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天曌芳华-武则天正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8章 君子满朝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天曌芳华-武则天正传》 作者:陈洋

第38章 君子满朝

  武承嗣在第一次夺嫡战中因岑长倩等坏其好事,便勾结酷吏制造了一场冤案,诬陷岑长倩、格辅元、欧阳通等数十位朝臣,说他们阴谋拥戴皇嗣武旦,目的是为了将来恢复李唐。当那几十颗人头被武承嗣和来俊臣砍掉后,大周女皇帝武瞾看在眼里,明了在心里。武承嗣以为姑妈相信了他们伪造出的那些供词,还真以为大周圣神皇帝杀掉那帮朝臣是因为相信了他们会谋反。

  武承嗣再次怂恿那个王庆之去求见皇帝,因为在上次上请愿书不果后,武瞾赐给了王庆之一份印纸,凭此印纸可以随时觐见皇上。这武承嗣也是想当皇太子心切,不断地让王庆之谒见皇帝,三番五次地去陈述立武承嗣当太子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武承嗣完全忘记了他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主人。武瞾经过了近五十年的宫廷斗争,早已是成为了一个铁腕、铁血、冷漠的女人了。当那天王庆之再次谒阙请旨,请女皇帝立武承嗣为大周的继承人时,武瞾恼怒了。她冷漠地看着金阶下的王庆之,站起身来,然后对身边的上官婉儿说道:“去将李昭德请来处理这事,杖责庆之,以示惩戒。”女皇帝说完就转身进内廷去了。

  上官婉儿请来了凤阁侍郎李昭德。李昭德素以精明能干、不畏强权称著与朝,他原本就对武承嗣谋取太子之位心存不满,对为武承嗣拉票的这帮市井小人深恶疼绝,今日领了圣旨要他杖责王庆之,李昭德不禁喜出望外,立即命令手下将王庆之架出宫外掀翻在地。那帮请愿团正聚集在宫门处等候消息,忽然见王庆之被禁军架出,不知就里,全傻了眼呆呆看着,连武承嗣都没有弄明白这突然发生的变故因从何来?只听李昭德高声命令道:“此贼蛊惑圣上,欲废掉皇嗣而改立武承嗣,今本宫奉制,杖责一百,以示惩戒。给我狠狠地打!”那些禁军一听,高声应喏,顿时乱棒齐下,也没有人计数,不知多少板子打在了王庆之的背脊之上。李昭德见王庆之起先还在哀嚎动弹,后来就没有了声息,这才叫停下,令人以探鼻息,王庆之早被活活打死。那些请愿团一见领头羊被杖责而死,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立马作了鸟兽散,剩下武承嗣呆在那里,从头到脚甚为冰凉。为了得到大周的合法继承权,他不惜一切杀了数十位反对他的朝臣,可再次冲击太子之位时,却被李昭德的一通乱棒打了个烟消云散。

  李昭德去到内廷向皇上复旨,女皇帝由上官婉儿陪着正在御花园的池塘里观鱼,婉儿见李昭德满面是笑、浑身轻松的样子就问:“那王庆之怎样呀?”

  李昭德“嘿嘿”一笑,说:“请陛下宽心,王庆之那老儿从此再也不会来谒阙讨扰圣躬了。”

  皇帝将手中的鱼食慢慢地投入池塘喂鱼,她回身轻轻问道:“莫非你已杀了他?”

  李昭德连忙一敛笑容,严肃地回答:“那些禁军下手没有轻重,这老儿也太不经打了,才三、五十下,他就没气了。”

  女皇帝直视李昭德,严厉地问道:“莫非卿同岑长倩等一样,不赞成立魏王为大周的太子?”

  李昭德亦用双眼盯着皇帝的眼睛,他冷静地回答:“臣不赞成,但臣却是与岑长倩他们的观点不一样。”

  “怎么的不一样?”武瞾怒目以问,连一旁的上官婉儿都对位李昭德捏了一把汗水。

  李昭德平静地回答:“皇嗣是陛下的儿子,假若天下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靠不住了,那臣想,侄儿就更是靠不住。不知陛下怎么想?”

  皇帝被李昭德一下给问住了,半响武瞾方又说:“可王庆之等人说得有很有道理呀,江山社稷难道要朕去传给外姓人吗?”

  李昭德笑了,他轻松地说:“皇嗣不是已经姓武了吗?”

  皇帝更是语塞,于是武承嗣夺嫡的美梦再次破灭。

  在武周朝建立之初,为了稳定其统治地位,大周皇帝使用了一群小人来充当打手,肃清持不同政见者,当政局稳固后她立即结束了“酷吏政治”,任用了一大批有识之士来治理国家。早在她作皇太后时就任用魏元忠去平定了扬州之乱,后来她大开科举,首创殿试,还开设女科,为国家选拔人才。

  在载初元年的殿试中,女皇帝就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刚满22岁的张悦,武瞾亲自点了这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年才俊为新科状元。还将张悦的试卷贴在尚书省让群臣观看,一时传为美谈。这个张悦当了三任宰相,直到后来的唐玄宗时代都还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还有姚元崇,正是在他的力谏下女皇帝才下决心杀了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时代”。姚元崇对武瞾说:“臣以全家满族一百多口性命向你保证,如若杀了来俊臣这些酷吏,从今以后绝不会再有人谋反了。如再有人谋反,陛下就问臣的罪。”武瞾其实早就知道“酷吏政治”对国家的危害,于是她感慨地说:“姚爱卿真忠臣也,过去那些宰相只知道一昧地顺从朕的意志,险些让朕成了个滥用刑法的昏君。”姚元崇就是后来辅佐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名相姚崇。

  娄师德曾是高宗朝考取的一位进士,后来投笔从戎为朝廷东征西讨屡建战功,武瞾两度拜娄师德为相。娄师德又向大周皇帝推荐了狄人杰。狄人杰在第一次做宰相时被来俊臣陷害,下在监狱里差点就性命不保。他一进监狱就承认了被诬陷的罪行,于是看守就放松了监视。狄人杰暗中将申诉之状藏在棉衣里让家人带出监狱,狄人杰的儿子看见了诉状后立即去“告密”要求面见皇帝。武瞾于是召见了狄人杰的儿子,看到了狄人杰的申诉文告,大周皇帝马上将狄人杰提来殿前询问:“你一进监狱就招供谋反,现在又写出信来说自己没谋反,那你为什么当时要承认呢?”狄人杰从容回答说:“当时我若不承认,早就被他们打死了。”武瞾于是就从轻发落了狄人杰。狄人杰在后来劝说暮年的大周皇帝重新立了被废的中宗李显为太子,又推荐了张柬之等人担任了武周朝的重要职位,也才有后来的中宗复唐。

  狄人杰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位著名人物,在民间以清廉、机智、神断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称武周第一宰相。他不仅自己尽力为国家效命,同时还为国家培养和推荐了大批人才,前面所说的姚元崇就是狄人杰所荐。以至于当时有一种说法,“天下桃李,尽出狄公门中。”

  还有与狄人杰同朝为臣的徐有功,他长期在监察御史部门处理案件,武瞾在大周建国初期只要一听说谁犯谋逆之罪就要杀人立威。但徐有功却经常在女皇帝面前据理力争,保下了那些无辜的生命。徐有功是勇者无畏,连大周皇帝都经常被他的勇气所折服。有一次武瞾实在容忍不了徐有功释放了那么多罪犯,就召来徐有功责问:“卿近来审理案件,为何错放了那么多人?”徐有功镇定地回答说:“臣下失察若是错放了人,那不过是臣下的一点点小过失。但是若对生命而言,没有去将陛下的慈悲关注于民,这就事关君主的大仁大德啊。”武瞾听了徐有功的话,从心里生出佩服之情来。虽然为了巩固武周政权,武瞾要杀人立威,但是对像徐有功、娄师德、狄人杰这样的君子之臣,女皇帝却是由衷地敬重。

  “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对待小人,武瞾是用后则杀,毫不留情。而对待君子,大周皇帝却是给了他们无上的荣誉。像对待狄人杰,武瞾的敬重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她亲热地称狄人杰为“国老”,免上朝的跪拜之礼。狄人杰71岁离世,大周皇帝伤心地说:“狄公一去,朝堂仿佛都空了。”同样,娄师德一辈子被武瞾倚重,善始善终,寿终正寝。徐有功倒是经常持不同的意见顶撞大周皇帝,几次都差点被女皇帝在气头上给杀了,但最后关头武瞾都是依从了徐有功的意见。徐有功最后官至司仆少卿,死后追赠司刑卿。

  后来有评论家评说,武周一朝,娄师德有仁,狄人杰有智,徐有功有勇,这三人具有了孔子所说的“君子三德”。而大周皇帝却将他们三人全聚集在了自己的麾下,让他们为武周王朝出谋划策、建功立业。这样的“君子满朝”,武周政权当然应该“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发展。大周圣神皇帝武瞾的麾下有如狄人杰们的人才,她尽管是一个女人,可照样会稳坐这锦绣江山,国家也肯定会治理得井井有条。女皇帝武瞾,这个曾叫着“武元华”的伟大女性,把小人和君子完全自如地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在这些正人君子、忠臣义士的行列里有一位宫廷乐师安金藏的故事不得不述。

  武承嗣为了当大周王朝的继承人,虽然冲击了几次太子位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仍不死心,他勾结那个玉面酷吏来俊臣想要去查找一点皇嗣武旦对皇帝不满的把柄来。然而此时的武旦已经修炼到家,淡定内敛,不多言语,母后随叫随到,随时都是一脸笑容,也严格遵守母亲的规定,绝不见外臣,成天就在禁宫里画画、写字、读书和吹拉弹唱,弄得来俊臣寻不到武旦的丝毫破绽。武旦身边除了宫女内侍外还有一帮宫廷的太常乐工,皇嗣参与这些宫廷乐师们一道研习音乐,把大周皇帝谱写的乐章排练演奏。

  一日。来俊臣忽然灵光一现,武旦没有破绽又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可以随便抓起来用刑,屈打成招,伪造口供,这毕竟是大周的皇嗣。来俊臣便把阴毒的目光投在了那帮宫廷乐师的身上。来俊臣把一班乐师召集起来,拉出一个就问“皇嗣是不是想谋反?”只要回答是否定的,那这人顿时就会被虎狼般的酷吏按在地上一顿暴打。这些乐工平日里都是些吹拉弹唱吟咏风月之人,哪经受得住板子加身啊,于是一些乐师实在忍受不了,就屈打成招指认皇嗣平日里就是有谋反言论。酷吏正在让那些被打得皮开肉绽的乐师画押时,忽然有人高喊:“你们为什么要说谎?皇嗣从来就没有说过半句谋反言论。”

  来俊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人的胆子比天还大吗?他循声望去,那些乐师纷纷后退,最后只剩下了乐师安金藏凛然地站在庭中。来俊臣歪着头问:“你、你、你说什么?”

  安金藏一身正气,毫不畏惧,掷地有声地说道:“皇嗣没有谋反,你们不可以随意诬陷殿下。”

  空气似乎凝滞了,连风也不敢随意的吹拂,所有的人都被这样的场景惊呆了。来俊臣对手下说:“把他拉过来,本官要亲自问问。”

  几个打手将安金藏拉在了来俊臣的面前,却不防安金藏一把夺过了一个酷吏手中的刀,顿时吓得来俊臣急忙躲在卫士的身后。安金藏高举着那刀,对着苍天大吼道:“苍天有眼,皇嗣毫无谋反之心,诸位如若不信,我安金藏剖心证之!”安金藏话一说完,将那刀刺入腹中,顿时血溅当场,安金藏的肠子流了一地。来俊臣没想到这小小的乐师竟有如此胆识,一帮酷吏全吓得慌了手脚。内侍急忙飞报皇帝,皇帝听闻顿为安金藏的刚烈之举所感到,她立即派上官婉儿前去将安金藏用平日里御用肩舆抬进皇宫着令御医急救。也不知御医是如何抢救的,御医对乐师安金藏紧急施救,施以外科手术,将流出体外的五脏六腑塞进体内,缝合伤口,安金藏在皇宫昏迷了一天一夜后竟苏醒了过来。得知安金藏苏醒,大周皇帝甚感欣慰,亲自前来探视。安金藏见皇帝和蔼、慈祥犹若母亲一帮焦急地站在他的病榻前,安金藏热泪直滚,口中不停地念叨“皇嗣忠孝”。大周皇帝见安金藏忠诚如此,不禁热泪盈眶。安金藏的父亲原是安国首领,早年归降大唐,居住洛阳,一个卑微的乐工,竟可为自己儿子的清白付以生命。武瞾看着面色苍白的安金藏,慈爱地说:“你什么也不要说了,安心养伤。皇嗣旦是朕的儿子,可是朕身为母亲却还没有你理解他。”皇帝解下身上的玉佩放在安金藏的枕边,又解下锦麾去盖在安金藏的身上,还用袍袖替安金藏擦拭了一下面上的眼泪,女皇帝露出微笑地说:“有子而不能自知,连累你受苦,这都是朕的错啊!”听了这话,连上官婉儿一旁都惊呆了,因为这是她自从跟随武氏以来,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铁血强权的女人在向人承认自己的错误。

  “安西四镇”是唐王朝设在西域边疆的四个军事重镇,为龟兹、于阗、疏勒和碎叶。安西四镇辖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对于“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西北边防的巩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由于安西四镇远离中土,境外的突厥和吐蕃经常对其进行军事侵扰,故安西四镇常陷于异族之手,中央政权也几度将其废置。没有了边防,西域局势便动荡不宁。可当时朝臣大多认为四镇乃鸡肋,纯属无补于国家的不毛之地,就连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名相魏征都持这一观点。唐高宗李治后期,四镇被吐蕃占领沦为异邦。武氏临朝之初,就想派兵远征,收复四镇但高宗新丧,政权不稳,于是武氏搁下了西征之志。

  永昌元年(689),武瞾代唐为周自立为帝。武周新朝建立伊始,大周神圣皇帝武瞾首先就想到了沦陷敌手的“安西四镇”,于是女皇帝任命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大总管领军讨伐吐蕃,誓言收复边陲四镇。然韦待价用兵无方,出师不利,败于吐蕃,后唐军又遇大雪,“士卒冻馁,死亡甚众”。武瞾闻报大怒,她流放了主帅,处斩了副帅。此后几年,女皇帝屡次派兵遣将征讨吐蕃,但都损兵折将,唐军都无功而返。直到长寿元年(692)十月,女皇帝再次任命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率大军直逼西域。后来唐军经过艰苦卓越的战斗,终于击溃入侵者,“克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而还”。捷报传至神都洛阳,武则天极为高兴,对收复安西四镇的一百四十四名有功人员进行了奖励,并拜王孝杰为左卫大将军,迁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荣任宰相。

  狄仁杰虽是武周时期的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但他在对待事关国家主权的“安西四镇”态度上却不太高明。狄仁杰曾上书女皇帝言道,国家频繁对安西四镇用兵,所耗军费太多,“如臣所见,请捐四镇以肥中国。苟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窥其窟穴,与蝼蚁计较长短哉!”狄仁杰认为安西四镇乃蛮荒之地,派军队去夺取和防守不划算,他请求女皇帝放弃边陲四镇,节育军费“以肥中国”。武瞾对待狄仁杰向来是言听计从,但这次她却没有采纳狄公的建议,女皇帝依然强势地保留了安西四镇建制,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并派三万军队镇守之。

  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又叫“素叶”,乃唐玄奘西行求法路线图上一座唐代重要的边陲之城,玄奘称为“素叶之城”。碎叶大约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清代被沙俄强占从而脱离了中国版图,现属吉尔吉斯共和国。碎叶古城在历史的风雨中已经荡然不存,到了近代,前苏联的考古工作者在一处叫阿克?贝西姆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经过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戍边的留存物品和文献,于是认定阿克?贝西姆遗址为中国古代边城碎叶城遗址。昔日大唐的边陲重镇,如今已是他国之土,想来不禁令人唏嘘。不过,假如当年大周皇帝武瞾依从了狄仁杰之言,碎叶该是从初唐起就不再属于中国的主权范围了。

  中国文学史上最灿烂的时期莫过于唐朝,唐代的富裕和强大产生出了辉煌的唐诗,唐代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翻开任何记载李白生平的有关历史文献,都一致地写着,“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大足元年(701)出生在唐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五岁随父从西北内迁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在蜀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二十五岁出蜀,仗剑远游四方,以诗名扬天下。”

  为了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大周皇帝武瞾与诗人李白之间的时间逻辑关联,现特将相关历史纪年表罗列如下:

  公元692年(长寿元年),女皇帝武瞾派军强势收复碎叶;

  公元701年(大足元年),李白出生在碎叶;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女皇帝病逝洛阳;

  公元706年(神龙二年),李白随父内迁四川江油。

  好了,看了这样的时间表,读者心里应该有所明白了吧。现在我们完全有理由给出这样的命题假设——

  假如女皇帝当年听从狄仁杰等臣的建议放弃了安西四镇,那么从初唐起碎叶就不隶属于我华夏版图了,那么后来出生在碎叶的李白就不可能随父内迁到蜀地居住,李白当然就不可能从小接受中华文明的熏陶而成就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假如当年碎叶被大周皇帝武瞾放弃,而被改变了人生轨迹的李白又命中注定要成为一个诗人的话,那最多也就是前苏联多一个普希金,而我们中国则少了一位摘仙人。这样的假设真是令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若是没有女皇帝武瞾的高瞻远瞩和她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中国的文学史就损失惨痛了。

  原来伟大的诗人是由同样伟大的女皇帝在不经意间由她那远大的政治胸怀造就的,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没有大周金轮圣神皇帝武瞾就完全可能没有诗人李白。虽然历史是没有假设的,但这样的假设还是让我们倒吸了一口凉气。真得谢谢女皇帝,如果没有了李白,我们床前的明月光又怎能被疑似成为地上的霜呢?老天爷,真是好险啊!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洋作品集
天曌芳华-武则天正传