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学曾国藩做人准则,学胡雪岩做事之道》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5章 曾国藩做人准则:磨砺方成器(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学曾国藩做人准则,学胡雪岩做事之道》 作者:翟建辉

第15章 曾国藩做人准则:磨砺方成器(1)

  曾国藩箴言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

  箴言解读

  天下没有天生的人才,也没有生下来就懂得的道理,但凡人才大都是经过艰难困苦磨炼才成为出类拔萃之人的。

  一、处乱不惊

  曾国藩曾说:“君子临大难而不惧,视白刃若无也。”意思是君子在面对大的困难从不畏惧,看到闪光的刀刃放在面前就像没看到一样。

  人如果不通过不断的磨砺来提升和完善自身,就会让自己私欲、情欲变得膨胀,从而让自己的意志变得软弱,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得以浪费,而妨碍自己事业的成功。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不断磨砺自己、不断调试自己以外,别无他途。这需要做到自强不息、坚忍不拔、身必兼治、培养浩然之气。

  大家知道,世界纷繁复杂,许多事情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曾国藩认为,面对这错综复杂的环境,做大事者必须善于处理变乱。处理变乱的基本点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善于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变,不拘泥于成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多变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二是要跳出思维方法的固定模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地看问题,不怕突发的事变。三是要临变不惊,临乱不慌,处理变乱要有恒心,有决心,有勇气,不能手软心慈。四是应当多注意总结、分析,在变乱发生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不至于事到临头,还不知如何应付,这样就会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五是面对变乱要积极地寻找处理变乱的方法,而不能慌不择路,措手不及。

  李允则,是宋朝的一个将军。有一次,他在军中举行宴会,宴会上他和宾客们尽情地喝酒玩乐。这时候,军中的甲杖库不知怎么回事失火了。哨兵马上告诉李允则失火的事情,但是他却充耳不闻,仍然和宾客饮酒作乐。过了一会儿,士兵们同心协力地把火给扑灭了,并报告给了李允则。酒席散了之后,李允则派人拿着他的文书秘密地前去赢州,在那儿他让手下人用茶叶箱子装载武器并运回了军营。不到10天,甲仗库里的武器又给补全了,但是军中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情。不久之后,朝廷中有人弹劾李允则身为军中统帅,却不及时救火。当时的皇帝是宋真宗,他向来能够兼听,看了奏折之后就说:“我想对这件事情,李允则一定有话说,我们先问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吧。”于是就把李允则叫了过来,李允则解释说:“甲仗库向来防火措施非常谨慎和严密。但是我们刚刚开始举行宴会,那里就发生了火灾,所以臣以为必定是有内奸故意纵火所致。如果我马上去救火,就中了他们的调虎离山之计,到最后损失的就不仅仅是甲仗库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在发生突然的事变时,应当要保持冷静,临危不乱,细心分析情况,并随机应变,才能转危为安。不然的话,越是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越会导致无法预计的损失。在上面那个例子中,如果李允则一听说失火,不想想事情的原委,就连忙下令大家一起去灭火,到最后,就会中了敌人的圈套,反而造成更大的损失产生。但是他没有那么做,而是分析失火产生的可能原因,随机应变,掌握了事态发展的主动权,最后使得敌人的计谋没有得逞。

  菜根谭亦有诗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苏洵在《心术》亦有:“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讲的就是一个身有大任的人面对突然变故必定能沉得住气,遇变不惊。并且还能冷静分析事情的原委,及时作出正确的抉择。在突发的事变来临之际,只有正确地思考才能使人作出正确的抉择,而且只有冷静的心境才能使人进行正确的思考。如果没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内心世界,就不可能有随机应变及时正确抉择的能力。因此只有锻炼自己成为一个遇到突发事件还能冷静思考的人,才能使自己虽然处在变幻莫测的周遭环境中,还能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决定。

  二、忍辱谋远

  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在客观环境于己不利时,要有“挺”的精神,挺不住,就只能做老二,难做老大;挺得住,就会由老二的位置,升到老大。

  刘邦和项羽在称雄争霸、建功立业时,其实就是在“挺”上见出高下、决出雌雄的。这是一种“忍”功的较量。谁能够“挺住”,谁就得天下,称雄于世;谁若刚愎自用,小肚鸡肠,谁就失去天下,一败涂地。宋代着名大文学家苏东坡在评论楚汉之争时就曾说:汉高祖刘邦所以胜利,楚霸王项羽所以失败,关键在于是否能忍。项羽不能忍,白白浪费了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刘邦能忍,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直攻项羽弊端,最后夺取胜利。刘邦可以成大业,是他懂得忍下人之言,忍个人享乐,忍一时失败,忍个人意气;而项羽气大,什么都难以容忍,不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大业未成身先死,可悲可叹!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客观环境于己不利时,或在自身条件不及别人时,我们首先要先忍住,以忍谋远,以忍为退,以退为进,才能成就大业。

  楚汉战争之前,高阳人郦食其拜见刘邦,献计献策,一进门看见刘邦坐在床边洗脚,便不高兴地说:“假如你要消灭无道暴君,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刘邦听了斥责后,不但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赶快起身,整装致歉,请郦食其坐上座,虚心求教,并按郦食其的意见去攻打陈留,将秦在那屯积的粮食先弄到手。刘邦围困宛城时,被困在城里的陈恢溜出来见刘邦,告诉他与其围城与攻城不如对城内的官吏劝降封官,这样就可以化敌为友、放心西进,先入咸阳为王。刘邦采纳了他的意见,使宛城不攻自破。

  刘邦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刘邦在沛县乡里做亭长时,好酒好色。当刘邦的军队进了咸阳,将士们纷纷争着抢着去找皇宫的仓库、往自己的腰包里揣金银财宝时,刘邦自己也曾被阿房宫的富丽堂皇和美貌如天仙的宫女弄得眼花缭乱,有些迈不动步了。但在部下樊哙“沛公要打天下还是要当富翁”的提醒下,立时醒悟,忍住了贪图享乐的念头,下令封了仓库和宫殿,带着将士仍旧回到霸上的军营里,并约法三章,对百姓秋毫无犯,这就使他赢得了民心,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与刘邦容忍的态度相反,项羽则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一个有识之士建议项羽在关中建都以成霸业,项羽不听,那人出来发牢骚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结果项羽知道了,大怒,立即将那人杀掉。楚军进攻咸阳时到了新安,只因投降的秦军有些议论,项羽就起杀心,一夜之间把20多万秦兵全部活埋,从此他的残暴名闻天下。他怨恨田荣,因此不封他,而立齐相田都为王,致使田荣反叛。他甚至连身边最忠实的范增也怀疑不用,结果错过了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后气走范增,成了孤家寡人。

  项羽一进咸阳,就杀了秦王子婴,烧了阿房宫,收取了秦宫的金银财宝,掠取宫娥美女,并带回关东。相比之下,他怎能不失人心呢?

  刘邦在整个与项羽的作战中,采取以忍为谋,以小忍换来自己和军队的安全,赢得了发展和壮大力量的时间。他对不利条件的隐忍,对暂时失败的坚忍,反映了他的谋略,该忍时就得从长计议,从而成就大业。

  他对不利条件的隐忍,对暂时失败的坚忍,反映了他的谋略,也体现了他巨大的心理承受力,这是成就大业者必备的一种心理素质。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甩掉七情六欲,离不开柴米油盐,即使遁入空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要“出家人以宽大为怀,善哉!善哉!”不离口。所以,要成就大业,就得分清轻重缓急,大小远近,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从而实现理想,成就大事,创建大业。

  三、坚持己见

  常言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实行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很少有人在众人的一致劝说下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动摇,虽然到最后很有可能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而大多数人的观点是错误的。

  那些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仍然相信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并且坚持到最后的人一般都具有比别人更加强烈的自信。他们对所做的事情有独到的分析和深刻的见解,因而能够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结果来。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曾国藩的性格可以说比较固执,自己认定的事情别人再怎么说也不会轻易改变。他的这种坚持己见的性格使他在某些事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某些事情上也让他吃了很多苦头。

  曾国藩倔强固执的性格多表现在他带兵打仗上。曾国藩刚开始兴办湘军水师的时候,接二连三打了几次败仗,先是在靖港败给了太平军,后来又在湖口第二次败给了太平军。当时的幕僚劝说曾国藩放弃整办水师这支水上作战部队,但是他都没有同意,而是顶住各方的压力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后来终于遇到了一个良机,得以重振水师。

  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奏朝廷提兵去长江下游攻打太平军。在军队驻扎地址的问题上,他坚持选祁门为驻营之地,认为这里连接赣、苏、浙三省,方便军队的互相照应。其部下李鸿章提出“祁门地形如在釜底,殆兵家之所谓绝地”的意见,坚决反对曾国藩让军队驻扎于此。但是曾国藩始终坚持己见,等到亲自到达驻扎地点,看到所驻之地真的如李鸿章所言,并不具有兵家驻扎的有利地形,而是只要被阻挡住东西大道就变成了一块“死地”。但是曾国藩还是不肯改变自己的决定,可见他的固执真的不是一般的,而是像俗语所说的是:不撞到南墙上是不会死心的。

  后来,因为此事曾国藩和李鸿章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各自有了心结。在以后的政治斗争中,李鸿章最终取代了曾国藩在朝廷中的地位,被清朝统治者作为了一枚牵绊曾国藩军事力量的棋子。

  由于曾国藩选择军队驻扎地点的失误,使得后来在战争中,祁门大营被太平军包围,十分危急,而另一边湘军合围安庆也还没有成功,黄德的战况也十分危急。当时很多人都劝曾国藩舍弃一个地方而保全另外两个地方,也就是撤除那支包围和进攻安庆的军队,用来支援祁门和黄德。但是曾国藩并没有这么做,毕竟祁门的危险是由他的决策失误并且坚持己见而一手造成的,为了面子,他也要硬撑。不过,湘军的实力还是不可小视的,曾国藩没有撤掉对安庆的包围,最终很快攻下了安庆,而祁门和黄德的危险也得以解除。

  后来,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率兵攻打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很多人认为南京方圆百里,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前面几次清军的攻打就都失败了,都劝曾国藩不要用围攻的方法去破城。但是曾国藩并没有接受别人的意见,而是下令大军将南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使南京成为了一座孤城。最终被湘军攻下,给朝廷立下了大功。

ww w . xia oshu otxt.N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翟建辉作品集
学曾国藩做人准则,学胡雪岩做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