条件较差的、被人瞧不起的人往往能做出重大贡献,进而赞扬工人们破除迷信、敢想敢干的科技创新精神。

  这个批语的全文,被列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文件之二十六》,发至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为纪念毛主席批语的写作时间,安东机械厂也更名为“五一八拖拉机厂”(即今天的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在农业制造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台湾的朋友们,不可以尊美国为帝。请你们读一读《鲁仲连传》好吧。美国就像那个齐瑉王。说到齐瑉王,风烛残年,摇摇欲倒,他对鲁卫小国还要那样横行霸道。六朝人有言: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现在是向帝国主义造反的时候了。

  ——《再告台湾同胞书稿》(一九五八年十月十三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459—460页)诗词溯源: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出自南朝(宋)·谢灵运《自叙》: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康乐公”。着有《谢康乐集》。谢灵运以山水诗见长,文笔清新活泼,格调高雅秀丽,给东晋以来枯燥乏味的文坛带来了一缕勃发生机。但这首《自叙》,因是他在宋文帝元嘉十年(433)谋反时而作的一篇檄文,故不同于其他诗风。

  难点注解:

  1.韩亡子房奋:张良字子房,战国末韩国公子,其祖父、父亲均为韩相。秦灭韩后,张良散尽家财从事复仇活动,曾与刺客以铁锥狙击秦始皇,失败后跟随刘邦起义,终于推翻秦朝。《史记·留候世家》记载了此事。2.秦帝鲁连耻:鲁仲连是齐国高士,不愿为官,游历四方。秦昭王时,以白起为将,围赵。赵向盟国魏国求援,魏惧秦而不敢动,遂派辛垣衍游说赵孝成王,使尊秦昭王为帝,以求罢兵。鲁仲连知道后,见平原君和辛垣衍,陈述利害,使之放弃了帝秦的想法。秦将知道后,为之退兵五十里。秦统一诸国后,鲁仲连隐居海上,誓不帝秦。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和《战国策·赵策三》均载有“鲁仲连义不帝秦”的史实。3.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这句是诗人为自己造反阐释的理由。我本是寄情山水、淡泊世事的人,但受到张子房、鲁仲连这样忠义之士的感化,面对亡国之痛,身为君子又怎能不理世事、独善其身呢?

  摘用赏析:

  解放台湾,统一祖国,一直是毛泽东的夙愿。然而,由于美国的一贯干涉,使得原本就很复杂的台湾问题解决起来更加困难。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在朝鲜和印度支那里没有占到便宜的美国进一步加紧了对台湾的控制。它一方面操纵建立反共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另一方面同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企图“帮助”蒋介石永久地与大陆对峙。为抗议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同年9月,毛泽东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岛,次年又解放了浙江沿海全部岛屿,给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守军以极大震慑。

  尽管我方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胜利,但是,由于《共同防御条约》

  的签订,解决台湾问题绝非朝夕之功。直到1958年,事情才有了些转机。这年7月,美国先是制造了世界瞩目的中东事件。为了转移世界人民的视线,美国又在台湾海峡集结大量兵力,造成了台海紧张局势的不断升级。善于从国际战略角度观察问题的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打击美国嚣张气焰的时机到来了。经过细致准备,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掀开了自1954年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炮击金门的作战序幕。

  刚刚在朝鲜战场上尝过失败滋味的美国军队并不敢同中国军队正面交手,更多时候都是丢下蒋军的运输船向领海外逃去。这种狼狈表现,不仅说明美国人的胆子并不大,还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美蒋之间的矛盾。取得既定效果后,10月5日,毛泽东电令彭德怀要求福建前线部队暂停炮击。次日,毛泽东以彭德怀的名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3日,毛泽东再次以彭德怀名义撰写《再告台湾同胞书》(这篇文章由于一些原因,当天并未发表)。两封电稿表达的主旨一样,都深刻揭露了美国“帮助”和“保护”台湾的险恶用心,劝说台湾同胞回到和平谈判的路上才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关键。其中,毛泽东摘用谢灵运的《自叙》,是在13日撰写的《再告台湾同胞书》中。

  毛泽东很喜欢谢灵运的诗。在《古诗源》收入谢灵运的24首诗中,毛泽东亲自圈点的就有22首。历史上的谢灵运虽然极富文采,但个性倨傲不训。他出身贵族,自幼聪明好学,“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当出身贫贱的刘裕灭晋建宋后,有着强烈门第优越感的谢灵运选择了一种消极避世、纵情山水的做法消极抗上。这种姿态让宋朝的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都很愤怒,多次将谢灵运降职、流放。郁愤之中的谢灵运只好走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兵败后为宋文帝所杀,时年48岁。一生读史不辍的毛泽东,在欣赏谢灵运诗情的同时,还从政治家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命运多舛的天才诗人。他在读《登池上楼》时曾批注:“此人一辈子矛盾着。想做大官而不能……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一辈子生活在矛盾之中。”所以,毛泽东在《再告台湾同胞书》中摘用谢诗,已然不将其当作怡情山水的诗人了,而是将其作为敢于造反、武力反抗压迫的“革命者”来看待,以此让台湾同胞认清美国人的嘴脸,彻底同他们决裂,不要在偏离和平统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人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再接再厉,视死如归,在同地球开战中要有此种气概。

  诗词溯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中唐著名诗人、思想家。贞元九年(793)进士,后官至监察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郎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此后又担任过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唐文宗大和二年(828),被招至长安。开成元年(836)任太子宾客,故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诗以咏史和针砭时弊见长,律调清秀,韵味隽永,常常带有深厚的哲理思想,同辈诗人推其为“诗豪”。著有《刘宾客文集》。该诗虽是抒发贬官二十余年后返朝的郁愤之情,读来却无压抑失落之感。

  难点注解:

  1.“巴山”句:这是作者的自述。巴山楚水:今四川、两湖、安徽一带,是刘禹锡被贬时的辗转迁徙地。二十三年: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作者遭贬,至今将近二十三年。弃置身:作者自称遭贬谪之身。2.“怀旧”句:怀念过世的好友,只能独自吟诵诗赋;因长期遭贬在外,回到故乡后,有恍若隔世之感。闻笛赋:晋朝时,向秀路经亡友嵇康故居,听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遂作《思旧赋》悼念故交。作者这里借指为怀念故友而作的诗赋。此时,因参与当年革新运动遭贬的柳宗元、吕温等作者挚友均已过世。到乡:到扬州,作者儿时长于苏州,古时苏州归属扬州辖管,故作者视扬州为故乡。烂柯人:任昉《述异记》载:晋人王质进山砍才,见两小孩在下棋,小孩给他一颗如枣核一样的东西,王质吃下,不觉饥饿。待看完一局棋后,王质的斧柄已经朽烂。他回到家时,原来已经百年,早已不是自己当年离开时的样子了。柯:斧柄。3.“沉舟”句:借景抒情,扬州位于大运河畔,舟行江上,百舸竞发;刘、白相逢在冬末春初之交,江南万木已有盟春复苏之意。作者暗喻虽然自己政治上一时失意,却还有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沉舟、病木:作者自喻人生风波失意。

  2.“今日”句:作者感谢白居易的赠诗,愿意与好友共饮一杯,暂且以此振作精神。

  摘用赏析:

  1959年4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就吕泗洋发生风暴事故后相关省市采取的措施一事向周恩来、邓小平提交报告。报告说,自事故发生后,上海、浙江等省市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了渔民的基本生活,稳定了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情绪,并就救灾所需物资、如何尽快恢复渔业生产等事宜做了具体的安排。4月21日,周恩来将这一报告送毛泽东传阅。4月24日,毛泽东写下了上述批语。

  在批语中,毛泽东摘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饱含哲理的诗句鼓励灾区渔民敢于同天灾斗争,发扬积极进取的大无畏气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冬。适时,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调至洛阳任职,与因病从苏州回洛阳的白居易(字乐天)相遇在扬州。故友相见,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送刘禹锡,刘遂作此诗酬答之。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却并不认为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他虽以“沉舟”和“病树”自喻,但仍描绘了“千帆过”和“万木春”的蓬勃景象,给人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激情。“沉舟”二句,也成为后世有志之士励志奋发、不甘一时失意的座右铭。由于此二句意境宏远、寓意丰富,后人常加以摘用,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取代旧事物”的道理。

  正是因为欣赏这两句诗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充满哲理的寓意,一生以“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为旨奋斗不休的毛泽东在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时,不仅用了红、黑两种墨迹做了批注,还在这两句诗旁用红铅笔加了着重线,特别是在“沉舟”和“病树”两句旁,也都划上了红色的着重线,由此可见毛泽东对这首诗的喜爱与重视。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是李白的几句诗。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

  诗词溯源: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返”出自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曾珺作品集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的古诗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