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有情菩提》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章 【曼陀罗】0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有情菩提》 作者:林清玄

第6章 【曼陀罗】01

  理想的庄园

  一个人间的理想村,必会使我们对净土有更坚强的信心。一个人心中有理想村的心愿,正是一种倾向净土的心灵归向!

  看报纸,知道文建会已经通过在南投的草屯成立“艺术村”,所谓“艺术村”就是艺术家居住的村落。由政府来规划创建的艺术村,在世界许多地方是常见的,但是在台湾建造艺术村,还是令人感到欣喜。

  由艺术村,我想到是不是我们也可以来建造一座“佛教村”“理想村”或“净土村”这样的村落?在台湾几乎人人都可以感受到环境破坏与污染的严重性,即使有心想居住在清净的地方几乎不可得,因为整个大环境已经败坏了。

  说佛教、说净土或者有宗教色彩,暂且称为“理想村”吧!理想村最基本的理念是“诸善上人聚会一处”,这不是为了有更舒适的生活,也不是为了逃避现处的环境,而是,一为了过更自然单纯的生活,二为了实践一些共同理想,三是便于共修。

  在佛陀时代,像祇园精舍、像给孤独园,相信就是一种理想村的形式,每天除了听佛陀的开示,也可以和来自各方的善知识常相聚首,没事的时候,在林中静坐、散步、思维,对于心性与智慧的提升一定大有助益。

  有一次,十几位慈济功德会的委员大德来我家喝茶,我就向他们提出这样的构想。

  有委员告诉我,他们几年来就一直想在花莲找地盖一座“慈济村”,一开始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因为慈济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万的会员,光是委员也有一千多人,每次聚会都使花莲途为之塞,飞机与火车票都很难买到,如果想在花莲过夜,住的地方根本不够,使得慈济人都是当天来回奔波,假若能盖一座“慈济村”,建一些简单素雅的房子,让大家到花莲有休憩住宿的地方,实在是很理想的。

  这真是非常棒的构想,但是我心目中的理想村是较倾向于可以长住的心灵之乡,它是一个乡村的形式,即使是在城市里工作的人,也可以一年抽出一个月到四个月的时间到此居住,以慈济人来说,每次住个一两星期,必定对身心大有裨益。

  由于是“理想村”,所有的村舍可以非我所有,想去居住的人,可以随时住到有空的房子里去,住的地方以小坪数为主,类似台湾乡间的民宅,但保留比较大的公共空间,例如书房、琴室、禅堂、讲堂、游戏室都为共有,这样一来,所有的好东西都可以共享,而且大部分的时间,人都可以走出户外与别人共处,维持了传统社会的温情。

  理想村的宗旨应该是自由、自然、单纯、朴素,例如一切的作息与修行由个人决定;例如一切建筑都可以自然的素材搭成;例如食物以素食为主;例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理想村里因为共同理想的呈现,在那里没有铁窗围墙,只有爱与关心;在那里没有混乱斗争,只有和平宁静;在那里大家的生活是凡夫俗子,大家的志愿则是菩萨心肠。

  其实,寻找一个理想村子,一直是中国人的理想,我们读中学时都背诵过的《桃花源记》就是最好的写照。在一个开满桃花的村子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鸡犬相闻,落英缤纷,芳草鲜美,正是一个理想村的典型。

  近代思想家殷海光生前就有一个心愿,建造一座“梦想的庄园”,在里面读书、种花、盖图书馆,并且盖一些小房子送给朋友居住。他的庄园,据他的说法:“要大到可以散步一个小时”。这是延续了杜甫的志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尽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很可惜,不管是“桃花源”或“梦想的庄园”,在历史上似乎没有实现过。那是因为有这个理想的知识分子都没有发财,而发财的人却都没有这种理想!

  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谈到佛教的净土宗之所以发达,是由于它是一个“理想村”,是阿弥陀佛“愿望的庄园”,它与中国知识分子从老庄就开始的心灵归向大有关系。既然现实里没有理想的国土,只有向阿弥陀佛的国土走去,我们隐藏在内在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净土宗的祖师善导大师就说:“西方寂静无为之乐,毕竟逍遥,离去有无。”“随佛逍遥以归自然,自然即是弥陀国。”善导的师父道绰也说过:“善力自然,正念自然,解脱自然。”这都是在说,希望能搬到阿弥陀佛的国土,去过逍遥自然的日子。

  这种自由逍遥,在《大无量寿经》中说得更清楚: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礼修让。

  ──这不是一个最理想的村子吗?

  因此,佛教所说的“净土”,事实上是阿弥陀佛的“理想村”,是一种终极关怀、终极理想,可叹的是,我们为什么不在生前就创建净土的居所,一定要等到死后呢?这正是创建理想村必要的理由。

  慈济不久前曾推动“预约人间净土”的活动,也是希望人间很快地成为“理想村”,慈济里有无数的大心菩萨,我们何不积极地来建一个

  理想村?一个人间的理想村,必会使我们对净土有更坚强的信心。一个人心中有理想村的心愿,正是一种倾向净土的心灵归向!呀!慈济有现成的菩萨住世,如果再建一个理想村,对于混乱斗争的

  台湾社会,一定有莫大的启迪与典范的作用!

  一只毛虫的圆满

  因缘的究竟是渺不可知的,圆满的结局也杳不可知,但人不能因此而失去因缘成就、圆满实现的心愿。

  起居室的墙上,挂了一幅画家朋友陆咏送的画,画面上是一只丑丑的毛虫,爬在几株野草上,旁边有陆咏朴素的题字:

  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

  我很喜欢这一幅画,那是因为美丽的蝴蝶在画上已经看得多了,美丽的花也不少,却很少人注意到蝴蝶的“前身”是毛虫,也很少人思考到花朵的“幼年时代”就是草,自然很少有画家以之入画,并给予赞美。

  当我们看到毛虫的时候,可以说我们的内心有一种期许,期许它不要一辈子都那样子踽踽独行,而有化蝶飞去的一天。当我们看到毛虫的时候,内心里也多少有一些自况,梦想着能有美丽飞翔的一天。

  小时候,我曾经养过一箱毛虫,所有的人看到毛虫都会恶心惊叫,但我不会,只因为我深信毛虫是美丽蝴蝶的幼年时代。每天去山间采嫩叶来喂食,日久习以为常,竟好像对待宠物一样。我观察到那些样子最丑的毛虫正是最美的蝴蝶幼虫,往往貌不惊人,在破茧时却七彩斑斓。

  最记得是把蝴蝶从箱中放走的时刻,仿佛是一朵花飘向空中,到处都有生命美丽的香味。

  对毛虫来说,美丽的蝴蝶是不是一种结局呢?从丑怪到美丽的蜕化是不是一种圆满呢?对人来说,结局何在?什么才是圆满?这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正是我说的自况了。

  初生于世界的人,是不可能圆满的,原因是这个世界原就是不圆满的世界,感应道交,不圆满的人当然投生到不圆满的世界,这乃是“因缘”所成。圆满的人,自然投生到佛的净土、菩萨世界了。

  幸而,佛经里留了一个细缝,是说在不圆满世界也可能有圆满的人来投胎,凡圣可能同居,那是由于愿力的缘故,是先把自己的圆满隐藏起来,希望不圆满的人能很快找到圆满的路径,一起走向圆满之路。

  “有圆满之愿,人人都能走向圆满。”我们可以这样说,这正是佛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的意思。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来看几个人字旁的字,像“佛”“仙”“俗”。

  仙,左人右山,意思是,人的心志如果一直往山上爬,最后就成仙了。

  俗,左人右谷,意思是,人的心志如果往山谷堕落,最后就是粗俗的凡夫了。

  佛,左边是人,右边是弗,弗有“不是”之意,佛字如果直接转成白话,是“不是人”的意思。“不是人”正是“佛”,这里面有极为深刻的寓意。当一个人的心志能往山上走,不断地转化,使一切负面的情绪都转化成正面的情绪,他就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觉行圆满的佛了。

  成佛、成仙、成俗,都是由人做成的,人是一切的根基,人也是走向圆满的起点,这是为什么六祖慧能说:“一念觉,即是佛;一念迷,即是众生了。”

  从前读太虚大师的著作,他常说“人圆即佛成”,那时不能深解,总是问:“为什么人圆满了就成佛呢?”当时觉得人要圆满不是难事,成佛却艰辛无比,年纪渐长才知道,原来,佛是“圆满的人”,并不是一个特别的称呼。

  什么是圆满之境呢?试以佛的双足“智慧”与“慈悲”来说。

  佛典里给佛智慧的定义是“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如果把它放到最低标准,我们可以说圆满的智慧具有这样四种特质:一是善于观察世间的实相;二是能平等对待众生,因了知众生佛性平等之故;三是有生命的活力,所到之处,一切自然成就;四是有无比广大的风格,如大圆镜反映了世界的实相。

  也可以说,假如有一个人想走向圆满,他要在智慧上有细腻的观察、平等亲切的对待、活泼有力的生命、广大无私的态度。我们试着在黑夜中检视自己生命的风格,便会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走向圆成智慧之路。

  慈悲的圆满境界则有两项标竿,一是无缘大慈,二是同体大悲。前者是对那些无缘的人也有给予快乐之心,是由于虽然无缘,也要广结善缘;后者是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独存于世界,而是与世界同一趋向、同一境性,因此对整个世界的痛苦都有拯救拔除的心。

  慈悲的检视也和智慧一样,要回来看自己的心,是不是与众生感同身受,是不是与世界同悲共苦?切望能共同走向无忧恼之境,如果于一个众生起一念非亲友的念头,那就可以证明慈悲不够圆满了。

  因缘的究竟是渺不可知的,圆满的结局也杳不可知,但人不能因此而失去因缘成就、圆满实现的心愿。

  一个人有坚强广大的心愿,则因缘虽遥,如风筝系在手,知其始终;一个人有通向究竟的心愿,则圆满虽远,如地图在手,知其路径,汽车又已加满了油,一时或不能至,终有抵达的一天。

  但放风筝、开汽车的乐趣,只有自心知,如果有人来问我关于圆满的事,我会效法古代禅师说:“喝茶时喝茶,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说什么劳什子的圆满?”

  这就像一条毛虫一样,生在野草之中,既不管春花之美,也不管蝴蝶飞过,只是简简单单地吃草,一天吃一点草,一天吃一点露水;上午受一些风吹,下午给一些雨打;有时候有闪电,有时候有彩虹;或者给鸟啄了,或者喂了螳螂;生命只是如是如是前行,不必说给别人听。只有在心里最幽微的地方,时时点着一盏灯,灯上写两行字:

  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

  墨与金

  在痛苦、悲哀、烦恼、无聊的困局之中,我们突然有所转化、超越与领悟,就在那一刻,人生变得破墨淋漓;就在那一刻,笔落惊风雨,一笔定江山,整个人生就金碧而辉煌了;也就在那一刻,繁华落尽见真淳,春城无处不飞花了。

  带孩子去看一个绘画联展,看到一幅只画了几笔的水墨画,孩子不解地问我:“这画只画了几笔怎么标价十万,旁边那一幅画得又大、又满、彩色又多,为什么只标价五万呢?”一时使我怔在当地,我说:“那是因为画这幅画的人比较有名,当然画就比较贵了。”“有名的人也不能这样画两三笔就交差了事呀!”孩子天真地说。我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对孩子说,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或者如果要谈画价订定的标准,也是说不清的。只好说:“画的价钱是由画家自己制定的,他认为自己的画值十万,就是十万了。就像我们买一包面纸,有的卖五元、有的卖十元。”

  孩子点头称是。

  走出展览会场的时候,我想起从前读中国美术史,读到两个不同的派别,一个是以李思训为代表的“金碧山水”,一个是以与李思训同时代的王维为代表的“破墨山水”。

  金碧山水崇尚华丽辉煌,笔格艳雅、金碧辉映,有富贵气象,作品极尽工整细润缜密富丽之能事,常常全幅着色,密不透风,有时还要用金粉银粉做颜料,到处布满泥金,所以后代的人把这一派的画风称为“挥金如土”,也叫做“北宗山水”。

  破墨山水则充满了抒情的田园情调,也揉和了恬淡的诗意,被称为“南宗山水”。这一派的山水到五代的李成更为突出,他被誉为“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峰峦林屋皆以淡墨为之,而水天空处全用粉填”,他的笔墨清淡,成名甚早,有许多王公贵族向他求画,他说:“吾,儒者!粗知去就,性爱山水,弄笔自适耳,岂能奔走豪士之门与工技同处哉!”他这种爱惜笔墨的态度,被称为“惜墨如金”。

  经过千年,我们回来看“墨”和“金”的关联,使我们知道,“挥金如土”和“惜墨如金”并没有高下之别,只要一幅画作得好,金碧也好,破墨也好,都有很高的价值。

  我想到有一次,应朋友楚戈的安排,到台北故宫仓库去看历代馆藏的佛经,这些佛经有的用墨书写,有的研黄金为泥书写,一般人听到是黄金为泥书写,甚至有用金丝刺绣的,都会觉得价值极高,但楚戈另有卓见,他说:“只要是名家笔墨,写得好,比黄金还贵重呀!”

  确是如此,若以生命的绘图来看,一个人用生活的笔蘸墨汁来写生命的篇章,或是用黄金做泥来图绘生命的图像,用的材料固然不同,但只要写得好,就有高超的价值。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没有机会画出金碧山水,但是如果破墨泼得好,一样能绘出一幅好画。

  不管人可以拥有多少东西,回归到基本的生活都是相近的,只是吃好、穿暖、居安、行健的琐事。记得今年被美国经济杂志评选为全世界首富的日本森建设公司董事长森泰吉郎吗?他拥有东京黄金地段的八十二幢大楼,资产现值日币二兆一千亿元,写成阿拉伯数字共有十三位数,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财富。

  但是,这世界第一大富翁,每星期上班三天,每天自带便当在办公室进食,认为“对不必要的东西花钱就是奢侈”。他已经八十七岁还卖力工作,不知老之将至。

  记者访问他:目前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他诚实地说:是“时间”。

  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应邀到东京大学演讲,开场白是:“大家都想追求财富,但是现在我愿意用我所有的财富,和各位其中任何一位,来换取青春。”

  对于有上兆金银的人,财富只是墨一样的东西,时间才是真正的黄金。

  因此,“墨”与“金”是相对的,就好像生命历程所遭遇的祸福也是相对的,欢乐与苦痛是相对的,烦恼与智慧是相对的,贫与富也是相对的,善处相对之理的人,即使淡墨也能贵如黄金,不能善知相对之理的人,则黄金也如粪土。

  贫富的相对,在佛经上说:“知足者贫而富,不知足者富而贫。”苦乐的相对,《贞观政要》里说:“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祸福的相对,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淮南子

  说:“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时运的相对,《警世通言》说:“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生光。”青春与黄金的相对,苏东坡的诗里说:“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

  无由玄。”

  烦恼与智慧的相对,佛经里说:“烦恼即菩提。”甚且以莲花做譬喻说:“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在人生的这一幅画图里,善绘的人,笔笔都是黄金,不会画的人,即使以金泥为墨,也不能作出好画。或者是巧合吧!“挥金如土”的金碧山水叫“北宗”,与神秀禅师渐悟修行的风格一样,也叫“北宗”;“惜墨如金”的破墨山水叫“南宗”,与六祖慧能的顿悟主张一样,也叫“南宗”。不管南宗北宗,能契机随缘,都能使人在生命中有所开悟;不能契机随缘,再好的宗法也免不了错身而过,失之交臂。

  在我的书桌上,写了四句座右铭:

  痛苦是解脱的开始悲哀是慈悲的开端烦恼是智慧的泉源无聊是伟大的起步在痛苦、悲哀、烦恼、无聊的困局之中,我们突然有所转化、超越与领悟,就在那一刻,人生变得破墨淋漓;就在那一刻,笔落惊风雨,一笔定江山,整个人生就金碧而辉煌了;也就在那一刻,繁华落尽见真淳,春城无处不飞花了。

  那“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香”的一刻呀!使我想起杜甫的《春夜喜雨》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林清玄作品集
清凉菩提宝瓶菩提紫色菩提凤眼菩提你心柔软,却有力量如意菩提星月菩提拈花菩提红尘菩提在云上有情菩提天心月圆随喜菩提淡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