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大作收到,义正词严,敬服之至。古人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今奉上桃杏各五斤,哂纳为盼!投报相反,尚乞谅解。

  诗词溯源: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是一首写人们互赠礼物表达情意的诗。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很显然,回报的东西要比受赠的东西价值大得多。这是人类的高尚情感的一种体现,这种情感是人们精神上的契合、心灵上的共鸣,而不是一种等价交换,所以说“匪报也”。

  难点注解:

  1.木瓜:植物名,可食。2.琼琚(qiongju):古时男子身上佩戴的美玉,下文中的琼瑶、琼玖(jiu)都是此意。3.匪:不是。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5.木李:果名,即楂,又名木梨。

  摘用赏析:

  章士钊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爱国人士。建国后,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20世纪20年代初在湖南长沙时,因与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挚交,故他与毛泽东也早就相识,交情甚笃。

  章士钊酷爱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文章,13岁时开始读柳文。1960年开始着手撰写《柳文指要》,至1965年完成上下部共近100万字的初稿。毛泽东对章士钊写作《柳文指要》一事颇为关心,多次索要书稿逐字逐句阅看,并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这封信就是毛泽东看过一部分已经成型的书稿后给章士钊写的回信。信中,毛泽东把《柳文指要》比作“琼瑶”,把自己送给章士钊的桃杏各五斤看作是对章士钊不平等的交换,认为此举是对诗经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反解,“投报相反”之处,请他“尚乞谅解”。

  实际上,毛泽东对《柳文指要》的关注绝不是“投报相反”。就在这封信发出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读完书稿的下部后,毛泽东又给章士钊写了封信:

  各信及指要下部,都已收到,已经读过一遍,还想读一遍。上部也还想再读一遍。另有友人也想读。大问题是唯物史观问题,即主要是阶级斗争问题。但此事不能求之于世界观已经固定之老先生们,故不必改动。嗣后历史学者可能批评你这一点,请你要有精神准备,不怕人家批评。又高先生评郭文已读过,他的论点是地下不可能发掘出真、行、草墓石。草书不会书碑,可以断言。至于真、行是否曾经书碑,尚待地下发掘证实。但争论是应该有的,我当劝说郭老、康生、伯达诸同志赞成高二适一文公诸于世。柳文上部,盼即寄来。

  毛泽东的这封信,提出了他对《柳文指要》书稿的修改意见,给章士钊很大的启迪。同时,《柳文指要》的出版也得到了毛泽东的大力支持。当时恰逢“文化大革命”,那时出书,除了《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语录》和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人的“著作”之外,都要经过“特批”方能出版。康生等人在书籍出版这一问题上设置了重重障碍。正是由于毛泽东的关心和他与章士钊之间的特殊私人感情,《柳文指要》才得以在1971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了却了章士钊一桩多年的心愿。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还特意送他一部《柳文指要》作为纪念,并特意解释说,这本书是在毛泽东主席的关怀下才得以公开出版的。毛泽东以桃杏各五斤换读章士钊的《柳文指要》,也算一大趣事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阿两国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是你们真正的朋友和同志。你们也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和同志。我们和你们都不是那种口蜜腹剑的假朋友,不是那种两面派。我们之间的革命的战斗的友谊,经历过急风暴雨的考验。

  诗词溯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少擅文辞,有“神童”美誉。14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修撰。后因故被高宗逐出王府,客游蜀川。后补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回乡。适逢其父贬谪南疆,勃渡海省亲,溺水惊悸而亡。王勃才华出众,长于诗歌骈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明人张燮辑《王子安集》16卷,清人蒋清翊有注本。这首诗是诗人供职长安时送朋友杜少府赴四川任职的离别之作。全诗先收后放,先表明宦游之人时常遇到的离别无奈,后笔锋陡然一转,劝慰少府天下到处皆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不必伤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意境,自铸伟词,用语凝练,气象宏达,为千古名句。此诗虽为送别所作,却无“黯然销魂”之悲酸,立意高远,意境旷达,独标高格。明朝胡应麟评此诗谓:“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

  难点注解:

  1.杜少府:名不详。唐时称县尉为少府,职位低于县令。2.蜀州:指今四川崇州。3.城阙:长安。宫门前的望楼叫阙。4.辅:护卫。5.三秦: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今陕西一带地区,古为秦地。项羽灭秦后,将此地分为壅、塞、翟三国,分封给属将,故称“三秦”。6.风烟:指风烟迷茫的自然景色。7.五津:泛指四川。蜀中岷江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8.宦游人:他乡为官之人。9.海内: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皆为大海所包围,故称天下为四海之内。10.比邻:近邻。11.无为:不必。

  2.歧路:岔路,即分别之处。13.沾巾:哭湿佩巾,挥泪告别。

  摘用赏析:

  阿尔巴尼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先后被意、德法西斯占领。该国人民在阿尔巴尼亚共产党(1948年后改名为劳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反对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于1944年11月29日了夺取政权,并在1946年1月11日成立了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近代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同样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有着相同的革命任务,使得这两个国家在实现民族解放运动中结成了深刻的友谊。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一个月后,阿尔巴尼亚就宣布与新中国建交,成为新中国外交战线上的第一批伙伴。50年代以后,两国高层领导人展开了密切的互访往来,中国在经济、军事、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阿尔巴尼亚多次援助,双方结成了“情同手足的兄弟关系”。

  1966年11月1日至8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首都地拉那召开。毛泽东于10月25日写下预祝此次大会胜利召开的贺电,并派出以康生为团长的代表团参加此次会议。

  毛泽东的贺电是由康生于11月3日在大会上宣读的。当时,中苏关系已全面破裂,阿尔巴尼亚与苏联也因为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处在分裂的边缘。所以,在预祝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圆满成功后,毛泽东就赞扬以恩维尔·霍查同志为首的光荣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在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坚定地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红旗”,成为欧洲一盏伟大的社会主义明灯。接着,毛泽东肯定了阿尔巴尼亚人民顶住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压力,独立自主地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摘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说明中阿两国坦诚相待的革命友谊。最后,毛泽东号召中阿两国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和全世界的革命人民一起,为建立一个没有帝国主义、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剥削制度的新世界而奋斗。

  毛泽东的贺电感情真挚、振奋人心,给阿尔巴尼亚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在康生宣读贺电期间,不时被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所打断。

  杞国无事忧天倾

  至于无产阶级的天下是否会乱,庐山能否炸平,地球是否停转,

  我看大概不会吧。上过庐山的一位古人说:“杞国无事忧天倾”。我们不要学那位杞国人。

  诗词溯源:

  “杞国无事忧天倾”出自唐·李白《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嵲屼当安之。

  这首诗是李白仕途失意于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的作品。诗人通过大量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表达了对黑暗政治的不满与渴望明君识才用才的愿望,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郁之情。然而,诗人并未悲观,在诗的最后,表现出终会一展抱负的坚定信心。全诗气势磅礴,色彩缤纷,纵横跌宕,读来让人既有悲凉淋漓之伤感,亦怀吞吐天气之豪情。

  难点注解:

  1.《梁甫吟》:乐府《相和歌辞》旧题,声调悲凉,亦作《梁父吟》。

  2.长啸:吟唱。3.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韩诗外传》载:吕尚五十岁时在棘津(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做商贩,七十岁在朝歌(殷商都城,今河南汤阴县)做屠夫,八十岁在渭水边垂钓,九十岁遇文王而受重用。4.经纶:喻治理国家、谋划政事。5.三千六百钓:

  吕尚八十岁在渭河边垂钓,每日只一钓,九十岁遇文王,前后十年,共三千六百日,故言三千六百钓。6.风期:气度和谋略。7.亲:不谋而合。8.大贤虎变:《易经·革卦》:“大人虎变,其文炳也。”虎变,虎的毛皮更新,斑斓夺目。此处喻指大贤行为变化如虎纹之更新,骤然得志,非一般人所能预料。9.高阳酒徒:西汉人郦食其高阳(今河南杞县)人,自称高阳酒徒。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刘邦起兵路经陈留,使人召郦生。郦生前去拜见,看见刘邦正让两个女子为其洗脚,并不搭理他。郦生长揖不拜,责备说:“你既然起兵讨秦,就不该对长者无理。”刘邦立即停止洗脚,对郦生以上宾之礼相待。郦生由是辅佐刘邦,游说齐国,得七十余城。10.隆准公:指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隆,高。准,鼻子。

  11.旋蓬:在空中旋转的蓬草。如旋蓬,意指很容易。12.狂客:指骊食其。13.攀龙:比喻依附帝王建功立业。

  14.“雷公”四句。雷公,即雷神,此处喻朝中权贵。砰訇,形容声音洪大。帝旁投壶多玉女,(penghong)《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投不中的,则天为之发笑(古人称不下雨而有闪电为“天笑”)。玉女,此处指唐玄宗宠信的奸佞小人。三时,指春、夏、秋三季。倏烁,电光闪耀迅疾。晦冥,昏暗。这四句暗指皇帝昏聩,权奸当道,朝政腐败。

  15.“阊阖”二句。阊阖,神话中的天门。阍(hun)者,看守天门的人。这两句是说唐玄宗昏庸无道,周身充斥奸佞,贤能之士报国无门。16.“白日”二句。白日,指皇帝。杞国忧天,典出《列子·天瑞》:春秋时,杞国有人担心天会掉下来,急得废寝忘食。这两句是诗人自嘲,意谓自己对江山社稷的担忧不被皇帝理解,还被认为是杞人忧天。

  17.“猰貐”二句。猰貐(yayu),古代神话中一种吃人的怪兽。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物。竞人肉,争吃人肉。驺虞(zouyu),古代神话中一种带黑纹的仁兽,不伤人畜,不践踏生草。这里,李白自比驺虞,表示不与奸人沆瀣一气。18.“手接”句。语出《尸子》,书中记载了勇士黄伯能左手抓住飞猱,右手与雕虎搏斗的故事。飞猱、雕虎,这里比喻凶险之人。

  19.“侧足”句。语出《尸子》。书中记载春秋时期莒国有一块名叫“焦原”的大石,宽仅八尺,长五十步,下有百丈深渊。有一个人敢在上面行走,莒国人都很敬佩他。20.“力排”二句。《晏子春秋·谏下》载: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勇猛却不知礼义。相国晏婴便谏言齐景公杀之以免后患。他以齐景公名义送给三人两只桃子,称功劳大的才可以吃桃。公孙接和田开疆先后陈述了自己的功劳,并拿了桃子。但古冶子功劳更大,要求二人将桃退回来。二人羞愧难当,就自杀了。古冶子觉得对不住二人,也自杀而死。诸葛亮在其诗篇《梁甫吟》中赞三人“力能排南山”,故称“力排南山三壮士”。李白用此典,意在讽刺权相李林甫陷害韦坚、李邕、裴敦复等忠臣。

  21.“吴楚”句。西汉景帝三年(前154),分封在吴楚等地的宗室七王,起兵叛乱。景帝派周亚夫(周勃之子,西汉名将)前去平乱。周亚夫在路上找到了侠士剧孟,高兴地说:“吴楚造反不用剧孟,可见必不能成功。”咍(hai),嗤笑。这两句意说人才的重要性。22.“张公”二句。《晋书·张华传》载:西晋时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令雷焕从地中掘得干将、莫邪两柄宝剑,将干将送与张华,自配莫邪。张华写信给雷焕说:“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尔。”后来,张华获罪被杀,宝剑亦不知下落。雷焕死后,其子雷华佩带莫邪经过延平津(今福建南平市东)时,宝剑突然从腰间跃入水中。雷华忙派人下水去取,但见水中有两条各长数丈的龙,而不见宝剑。雷华感叹道:“张公曾说神物终当复合,今天是应验了。”这两句意说有才之士不会永远落魄,待到时机成熟,总会有大展鸿图的一天。23.“风云”句。指吕望被启用事。24.大人:有才干的人。

  25.嵲屼(niewu):不安的样子,这里指暂遇困厄。

  摘用赏析:

  党的九大后,林彪确立了党中央唯一副主席和毛泽东接班人的地位,权力欲极度膨胀。毛泽东及时察觉了林彪企图尽快“和平接班”的阴谋,多次建议不设国家主席一职,试图消减他在政府的权力,防止其意识形态在党、政、军的全面扩散。1970年8月23日,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在江西庐山开幕。这次会议的原定议程是修改宪法、讨论计划和战备工作,但由于林彪一伙坚持设国家主席一事,使得会议进程中出现了一场巨大的风波。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曾珺作品集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的古诗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