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心经随喜》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章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心经随喜》 作者:胡兰成

第5章

  《般若心经》是一篇极度归纳了印度文明的经文,恰如《大学》此文之最简要地概括了中国文明。《心经》凡二百六十字,《大学》原文亦不过二百零六字,两者都是作成于大约两千五百年前。世界上在两千五百年前出现而与此并立的,还有几何学的几条公理。那个时代,人类智慧创造力的不可思议,完全令人吃惊。

  文明一旦达到“无”的境界,就已超越进化论,成为常道,可以永远用之不竭。随着它的不断演化与发展,人类虽在“有”的一面,即知识与技术上凌驾于祖先,但在“无”的一面,即人格与智慧上,却没有比我们的祖先进步多少。就数学而言,即便定理和公式在不断增加,其基本定理即所谓的公理却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我们既要知其进化的一面,亦应懂得守其根本的一面,即超越进化的一面。土井晚翠说,自荷马以后至今,西洋文学便再没有什么新的创造。但有别于荷马的是,欧几里得所写的《几何学》一书虽已历经两千年,我们今日仍必须从头去学习它。对文明谦虚,对祖先谦虚,献一炷香来念《心经》,则是现代人改变情绪的第一步。

  我在这里讲《般若心经》,亦是承ジャ─ナル日报社水原社长之善愿,愿以此功德来祈祷世界和平与人心洁净。

  中日两国经由佛教结缘,原本始于遣唐使。日本人前往中国学佛,弘法大师为其代表,中国的高僧亦纷纷东渡日本。其中最有名的是鉴真与祖元。鉴真大师为进一步弘扬佛教,只身前来日本,而祖元法师是在宋亡之际,为逃蒙古兵之难,毋宁是政治亡命。继祖元之后,几名志士亦亡命日本,做了和尚。因祖元这班人,禅宗才得以在日本弘扬。禅宗传扬的是一种气魄。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亦以政治亡命者的身份在这里讲《般若心经》。

  本来佛教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志士的修行。约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败战于波斯,当时释迦即是被占领国之人,他心里充满了败战国人的苦恼,文明的反省,以及对洁净与延喜的向往,对不败不亡之道的追求。释迦的修行,也成了他的行动与教化。此后印度人得以心志坚强,弘法大师(774—835),谥号空海,日本真言宗开山祖师。

  遂有后来的阿育王把来完成了印度统一与复兴的大业。我在这里讲《心经》,亦是希望能够让众人心志坚强,驱除现代的烦恼,重建国家,创造和睦美好的家庭。

  现代的建筑工程,机械动力虽强大,现代人的内心却出乎意外的脆弱。《般若心经》的“心”亦好比是草的“芯”。现在已是春天,草长出了芽。你看那样柔弱的东西,却能破土而出,是因其生命之芯无比坚强。那个芯不是钢筋混凝土中如钢筋一样硬的芯,而是生命之芯。若把一颗芽剥开来看看,却是见不到那样的芯,如同将芭蕉的茎一层一层地剥开,到头来也看不到芯。但无论是草还是芭蕉,确有那样一颗生命之芯。

  人的心在腹中,不在心脏里。那是生命之芯,恰似草芯,是解剖无法找到的。现在虽按生理学所言,脑替代了心云云,但脑是后起之物,在以前生命自身即智慧,而不凭借任何思想——亦即由腹决定,而非头脑决定。是整个生命去体验,而非所谓的大脑这种局部之物去体验。大人物的智慧与魄力即在此。

  现在来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题目。

  摩诃即大,般若即智慧,波罗密多意为度,这些字都是音译。因为这些字在梵文原典里都是古语,并非释迦当时的语文,而是以原原本本的原型保存下来。下面举《万叶集》里的例子来说明。

  保田与重郎先生着《日本美术史(三)》(在《艺术新潮》三月号连载)说,“《万叶集》的原型文学,比起《万叶集》的形成至今,有着更久远的历史。这就意味着《万叶集》原始的形成比神武天皇皇纪历年更久远。而且从《古事记》上卷整理出来的歌谣中,时常可见惊人的古体的痕迹。”

  释迦的说教亦是如此,时时出现一些令人吃惊的古体或古语。印度大乘佛教经典的原型语文,是早于释迦时代至少一千五百年以上的达罗毗图人的文明所创造的语言。

  这些字在汉译中特别以音译来表示。

  譬如古语所说的仁、义二字,因产生于距今十分久远的时代,几乎不可能用新的字来代替或者意译。除事务性的用语之外,我们祖先创造的文明的造形,用以表达的若干字义和语意竟是如此的绝对。

  正如中国文章里“悠”字不能用“久”字来代替,《心经》里“摩诃”这一古语,亦不能译为“大”。久是相对的长时间,是有限度的,悠则是无限的绝对的长时间。摩诃是无法用量尺来度量的大。丰臣秀吉与加藤清正建造的城池,因灌入石板之间的是当时的人世风景与人们的魄力和诚挚而伟大,远非今日的高楼大厦与高速公路可比。比起现代的工程与大量生产物,还不如唰一声打开一把日本的扇子,更有着一统山河之感。和服的风姿使日本人展现出“天地人”这样的堂堂人物形象。若成为这样的人,则可以治天下,亦可以成仙成佛。

  般若即智慧,智慧亦相当于日本三种神器之一的镜子的德行。我们太古时代的祖先把镜子和太阳月亮连结起来,因而说万物历然皆在。智慧的修行,首先是清晰地观照世界,懂得感激,始知幸福。现在是早春,梅花盛开,花开的声音与春风的相契,是生命的知性与智慧,也是我所尊敬的保田与重郎先生的文章。

  此《摩诃般若心经》是释迦讲观音菩萨修行之经,观音菩萨相当于中国的女娲,或日本的天照大神,是远古新石器时代之初的菩萨。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天照大神出入岩户,都与新石器有关。观音菩萨的原始造像是手持净瓶与杨柳枝,那净瓶大概是陶器,杨柳枝有可能由稻穗转变而来,到底都是新石器时代使用陶器与开始农作的纪念之物。《西游记》里有孙悟空祈颂观音曰“汝乃七佛之师”,这与历史是相符的,观音菩萨是佛的先辈。

  我在《山河岁月》里写道,旧石器时代人是无明的,文明始于新石器时代,在日本则是神代。今再看印度,则观音菩萨和诸古佛都与农作有关。关于观音菩萨,除了净瓶与杨柳枝,又有水月观音之说,水与月之宝贵,还是农业文明之故。又,普陀观音的造像是鱼篮观音,增添了紫竹林与莲花池,都有着农业的因素。观音以外,诸古佛亦都是莲花宝座。

  文明的开始,是在新石器时代,文明的造形之完成,则介于铜器时代与铁器时代之间。亦即在中国是孔子时代,在印度是释迦时代,在西洋是希腊时代,当时的产业程度为了祭祀,为了天下统一,为了表现饮食车服宫室器皿的礼仪,把文明的造形发挥得淋漓尽致,没有过剩,亦没有不足。因而在中国、日本、印度、希腊,几乎同时盛开了一次文明之花。此后,虽然产业不断进步,文明的本质并没能创新,只是在文明的造形上出现了新的样式。因此,我认为我的朋友保田与重郎先生的《农业文明论》与《王朝文学论》,已然超越了重农主义、重商主义等小格局的经济学领域,是庄严的文明的大见识。

  《易经》不讲进化,只说变化,一旦达到文明的极致与“无”的境界,就不再有应该被否定或被修正的东西。

  但西洋虽是自希腊时代就已有数学,却不明白生活中尚有无的境界。之后西洋的历史虽几经变革,但始终悟不了无,不能形成文明。从这点来说,文明恰似做饭或煮豆,若是中途煮不好,重新再煮也没有用。即便是核时代,若没有文明,则什么也做不成。

  因此,我们若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该自今日起从头学习数学,原汁原味读《大学》与《万叶集》,还要完完整整诵念《般若心经》。

  为何可以称观音作观世音菩萨,或观自在菩萨呢?前面我说过观音是新石器时代的神。旧石器人是洞穴壁画的时代,新石器人是太阳、音乐与数学的时代,因为与音乐有关系,遂称观世音。又添加了念珠。而《心经》说的是菩萨的修行,观自在就是其修行的心得。“自在”与“自由”不同。例如,日本人每天工作归来,换上和服,坐在榻榻米上,十分自在。但很多人回到自己家一点也定不下来,坐立不安,末了到钢珠店去放松,这时虽有自由却不自在。又人一生为社会工作,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从自身来看都没有一点自在,终归是不情不愿。西洋语所谓的自由是根据人的权利、争议而得到,东洋的自在是以人的修行而获得。

  观音的“观”字亦有其特殊的意义。《易经》有观卦,又孔子时代不说听音乐,而说观乐,而《老子》开篇即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最能阐明观音的修行之道。大凡观其眼即知其人的程度,剑道亦是如此。

HTTP://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胡兰成作品集
中国文学史话禅是一枝花华学科学与哲学胡兰成-今生今世心经随喜今日何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