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你在为谁而活》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章 在爱中破茧而出(人与现实)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你在为谁而活》 作者:李子勋

第6章 在爱中破茧而出(人与现实)

  爱情一直是生命存在并追求快乐的精神动力。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生命存在的基本动力是对本能欲求的渴望与对不满情绪的宣泄,由此而灌注的精神能量是生命发展的心理前提。”这一理论被所有哲学家、心理学家称之为“ 存在的快乐原则”。

  一个人因为有爱而自我升华与更新,这正是爱情的魅力。但是,我们还要清楚地觉察,爱情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虽然是很重要的部分,但却远不是全部,人生还有很多部分。终身逃避爱或者沉溺于爱都是不太可取的,但每个人爱的能量有着天赋的不同,有人天生就是一个激情四溢、爱死不休的“情圣”,有人却清心寡欲、淡泊人生,这是个人的选择。

  我们把婚前的恋爱过程称为人的“蜕变”过程,而“真我”像一只从粗糙的茧中挣脱出来的彩蝶,蜕去的只是幼稚的情感外衣。

  从女明星的婚嫁看女人的安全感

  女明星们婚姻选择的心理动机以及社会动机是什么?她们的选择对普通女性的婚姻观念有什么影响?她们选择什么样的男人是否跟自身安全感有关?

  女明星对婚姻选择的心理动机与社会婚恋倾向是趋同的,不过多少存在一种超前色彩。想想20 世纪90 年代初,当人们还在思考怎样留洋出国读书的时候,女明星们已经纷纷嫁给老外,养育混血的孩子。20 世纪末与世纪初,当普通女性还在犹豫追求自由恋爱还是追逐财富的时候,许多女明星已经把嫁入豪门看成不二选择。到了2010 年,当“ 80 后”新生一代崭露头角,要活出自己,开一股自由婚恋之风时,女明星们早已放弃成为富人的花瓶,大秀平民的恩爱,可以说女明星的婚恋观是婚姻时尚的风向标。如果硬要扯到安全感上去谈,那么20 世纪50 年代出生的女明星更重视名誉与纯情,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女明星更注重经济实力,因为早年的物质饥渴感潜在地制约着她们的选择。80 年代出生、经历了社会变革与开放长大的女明星们,她们更机会主义、实用主义,既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选择二婚精英男人、拜干爹、当第三者、整形丰乳、只恋爱不结婚……差不多是这群人的情爱语言。一般说来,缺什么追求什么,对90 年代出生的明星来说,什么都不缺,缺的是一种自我感,追求纯真爱情的想法会比以往的明星来得更鲜明、更强烈。

  谈到婚恋安全感,人们约定俗成地以为婚姻是女人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中国有句古话,“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选择嫁什么样的男人,为谁生孩子,无疑在每个女子的心中都看得很重。选择一段婚姻,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虽然当代女子可以一嫁再嫁,像湖南卫视的李湘,或者歌后王菲……但在中国男人眼里,婚姻是女人的一种烙印,二婚的女子在婚恋选择上会自动地降低标准。相比之下,男人就有些不同,大多数女人对有女子喜欢过的嫁过的男人更感兴趣,这跟女性集体无意识中的恋父情结有关,比起那些没人喜欢的、没人要过的男人,二婚的男人可能更有女人缘。由于社会对精英文化、财富、权力的集体膜拜,嫁给成熟的男人已经成为年轻女性改变精神与物质生活的一种捷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社会学研究的结果往往与心理学的结论大相径庭。社会观察认为,女性普遍缺乏婚恋安全感,但这只是表象的东西,心理学更重视潜在的语言。男性在婚恋中的优势既可以是女性集体无意识中过于宠爱迁就男人的母性所致,也可以是女性内在力量通过对精英男性的婚恋来操控这个世界的隐秘行为。但凡创造世界的男人背后,都凸显着一个伟大女性的意志。

  婚恋中的女子从来都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不那么喜欢章子怡,却很钦佩她在婚恋中总是如此地清醒,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相比之下,绝大多数精英男人在荷尔蒙冲击下更像是一头盲目的公牛,眼中只有那块红布( 色),看不到红布后面的人以及那人的所思所想、所主张的生活。婚恋中真正不安全的是那个男人,追求美貌、性感、胸大的男人们一定会有不幸的婚姻生活,幸福且长寿的男子全仰仗有一个善良、宽容、勤劳的女子愿意照顾他。不管在什么时代,男人从来不是对婚恋说“ Yes ”的人,男性永远是处在被女性选择的位置,正如电视节目《非诚勿扰》,说“ Yes ”的最终权力属于女人。对男人来说,婚恋的最终目的是选择一个老婆,和她生孩子,为她积攒家业。女人就不同了,从20 世纪50 年代女子争嫁军人、干部,以后是工人阶级、医生、司机、大学生、暴发户、外国人……到现在的儒商、精英文化分子、明星、豪门、富二代……女性一直在选择该嫁什么人、该过什么样的生活,而非只选择一个老公。在心理学看来,一个男人哪怕征服了整个世界,也未必能完全征服一个女子的心,一个女子只要征服了一个男人的意志,就可以获得一个世界。在安全感上,女性只要秉持一个原则“ 宁缺毋滥”就基本可以了,像《上错花轿嫁对郎》,不是嫁命定的人而是嫁正确的人。不管婚姻走多远,你所处的社会与经济地位会有很大不同。看看台湾作家李敖与内地导演陈凯歌,他们经历过的女子哪一个不是女性精英中的精英,比男性更坚定、更豁达、更智慧的女子?

  如何在失恋后保持清醒?

  很多失恋的人会选择各种方式自残,我有个朋友也因失恋而几度轻生,我劝了很多次,但她这种用极端方法消解失恋痛苦的情绪还在,请问我该怎么帮助她呢?

  说到失恋后的疯狂,最经典的莫过于莎翁笔下四大悲剧中的《奥赛罗》,因听信仆人伊阿古的谗言,奥赛罗误以为妻子苔丝狄蒙娜爱上了别人,在盛怒下他杀死了心爱的妻子,最后自杀在妻子的身旁。敌人无法击倒奥赛罗,妻子不忠的谎言与失恋的痛苦却杀死了他。看莎翁戏剧的观众们明知道苔丝狄蒙娜是无辜的,但谁又能制止住那个男人疯狂的杀戮念头?他疑心苔丝狄蒙娜离他而去,这不是苔丝狄蒙娜的错。爱情有时很像甘甜的毒药,亦如莎翁另一个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在假死的爱人身边喝下的毒酒。朱丽叶还活着,还深深地爱着他,为他不惜躺在充满死亡味道的棺材里等着他,可那个男人以为他失去了她,活着已经毫无意义。有1\/3 发生在亲人间的伤害都是因为失恋所致,我们是否可以说失恋是真正的凶手?现代欧洲人为情轻生,尤其是少女为情自杀大多与丹麦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有关。小美人鱼因为爱上了被她救起的王子,不惜喝下毒药,失去美妙的歌喉与声音,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那么疼,只是为了可以与相爱的人厮守。当王子爱上别人,婚礼到来的那个清晨,美人鱼甘愿在晨曦的光华下变成一堆小水泡,也不愿刺伤王子来换回自己原本的模样和500 年的生命。网上一篇《全球男女失恋后的疯狂行为》的文章,其中诸如吃肥皂、减肥、透支消费、飙车、醉酒等失恋后的行为比起美人鱼来真的算不了什么。

  前几天,有一位女子因男友移情别恋,冲动中穿起白色的婚纱从七楼一跃而下,好在被人半空拦腰抱住,真是千钧一发。这女子小时候读没读过美人鱼的故事我们无从知道,但其做法也算效仿了美人鱼。失恋后的疯狂行为“ 我为你去死”,或者“ 我死给你看”这样的隐语让人不寒而栗。

  失恋后选择自伤、自虐、自暴自弃似乎是人类行为的常态,用躯体的痛苦去置换失恋的痛苦,是生命的自我保护,目的是让自己可以活下来。失恋的疯狂有时不是自杀,而是像奥赛罗那样将对方杀死,这种行为的意义是“ 我不能爱你,也不让别人爱你”或者“ 你不爱我,也不许你爱别人”。

  自生命诞生起,婴儿就开始经历一种漫长的依恋丧失过程,失去母亲的怀抱非常类似于失去情人的怀抱,最初也会让人感觉生命不完整。健康的爱情会引发男女似乎重回母亲怀抱的感觉,获得温暖、安全、归属感、悦纳自己与满足,虽让人迷恋,却不会迷失。爱着的人还可以保持人格的完整、个体的边界,并意识到爱情是生命盛开的美丽的花,但非生活的全部。深度的爱情却是一个人格粉碎器,引发人一种严重的心理退行,直至退行到子宫。退行的情爱( 子宫)把两个生命重新孕育在一起,合二为一,这样的爱情体验非常深刻。心理学解释失恋的疯狂是一种早年依恋不足,或者分离障碍所致,失恋是人再现儿时的分离创伤。

  不过,深度爱情有时会把一个不完美的人变得完美,仿佛情爱使生命再造。这类似于佛学中生命的涅槃,毁灭了一个旧的我,得到一个全新的自我。我在婚姻讲堂中曾说过,男人是靠爱情去成熟的,每一次爱都会让他身心的某个地方饱满,爱情经历多的男子也比较宽容豁达。女性除了在爱情中成长外,生育孩子成为母亲,伴随孩子长大,都会让一个女子的生命变得晶莹圆润。

  如何保持失恋后的清醒呢?首先要知道爱情属于你自己,得到了就永远在你心中,不要因为对方做了什么而破坏自己心中的美感。你爱的不是别人,是自己心中的那个倩影。爱人有时候就像是一道风景,我们喜欢他是因为在他身边我们充满愉悦和美好,但我们不会期望风景对我们做什么,也不敢奢望把风景据为己有。失恋的时候,把那个人看成是生命中的一道风景,虽然远离了自己的视线,但内心的风景依然可以清新可人。

  寻爱途中,你爱上的可能只是你自己

  我变爱了几次,开始觉得不错,慢慢就有点儿找不到北。爱情仿佛总是阴差阳错,为什么我总不能遇到合适的人?

  记得20 年前读过一篇叫《渡口》的文章,讲的是两个相爱的人分别在两个相隔200 多里的县城里教书。眼看假期到了,原本约好假期在甲城相见。耐不了苦苦的相思与寂寞,男友提前两天从甲城出发,满心希望给乙城的女友一个惊喜。女友呢,也许是心灵相通,早早结束了教学工作,千求万求让校长多准了两天假,也提前两天从乙城匆匆赶往甲城,也是满心希望要给甲城的男友一个惊喜。一路上她和他都在梦想着这多出的两天会如何如何快乐地在一起消磨……阴差阳错,她和他在中途的一个渡口边擦肩而过。主人公们并不知道,仍旧朝着一个注定会失落的结局前行着,依然还在路上甜蜜地憧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但读者却已在为他们扼腕叹息!

  我长大成人后,发现这篇文章里有一个很深的哲理,情爱就像是《渡口》里的两个人,都在自己的心路上行进,两条心路会不会交会,交会后会不会分离,谁也说不清。爱是内心的事情,你感觉爱了,是你内心有爱。你感觉不到爱,是你内心没有爱,或者你内心没有感受爱的能力。

  有一句话说: 少男少女的爱像是在爱父母,需要的是关心; 年轻人的爱像是爱自己,渴望认同; 成年人的爱才是爱别人,有着奉献与宽容。后来,我学了心理学,才又知道,有许多成年人的爱其实也是在爱自己,他可能生活在一种恋爱的幻觉中,现实中的那个人只是自己内心深层的影子,那个影子在自己非常小的时候,在与双亲的关系中就已经形成。

  每一种情爱模式都会对应着一种心路历程,像候鸟的迁移或鱼的洄游。童年在哪儿长大,成年后还要回到哪儿去。在投入一段爱情时,我们应该觉察到潜藏在自己内心的情爱模式,回忆你父母的婚姻关系,重新检视你对父母的评价。这些评价或父母关系残留在心中的印痕,可能会给我们自己的恋爱生活带来影响。有时是好的影响,有时是很糟的。我们在爱情中的感受会受这些印痕的干扰。

  如果几次恋爱都不成功,我们就要问问自己,我们是否足够爱自己,一个不那么爱自己的人,也不可能去爱别人。爱是一种体验,有爱的体验的人风吹过是乐,雨飘来是喜,内心洋溢的爱把世界渲染出美丽的颜色。

  这个时候,你发现爱无处不在。在你感觉相爱、相互依偎着的时候,要觉察一下你们的心是否正朝相反的方向前行。想想《渡口》这篇文章,在两颗心擦肩而过的时候,高喊一声:“ 爱人,我在这儿呢!”有时候,对方听不见,慢慢地走远了,即便如此,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爱了,我们就收获了生命。

  有没有始终充满激情的爱?

  有人说爱情的激素只在18个月里存在,之后就靠责任和依恋来维持。您认为有始终充满激情的爱情吗?

  对始终如一的爱情,无论说“ 有”还是“ 没有”都是概念陷阱。首先,人们对情爱的内心体验不一样,所以对爱情的定义也有显著的不同。说爱的激情只存在18 个月,有说者的理由和依据;说爱情是从一而终、燃烧到底的人也有自己的道理。伦理学家一般认为,爱不是责任,却必须包含着责任和无私;爱不是身心的依恋,但没有依恋,爱就不深刻。我觉得爱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姑且不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单是同一个人的爱,在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情境下,对感情的需要都会不同,表现也不同。

  如果按照心理学与社会学家弗洛姆的看法,爱情根植于人的情欲,而情欲的确随生理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爱的体验因情欲的涨落而涨落。爱又是超越单纯的情欲的,因为爱是文化建构,人的本能中没有爱这种意味的东西。文化把涉及男女相爱过程的动情解释为爱,并为爱赋予了超越情欲的理性、恒长性、无私性的道德意义。认识到这点,就不会因为感觉不到爱而苦恼,因为爱还会再来。你只需默默地坚持,有一点点心理技术,爱的欲望还会再生。

  不管是什么人,给爱情下定义都只能是一种自我独白。你对各种“ 独白”的反应—认同也好,反对也罢,感觉到的才是属于你自己的。这段时间,不少电视台在“ 谈情感”。看着有些人煞有介事地对别人的爱情说东道西,觉得很累。要知道,情感的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说出来就已经面目全非,更何况是说别人的故事。

  所以,就人类整体特性看,不存在“ 始终充满激情的爱情”;就人类的个别特性来看,这样的爱情又是存在的。

  超现实主义如何找到真爱?

  我是在京工作的上海人,只想交往一个愿意去上海生活的男友,可是至今不能如愿。

  每个人对情爱都有一种内在逻辑,形成一种心理推理和行为禁忌。看得出,你的内心焦虑源于还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恋爱的准备。

  家乡观念只是你为爱设置的一种心理防御。我很欣赏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窦文涛的一句话:“ 相爱的条件总是在没有爱上的时候才会有。”人在未爱时都会为自己的爱找一些看起来合理的条件,这是一种情爱的现实感或理性主义,但真正的爱往往都是不期而遇的,并且明显地带有对自己的反叛。这种反叛越彻底,爱的味道就越浓,内心的激动也越深刻。所以,心理学认为,爱是对自我的放弃,是人格的自我解构,是类似醉酒般的“ 精神错乱”。

  在东西方的情爱文化中,人们讴歌的那些千古绝唱般的爱情其实都明显带有对时代、等级、贫富、是非,甚至是对人的自然性、人性的反叛色彩,证明了爱总是需要超越理性和现实的,因而肯定是超越自我的内心体验。我猜想,担心相爱的人不愿意去上海的你,恰恰更容易爱上一个绝不想去上海的他,个中道理不言而喻。当然,我们并不排斥情爱中的现实主义,通过限制爱的自由性、不可预见性和非理性色彩,让爱欲屈从于一些社会或个人内心的禁忌以获得安全感。这样的感情也是一种爱情,也会有花儿般的芬芳,但这两种爱存在于人性的不同层面,不能混为一谈。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有个国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白鹤飞过满月,构成一种意境。

  他请一个女画家帮他画出梦中的图画。女画家说:“你需要等待! ”

  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女画家始终没有画出那张画。国王生气地说:

  “不就是一幅画吗!一只白鹤飞过满月。”女画家回答说:“每一个满月,我都翘首守望着,看是否有白鹤飞过,看不到这样的情景,我是画不出来的,因为我不仅是个画家,我还是个现实主义者。”

  在爱情中过分现实的人,什么时候才会等到那只超然飞来的白鹤呢?

  给爱情加点儿幻想

  我陷入网恋不能自拔,却无怨无悔!别人都说摆着现实的人你不爱,为什么去爱一个幻影,是不是“ 疯了”?但我在网上确实比现实中激动很多。

  人们最容易陷入一种道德误区,以为情爱应该是唯一的。其实,情爱从情绪水平升华以后,就一直栖身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在那儿,随意的、直觉的、感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梦幻般的、虚无缥缈的东西才是可以存在的。我们不能用物理学意义上的那种真实去解析精神世界,也不能说网络中那种虚幻的爱情就不是爱。虽然那不是男女肌肤相亲的爱,更像是自恋,但仍旧存在像真爱般的精神愉悦。其实,男女的爱只有摆脱对身体感官的依恋,摆脱运动性刺激与摩擦,上升到双方精神的爱与依恋,才是最高层次的爱。

  在网络上谈爱,不是网络的错,而是人们在情爱中需要幻想(fantasy)。

  情爱的真实一直是幻觉的真实,可以说没有幻觉就没有激情!《黑客帝国》中,精神与肉体的二元世界各自在割裂的时空界面中运行,这很像爱情,觉得爱别人的人其实深深地爱着自己。在《荒岛余生》中,我们知道幻想的爱情其实并不需要真实,尽管那个女子正在成为别人的新娘,但幻想仍给了他归属感,给了他无穷的快乐与生存的勇气。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其实一直生活在错觉中,我们对现实的感觉总是被内心的文化系统修正。在人际社会里,人们同样活在一种“ 关系幻想”的范畴。男人会无意识地幻想与某些女性的浪漫关系,而女人也会幻想与初识男性的一见钟情。研究过语言学的人会知道言辞切切的语言,也是在不断的误解与错觉中交流。你以为理解的东西,其实是被你曲解而成的。既然这个世界充满了如此多的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忍心谴责那些试图把情爱的幻觉呈现在网络现实中的人—剥夺他们幻想的权利等于剥夺了他们情爱的生命!

  情爱的两端

  我坚持不在婚前有性行为。而现在的男友对我的这种“ 固执”很不理解,他认为恋爱是美好的,能进一步就更好。为此他怀疑我不爱他。他喜欢哲学、生命方面的东西,我希望他能理解我,您是否能给我一些意见呢?

  对情爱的态度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一个可以随心所欲去实现爱欲的人,生活中也比较自由,不想约束自己。喜欢哲学、生命方面知识的人,比较重视对生命的实现,生命是体验的集会。换句话说,这样的人追求拥有,但不在乎永远拥有,永远拥有和没有几乎无区别,因为它也不能激发鲜活的体验。可以这么说,追求生命自由与激情的人最终会没有自由与激情。

  如果你爱他,应该像他,但有时候生活的古怪正在于,你不像他,对他才是一个刺激、一个鲜活的体验。对某些男人来说,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具有刺激性,他甚至愿意用终生与你共享( 结婚)来维持你对他引发的兴趣。如果你真喜欢他,需要让他保持适度的欲求不满,因为不满,所以有体验,也因为这些不满的感受是指向你的,只能由你来满足,所以爱情就永远活着。

  反过来,你也要思考,你对性有欲望吗?你渴望过吗?是什么观念妨碍你去获得情欲的实现与满足呢?如果你与男友耳鬓厮磨时心如止水,那我会更担心你。假如一个女人被某些传统的、“ 正确的”观念所完整建构了,生命就成了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这样的女子缺少情爱的创造力。所以,你需要给对方一个站得住脚的、暂不接受婚前性行为的说法,还要暗示性地给男友一个大致可努力的期限。假如认为情爱也是一种游戏,那么玩得越久是否会体验越深呢?其实也未必。如果你知道那男人有什么样的情爱模型,与他以往的经验不同,对他是一种刺激。你改变了他你就可能得到他,他改变了你,你也会像他过去的女友那样成为过眼云烟。不过,存在主义的观点是,如果这个男人足够让你珍惜与喜欢,你一刻得到了他,在生命的延续性上,你也永远地得到了他,你生命的某时某刻是与他分享的,这一时刻是你生命中重要的部分。

  柏拉图式的爱情需要时空的距离

  导师说,他在精神上爱上了我,他不在乎我的胖瘦美丑,也不会与我发生任何肉体上的接触。他说这是很崇高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都被这种爱情浇灌过。我该如何应对呢?

  既然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又何必要去在意它呢?真正的柏拉图式的爱情并不在乎被爱的人怎么想,也就无所谓接受还是拒绝。在19 世纪的欧洲,曾流行着这样的爱的宣言:“ 我爱你,与你无关! ”有些哲学家把这种爱情柏拉图解释为:“ 美人,对我来说你是一种客观存在,我爱的是这个存在,与你的感觉和想法无关。”

  真正的柏拉图式的爱是一种内心的情怀,往往因为爱一个美丽的女子或英俊的男子而激发出对生命、对人类的喜爱,也因此觉得自己生而为人有多荣幸,能够与如此美丽的人或事物共存于世有多幸运。这样的爱是彻底的无私。精神分析把这样的爱看成是一个人的爱情,是自恋的产物。当然,我更喜欢把这样的爱解读为一种没有情欲色彩的、唯美的、纯精神快感的、对人的爱慕与美学体验。

  你的导师对你的情感可能非常的“ 不柏拉图”。因为这样的爱情一经出口就从纯粹的精神世界滑落到了现实的泥地上,脱去了柏拉图的外衣,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你们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你在许多方面受制于他,所以你们的情感也会不平等。他可能有家庭作后盾,当挑起你的情欲时,他有出口,你却孤立无援,久而久之你会对他产生依赖。

  再者,你们之间缺乏精神恋爱得以存在的时空距离。整日相处,只要他还是人,他对你的爱很快就会从精神层面转到身体层面。当然,你如果接受他的身体恋爱,意味着你可能失去你人格的尊严;拒绝他,又可能难以再与他和睦相处,这是选择的两难。聪明的回答是:“ 你爱我,我很感激,但我也有我心中的柏拉图! ”

  你如何对待过去就如何对待爱情

  要结婚时才知道,男友之前和他的前任女友同居过3年,这真是对我所追求的真挚爱情的否定,从此我生活在男友过去关系的阴影中你的问题看起来简单,却是心理学关注的一个很复杂的哲学话题。首先我想说你男友与人同居给你的内心带来了阴影,这个阴影的构成是你内心早已存在的,与你的男友无关,但却是你男友的行为激发了它,把它从潜意识状态转换为意识状态。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 我们人性中被否定的部分,构成我们内心的阴影。阴影中包含我们拒绝、否定、排斥的东西,也包含了人类意识中原始与不成熟的部分。而阴影一旦形成,就会无意识地投射在其他人或其他人群身上,以此来维持自我的道德感和优越感。”

  一个人否认和排斥的东西越多,内心的阴影也越大,因而你对外部事物的接纳态度正好反映着你内心对自我的态度。所以,在心理医生看来,你感觉到的问题,恰巧是你自己的问题。在此我无从帮助你,因为我并不知道这些阴影的内部意义。其实,在诠释过去、现在和将来意义的时候,人也在诠释自己。

  对这种诠释大致有三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把过去、现在、将来看成是一种整体延续,一失足则成千古恨。这样的人有一种高度的存在性焦虑,行为强迫、谨慎细密、思想守旧、循规蹈矩,但仍不能逃脱自我挫败,因为拒绝过去而否定现在,难从错误中获利。

  第二种态度认为,过去只是被现在弱化并潜抑了的心理部分,现在的经历也会成为未来部分的感觉核心。接受每一时刻的“我”都与瞬间过去了的“我”有了更新与质的不同。这样的人易于平静地看到并努力接纳过去的荒唐、幼稚的错误与无知的罪恶,把过去的问题看成是成长中的问题,愿意用现在部分的心智来对过去负责,分析、澄清与获取有用的资源。

  第三种态度是认为过去的已经不再存在,将来还只是一种不确定的存在,重要的只是现在,只是每一时刻的过程。这样的人质疑时空的连续性,不承认物质世界的线性因果关系,把过去、现在和将来看成是一种隔离但却并存的现实,看重存在的本身,不看重存在被赋予的意义,永远生活在一种自我给定的心灵现实之中。

  现代人能做到第二种态度就很不错,而第三类态度则需要很大的自我超越,你能到达哪一心灵境界呢?

  让婚姻远离冷战

  听人说夫妻是越吵越好,动手也不怕,真的吗?我们家却是冷战态势,大家都比较隐忍,可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已经到了谁也不理谁的地步。

  夫妻间并不一定需要吵架,也不一定需要回避吵架。吵架是一种激烈的、信息量很大的、互动强烈的交流,就像是一种婚姻的“ 歇斯底里”,夫妻间的交流总是在压抑和爆发中进行。不吵架的夫妻不一定是好夫妻,吵架的夫妻也不一定就是糟糕的夫妻。用信息时代流行的比喻就是:婚姻是电脑的硬件,而夫妻的交流是电脑的软件,没有交流的婚姻是没有功能的。由此看来,婚姻的稳定性取决于夫妻间平时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是否满足婚姻系统的需要。

  你认为你的婚姻处在冷战状态—相当于死机,你的先生对此怎么看?心理学认为,夫妻的交流也应该有所选择和节制,交流的信息太多可以使电脑的内存溢出,同样会造成死机。需要提醒的是,交流不一定是开口说话,非语言的交流可能是婚姻中更主导的交流形式。当你对先生说话时,对方不回答也是一种交流—代表不同意,不一定要理解为冷战。交流多少、该不该争吵全在于你们婚姻系统的运转需要多大的信息量。要想改变你婚姻中的“ 冷战态势”,不妨制造一点儿“ 接触不良”,感染一点儿“ 病毒”,让系统在自检中更新。

  当然,学会有效的争吵、不让争吵升级到双方伤筋动骨就要掌握一些心理技术:首先是暂停,有时吵架会在双方互不相让的情况下步步升级,乃至肢体冲撞、两败俱伤。所以,如果一方已经意识到争吵有火药味了,就要说:“好了,我累了,今天就到这儿了。”如果不行,就用延迟,说:

  “ 我去上个厕所( 或打个重要的电话,或上街买份报纸),回来我们再接着吵。”还是不行,就部分退让,说:“ 看来我的说法是有些欠考虑,不过你说的也不全对。”要是还不行,就认输:“ 好吧,算你正确好不好?不过,要接受你的说法,我还得再想一想,明天再告诉你结果怎样?”一方认输,另一方再想吵也没有对象了。就像打乒乓球,你打过来我不接,吵起来就没什么意思了。最不好的方式是闭嘴—沉默。沉默是强交流,无声的对抗,很霸道,常常把人鼻子气歪。女人最怕的就是这一招!

  你会背着老公存私房钱吗?

  我曾离过婚,过去不太关心钱,离婚后有了经济恐慌。现在的丈夫总是把收入都给我,收入也很不错。按理说我应该有安全感,但总忍不住背着他存些私房钱。

  其实,直白地说,存私房钱是你积攒一种额外的自我价值。当今社会,女性对青春的珍视要远大于男性,女性需要选择一种弱势心态,为自己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存私房钱可以获取内在的心理平衡,如果能攒到足够多的私房钱就意味着你扩展了生存的灵活性,不再会恐惧男人的薄情寡义。

  但你攒私房钱的方式有所不同,你在信中说“ 过去不太关心钱,离婚后有了经济恐慌”,这句话倒可以象征性地替换成“ 过去你太相信感情,现在你对感情不确定”。为了对抗这种不确定,积攒私房钱犹如积攒你们的爱情,让它点点滴滴滋润在心。攒私房钱并不仅仅意味着自私,有时候也代表着对亲密关系的“ 反常行为”。正如打牌作弊,倚娇恃宠,潜意识是渴望做一个情感的赢家。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私房钱的兴趣也可能是在掩藏你与男友关系中的焦虑。你对情感的持久性已经没有了玫瑰色的幻想,遂转而求其次。钱毕竟是有形的、实在的,也象征着你们相爱的“ 结晶”。人对情感的态度总是从感性的狂热到理性的务实,逐步转换,对金钱的态度隐含了人们对自我边界的清醒与情感态度的成熟。

  心理学认为,离婚是人们心理成长的专门课堂。一段婚姻亦如一个生命,你不得不在一段较短的时间,让自己疾风骤雨般地体验全部婚姻中可能有的情感发展、变化与分离。离婚类似于你重新从亲情的母体( 家中分离,你会发现你有了许多新的心理特性。在这个意义上,攒钱意味着你的更新,意味着你与过去的一种分界,用全新的自我去爱你现在所爱之人。

  嫉妒是爱情中最辛辣的调味剂

  丈夫特别爱吃醋,却又不愿意承认其实,一个男人吃你的醋,说明他非常在意你。越珍贵的东西越害怕失去,人的情绪反应越容易过度。在我看来,吃醋是爱情的一种情绪特征,醋意越深,爱意越深。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嫉妒是爱情发生、发展的必然过程。初恋的时候,彼此醋劲儿十足,高度的彼此关注引发高度的排他性和敏感,一点儿风吹草动也会激起狂风暴雨。尤其是优势稍弱的那一方,通过妒火来控制、扰动对方也是恋爱的不二法门。

  爱的交往深一些,双方的线也可以放得长一些,醋意似乎变得隐匿一些。这时爱情奉行一种双重规则,明里彼此尊重、信赖、宽容;暗地里却也较着劲,像是在玩一种猜谜游戏,双方都留着心眼儿。到了生米煮成熟饭的时候,彼此都坚信对方离不开自己了,吃醋的感觉才真正被情爱中获得的确定感、安全感潜抑了。当然,在一些婚姻中,哪怕是老夫老妻也有醋海翻腾的时候,其妒火中烧的心理根源可能来源于一方的占有心理、过度关注、自卑心、猜疑心、缺乏安全感等,也可能来源于夫妻希望保持对情爱的感受性、活力和创造力。好的、甜蜜的爱情一定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需要有一些忧伤、误解、猜疑、冲突与离别、重逢的戏剧性,嫉妒当然是其中最为“ 辛辣”的调味品。

  你的问题在于你可以意识到丈夫在吃醋,却不该期待让一个男人承认他在吃醋。承认一种自己想掩盖、否认的情感,会让男性感觉不舒服、没面子、缺乏男子气,甚至有羞愧感。在情爱关系中,男人什么都愿意失去,但最不愿意失去的就是他的自尊,或通俗的叫作“ 男人的面子”的东西。

  在情感的交流中,很多男人的嘴很笨,他们可能因为自尊心的缘故不愿意说什么,但又忍不住要把一切“ 冤屈”写在脸上。所以,男人吃醋时最不愿意“ 实话实说”,死要面子活受罪,只让一番酸味在心头。你的心理对策是让他明白你在意他的感觉,同时又装作没有什么事发生。你们之间的酸味即会渐渐淡去,甜味会悠然而来。

  他为何不能对你敞开心扉?

  我的男友有什么烦心的事总喜欢找朋友倾诉,有时甚至是异性朋友,说是不想给我增加压力。真是这样吗?

  人们的内心往往需要一种“ 支持—缓冲”系统。当面对一些过量的负性情绪刺激、过大的生活压力与社会应急时,“ 支持—缓冲”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适应环境变化、增强心理创伤的愈合能力。这样的系统可以是一个信念或幻想、一个特别的嗜好、一只宠物或玩具、一首悦耳的音乐或一幅发人深省的油画、一个开阔的自然景观或幽静的场所、一个运动项目或一段林间漫步。更有可能是一个人—父亲、母亲、爱人、情人、亲戚、朋友、同事。这些人往往与当事人幼年生活中的某一个重要关系人有一定的相似性,能激发他一些被压抑的情绪与情感,具有安全性、及时获利、良性回馈等特征。

  对你的男友来说,女性朋友可能是妈妈、姐姐、第一个梦中情人、邻家大嫂之类的曾经很亲近的人的投影。我想你最好还是相信他,以免平添烦恼。当然,这种“ 支持—缓冲”关系有一定的时效性,它是一种生活的资源,只有需要时才有意义。所以,你的男友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去找她们,你应该感到高兴并对那些女性心存感激。

  你的不快可能源于一种失落感,因为你认为你更应该成为你男友的“心理母亲”,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人。但你要想想,你是否真正有对人、对事的豁达、宽容,“无故加之不怒,无故得之而不喜”的心怀。如果没有,男友要把焦虑传给你,反馈给他的可能是更大的压力和麻烦,你说呢?

  当然,还存在两个可能。一是你向他过多地暴露了你的烦恼,平日里总是男友在倾听和帮助你疏导。这是一种强化,或一种关系模式的惯性所致。你的倾诉抑制了他想向你倾诉的欲望,他只好去寻求他人。另一个可能是男友的自尊心在作怪。在你面前他希望保持一种良好的印象,不想因为倾诉烦恼而影响他在你心中的位置。不管怎样,坚持把好的东西跟男友一起分享,把糟糕的感觉自己处理好,温柔地支持和欣赏他,可能能帮助男友在你面前敞开心扉。

  爱被夺走,如何破茧而出?

  我和男友相处4年,已谈婚论嫁。但是后来,他和我最好的女友有了恋情,见到我就故意避开,女友自此也不再与我交往。我无法相信曾经最信任的两个人竟然会如此对我! 我痛苦极了! 我该如何来面对?

  想让你不痛苦是不现实的。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让痛苦和憔悴来表达你内心的真情,表达你对生活的失意也许是最有效的自我调整。人的情感成长有时需要一些挫折,痛苦有时是一种促使情感成熟的资源,怎样利用这种资源靠的是你的心智。爱情的痛苦是自我体验的痛苦,容不得别人插嘴。更何况我也是凡夫俗子,参不破人世间的七情六欲,自己不能脱俗也不能劝你脱俗。爱和恨从来都是人类情感的两面,像轴线上两个相对的极点。是恨把爱变得深刻,是爱把恨变得动人。我担心的倒是你会不会过分地压抑自己的愤怒,让你的烦恼和痛苦变得慢性化。

  你的故事,让我感觉到你内心对爱情的信任和纯真,对友情的不设防。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一种人情冷暖的悲凉,感受到情爱的莫测,我被你扰动了。有时我想,爱情的美丽正在于它的易变性,在于人们必须时时刻刻为爱情更换新的含义和新的内容,并产生新的行为。我也曾失恋过,有过独坐幽室、痛心疾首的时刻。当情感的风暴趋于平静时,更广博、更成熟的爱便在心中油然而生—爱有时也是一种放弃。

  人对外界的感觉和认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又不能停留在自我中心,这像是一种“ 悖论”。假如我跳出你给我呈现的“ 现实”,从人性的立场上,再来看你和他以及她构成的三角情感关系,会感觉情爱的转移也许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你的男友只是作了爱情的选择,而你却为你爱的两个人缔造了一段好姻缘( 尽管不是有意的)。你的痛苦可能源于你的内心已经把他和她标为你的,因而使你感觉到被欺骗,其实失去那种不真实的爱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但你或许还没有失去你们相处的友情,友情的稳定性和长久性常常大于爱情。

  你问我该如何面对,我说不出,也许应该顺其自然,也许应该抽身事外。有两个方法你不妨试试:

  1.成熟的爱情虽然总是充满尊重和宽容的,但并不意味着逃避现实。你需要去面对你的男友和女友,把你内心的痛苦和善意坦诚地告诉他们,通过交流达成一种对现有关系的谅解。只有想透了、说透了,你才容易从苦恼中走出来。

  2.也许你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做好自我调整,不妨把你的爱做成一个茧,修身学禅。待来日破茧而出,让你的情爱变成美丽的彩蝶,再到阳光下追寻真爱。

  放弃控制才能只有享受爱情

  我感觉,和喜欢的男子在一起常会有一种失控感,我不敢毫无保留地付出我的爱、义无反顾地去爱一个人,对爱情和婚姻真的没有信心,是我不成熟吗?

  对自己没有信心而逃避现实的女人,其实是内心存有太多的对自己和对环境的控制欲。她们强烈地害怕成为弱者或处在弱势情境。心理学认为她们难以忍受不确定感,难以忍受不可知和模糊性,什么事都得仔仔细细地把握着才能安心。

  爱情在潜意识中的语言代码是“ 放弃控制”。因为对情欲的需要从小到大都被紧紧地压抑着,不解除内心的禁锢,情爱便不能自由表达。你的失控感正好说明你内心压抑的欲望太强烈,仿佛是坐在火山口上,不知道一旦爆发会是什么样子。

  一般地说,不成熟的情感倾向有三种基本的需求:

  第一种是空虚感。过度地需要情感认同,需要被人喜欢、被人需要、被人渴望、被人欣赏,为了得到这些有时可以不管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有这种情感倾向的女人会在内心扮演一个孤立无助的人,感觉在情爱上充满着危险、欺骗和变数,担心一只飞来的蜜蜂会蜇她、一只跑过来的小猫会抓她。她需要对方时时刻刻给她一些表白和证明来解除心中疑惑,在爱情游戏中少不了眼泪、误解、哀怨和欲求不满。

  第二种是理想化。努力看轻自己,认为对方比自己强,比自己更聪明、更有吸引力,以此来满足理想化的需求。也许她已经足够漂亮了,但还会常常想如果自己再完美一些就好了。她的内心却如“ 玻璃棺材”中躺着的白雪公主,需要一个英俊的王子能勇敢地给她一个吻。在这个吻到来之前,她是孤立无援的。在爱情游戏中她极善于夸大对方的优点,不承认也不敢面对对方是个极普通的人,总是诚恳地接受保护、拯救与指导,从不怀恨与抱怨。在具有傲慢倾向的恋人面前,自我价值高度萎缩,让旁观者义愤填膺。

  第三种是依赖倾向。这是一种自我饥渴感,必须通过爱与被爱中的价值感来战胜内心无处不在的无价值感。无意识地用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自尊心随着对方的赞同或非难而起起落落。爱情是一种道具,只是用来证明自己可爱,任何拒绝都意味着灾难。

  在爱情游戏中,你就像那只面对王子的美丽的火狐狸,外表很有个性,甚至倔强,内心却期待着被驯养。“ 你驯服了我,就要对我负责!”其实,爱不是驯服,爱更像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当然也是甜蜜的战争。两个人的个性、边界、权利、文化与生活模式、情绪能量、智慧、心机、谋略,都在激情的激发下碰撞、融入、分享、隔离、再造、完成,最后诞生两个相互依存也相互独立的成熟的人。

  而你还在情爱的门槛外面,谈不上成熟不成熟,只是缺乏情爱的真实体验和经验而已。

  世上没有完美情人

  男友出国和别的女孩同居,回国后请求我原谅,我却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对我和他都是折磨。我该怎么办?

  你的话让我感觉悲欢离合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不变的特征。心理学认为,人们在成长中常常会残留一些幼稚的防御机制,如强烈的爱在很多时候要通过强烈的恨、攻击、控制去反向表达,而许多内心的愤怒也需要掩藏在爱的外衣下被安全地释放出来。于是就有了一种奇怪的悖论情景—“ 我折磨你是因为我爱你!”你的所作所为,正出于这样的一种反向心理。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行为带有明显的矛盾信息,接受他的同时又在排斥他,抓紧他和推开他的力量并存。

  长期处在这些矛盾信息下,你的男友会逐渐产生一种对你的恐惧,会渐渐地与你保持距离,使得你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所以,对男友的“ 惩罚”应该适度。适度的抱怨是爱的表达:拉拢你们的距离,激活你们平淡的感情,让你们都从中获益。

  说到该怎么办,我想,第一,你内心攒积的“ 愤怒能量”总会有耗尽的时候,你不想抱怨的时候自然就不再抱怨。除非你想保持你在情爱中无过错的优势,让对方永远觉得欠你的情,由此你在两人关系中获得更大的自由度。或者,你认定男友还是一匹没有调教好的多情的马,需要时时刻刻地敲敲打打,像是给他套一根“ 缰绳”,箍一个“ 紧箍咒”。这样做,抱怨就成了一种策略,你的内心应该是快乐的。

  第二,不要轻易地放弃,不要试图去追求完美无缺的爱情。有缺陷的爱才有动力和创造力,完美的东西意味着终结或死亡。曾有一个男人,一生都在寻求一个完美的女人,但总是苦苦得不到。他70 岁的时候,有人问他:“ 你满世界地流浪,想找到完美的女人,你找到了吗?”这个男人说:

  “ 有一次,我碰到一个完美的女人,但毫无办法,她也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追求完美的人会终生处在自我放逐中。

  让爱情只有呼吸

  我总是不停地陷入一场又一场的恋爱当中。每见到一个优秀的男孩,只要他有一点儿能够打动我,我就会动心。朋友都说我很“ 花心”,我真的是泛爱主义者吗?

  认为你花心的人是基于某种情爱哲学,认为人只能爱一次,或真爱只有一次。其实,爱情总是丰富多彩的,且难以被描述与标定。大自然中那缤纷多彩的花,单瓣的、三瓣的、五瓣的、十几瓣大的,五颜六色、形态各异,但我们都称它们为“ 花”。爱情就像自然界中的花,也是姿彩纷呈、变化万千的。没有什么样的爱一定比别的爱情更好、更纯粹、更道德。相反,我认为你一定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女子,你有很强的爱的动力,而且这种动力还能时时更新。很多爱情都需要自我更新能力来创造爱的美好体验。有时候,你更新了,对方却喜欢固守,于是分开也是必然的。

  有一位哲人说过:“ 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专门产生爱意的灵魂之杯,当爱盛满的时候,就会溢出来传递给他人,让别人的内心也分享这生命中的爱意。”你就是灵魂之杯中爱很充沛而且丰富多彩的女子,要理解和认同你,生命需要进化到更高的层次。我们的社会的确需要有一些人来破坏文化为我们在两性之间构筑的冷冰冰的篱墙,虽然这样的人历来都是备遭非议的,但他们对非人性化的情爱道德系统的扰动正像蝴蝶的翅膀,以微小的效应慢慢引发社会朝向人性化发展的剧变。

  属于个人的爱情只能分享,不能评述,也不能模仿。应该把爱情看成是纯粹的个人的事,社会价值系统与爱情道学家都要学会闭嘴,并谦虚地向每个恋爱中的人学习。你需要觉察每一次的动心是对方投情引发的,还是你自己投情引发的。如果只是你个人的情爱游戏,也没有什么不好。需要的只是一个边界,不要太伤着自己,也不要太伤着对方。这是对自己的善意,也是对别人的善意。平心静气地接纳自己,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如何评述,这是爱的大无畏。

  在爱中重建自我

  我与男友相恋8年,正当我们准备结婚时,他突然宣布,新娘不是我。我已经无法再相信男人和爱情。两年过去了,我的内心仍旧充满了创伤的苦痛,无力再去恋爱。

  这是一个让我难以保持咨询中立性的问题。我很惊讶你竟会那么轻易就放他一马! 8 年并非一瞬,一个抗日战争都打下来了。如此现实的、铁石心肠的男人会被诅咒:“ 终身不再会有爱情降临。”现在我要回到中立的立场谈谈这个世界上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精神领域的一种“悖论”,渴望爱情的人,一生总和真爱失之交臂;逃避爱情的人,又时刻为情所困,为情所扰。爱情需要承诺,但爱情不等于承诺;爱情需要婚姻来维持和呵护,但爱情也不等同于婚姻。爱情不仅仅是一种现实,也是一种超现实,它的迷人在于易变。

  情感的创伤并不是一个人要对爱说“ 不”的原因,而是一种为了让不合理变得合理的自我解释。如果一个女人只想沉溺于对爱的空想,不愿意真正地对他人投情,心理学的解释是她缺少爱的动力。爱的能力被经典精神分析看作“ 原欲”(Libido),或叫“ 性趋力”。它构成人们行为中的非理性冲突、潜意识动机和生物本能驱力的内容,具有攻击性、占有欲和破坏性倾向。而新精神分析认为爱的能量是“ 生命本能”(Life instincts)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征是朝外的、开放的、积极的和建设性的,是生命成长动机的来源。而后现代的精神分析接受“ 爱同时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意义。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爱意味着你要改变和重建自己,在给予的同时去获取,两者的不平衡会削减爱的动力,从而阻断自我的发展。

  心理医生大多认为情爱的困惑就是成长的困惑,也是生命的困惑。什么样的女子容易被爱伤害—恰恰是爱的欲望弱的人。她看起来总是不敢主动地去获取与体验爱的快乐,实际上她把对爱的欲求通过内心的合理化机制转移为一种关系依赖,因而失去的会比得到的多。

  读这封来信,我感觉你是有爱的能力的,只是你想压抑它。解决的办法是努力减少对情爱的感伤,积攒压力,以此来增强你对新的爱情的渴望。另一方面,爱常常也有个不应期。在一段情感过后,人需要有一段相对长的时间来恢复,你需要做的只是等待,让眼下的苦痛自然地来,再让它自然地走。

  恋人拒绝亲密为哪般?

  我今年27岁,与男友交往1年半,但从未达到过热恋的状态。他认为接吻或者男女之事很脏,生活中的他有些轻微的洁癖。他希望自己比我强,但当我显示出很依赖他时,他又希望我更成熟。怕伤他的自尊,我不敢提出和他一同去进行心理咨询。

  亲密而不亲昵;渴望自己强,却又不喜欢对方弱;性很脏与身体洁癖……这些叙述显然在暗示我,你描述的恋人间的关系,更像是男人与母亲间的关系。很想问问你男友是否单独与母亲长大?他与母亲睡到几岁?

  与父亲的关系是否亲密?他父母之间是否过于矜持?……如果你能告诉我,他对异性是否有过冲动,在什么情景下对哪类女子会有冲动,我会好分析一点儿。强调与男友无法亲密,可能你无意识回避了更重要的信息。我想知道你依偎他或抚摸他的时候能感觉到他身体的反应吗?如果有,他会怎样地中止或释放;如果没有,他怎么解释?你的描述回避了你是不是他理想的人,也回避了你们是否有过性的接触。有与没有差异可能很大。我不能因为他对你“ 性趣”少,就推而论之他对所有女人都“ 性趣”少。如果一个男人认为接吻很脏,不与你接吻,让我好奇的不是他,而是你为什么没有赶紧跑开?不喜欢接吻的男人不接吻,他的行为与内心是一致的,而渴望接吻却又忍耐着不接吻的人是混乱的,这是你的问题。

  不管他是因为与母亲的过度依恋,没有完成心理分离,还是因为母亲的某些情绪、行为、心态而引发脏的感觉,泛化到不喜欢性,这是他自己的事,他有权利选择一种生活。你可以选择他,也可以放弃他。你描述的他有一种矛盾性,但真正矛盾着的是你,明知不能,却坚持了1 年半,并且还想找到继续与他生活的充分理由:治好他。其实你的男友在关系中已经得到满足,而你一直在饥渴中。也许是你有一种代母欲望,一种渴望救赎他人的情结。在某种程度上,他也在配合你,满足你的心理需求。

  解决的办法是坦诚,把苦恼告知对方,如果男友想改变,那就教他学习亲密与爱。如果男友不认为自己有问题,那么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善待自己。毕竟你需要的是有情欲、可以兴奋起来的男人。

w w w.x iao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子勋 作品集
你在为谁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